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6276       资源大小:133.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1及答案解析.doc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90.00)1.下列关于环境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 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 C.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D.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属于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行业性排放标准(分数:3.00)A.B.C.D.2.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_。 A.国家环境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C.地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分数:3

    2、.00)A.B.C.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_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A.所有建设项目 B.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 C.污染型项目 D.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分数:3.00)A.B.C.D.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_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可能影响程度 B.可能影响范围 C.排污特征 D.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分数:3.00)A.B.C.D.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_。 A.可靠性和时效性 B.相同性或者时效性 C.时效性或者

    3、相似性 D.相同性或者相似性(分数:3.00)A.B.C.D.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及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评价采用_进行。 A.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 B.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C.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 D.等标污染指数法(分数:3.00)A.B.C.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_的环境保护措施。 A.建设期 B.施工期 C.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分数:3.00)A.B.C.D.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

    4、是根据_计算确定。 A.推荐模式中的 ADMS 模式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D.推荐模式中的 AERMOD 模式(分数:3.00)A.B.C.D.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5%,D 10%为 1.2km,B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0%,D 10%为 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3.00)A.B.C.D.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三级评价项目

    5、,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_。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分数:3.00)A.B.C.D.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_直径100m 的颗粒物。 A.几何当量 B.阻力学当量 C.自由沉降当量 D.空气动力学当量(分数:3.00)A.B.C.D.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个数应不少于_。 A.9 个 B.10 个 C.12 个 D.15 个(分数:

    6、3.00)A.B.C.D.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分数:3.00)A.B.C.D.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_等条件。 A.风频和稳定度 B.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C.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 D.污染系数和稳定度(分数:3.00)A.B.C.D.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 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

    7、距离为 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 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_。 A.400m B.500m C.350m D.325m(分数:3.00)A.B.C.D.16.某住宅区项目向一个河流排污,河流排污口上游无污染源汇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在水质调查时应选择的参数是_。 A.苯类 B.氟化物 C.磷酸盐 D.挥发性酚(分数:3.00)A.B.C.D.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_。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分数:3.00)A.

    8、B.C.D.18.某水域 5 年内规划有 4 个建设项目向其排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该水域环境影响,可以采用_。 A.矩阵法 B.标准指数法 C.加权平均法 D.自净利用指数法(分数:3.00)A.B.C.D.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水库平均水深 10m,水面面积 30km2,其水域规模为_。 A.一般水库 B.大水库 C.中水库 D.小水库(分数:3.00)A.B.C.D.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排入小湖(库)的所有点源排放口可以简化为_,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分数

    9、:3.00)A.B.C.D.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20m3/s,地面水环境一级评价,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 45m,水深 6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_水样分析。 A.6 个 B.4 个 C.5 个 D.2 个(分数:3.00)A.B.C.D.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于_河段,当拟预测溶解氧时,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A.分段预测 B.弯曲 C.矩形 D.非矩形(分数:3.00)A.B.C.D.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10、_。 A.应该完全相同 B.彼此不一定相同 C.建设期和生产过程应该相同 D.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应该相同(分数:3.00)A.B.C.D.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下列类型的水不计入污水排放量的是_。 A.直接冷却水 B.循环水 C.热水 D.pH5 的水(分数:3.00)A.B.C.D.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采用_。 A.叠图法 B.指数法 C.网络法 D.矩阵法(分数:3.00)A.B.C.D.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_。 A.

    11、20km 2 B.20km 2 C.30km 2 D.50km 2(分数:3.00)A.B.C.D.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A.类和类建设项目 B.类建设项目 C.类建设项目 D.类建设项目(分数:3.00)A.B.C.D.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_时,每增加_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 A.50km2,15km 2 B.100km2,

    12、15km 2 C.100km2,20km 2 D.50km2,20km 2(分数:3.00)A.B.C.D.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电梯噪声的评价量为_。 A.昼间等效声级 B.最大 A 声级 C.等效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 A 声级(分数:3.00)A.B.C.D.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扩建的大型项目,其所在功能区是工业区,项目扩建前后噪声级增加 4dB(A),其声环境评价工作应按_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四级评价(分数:3.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60.00)31.下列可以由省、自

    13、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有_。 A.地方监测方法标准 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环境基础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分数:6.00)A.B.C.D.32.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一般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以下关于前述对应关系表述正确的有_。 A.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 3 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 B.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 5 类,分别执行类标准 C.声环境功能区分为 5 类,分别执行 15 类标准 D.土壤环境质量分为 3 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分数:6.00)A.B.C.D.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的有_。 A.类比分析

    14、法 B.收集资料法 C.专业判断法 D.现场调查法(分数:6.00)A.B.C.D.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选项属于污染物排放特点的有_。 A.污染物排放量 B.污染物排放去向 C.纳污河流水质 D.主要污染物种类(分数:6.00)A.B.C.D.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依据_而定。 A.工程投资额 B.评价工作等级 C.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 D.工程与环境特性(分数:6.00)A.B.C.D.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验收,环评文件需给出_。 A.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B.环境保

    15、护措施投资估算一览表 C.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 D.环境保护措施合理性分析(分数:6.00)A.B.C.D.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议,需考虑_。 A.建设项目的特点 B.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 C.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 D.环境功能区划(分数:6.00)A.B.C.D.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_。 A.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 B.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 C.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所有资源使用情况

    16、 D.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数:6.00)A.B.C.D.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筛选时,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_。 A.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 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 C.排污特征 D.建设项目特点(分数:6.00)A.B.C.D.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说法错误的有_。 A.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当地环保部门拟定的标准 D.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

    17、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分数:6.00)A.B.C.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90.00)1.下列关于环境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 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 C.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D.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属于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行业性排放标准(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

    18、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2.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_。 A.国家环境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C.地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环境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构成。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_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A.所有建

    19、设项目 B.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 C.污染型项目 D.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_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可能影响程度 B.可能影响范围 C.排污特征 D.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

    20、区的,应适当外延。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_。 A.可靠性和时效性 B.相同性或者时效性 C.时效性或者相似性 D.相同性或者相似性(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及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评价采用_进行。 A.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 B.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C.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 D.等标污染指数法(分数:3.00)A. B.C.D.解析:

    21、解析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及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说明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_的环境保护措施。 A.建设期 B.施工期 C.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是根据_计算确定。 A.推荐模式中的 ADMS 模式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 D.推荐模式中的 AERMOD 模式(

    22、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 A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5%,D 10%为 1.2km,B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为 10%,D 10%为 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污染物数大于 1,取 Pmax值中最大者和其对应的 D10%,即 Pmax=15%,D 10%=1.2km,因

    23、三级评价的判据为 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1.3km),据此得出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_。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_直径100m 的颗粒物。 A.几何当量 B.阻力学当量 C.自由沉降当量 D.空气动力学当量

    24、(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TSP 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 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指静止空气中颗粒物的沉降速度与密度为 1g/cm2的圆球的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个数应不少于_。 A.9 个 B.10 个 C.12 个 D.15 个(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10 个。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

    25、有因子的是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 200m 以内为评价范围。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_等条件。 A.风频和稳定度 B.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C.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 D.污染系数和稳定度(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15.根据环境影

    26、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 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 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 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_。 A.400m B.500m C.350m D.325m(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如果有多个污染物,对每一个污染物要输入其排放率和标准,进行计算,得到每一个污染物的结果,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取最大值。16.某住宅区项目向一个河流排污,河流排污口上游无污染源汇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在水质调查时应选择的参数是_。 A.苯类 B.氟化物 C.磷酸盐 D.挥发性酚(

    27、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生活污水的主要水质参数为:BOD 5、COD、pH、悬浮物、氨氮、磷酸盐、表面活性剂、水温、溶解氧。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_。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污染物类型为 2,在需预测水质参数不大于 10 的条件下,污水水质属于中等;若水质参数为 11,则其污水水质属于复杂。18.某水域 5 年内规划有 4 个建设项目向其排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用单项水质

    28、参数评价该水域环境影响,可以采用_。 A.矩阵法 B.标准指数法 C.加权平均法 D.自净利用指数法(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 5 年)内兴建并且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的情况可以采用自净利用指数法进行单项评价。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水库平均水深 10m,水面面积 30km2,其水域规模为_。 A.一般水库 B.大水库 C.中水库 D.小水库(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湖泊和水库规模的大小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题中平均水深10m,水域面积 30km225km 2,故为大水库。20

    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排入小湖(库)的所有点源排放口可以简化为_,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成 1 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20m3/s,地面水环境一级评价,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 45m,水深 6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_水样分析。 A.6 个 B.4 个 C.5 个 D.2 个(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首先判断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20

    30、m3/s 的河流为中河;河宽50m,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 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取样垂线;水深5m 时,在水面下 0.5m 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 处,各取样一个,即每个垂线取 2 个样,因此其取样断面上水样分析数应为 22=4。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于_河段,当拟预测溶解氧时,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A.分段预测 B.弯曲 C.矩形 D.非矩形(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但是分段预测的河段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23.根据环境影响评

    31、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_。 A.应该完全相同 B.彼此不一定相同 C.建设期和生产过程应该相同 D.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应该相同(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预测的水质参数的选定由水污染特征决定,项目的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及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污染特征的差异性就决定了其预测的水质参数的不同。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下列类型的水不计入污水排放量的是_。 A.直接冷却水 B.循环水 C.热水 D.pH5 的水(分数:3.00)

    32、A.B. C.D.解析:解析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小的清洁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采用_。 A.叠图法 B.指数法 C.网络法 D.矩阵法(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矩阵法。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对于地下水类建设项目一级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范围为_。 A.20km 2 B.20km 2 C.30km 2 D.50km 2(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5

    33、0km 2。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_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A.类和类建设项目 B.类建设项目 C.类建设项目 D.类建设项目(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类建设项目主要是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当评价区面积_时,每增加_水质监测

    34、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 A.50km2,15km 2 B.100km2,15km 2 C.100km2,20km 2 D.50km2,20km 2(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7 个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 100km2时,每增加 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1 个点/层。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电梯噪声的评价量为_。 A.昼间等效声级 B.最大 A 声级 C.等效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 A 声级(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声级起伏较大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 A 声级,

    35、电梯噪声属非稳态噪声。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扩建的大型项目,其所在功能区是工业区,项目扩建前后噪声级增加 4dB(A),其声环境评价工作应按_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四级评价(分数:3.00)A.B. C.D.解析:解析 对于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 GB 3096 规定的 1 类、2 类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 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60.00)31.下列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有_。 A.地方监测方法标

    36、准 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环境基础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分数:6.00)A.B. C.D. 解析:解析 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只有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监测方法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只有“国家级”的标准,没有地方标准之说。32.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一般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以下关于前述对应关系表述正确的有_。 A.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 3 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 B.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 5 类,分别执行类标准 C.声环境功能区分为 5 类,分别执行 15 类标准 D.土壤环境质量分为 3 类,分别执行一

    37、级三级标准(分数:6.00)A.B. C.D. 解析:解析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一类区和二类区,分别执行一、二级标值。声环境功能区分为 5 类,分别执行 04 类标准值。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的有_。 A.类比分析法 B.收集资料法 C.专业判断法 D.现场调查法(分数:6.00)A.B. C.D. 解析:解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3 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属于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选项属于污染物排

    38、放特点的有_。 A.污染物排放量 B.污染物排放去向 C.纳污河流水质 D.主要污染物种类(分数:6.00)A. B. C.D. 解析:解析 污染物排放特点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以及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等。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依据_而定。 A.工程投资额 B.评价工作等级 C.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 D.工程与环境特性(分数:6.00)A.B. C. D. 解析:解析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

    39、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验收,环评文件需给出_。 A.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B.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一览表 C.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 D.环境保护措施合理性分析(分数:6.00)A. B. C. D.解析:解析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应给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和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3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议,需考虑_。 A.建设项目的特点 B.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 C.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

    40、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 D.环境功能区划(分数:6.00)A.B. C. D.解析:解析 根据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分析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并提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_。 A.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 B.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 C.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所有资源使用情况 D.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数:6.00)A. B. C.D. 解析:解析 工程所在区

    41、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筛选时,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_。 A.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 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 C.排污特征 D.建设项目特点(分数:6.00)A. B. C. D. 解析:解析 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说法错误的有_。 A.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当地环保部门拟定的标准 D.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分数:6.00)A.B. C. D.解析:解析 B 项错误,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C 项错误,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7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