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8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U /U的协调性。 A.土地利用规划 B.交通规划 C.其他专项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分数:1.00)A.B.C.D.2.对于稳态噪声,一般以U /U为评价量。 A.等效 A 声级 B.A 声级 C.声功率级 D.A 计权声功率级(分数:1.00)A.B.C.D.3.在选择确定若干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后,依据U /U来确定整个评价工作的级别。 A.其
2、中评价级别最高的影响 B.其中评价级别次高的影响 C.取各级别的平均值,取最接近的一个 D.其中评价级别最低的影响(分数:1.00)A.B.C.D.4.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项目边界往外U /U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 A.100m 内 B.150m 内 C.200m 内 D.300m 内(分数:1.00)A.B.C.D.5.某项目属于高耗能行业,有两个污染源,对于其评级等级的判定以下说法肯定错误的是U /U。 A.一级 B.二级 C.一级或二级 D.三级(分数:1.00)A.B.C.D.6.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 WECPNL 等值图,可在主要飞行
3、航迹下离跑道两端不超过15km,侧向不超过 2km 范围内用网格法布设测点,跑道方向网格可取U /U,侧向取U /U。 A.12km 0.5km B.23km 1km C.0.51.5km 0.5km D.24km 1km(分数:1.00)A.B.C.D.7.某一行业制定了该行业性排放标准,则在执行上行业性排放标准和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U /U。 A.执行上,行业性排放标准等同于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执行 B.执行上,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优先于行业性排放标准执行 C.执行上,行业性排放标准优先于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执行 D.视情况而定(分数:1.00)A.B.C.D.8.评价建设项目的
4、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与环境现状评价U /U。 A.不相同 B.不一定相同 C.相同 D.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9.下面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实施的规定叙述错误的是U /U。 A.排污单位排放泄漏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排污单位排放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C.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 15m 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
5、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D.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数:1.00)A.B.C.D.10.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U /U,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A.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 B.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 C.未规定 D.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敏感区域(分数:1.00)A.B.C.D.11.根撤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类标准,COD 的标准限值是U /Umg/L。 A.10 B.20 C.30 D.40(分数:1.00)A.B.C.D.1
6、2.在环境噪声现状测量中,下列U /U噪声不需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A.生活 B.道路交通 C.铁路 D.飞机机场(分数:1.00)A.B.C.D.13.1997 年 1 月 1 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排放烟(粉)尘和有害污染物的工业炉窑,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为U /Um。 A.8 B.12 C.15 D.18(分数:1.00)A.B.C.D.14.一条铁路经过乡村,那么在铁路评价范围的边界处,昼间的等效声级 LAeq不超过U /UdB。 A.45 B.50 C.55 D.60(分数:1.00)A.B.C.D.15.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时段要求不正确的是U
7、/U。 A.应在声源正常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 B.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 C.每一测点,昼间一定要进行测量,夜间可视情况而定 D.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分数:1.00)A.B.C.D.16.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纳入所在区域的固体废物管理/处置体系的,应确保可利用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符合U /U要求。 A.技术标准 B.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C.环境保护 D.当地环境卫生部门(分数:1.00)A.B.C.D.17.在利用高斯扩散模式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时,有风指的是离地面高度U /Um 处的风速。 A.5 B.8 C.10 D.15(分数:1.0
8、0)A.B.C.D.18.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U /U,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 A.环境敏感区域 B.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 D.未规定(分数:1.00)A.B.C.D.19.非污染生态影响的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识别关键问题用U /U对主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在完成现状评价后,进一步确认主要的评价因子。 A.专家评判法 B.列表法 C.叠图法 D.影响网络法(分数:1.00)A.B.C.D.20.地下水环境评价中,I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等
9、U /U项指标确定。 A.2 B.3 C.4 D.5(分数:1.00)A.B.C.D.21.下列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的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常规项目排放限值不正确的是U /U。 A.排气筒高度 30m 的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22g/h B.排气筒高度 40m 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11g/h C.排气筒高度 20m 的炭黑尘、染料尘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1.3g/h D.排气筒高度 30m 的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三级标准为 1.3g/h(分数:1.00)A.B.C.D.22.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原则上应达到与原拟建项目或方案
10、同样的目的和效益,并在评价工作中应描述替代项目或方案的U /U。 A.优点和缺点 B.优点 C.缺点 D.经济效益(分数:1.00)A.B.C.D.23.当评价等级为U /U级时,江心洲一般可按无江心洲的情况对待。 A.一 B.二 C.三 D.四(分数:1.00)A.B.C.D.24.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U /UdB(A)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 A.8 B.10 C.12 D.15(分数:1.00)A.B.C.D.25.环境风险一级评价应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事故影响进行U /U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
11、急措施。 A.半定量 B.定性 C.定量或定性 D.定量(分数:1.00)A.B.C.D.2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氨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U /U。 A.重铬酸盐法 B.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或碘量法 C.稀释与接种法 D.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或纳氏试剂比色法(分数:1.00)A.B.C.D.27.PM10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U /U的颗粒物。 A.10m B.5m C.1m D.100m(分数:1.00)A.B.C.D.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U /U、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 A.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
12、境特征 B.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C.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D.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分数:1.00)A.B.C.D.2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按锅炉建成使用年限分为两个阶段,执行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在时段建成使用锅炉中需要扩建、改造的锅炉,其烟尘排放浓度按U /U浓度限值执行。 A.时段 B.时段 C.时段 D.原来(分数:1.00)A.B.C.D.3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不需要考虑U /U。 A.排放条件 B.计算点 C.预测因子 D.地形条件(分数:1.00)A.B.C.D.31.下列关于
1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要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U /U。 A.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的含义之一是指排污量的合理分配 B.对区域污染物进行集中治理是开发区区域环评的一个特点,在单个建设项目评价中很容易做到这一点 C.区域开发活动若导致某些生态环境功能的丧失或改变,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补偿和改善 D.通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是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数:1.00)A.B.C.D.32.环境空气质量常规项目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都可使用U /U。 A.重量法 B.化学发光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Saltzman 法(分数:1.00)
14、A.B.C.D.33.在河流水质取样断面处,应按照U /U布置水质取样垂线。 A.水深 B.河宽 C.流速及水深 D.流速及河道弯曲情况(分数:1.00)A.B.C.D.34.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的大气以U /U为控制项目。 A.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分数:1.00)A.B.C.D.35.下列对于大气污染气象调查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其调查时间至少应为最近 3 年,二级为最近 2 年,三级为最近 1 年 B.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测周期为 1 年 C.三级评价可不需进行气象观测 D.污染气象资料调查包括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和高空气象
15、资料调查(分数:1.00)A.B.C.D.36.某工厂所建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U /U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 A.上游 B.下游 C.排污口 D.上、下游(分数:1.00)A.B.C.D.37.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 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U /U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A.12 B.23 C.24 D.34(分数:1.00)A.B.C.D.38.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为U /U。 A.重量法 B.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16、 C.紫外光度法 D.化学发光法(分数:1.00)A.B.C.D.39.下列关于水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中一些要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U /U。 A.通常可将水体自净能力分为最小、一般、最大三个时段 B.海湾的自净能力与时期的关系不明显,可以不分时段 C.不同预测时期的水质预测参数一般应完全一致 D.水质排序指标值 ISE 值是负值或是越大,说明该项水质参数的污染影响越大(分数:1.00)A.B.C.D.40.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U /U。 A.一、二、三级 B.二、三级 C.一、二、三、四级 D.一、二级(分数:1.0
17、0)A.B.C.D.4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中环境问题的表达可按照当地环境、自然资源等U /U大类型分别表述。 A.2 B.3 C.4 D.5(分数:1.00)A.B.C.D.42.某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为 34dB(A),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一般,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U /U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1.00)A.B.C.D.43.以下一定违反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规定的是U /U。 A.在一类区新建燃轻柴油的锅炉 B.在二类区新建燃重油的锅
18、炉 C.在一类区新建燃渣油的锅炉 D.在一类区新建燃煤锅炉(分数:1.00)A.B.C.D.44.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U /U。 A.风险识别 B.后果计算 C.源项分析 D.风险评价(分数:1.00)A.B.C.D.45.对湖泊和水库,“水域规模”划分为“大湖(库)、中湖(库)、小湖(库)”的依据是U /U。 A.平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 B.丰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 C.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或水面面积 D.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分数:1.00)A.B.C.D.4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据污染源中心点U /Ukm 内的地形高度(
19、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A.3 B.5 C.10 D.15(分数:1.00)A.B.C.D.47.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U /U。 A.应为一级 B.应为二级 C.一般不低于二级 D.一般不高于二级(分数:1.00)A.B.C.D.48.跨流域调水或跨省份调水生态影响评价期限为U /U。 A.施工期 B.施工期和运营期 C.生态影响后评价 D.都包括(分数:1.00)A.B.C.D.4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
20、大气环境(HJ/T 2.293),采用示踪法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试验要点规定,设置在以释放点为圆心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水平采样弧线一般不应小于 U /U,每条弧线的采样点一般应在 715 个之间,在预计的最大地面浓度点附近的弧线和弧线上的采样点应适当加密。 A.3 条 B.4 条 C.5 条 D.6 条(分数:1.00)A.B.C.D.50.下列关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对工业炉窑建设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U /U。 A.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类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B.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C.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
21、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D.在一类区内,可以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分数:1.00)A.B.C.D.51.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中仅对 6 项气态污染物提出了排放浓度控制限值,下面不在此标准规定之列的是U /U。 A.铅、汞 B.氟及其化合物 C.二氧化硫 D.颗粒物(分数:1.00)A.B.C.D.52.在划分湖泊或水库的类型时,以U /U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把湖泊或水库划分为大中小 3 种类型。 A.丰水期 B.平水期 C.枯水期 D.都可以(分数:1.00)A.B.C.D.53.某中型改建的建设项目其所在的功能区是居住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U /U进行
22、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1.00)A.B.C.D.54.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 5m 时,应取U /U水样。 A.1 B.2 C.3 D.可以不设(分数:1.00)A.B.C.D.55.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时,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U /U的时段。 A.较好 B.一般 C.最差 D.最好(分数:1.00)A.B.C.D.5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没有设置以下哪项指标?U /U A.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B.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C.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安排
23、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D.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分数:1.00)A.B.C.D.57.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U /Umm 以上的空间。 A.50 B.80 C.100 D.120(分数:1.00)A.B.C.D.58.以下关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的说法错误的是U /U。 A.标准分三级标准,分别与 GB 30951996 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对应 B.在一类区不得再新建任何工业炉窑 C.原有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D.建筑施工临时用的沥青加热炉在一、二
24、、三类区中都可再新建(分数:1.00)A.B.C.D.59.概括地说,U /U是划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 A.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 B.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 C.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D.沿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分数:1.00)A.B.C.D.60.等效连续 A 声级用U /U符号表示。 A.Ldn B.LWA C.LAeq D.WECPNL(分数:1.00)A.B.C.D.6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开展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属于U /U工作阶段。 A.第二阶段 B.第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一
25、阶段(分数:1.00)A.B.C.D.62.进行工程分析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为( )。 A.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B.设计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 C.设计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D.建设过程、运行初期、运行中后期(分数:1.00)A.B.C.D.63.对于机场飞机噪声以U /U为评价量。 A.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B.A 声级 C.昼夜等效声级 D.等效连续 A 声级(分数:1.00)A.B.C.D.64.某拟建项目污水经项目内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附近河流中,在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不需要开展的工作是U /U。 A.调查确定排放口的平面位置、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排放断
26、面上的位置、排放形式 B.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工艺选择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 C.调查本地区的气候状况及地下水水源、各种物质含量的背景值等 D.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分数:1.00)A.B.C.D.65.以下大气污染源中属于点源的是U /U。 A.集气筒 B.道路机动车排放源 C.垃圾填埋场扬尘 D.焦炉炉体(分数:1.00)A.B.C.D.66.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规定,TSP 的年平均二级标准限值为U /Umg/m3。 A.0.08 B.0.12 C.0.20 D.0.30(分数:1.00
27、)A.B.C.D.67.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分成三个阶段,筛选重点评价项目和环境影响预测分别属于U /U。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和第二阶段 D.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数:1.00)A.B.C.D.6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U /U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C.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分数:1.00)A.B.C.D.69.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U
28、/U。 A.两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分数:1.00)A.B.C.D.70.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 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20%,最远影响距离为 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U /U。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分数:1.00)A.B.C.D.71.一般或小规模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U /U的影响。 A.对区内环境 B.区内经济对其 C.对区内、外环境 D.对区外环境(分数:1.00)A.B.C.D.72.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中规定,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U /U,则必须选
29、用双人工衬层。 A.1.010-5 cm/s B.1.010-6 cm/s C.1.010-9 cm/s D.1.010-10 cm/s(分数:1.00)A.B.C.D.73.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当已有的图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1 级项目的评价可应用U /U和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等予以补充。 A.地理信息系统 B.卫星定位系统 C.遥感 D.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分数:1.00)A.B.C.D.74.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方法的是U /U。 A.资料收集与分析 B.现场调查与监测 C.会议座谈 D.网络法(分数:1.00)A.B.C.D.75.在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对
30、于 2 级评价项目,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不应小于U /U。 A.28km B.3040km C.830km D.12km(分数:1.00)A.B.C.D.76.已知某建设项目废气中 SO2的排放量为 1.5t/h,当地执行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则 SO2的等标排放量是U /U。 A.1.5109 B.2.0109 C.2.5109 D.3.0109(分数:1.00)A.B.C.D.77.对于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当平均水深位 8m 时,应取U /U个水样。 A.1 B.2 C.3 D.4(分数:1.00)A.B.C.D.78.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中U /U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
31、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 A.类建设项目 B.类建设项目 C.类建设项目 D.未规定(分数:1.00)A.B.C.D.79.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在工业区夜间突发噪声限值U /UdB。 A.50 B.60 C.70 D.80(分数:1.00)A.B.C.D.8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开采多层地下水”的规定错误的是U /U。 A.对半咸水、咸水含水层,不得混合开采 B.对已受到污染的含水层,不得混合开采 C.对含有毒有害元素的含水层,不得混合开采 D.有医疗价值的地下热水、温泉水,
32、不得混合开采(分数:1.00)A.B.C.D.81.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常规大气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和频次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NO2和 03的分析都可使用化学发光法 B.凡进行小时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 45min C.CO 分析方法为非分散红外法 D.凡进行能够日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 18h(分数:1.00)A.B.C.D.82.某三级评价项目,需调查海湾水质,一般情况下,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U /U。 A.大潮期和中潮期 B.大潮期和小潮期 C.中潮期和小潮期 D.小潮期(分数:1.00)A.B.C.D.83.开发区环境保护对策中规模调整主要指( )。 A.经
33、济规模 B.土地开发规模 C.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 D.经济规模或土地开发规模(分数:1.00)A.B.C.D.84.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U /U为主。 A.类比调查 B.现场调查 C.现场测试 D.搜集现有资料(分数:1.00)A.B.C.D.85.某水库平均水深 8m,水面面积 30km2,其水域规模为( )。 A.一般水库 B.大水库 C.中水库 D.小水库(分数:1.00)A.B.C.D.86.1h 平均是指任何 1h 的平均浓度,每小时至少有U /Umin 的采样时间。 A.35 B.40 C.45 D.50(分数:1.00)A.B.C.D.87.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 0
34、 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2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U /U。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无法判定(分数:1.00)A.B.C.D.88.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U /U,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生态敏感性 B.生态重要性 C.生态合理性 D.生态完整性(分数:1.00)A.B.C.D.89.以下不属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的是U /U。 A.自然环境特点 B.环境敏感程度 C.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 D.环境质量现状(分数:1.00)A.B.C.D.90.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500m
35、处应设置一个U /U。 A.控制断面 B.削减断面 C.参考断面 D.混合断面(分数:1.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91.海水水质第二类适用于U /U。 A.水产养殖区 B.与人类使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C.滨海风景旅游区 D.海水浴场(分数:2.00)A.B.C.D.92.下列各项环境影响中,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营运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的有U /U。 A.填埋场渗滤液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造成对地表水的污染以及流经填埋区地表径流可能受到的污染 B.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及产生的气体在无组织排放情况下可能产生燃烧爆炸对公众的威胁
36、C.当填埋场防渗衬层受到破坏后,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 D.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数:2.00)A.B.C.D.9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 )。 A.类比法 B.矩阵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网格法(分数:2.00)A.B.C.D.94.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目的有U /U。 A.使评价工作者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 B.便于与项目建成后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比较 C.调查出噪声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人口分布 D.为噪声预测和评价提供资料(分数:2.00)A.B.C.D.9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 )。 A.第一类污染物 B.第二类污染物
37、C.常规污染物 D.特征污染物(分数:2.00)A.B.C.D.96.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的依据是( )。 A.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 7 B.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 7 C.只有一类污染物,或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 7 D.含有两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 7(分数:2.00)A.B.C.D.97.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调查包括U /U。 A.声源种类与数量 B.各声源的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 C.声源的空间位置 D.声源的作用时间段(分数:2.00)A.B.C.D.98.下列有关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
38、的叙述,正确的有U /U。 A.测量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重点布置在对敏感区有影响的点上 B.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测量点应布置在声源周围,布置密度为距声源近处较密,较远稀疏 C.建设项目呈现线状声源性质的情况,根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确定若干噪声测量断面,在各个断面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置一组测量点 D.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较低小于 50dB(A),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分数:2.00)A.B.C.D.9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关于一类功能区的污染源说法正确的是U /U。 A.位于一类区的
39、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 B.一类区禁止新建污染源 C.一类区禁止扩建污染源 D.一类区现有的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的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E.一类区的污染源改建时执行原有的污染源的一级标准(分数:2.00)A.B.C.D.100.下列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生态环境监理工作的表述,正确的有U /U。 A.监理的范围一般在施工建设活动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内 B.内容包括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污染控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施工废物管理 C.监理的方式有定点观察(长驻)、巡回监视、抽查以及仪器监控等 D.要求建立记录与报告制度,并做到准确记录,及时报告(分数:2.00)A.B.C.D.1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要求工
40、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内容包括U /U。 A.生产周期在 8h 以内的,每 2h 采样一次 B.24h 不少于 2 次 C.生产周期大于 8h 的,每 4h 采样一次 D.48h 不少于 2 次(分数:2.00)A.B.C.D.102.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U /U几大类。 A.敏感区域 B.自然遗产 C.珍稀物种消失 D.敏感生态问题(分数:2.00)A.B.C.D.103.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应根据U /U来确定。 A.评价工作的等级 B.工程与环境的特性 C.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 D.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所规划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数:2.00)A.B.C.D.104.
41、环境风险评价中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件)一般不包括U /U。 A.机械设备老化陈旧 B.生产状态超负荷 C.人为破坏 D.自然灾害(分数:2.00)A.B.C.D.10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 )。 A.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 C.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D.建设项目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分数:2.00)A.B.C.D.106.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有U /U。 A.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减缓措施只是对传统上的推荐方案而言的,不包括备选方案或替代方案 B.规划环评的评价结果设
42、计成两个出口,即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和建议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 C.工作程序中,设置了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环节,并安排在环境现状调查之前 D.环境评价指标是与环境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环境目标,需要用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值来表述(分数:2.00)A.B.C.D.107.现行 1993 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是U /U。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分数:2.00)A.B.C.D.108.下列关于常规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U /U。 A.T
43、SP、PM 10日均值每日至少有 18h 的采样时间 B.SO2、CO、NO 2日均值每日至少有 18h 的采样时间 C.TSP、PM 10日均值每日至少有 12h 的采样时间 D.SO2、CO、NO 2小时均值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分数:2.00)A.B.C.D.109.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U /U。 A.工程性质及规模 B.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 C.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特点及去向 D.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分数:2.00)A.B.C.D.110.下列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有U /U。 A.设施底部不一定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基础防渗做好也行 B.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C.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D.集中贮存废物的场址基础防渗层为至少 0.5m 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 -7cm/s),或者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 2mm 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 -10cm/s)(分数:2.00)A.B.C.D.111.规划环评工作中常用的现状调查方法可包括U /U。 A.资料收集与分析法 B.现场调查与监测法、调查表法 C.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