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6219       资源大小:134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定性的方法是( )。(分数:1.00)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2.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当已有的图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1 级项目的评价可应用( )解译编图以及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等予以补充。(分数:1.00)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定位系统C.卫片D.图形图像处理系统3.( )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分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分数:1.00)A.生态因子B.生物群落C.生

    2、态系统D.生物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将厂界标准分为( )级。(分数:1.00)A.二B.三C.四D.五5.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要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的含义之一是指排污量的合理分配B.对区域污染物进行集中治理是开发区区域环评的一个特点,在单个建设项目评价中很容易做到这一点C.区域开发活动若导致某些生态环境功能的丧失或改变,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补偿和改善D.通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是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6.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对地

    3、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进行评价时,按本标准所列的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若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应采取的做法是( )。(分数:1.00)A.从优不从劣B.从劣不从优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决定D.其他7.某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38m3/s,其水域规模为( )。(分数:1.00)A.大河B.中河C.小河D.特大河8.下列不属于专项规划、项目导向型规划的是( )。(分数:1.00)A.畜牧业B.城市建设C.自然资源开发D.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9.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 )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分数:1.00)A.为零B.大于 1C.不为零D.大于或等于

    4、1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土石方施工阶段噪声的昼夜间限值分别为( )。(分数:1.00)A.75dB、55dBB.75dB、65dBC.65dB、45dBD.65dB、55dB11.与水文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 )进行。(分数:1.00)A.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B.必须分期执行C.分期执行时必须是连续的两个时期D.根据丰水期、枯水期等的不同而不同12.某扩建中型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为 711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分数:1.00)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1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应根据( )的

    5、要求确定。(分数:1.00)A.噪声源种类、数量B.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C.噪声功能区多少D.噪声评价工作等级14.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水的氨氮标准限值为( )。(分数:1.00)A.0.15mg/LB.0.5mg/LC.1.0mg/LD.1.5mg/L15.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分数:1.00)A.评价级别B.受纳水体C.投资规模D.地理条件16.常用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多为高斯扩散模式,适合模拟( )污染源的浓度分布。(分数:1.00)A.平坦地区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B.平坦地区非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C.任意地区定场

    6、情况下连续排放D.平坦地区定场情况下间断排放17.对于一影响范围为50km 2的工程,使其所在区域内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则生态影响的评价等级应为( )。(分数:1.00)A.1 级B.2 级C.3 级D.4 级18.下述有风时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中 U 的含义是( )。 (分数:1.00)A.排气筒入口处的平均风速,m/sB.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C.地面 10m 高处平均风速,m/sD.排气筒几何高度,m19.下列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A.大气污染源有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两类,当前大部分的大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考虑固定污染源B.对于

    7、一个三级评价项目不一定要调查民用污染源C.如果建设项目将会替代原有的污染源,则无需再对替代的污染源进行调查D.若评价区域内有在建、拟建项目,则对其污染源也需进行调查20.对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分数:1.00)A.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小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B.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C.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或者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D.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

    8、要求均较低时2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场址选择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场界距居民集中区( )以外。(分数:1.00)A.500mB.600mC.800mD.1000m22.对于常见的工业噪声一般以( )作为噪声源评价量。(分数:1.00)A.倍频带声压级B.声功率级C.A 计权声功率D.A 声级23.非污染生态影响的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 )项目要对类似项目调查,进行类比分析。(分数:1.00)A.1 级B.2 级C.3 级D.1 级和 2 级24.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内容的是( )。(分数:1.00)A.现状调查B.现状分析与

    9、评价C.环境发展趋势分析D.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25.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 )的协调性。(分数:1.00)A.环境保护规划B.土地利用规划C.城市总体规划D.国土规划26.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 )进行。(分数:1.00)A.准备阶段B.正式工作阶段C.报告书编制阶段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27.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 )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类。(分数:1.00)A.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B.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污染物

    10、排放的种类C.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D.污水排放量及水域特点28.污水中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分数:1.00)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2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在选择项目的影响评价范围时,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区的中心,以( )为主轴,按正方形或( )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分数:1.00)A.主导风向 圆形B.南北方向 矩形C.东西方向 圆形D.主导风向 矩形30.下列关于我国环境标准工作的历史严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1973 年 8 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通过了工业“

    11、三废”排放试行标准B.1995 年 2 月,环境标准座谈会上提出了新的环境标准体系C.1994 年 5 月,成立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D.1997 年 5 月,成立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31.下列所述各方法中,不属于风险识别工作所采用的方法的是( )。(分数:1.00)A.检查表法B.评分法C.事故树法D.概率评价法3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不适用于( )。(分数:1.00)A.新、扩、改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运行B.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监督管理C.新、扩、改建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D

    12、.已经建成投产的有害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污染控制33.拟在开封建设一个工厂,气候条件为典型的北方气候,日污水排放量为 25000m3,假如选择向流量为200m3/s 的河流排放污水,则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分别为( )km,且无其他特殊要求,则比较合适的调查期大约应在( )。(分数:1.00)A.1530 8 月B.1020 11 月C.2040 11 月D.1530 7 月34.本导则中规定: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风险源点不低于( )。(分数:1.00)A.2kmB.3kmC.4kmD.5km35.当建设项目为机场时,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 ),侧向各( )内的评价范围一般能满

    13、足一级评价的要求。(分数:1.00)A.10km 2kmB.12km 3kmC.15km 2kmD.15km 3km36.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不同 A 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 A 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 )。(分数:1.00)A.倍频带声压级B.昼夜等效声级C.A 声功率D.等效连续 A 声级3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适用于( )。(分数:1.00)A.矿水B.盐卤水C.地下热水D.一般地下水38.以下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多源叠加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A.计算该建设项目每

    14、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收点上进行叠加B.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主污染源上进行叠加C.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D.对于一级评价,还应考虑评价区的其他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高大点源,尽可能叠加其地面浓度39.TSP 和 PM10是我国大气常规监测项目,它们分别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分别小于等于( )和( )的颗粒物。(分数:1.00)A.1000m 100mB.500m 10mC.100m 10mD.10m 1m40.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 10m 时,在水面下 0.5m 及( )以

    15、下,距底 0.5m 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分数:1.00)A.逆温层B.0等温层C.斜温层D.5等温层41.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要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 )处理方式。(分数:1.00)A.分类B.分级C.分层D.集中4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中规定:场界应位于地表水域( )以外。(分数:1.00)A.100mB.150mC.200mD.250m43.下列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常用方法的是( )。(分数:1.00)A.收集资料法B.现场调查法C.类比分析法D.遥感方法44.下列关于等标排放量 Pi和评价工作级别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复杂地形,

    16、P i2.510 9,评价等级为一级B.平原,2.510 9P i2.510 8,评价等级为二级C.复杂地形,P i2.510 8,评价等级为三级D.平原,P i2.510 9,评价等级为二级45.在进行建设项目生态影响性质的确定时,应尤其注意( )。(分数:1.00)A.不可逆影响B.潜在影响C.累积影响D.项目施工与运行诱发的生态体系功能变化问题46.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分数:1.00)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47.已知某建设工程影响范围为 80km2,主要生态影响依次为生物量减少 69%,环境绿地数量减

    17、少、分布不均、连通性变差,土地理化性质改变,则该项目评价等级为( )。(分数:1.00)A.1 级B.2 级C.3 级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48.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时段要求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应在声源正常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B.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C.每一测点,昼间一定要进行测量,夜间可视情况而定D.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49.下列有关湖泊、水库水质取样要求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大中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取样点设于水下 0.5m 距湖库底0.5mB.小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水下

    18、 0.5m 并距湖库底0.5m 处设一取样点C.大中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再布置取样点D.小型湖库,平均水深10m 时,水面下 0.5m 处和水深 12m 处且距湖库底0.5m 处各设一取样点50.下列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中社会经济调查内容的是( )。(分数:1.00)A.人文自然遗址B.人口、工业与能源C.交通运输D.农业与土地利用5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分数:1.00)A.工艺过程B.资源能源的储运C.交通运输D.厂地开发利用52.一般情况下,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应在( )进行。(分数:1.00)A.枯水期B.平水期C.丰水期D.根据污染现状而定53.不

    19、利气象条件系指( )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条件)。(分数:1.00)A.典型日气象条件B.典型小时气象条件C.熏烟状态D.弥散状态54.在对重要的生态因素进行管理时,应将其分为( )。(分数:1.00)A.影响因素和被影响因素B.影响因素和对象因素C.主体因素和受体因素D.可逆因素和不可逆因素55.下列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方法的是( )。(分数:1.00)A.资料收集与分析B.现场调查与监测C.会议座谈D.网络法56.下列不属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的是( )。(分数:1.00)A.环境现状调查

    20、和评价B.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C.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D.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5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系指被有关规定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它又可根据对其进行的浸出实验的结果分为( )类。(分数:1.00)A.两类B.三类C.四类D.五类58.已知某建设工程影响范围为 40km2,主要生态影响为生物量减少 47%,则该项目的评价等级为( )。(分数:1.00)A.1 级B.2 级C.3 级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59.对一家 2000 年建成投产的以生产氮肥为主的化肥厂,其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为( )mg/m3。(分数:1.00)A.1700B.420C.1400D.24

    21、060.叠图法的目的是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空间特征的地图,适用于比较不同方案下环境受到的影响尤其是( )。(分数:1.00)A.长期影响B.近期影响C.累积影响D.可逆影响61.下列不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控制项目指标的是( )。(分数:1.00)A.甲基汞B.化学需氧量C.生化需氧量D.大肠茵值62.规划环境影响篇章至少包括( )个方面的内容。(分数:1.00)A.3B.4C.5D.663.为了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 )。(分数:1.00)A.20km20km100km100kmB.15m15m150m1

    22、50mC.20m20m100m100mD.10m10m200m200m64.某地拟建一个中型纤维生产项目,工程地点设在当地规划的经济开发区中,则一般情况下该项目应执行的空气质量标准为( )。(分数:1.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5.环境风险评价中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 )。(分数:1.00)A.5kmB.4kmC.3kmD.2km66.在分析开发区固体废物类型和发生量时,分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及方案,可采用固体废物( )的方式进行分析。(分数:1.00)A.矩阵表B.网络表C.流程表D.层次表6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 )大气污染物

    23、综合排放标准执行。(分数:1.00)A.后于B.优于C.同等于D.优于或后于视情况而定68.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 WECPNL 等值图,可在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不超过15km,侧向不超过 2km 范围内用网格法布设测点,跑道方向网格可取( ),侧向取( )。(分数:1.00)A.12km 0.5kmB.23km 1kmC.0.51.5km 0.5kmD.24km 1km69.下列对于矩阵法的优缺点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1.00)A.不可直观的表示交叉或因果关系B.对影响产生的机理解释不足,不能预测影响作用的发生和维持时间C.可表示和处理那些由模型、图形叠置和

    24、主观评估方法取得的量化结果D.难以处理间接影响,也难以反映规划在复杂时空关系上的不同层次的影响7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 )的滩地和洪泛区。(分数:1.00)A.最高水位线以上B.最低水位线以下C.最高水位线以下D.最低水位线以上71.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规定了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 Z 振级标准值及其适用地带范围。其中,铁路干线两侧的昼间和夜间铅垂向 Z 振级标准值是( )。(分数:1.00)A.65 和 62dBB.70 和 67dBC.75 和 72dBD.80 和 80dB72.某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为 60000m3/d,

    25、受纳水体为一海湾,评价等级为二级,则在布置取样点时其位置的间隔范围应在( )。(分数:1.00)A.每 1.53.5km 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B.每 47km 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C.每 58km 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D.每 810km 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73.根据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下列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A.锅炉执行 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B.火电厂执行 GB 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工业炉窑执行 GB 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恶臭污染物执

    26、行 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74.当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大于( )声源最大尺寸时,声源可作为点声源处理。(分数:1.00)A.2 倍B.3 倍C.4 倍D.5 倍75.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最大弯曲系数( ),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分数:1.00)A.1.3B.1.6C.1.3D.1.376.(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明确了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审批和实施权限,使环境标准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分数:1.00)A.1973B.1979C.1980D.198177.某项目拟建于平原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经工程分析核算其 NO2排放量

    27、为0.6t/h,据此可判别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分数:1.00)A.一级B.二级C.三级D.所给条件尚不足确定评价等级78.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 33 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下列不属于其指标体系的是( )。(分数:1.00)A.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最高允许排放速率C.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D.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79.对地表水环境进行评价时,要求最详细的是( )级评价。(分数:1.00)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四级评价80.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不包括( )。(分数:1.00)A.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B.建筑布局C.室外声波传播条件D.建设项

    28、目规模8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B.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报告书批准日期为准划分C.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日期为准划分D.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项目投产运行日期为准划分82.关于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1.00)A.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只

    29、需调查新污染源)B.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可以只调查评价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C.二、三级评价项目的调查对象相同D.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以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8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 )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数:1.00)A.生态环境影响B.环境影响C.区域经济影响D.环境功能影响8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 )。(分数:1.00)A.四周B.边界C.区域D.范围85.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按内容可以分为( )类。(分数:1.00)A.4B.5C.6D.786.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 5

    30、0000m3/d 时,大型湖泊的一级评价每( )布置一个取样位置。(分数:1.00)A.36km 2B.12.5km 2C.1.53.5km 2D.47km 287.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行业标准的水污染物排放执行相应的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其他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国家综合排放标准;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其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水污染物行业标准,不再执行国家综合排放标准。由此,下列行业产生的水污染物仍必须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有( )。(分数:1.00)A.造纸工B.合成洗涤剂工业C.钢铁工业D.合成氨工业88.

    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 )。(分数:1.00)A.1420km、1012km、48kmB.1624km、1012km、46kmC.1620km、1014km、46kmD.1620km、1014km、48km89.在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确定评价范围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分数:1.00)A.地域因素B.法律、行政权限要求C.公众和相关团体的意见D.规划性质90.下列( )不是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分数:1.00)A.颗粒物B.氨C.硫化氢D.二氧化硫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91.河流感潮段

    32、一般可按照( )几种情况简化为稳态进行预测。(分数:2.00)A.潮周平均B.总潮平均C.高潮平均D.低潮平均92.下列各项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分数:2.00)A.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及评价范围的确定B.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统计、污染气象及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C.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监测原则D.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影响评价9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不得排入下列水域中的( )。(分数:2.00)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类水域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类水域C.海水水质标准(GB 3

    33、0971997)中规定的类水域D.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规定的类水域94.在确定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分数:2.00)A.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B.尽量考虑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自然水体后的水体情况、评价等级的高低等因素C.对河流要根据污水排放量大小等因素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D.对湖库、海湾要根据污水排放量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面积95.在执行上,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的关系是( )。(分数:2.00)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否则执行综合排放标准B.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同时也要参照综合排放再选用执

    34、行C.优先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两者不交叉执行9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目的有( )。(分数:2.00)A.使评价工作者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B.便于与项目建成后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比较C.调查出噪声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人口分布D.为噪声预测和评价提供资料97.规划环评中,环境影响篇章中的前言部分应包含的内容有( )。(分数:2.00)A.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B.评价范围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C.可能对规划发展目标形成制约的关键因素或条件D.与规划层次相适宜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用的方法98.影响网络法是将影响中的对经济行为与环境因子进行的综合分类以及因果网络法中对高层次影响的

    35、清晰的追踪描述结合进来,最后形成包含( )评价因子的网络。(分数:2.00)A.经济行为B.环境因子C.因果对应D.影响联系99.下列内容中属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的有( )。(分数:2.00)A.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B.环境敏感程度和环境质量现状C.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D.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100.噪声防治对策应按照声音三要素从( )环节进行考虑。(分数:2.00)A.声源上降低噪声B.距离上远离噪声C.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D.受声者防护10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 )。(分数:2.00)A.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评价现状环境质量B.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

    36、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C.生态参数数值的汇总和整理D.植被破坏、荒漠化等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102.Oconnor 河口模式(均匀河口)的适用条件为( )。(分数:2.00)A.均匀的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B.非持久性污染物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D.只要求预测潮周平均、高低潮平均水质103.下列对于网络法具有的优缺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易于理解、透明,并有利于公众参与,快速、成本低B.无法定量,不能重现C.能识别有效实施开发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D.不能反映空间关系和时间跨度的变化影响10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分数:2.0

    37、0)A.给出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B.公众参与调查C.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D.报告书的编制105.在水体简化预测中,河流可以简化为( )。(分数:2.00)A.矩形平直河流B.矩形弯曲河流C.梯形河流D.非矩形河流106.下列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原则内容所具有的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具有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是贯彻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的前提条件B.通过早期介入,可以及早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综合决策之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C.评价结论的可操作性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否有效的直接体现D.将具有共同的环境影响要素的相关规划置身于该要素(如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环境

    38、容量或环境承载力分析中,是整体性原则的体现107.烟气抬升公式主要分以下几类应用情况( )。(分数:2.00)A.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B.有风时,稳定条件C.静风和小风条件D.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也可采用其他更符合该项目实际条件的烟气抬升公式108.下列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设施底部不一定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基础防渗做好也行B.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C.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D.集中贮存废物的场址基础防渗层为至少 0.5m 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 -7cm/,或者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

    39、,或至少 2mm 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 -10cm/109.网络法作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形式有( )。(分数:2.00)A.因果网络法B.对象网络法C.逆向网络法D.影响网络法110.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的说法,表述有误的有( )。(分数:2.00)A.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减缓措施只是对传统上的推荐方案而言的,不包括备选方案或替代方案B.规划环评的评价结果设计成两个出口,即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和建议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C.工作程序中,设置了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环节,并安排在环境现状调查之前D.环境评价指标是与环境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对

    40、于环境目标,需要用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值来表述111.下列各项属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的有( )。(分数:2.00)A.项目建设前的环境噪声现状B.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范围和超标状况C.为使噪声达标,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经济技术可行性D.提出针对该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112.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污染物定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TSP 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 的颗粒物B.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 的颗粒物C.Pb 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

    41、铅D.氟化物是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和有机氟化物11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分数:2.00)A.图形叠置法B.系统分析法和数学评价方法C.景观生态学法D.生态机理分析法和质量指标法114.在以下( )条件下,江心洲、浅滩等可以忽略不计。(分数:2.00)A.评价等级为三级时B.评价等级为二级时C.评价等级为二级且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时D.评价等级为一级,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且面积较小时115.对于大气环境二、三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至少包括( )。(分数:2.00)A.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曲线图)B.年、季(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量C.年、季(

    42、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出现频率及年、季(期)的各级大气稳定度的出现频率D.年、季(期)风玫瑰图116.现行 1993 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17.下列关于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一级评价中,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B.三级评价中,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C.一级评价中,对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

    43、化应进行详细定性分析D.三级评价中,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做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118.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应根据( )来确定。(分数:2.00)A.评价工作的等级B.工程与环境的特性C.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D.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所规划建设项目的影响119.生态影响预测的目的是对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类型、程度的判定,对工程的环境可行性进行判定,其应回答项目实施后的问题有( )。(分数:2.00)A.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B.是否带来生态损失,能否防护与恢复,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C.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D.是否可以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

    44、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120.下列关于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其一些要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环境风险评价有别于安全评价B.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C.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阚和敏感区域位置D.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包括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定性的方法是( )。(分数:1.00)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

    45、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 解析:2.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当已有的图件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1 级项目的评价可应用( )解译编图以及地面勘察、勘测、采样分析等予以补充。(分数:1.00)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定位系统C.卫片 D.图形图像处理系统解析:3.( )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分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分数:1.00)A.生态因子 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解析: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将厂界标准分为( )级。(分数:1.00)A.二B.三 C.四D.五解析:5.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要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1.

    46、00)A.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的含义之一是指排污量的合理分配B.对区域污染物进行集中治理是开发区区域环评的一个特点,在单个建设项目评价中很容易做到这一点C.区域开发活动若导致某些生态环境功能的丧失或改变,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补偿和改善D.通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是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解析:6.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对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进行评价时,按本标准所列的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若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应采取的做法是( )。(分数:1.00)A.从优不从劣 B.从劣不从优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决定D.其他解析:7.某

    47、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38m3/s,其水域规模为( )。(分数:1.00)A.大河B.中河 C.小河D.特大河解析:8.下列不属于专项规划、项目导向型规划的是( )。(分数:1.00)A.畜牧业B.城市建设C.自然资源开发D.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解析:9.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 )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分数:1.00)A.为零B.大于 1C.不为零 D.大于或等于 1解析: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土石方施工阶段噪声的昼夜间限值分别为( )。(分数:1.00)A.75dB、55dB B.75dB、65dBC.65dB、45dBD.65

    48、dB、55dB解析:11.与水文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 )进行。(分数:1.00)A.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 B.必须分期执行C.分期执行时必须是连续的两个时期D.根据丰水期、枯水期等的不同而不同解析:12.某扩建中型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为 711dB(A),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分数:1.00)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解析:1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应根据( )的要求确定。(分数:1.00)A.噪声源种类、数量B.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C.噪声功能区多少D.噪声评价工作等级 解析:14.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49、GB 38382002)中,类水的氨氮标准限值为( )。(分数:1.00)A.0.15mg/LB.0.5mg/L C.1.0mg/LD.1.5mg/L解析:15.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 )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分数:1.00)A.评价级别 B.受纳水体C.投资规模D.地理条件解析:16.常用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多为高斯扩散模式,适合模拟( )污染源的浓度分布。(分数:1.00)A.平坦地区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 B.平坦地区非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C.任意地区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D.平坦地区定场情况下间断排放解析:17.对于一影响范围为50km 2的工程,使其所在区域内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则生态影响的评价等级应为( )。(分数:1.00)A.1 级B.2 级 C.3 级D.4 级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ingprove2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