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6217       资源大小:296.50K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8及答案解析.doc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8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0,分数:90.00)1.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上,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应该在( )之后开始。 A规划方案分析 B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 C规划合理性分析综合论证 D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分数:1.00)A.B.C.D.2.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分数:1.00)A.B.C.D.3.某项目的物质危险源为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其环境风险评价大气

    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 )。 A3km B5km C8km D10km(分数:1.00)A.B.C.D.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分数:1.00)A.B.C.D.5.某项目位于敏感区,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1.00)A.B.C.D.6.SO2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日均值。 A192 16 B240 20 C144 12 D144 16(分数:1.00)A.B.C.D.7.以球面波形式辐射

    3、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规律 D成平方(分数:1.00)A.B.C.D.8.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类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为( )。 A10000m 3/d,100010000m 3/d,1000m 3/d B10000m 3/d,100010000m 3/d,1000m 3/d C10000m 3/d,100010000m 3/d,1000m 3/d D10000m 3/d,100010000m 3/d,1000m 3/d(分数:1.00)A.B.C.D.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开展评价范

    4、围内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属于( )工作阶段。 A第二阶段 B第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一阶段(分数:1.00)A.B.C.D.10.地下水环境评价中,I 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等( )项指标确定。 A2 B3 C4 D5(分数:1.00)A.B.C.D.1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A类和类建设项目 B类建设项目 C类建设项目 D类建设项目(分数:1.00)A.B.C.D.12.某项目

    5、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 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8%,最远影响距离为3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分数:1.00)A.B.C.D.13.农业用水和鱼虾类越冬场分别属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的( )。 A类和类 B类和类 C类和类 D和类(分数:1.00)A.B.C.D.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0:的二级标准的 1 小时平均和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是( )mg/m 3。 A0.50 和 0.06 B0.50 和 0.15 C0.15 和 0.05 D0.15 和 0.10(分数:1.00)A.B.C.D.15.为保障农林

    6、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此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 )。 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级标准 D四级标准(分数:1.00)A.B.C.D.16.下列有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有关排放口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 AGB 3838 中、类水域和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 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排水执行一级标准 B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考虑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采样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CGB3838 中、类水域和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

    7、7 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D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分数:1.00)A.B.C.D.17.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500m 处应设置一个( )取样断面。 A控制断面 B消减断面 C参考断面 D混合断面(分数:1.00)A.B.C.D.1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规定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的一次最大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 )。 A低于或等于恶

    8、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低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C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D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数:1.00)A.B.C.D.19.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 )和影响程度。 A影响因子、影响方式 B影响范围、影响方式 C影响范围、影响途径 D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分数:1.00)A.B.C.D.20.某扩建的大型项目,其所在功能区是工业区,项目扩建前后噪声级增加 4dB(A),其声环境评价工作应按( )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

    9、价 C一级或二级评价 D三级评价(分数:1.00)A.B.C.D.21.对于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为评价范围( )。 A50m B100m C200m D500m(分数:1.00)A.B.C.D.22.下列关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第类场和第类场的场址选址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B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上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 800m 以外 C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D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分数:1.00)A.B.C.D.23.水环境影

    10、响预测时,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 A应该完全相同 B彼此不一定相同 C建设期和生产过程应该相同 D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应该相同(分数:1.00)A.B.C.D.2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属于哪个工作阶段( )。 A第二阶段 B第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一阶段(分数:1.00)A.B.C.D.25.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50m3/s,其水域规模为( )。 A特大河 B大河 C中河 D小河(分数:1.00)A.B.C.D.

    11、26.对于建筑施工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 A等效 A 声级 BA 声级 C声功率级 DA 计权声功率级(分数:1.00)A.B.C.D.27.大气评价等级确定中 (分数:1.00)A.B.C.D.2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 )规划的层次、相近程度。 A高于 B低于 C一致于 D不低于(分数:1.00)A.B.C.D.2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中的估算模式是一种( )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A单源 B二源 C多源 D由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多少确定(分数:1.00)A.B.C.D.30.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适用范围说

    12、法不正确的是( )。 A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B本标准的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运行 C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D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分数:1.00)A.B.C.D.3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 )。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分数:1.00)A.B.C.D.3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

    13、011),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 A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B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C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D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分数:1.00)A.B.C.D.3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对拟议的开发区( )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A各个规划方案 B替代方案 C推荐方案 D零方案(分数:1.00)A.B.C.D.34.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时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

    14、和退役期,以( )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A勘察期和施工期 B施工期和运营期 C运营期和退役期 D退役期和勘察期(分数:1.00)A.B.C.D.35.风景名胜区和一般的工业区分别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 )。 A一类区和三类区 B一类区和二类区 C二类区和三类区 D二类区和二类区(分数:1.00)A.B.C.D.36.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 ),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生态敏感性 B生态重要性 C生态合理性 D生态完整性(分数:1.00)A.B.C.D.37.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依据( ),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

    15、级和三级。 A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B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污染源特征 C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D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分数:1.00)A.B.C.D.38.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在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时,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 )调整。 A大规模、小范围 B小规模、大范围 C小规模、小范围 D大规模、大范围(分数:1.00)A.B.C.D.39.进行工程分析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为( )。 A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B设计阶

    16、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 C设计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D建设过程、运行初期、运行中后期(分数:1.00)A.B.C.D.40.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 0 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2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无法判定(分数:1.00)A.B.C.D.41.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20m3/s,一级评价,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 45m,水深 6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 )个水样分析。 A6 B4 C5 D2(分数:1.00)A.B.C.D.42.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17、。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 )和专业判断法等。 A收集资料 B类比调查法 C矩阵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分数:1.00)A.B.C.D.43.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 )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条件)。 A风频和稳定度 B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C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 D污染系数和稳定度(分数:1.00)A.B.C.D.44.下列废物不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 A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B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C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

    18、残余物 D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分数:1.00)A.B.C.D.4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采取的方法不包括( )。 A类比分析法 B矩阵法 C网络法 D叠图法(分数:1.00)A.B.C.D.46.在风险识别环节,环境资料收集过程中,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的资料,重点收集( )资料。 A厂址周边环境 B有毒有害物质分布 C人口分布 D易燃易爆物质分布(分数:1.00)A.B.C.D.47.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地域范围通常考虑( )因素。 A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 B自然资源特征 C人为边界 D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和管理边界(分数:1.00)A.B.C.D.48.开发规划

    19、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 )的协调性。 A土地利用规划 B交通规划 C其他专项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分数:1.00)A.B.C.D.49.当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地下水二级评价原则上以( )为调查评价范围。 A同一地下水块段 B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 C地下水环境的基本情况 D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分数:1.00)A.B.C.D.50.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 A5dB B10dB C15dB D20dB(分数:1.00)A.B.C.D.5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条件有(

    20、)个。 A4 B3 C5 D2(分数:1.00)A.B.C.D.52.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时,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中期 B近期 C远期 D中、长期(分数:1.00)A.B.C.D.53.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 A不经处理的餐饮废物 B不经处理的粪便 C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D禽畜养殖废物(分数:1.00)A.B.C.D.54.下列关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对工业炉窑建设的要

    21、求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类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B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C在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D在一类区内,可以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分数:1.00)A.B.C.D.5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适用于(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A煤粉发电锅炉 B单台出力不大于 45.5MW(65t/h)发电锅炉及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 C单台出力大于 45.5MW(65t/h)发电锅炉 D单台出力小于

    22、45.5MW(65t/h)发电锅炉及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分数:1.00)A.B.C.D.56.类地表水环境质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限值是( )mg/L。 A10 和 4 B10 和 1.5 C15 和 6 D15 和 10(分数:1.00)A.B.C.D.57.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 )的影响。 A内环境 B外环境 C外经济 D内经济(分数:1.00)A.B.C.D.58.声环境三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 )。 A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B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 C进行达标分析 D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数:

    23、1.00)A.B.C.D.5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 )。 A合理性和代表性 B可靠性和科学性 C科学性和代表性 D可靠性和代表性(分数:1.00)A.B.C.D.60.生态影响影响评价( )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 A1 级以上 B2 级 C3 级 D3 级以下(分数:1.00)A.B.C.D.61.下列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正确的标准限制值是( )。 A二氧化硫年平均 0.05mg/m3 BTSP 年均值 0.3mg/m3 CPM 10日

    24、均值 0.15mg/m3 D二氧化氮年均值 0.05mg/m3(分数:1.00)A.B.C.D.62.某水库平均水深 10m,水面面积 30km2,其水域规模为( )。 A一般水库 B大水库 C中水库 D小水库(分数:1.00)A.B.C.D.63.下列情况不适合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是( )。 A河流充分混合段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河流恒定流动 D废水稳定连续排放(分数:1.00)A.B.C.D.64.大气环境评价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 )个小时浓度值,三级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 )个小时浓度值。 A8,5 B5,3 C

    25、8,4 D4,4(分数:1.00)A.B.C.D.6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 )的技术依据。 A编制 B审核 C编制与审核 D编制或审核(分数:1.00)A.B.C.D.66.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 1 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6 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无法判定(分数:1.00)A.B.C.D.67.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 )。 A国家环境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C地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分数:1.00)A.B.C.D.68.地面

    26、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 )。 A两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分数:1.00)A.B.C.D.69.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 )。 A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 B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C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D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分数:1.00)A.B.C.D.70.轨道交通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无线电干扰电磁环境预测量为( )。 A工频电场强度 B电视干扰场强 C信噪比 D工频磁感应强度(分数:1.00)A.B.

    27、C.D.7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规定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简(高度在 15m 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 )。 A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低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C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D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数:1.00)A.B.C.D.72.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执行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C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执行 D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分数:1.00)A.B.C

    28、.D.7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 ),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A工作重点和评价范围 B工作重点和调查范围 C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D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分数:1.00)A.B.C.D.74.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 )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 A等标污染排放量 Pi B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C平均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D最小地面浓度占标率 Pi(分数:1

    29、.00)A.B.C.D.75.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 LWECPN 为( )的区域。 A60dB B70dB C80dB D55dB(分数:1.00)A.B.C.D.76.常用大气预测模式中的“静风”是指( )。 A距地面 10m 高处平均风速 U100.5m/s B距地面 10m 高处平均风速 U101.5m/s C距地面 5m 高处最大风速 U51.5m/s D距地面 5m 高处平均风速 U51.5m/s(分数:1.00)A.B.C.D.77.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其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30、 )。 A整体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分数:1.00)A.B.C.D.7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的编制要求。 A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B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C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 D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时段划分和验收标准确定的原则(分数:1.00)A.B.C.D.79.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属于地下水评价哪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 A准备

    31、阶段与现状调查阶段 B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C工程分析与预测评价阶段 D预测与报告编写阶段(分数:1.00)A.B.C.D.80.某地下水的挥发酚类类、类标准值均为 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 0.001mg/L,应定为( )。 A类 B类 C类或类 D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8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所规定的常规污染物不包括(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甲烷 D一氧化碳(分数:1.00)A.B.C.D.82.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 A6 B8 C10 D12(分数:1.00)A.B.C.D.83.区域

    32、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 ) A合理性和优势 B制约因素和合理性 C优势和制约因素 D合理性(分数:1.00)A.B.C.D.8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 )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 A一级 B二级 C一级、二级 D三级(分数:1.00)A.B.C.D.8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 )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A点源 B线源 C面源 D无组织排放源(分数:1.00)A.B.C.D.86.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33、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预测( )。 A潜在的后果 B累积影响 C不利影响 D不可逆影响(分数:1.00)A.B.C.D.8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 222008)是( )的标准。 A推荐型 B强制型 C试用型 D标准型(分数:1.00)A.B.C.D.8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 )。 A一级、二级 B一级、二级、三级 C一级 D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数:1.00)A.B.C.D.89.开发区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

    34、析,提出替代方案与( )。 A治理方案 B预防措施 C减缓措施 D改进方案(分数:1.00)A.B.C.D.90.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 )直径100m 的颗粒物。 A几何当量 B阻力学当量 C自由沉降当量 D空气动力学当量(分数:1.00)A.B.C.D.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91.“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工作应在( )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分数:2.00)A.噪声源调查B.受影响人口调查C.明确噪声管理法规和标准D.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92.地下水环境预测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隐蔽性

    35、和难恢复性,还应遵循环境安全性原则,预测应为评价各方案的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依据B.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地下水环境现状确定,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C.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的预测结果D.类建设项目,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方案、或多个排污方案等所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应分别进行预测,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或事故排

    36、放工况下的预测结果。E.类建设项目,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93.下列关于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B.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减缓措施或生态重建方案C.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D.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E.

    37、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减缓、重建和补偿措施94.下列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方法的是( )。(分数:2.00)A.收集资料法B.类比分析法C.遥感影像法D.现场调查和测量法9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下列类型的水不计入污水排放量的是( )。(分数:2.00)A.直接冷却水B.循环水C.热水D.pH5 的水96.数据统计的有效规定日平均值,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的常规大气污染物为( )。(分数:2.00)A.SO2B.COC.TSPD.NO297.关于验收调查工作对运行工况的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

    38、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竣工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B.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竣工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6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C.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 75%时,可以通过调整工况达到设计能力 60%以上再进行验收调查D.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 60%时,可以通过调整工况达到设计能力 60%以上再进行验收调查98.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 )。(分数:2.00)A.热污染B.酸和碱C.持久性污染物D.非

    39、持久性污染物99.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时须将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突出开发区( )的合理性。(分数:2.00)A.能源结构B.总体发展目标C.总体布局D.环境功能区划E.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连通F.评价含水层的防护特性100.下列是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的是( )。(分数:2.00)A.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B.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C.浓度季节变化规律D.日均值超标率101.下列方法属于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的是( )。(分数:2.00)A.类比分析法B.收集资料法C.专业判断法D.现场调查法102.下列关于生态保护措施包括的基本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40、( )。(分数:2.00)A.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组成及位置,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工艺流程图B.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C.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D.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103.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不小于 7B.含

    41、有三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小于 10C.只有一类污染物,或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不小于 7D.含有两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小于 10104.下列属于验收调查工作环节的是( )。(分数:2.00)A.准备、初步调查、编制实施方案B.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C.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重点调查D.编制实施方案、编制调查大纲、编制调查报告105.水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中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点的布设应根据( )确定。(分数:2.00)A.评价等级B.污水排放量C.受纳水体特点D.建设项目的特点106.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的规划是( )。(分数:2.00)A.

    42、区域性环境规划B.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C.土地利用规划D.当地的城市规划107.下列条件属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的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污水的排放量B.建设项目性质C.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D.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108.海水水质第三类适用于( )。(分数:2.00)A.一般工业用水区B.与人类使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C.滨海风景旅游区D.海洋开发作业区109.水质调查的参数一般选择( )。(分数:2.00)A.常规水质参数B.水生生物群落结构C.与拟建工程排水水质有关的易积累的污染物D.特征水质110.下列关于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B.主要指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C.主要指项目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D.主要指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E.主要指污染防治措施的替代方案11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新建( )锅炉的烟囱高度。(分数:2.00)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