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物理污染防治技术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6126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物理污染防治技术及答案解析.doc

    1、物理污染防治技术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在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 )对人体危害最大。A长波 B中波 C微波 D短波(分数:1.00)A.B.C.D.2.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来降低噪声强度的技术是指( )。A隔声 B吸声 C消声 D减振(分数:1.00)A.B.C.D.3.( )技术是从噪声传播途径的角度来加以控制的。A隔声 B吸声 C消声 D减振(分数:1.00)A.B.C.D.4.根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1990),工业区夜间短促鸣笛声的噪声其峰值可以不超过( )。A55dB

    2、B65dB C10dB D60dB(分数:1.00)A.B.C.D.5.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工业区应执行( )标准。A0 类 B1 类 C2 类 D3 类(分数:1.00)A.B.C.D.6.( )是振动引起的疾病。A水俣病 B职业性雷诺氏症 C痛痛病 D致癌致畸(分数:1.00)A.B.C.D.7.( )不是噪声的特征。A局部性 B有残剩的污染物质C危害是慢性的和间接的 D是不需要的声音(分数:1.00)A.B.C.D.8.常用的噪声评价量有( )。A响度和响度级 BA 声级C噪声评价数 D上述三种(分数:1.00)A.B.C.D.9.下列不属于放射性核素内照

    3、射危害程度特点的是( )。A比电离能越大的辐射核素,内照射的危害性越大B半衰期越短的放射性核素危害性越大C滞留于人体内时间越长的放射性核素危害性越大D能浓集放射性核素且对辐照敏感的器官,易于遭受破坏(分数:1.00)A.B.C.D.10.下列关于橡胶隔振器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不耐油污 B适于高温和低温下使用C易老化 D形状可自由选择(分数:1.00)A.B.C.D.11.根据辐射源的规模大小对人为辐射进行分类,不属于其中的是( )。A城市杂波辐射 B建筑杂波 C单一杂波辐射 D家用电器辐射(分数:1.00)A.B.C.D.12.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 )。A空间辐射、导线传播

    4、、复合污染B城市杂波辐射、建筑杂波、单一杂波辐射C长波电磁辐射、中短波电磁辐射、超短波和微波电磁辐射D大气与空气电磁辐射、太阳电磁辐射、宇宙电磁辐射(分数:1.00)A.B.C.D.13.下列关于电磁辐射对机体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电磁波的场强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严重B长波对人体的影响较弱,随波长的缩短,对人体的影响加重,微波作用最突出C辐射强度随辐射源距离的加大而迅速递减,对人体的影响也迅速减弱D连续波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比脉冲波严重(分数:1.00)A.B.C.D.14.根据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1988),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

    5、为界限,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 )级。A2 B3 C4 D5(分数:1.00)A.B.C.D.15.下列不属于抑制微波辐射的措施是( )。A利用吸收材料进行防护 B接地技术C利用等效负荷 D实行屏蔽(分数:1.00)A.B.C.D.16.下列( )不属于放射性气体对人产生辐照伤害的方式。A浸没照射 B医疗照射 C吸入照射 D沉降照射(分数:1.00)A.B.C.D.17.下列关于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的描述,有误的是( )。A核企业厂址选择在周围人口密度较多,气象和水文条件有利于废水和废气扩散稀释,以及地震烈度较低的地区,以保证在正常运行和出现事故时,居民所受的辐照剂量较低B工艺流程的

    6、选择和设备选型考虑废物产生量少和运行安全可靠C废水和废气经过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放射性核素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对浓集的放射性废水一般进行固化处理D在核企业周围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区进行监测(分数:1.00)A.B.C.D.18.消声器按消声机理可以分为( )四类。A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宽频消声器、排气喷流消声器B阻性消声器、干涉式消声器、宽频消声器、排气喷流消声器C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排气喷流消声器D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宽频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分数:1.00)A.B.C.D.19.下列不宜作隔振垫的材料是( )。A橡胶 B软木 C钢板 D玻璃纤维(分数:1.

    7、00)A.B.C.D.20.下列不属于多孔吸声材料必备的三个条件之一的是( )。A表面多孔 B内部孔隙率高C材料厚度大 D孔与孔相互连通(分数:1.00)A.B.C.D.物理污染防治技术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在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 )对人体危害最大。A长波 B中波 C微波 D短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波长有关,长波影响较弱,随波长缩短影响加重微波影响最大。2.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来降低噪声强度的技术是指( )。A隔声 B吸声 C消声 D减振(分数:

    8、1.00)A.B. C.D.解析:解析 这是吸声降噪的定义。3.( )技术是从噪声传播途径的角度来加以控制的。A隔声 B吸声 C消声 D减振(分数:1.00)A. B.C.D.解析:4.根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1990),工业区夜间短促鸣笛声的噪声其峰值可以不超过( )。A55dB B65dB C10dB D60dB(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规定见表 1421。表 14-2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值(等效连续声级 Leq单位:dBA)类别 昼间 夜间 适宜区域 55 4S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60 50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9、 65 55 工业区 70 55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标准还规定: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10dBA,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15dBA,则(55+15)dBA=70dBA。5.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工业区应执行( )标准。A0 类 B1 类 C2 类 D3 类(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溉定了城市 5 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见表 14-22。表 14-22 城市 5 类环境噪声标准值(等效连续声级 Leq,单位:dBA)类别 昼间 夜间 适宜区域0 50

    10、40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1 55 45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 60 50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 65 55 工业区4 70 55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6.( )是振动引起的疾病。A水俣病 B职业性雷诺氏症 C痛痛病 D致癌致畸(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A 项是由甲基汞引起的,C 项是由镉引起的,D 项可以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起。7.( )不是噪声的特征。A局部性 B有残剩的污染物质C危害是慢性的和间接的 D是不需要的声音(分数:1.00)A.B. C.D.解析:8.常用的噪声评价量有( )。A响度和响度级 BA

    11、 声级C噪声评价数 D上述三种(分数:1.00)A.B.C.D. 解析:9.下列不属于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危害程度特点的是( )。A比电离能越大的辐射核素,内照射的危害性越大B半衰期越短的放射性核素危害性越大C滞留于人体内时间越长的放射性核素危害性越大D能浓集放射性核素且对辐照敏感的器官,易于遭受破坏(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半衰期越长的放射性核素危害性越大。10.下列关于橡胶隔振器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不耐油污 B适于高温和低温下使用C易老化 D形状可自由选择(分数:1.00)A.B. C.D.解析:11.根据辐射源的规模大小对人为辐射进行分类,不属于其中的是(

    12、)。A城市杂波辐射 B建筑杂波 C单一杂波辐射 D家用电器辐射(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电磁辐射中人为辐射根据辐射源的大小分类为:城市杂波辐射、建筑杂波和单一杂波辐射。12.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 )。A空间辐射、导线传播、复合污染B城市杂波辐射、建筑杂波、单一杂波辐射C长波电磁辐射、中短波电磁辐射、超短波和微波电磁辐射D大气与空气电磁辐射、太阳电磁辐射、宇宙电磁辐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B 项是根据辐射源的规模大小对人的辐射进行分类;C 项是电磁辐射根据波长分类;D 项是对天然电磁辐射的分类。13.下列关于电磁辐射对机体作用的描述,错误的

    13、是( )。A电磁波的场强越大,对机体的影响越严重B长波对人体的影响较弱,随波长的缩短,对人体的影响加重,微波作用最突出C辐射强度随辐射源距离的加大而迅速递减,对人体的影响也迅速减弱D连续波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比脉冲波严重(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脉冲波对机体的不良影响要比连续波严重。从作用周期来看,对于从事射频作业的人员,连续作业所受的影响比间断作用要明显。14.根据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1988),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限,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 )级。A2 B3 C4 D5(分数:1.00)A. B.

    14、C.D.解析:解析 容许值为 2 级,超过 2 级的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15.下列不属于抑制微波辐射的措施是( )。A利用吸收材料进行防护 B接地技术C利用等效负荷 D实行屏蔽(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接地技术多用于高频电磁辐射的抑制。对于微波辐射的抑制方法还有:防磁控管的阴极泄漏,加大微波场源与人体的距离,合理的排湿孔和观察孔。16.下列( )不属于放射性气体对人产生辐照伤害的方式。A浸没照射 B医疗照射 C吸入照射 D沉降照射(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医疗照射是全球集体辐射的最高计量。但是不属于对人产生辐照伤害通常的三种方式。17.下列关于

    15、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的描述,有误的是( )。A核企业厂址选择在周围人口密度较多,气象和水文条件有利于废水和废气扩散稀释,以及地震烈度较低的地区,以保证在正常运行和出现事故时,居民所受的辐照剂量较低B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选型考虑废物产生量少和运行安全可靠C废水和废气经过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放射性核素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对浓集的放射性废水一般进行固化处理D在核企业周围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区进行监测(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核企业厂址选择在周围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18.消声器按消声机理可以分为( )四类。A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宽频消声器、排气喷流消声器B阻性消声器、干涉式

    16、消声器、宽频消声器、排气喷流消声器C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排气喷流消声器D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宽频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干涉式消声器属于抗性消声器的一种;微穿孔板消声器属于宽频消声器的一种;多孔扩散消声器属于排气喷流消声器的一种。19.下列不宜作隔振垫的材料是( )。A橡胶 B软木 C钢板 D玻璃纤维(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钢板属于刚性物体,它传声较好,容易形成声桥,不宜作隔振垫。除 A、B、D 三个选项外,毛毡、矿渣棉毡等也可作隔振材料。20.下列不属于多孔吸声材料必备的三个条件之一的是( )。A表面多孔 B内部孔隙率高C材料厚度大 D孔与孔相互连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厚度对材料的吸声性能会有影响,厚度增加主要是对低频的吸收增加,对高频声影响不大。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物理污染防治技术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