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排水工程专业-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81684       资源大小:302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排水工程专业-5及答案解析.doc

    1、排水工程专业-5 及答案解析(总分:1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0,分数:190.00)1.下列不是城镇排水管渠系统收集的主要对象的是( )。A生活污水 B工业废水 C雪水 D雨水(分数:1.00)A.B.C.D.2.以下不属于合流制管渠系统的类型的是( )。A雨水部分处理,污水全部处理的形式 B雨、污水全部处理的形式C直流式 D截流式(分数:1.00)A.B.C.D.3.以下关于污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流制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B生产废水是指污染严重的废水C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D雨水是不经治理即可收集的可靠水源(分数:1.00

    2、)A.B.C.D.4.以下排水系统体制中,常用于老城区改造的是( )。A分流制排水系统 B直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C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D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数:1.00)A.B.C.D.5.下列排水系统体制中,设有完整、独立的雨水排水管道系统的是( )。A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B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C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D直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数:1.00)A.B.C.D.6.排水管渠系统采用( )排水体制的初期建设投资最小。A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分流制 D不完全分流制(分数:1.00)A.B.C.D.7.下列有关排水系统的正确说法是( )。A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属于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部

    3、分B雨水泵房的集水池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 5min 的出水量C污水管道为重力流管道,排水系统中没有压力管道D出水口是城市污水排入水体的终点设施(分数:1.00)A.B.C.D.8.下列有关城市排水系统布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地势向水体倾斜较大时,排水系统可采用正交式布置B在地势相差很大的地区,排水系统可采用分区式布置C直流正交式布置形式适用于雨水排水系统D排水系统的布置应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分数:1.00)A.B.C.D.9.以下关于排水系统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建城市和新区尽量采用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B在规划中要考虑污水再生和循环使用C同一城镇不同地区

    4、可采用不同排水体制D工业废水应分散处理,尽量避免排入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分数:1.00)A.B.C.D.10.下列关于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优缺点叙述正确的是( )。A在雨天合流制排水系统混合污水可能会溢入水体,造成污染B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雨水径流排入水体也会造成污染C分流制排水系统需要建设两套管道系统,费用大于合流制排水系统D以上叙述均正确(分数:1.00)A.B.C.D.11.某城镇沿河岸山地建设,城市用地以 1020的坡度坡向河流,该城镇污水排水干管、主干管采用以下哪种平面布置形式最合理( )。A直流正交式 B分区式 C平行式 D截流式(分数:1.00)A.B.C.D.12.下述排水工程的

    5、设计原则中,正确的是( )。A同一城市宜采用同一种排水制度,做到能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B污水宜采用集中处理,污水厂建设数量越少越好C对于水体保护要求高的地区,在建立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可对初期雨水进行截留、调蓄和处理D山区、丘陵地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应与城市排水体系分别规划,洪水或雨水均应就近排放(分数:1.00)A.B.C.D.13.下面关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论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B城市污水应以点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并以点源治理为主,以城市集中处理为辅的原则加以实施C城市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远期发展有

    6、扩建的可能D在规划设计城市排水工程时,必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分数:1.00)A.B.C.D.14.北京某居住小区生活给水量为 Q(m3/d),则该小区生活排水量的合理取值应为( )。AQ B85%Q C90%Q D95%Q(分数:1.00)A.B.C.D.15.污水量的日变化系数是指(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B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D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分数:1.00)A.B.C.D.16.污水量的时变化系数是指(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

    7、值B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D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分数:1.00)A.B.C.D.17.污水量的总变化系数是指( )。A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B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D最高日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分数:1.00)A.B.C.D.18.污水管道的污水设计流量是指( )。A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污水最大流量B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日常生活中洗涤、冲厕、洗澡等产生的污水量C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污水平均流量D城市居民生活污

    8、水和公共建筑排水两部分的综合流量(分数:1.00)A.B.C.D.19.污水管道设计时按不满流设计,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为未预见水量的增长留有余地,避免污水溢出而妨碍环境卫生B有利于管道内的通风,排除有害气体C便于管道的疏通和维护管理D便于施工(分数:1.00)A.B.C.D.20.关于污水管道设计流速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管道中的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与设计充满度相应的平均流速为设计流速B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设计流速为 0.6m/s,明渠为 0.5m/sC金属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 10m/s,非金属管道为 5m/sD与最小流速相应的坡度就是最小设计坡度(分数:1.00)A

    9、.B.C.D.21.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时确定污水管径的主要依据是( )。A设计流量 B地面坡度C最大充满度 D设计流量和地面坡度综合考虑(分数:1.00)A.B.C.D.22.下列不利于防止管道淤积的措施是( )。A增大设计流速 B增大设计坡度 C减小设计充满度 D增大管径(分数:1.00)A.B.C.D.23.为了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管道埋设深度越小越好。污水管的最小覆土深度一般受多种因素控制,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下游污水处理厂进水干管高程B防止管道内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C防止管道壁因地面荷载而受到破坏D必须满足支管在衔接上的要求(分数:1.00)A.B.C.D.2

    10、4.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一般不可能发生在( )。A管道的终点 B管道的起点C排水系统中某个大工厂的污水排出口 D管道系统中某个低洼地(分数:1.00)A.B.C.D.25.下列不可能是污水管道系统控制点的是( )。A具有相当深度的工厂排出口 B污水管网起点C污水排入水体的枯水位 D排水区域内具有相当深度的支管接入点(分数:1.00)_26.下列关于设计管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邻检查井之间的管段就是设计管段B设计流量不变且采用相同管径和坡度的管段C有流量接入或坡度改变的检查井可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D正确划分设计管段可以简化计算(分数:1.00)A.B.C.D.27.关于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叙

    11、述不正确的是( )。A沿线流量是指从管段沿线街坊流入本段的污水量B比流量是指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C转输流量不包括从旁侧管段流入设计管段的污水量D集中流量包括从工业企业或大型公共建筑物流入的污水量(分数:1.00)A.B.C.D.28.下列有关污水管道衔接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B避免在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C上下游管道的管径不同时必须采用管顶平接D管底标高相差较大的管道一般采用跌水连接(分数:1.00)A.B.C.D.29.地下污水管线布置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A小管让大管 B刚性结构管让柔性结构管C有压管让无压管 D设计管线让已建管线(分数:1.00)A.B.C.D

    12、.30.在计算城镇旱流污水设计流量时,下述哪种情况应考虑地下水渗入量?( )。A雨量较大的地区 B管道接口易损坏的地区C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D夜间流量较小的地区(分数:1.00)A.B.C.D.31.下列四种直径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污水管道的设计坡度皆为 I=0.003,管壁粗糙系数皆为 n=0.014,设计充满度皆为 h/D=0.7,则直径( )的管道内水流速度最大。A500mm B600mm C700mm D800mm(分数:1.00)A.B.C.D.32.下列关于立体交叉道路排水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重现期为 15a,重要部位宜采用较高值B同一立体交叉工程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现期

    13、C地面集水时间宜为 1015minD立体交叉道路排水宜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分数:1.00)A.B.C.D.33.立体交叉道路排水与一般道路排水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立体交叉道路排水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B立体交叉道路的汇水面积应将立交范围全面考虑,并将水引至立交低点自流或泵站抽升排出C立体交叉道路排水设计标准高于一般道路D当立体交叉道路工程的最低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排水或控制地下水的措施(分数:1.00)A.B.C.D.34.在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时,暴雨强度公式中的降雨历时应为( )。A设计重现期下,最大一场雨的降雨持续时间

    14、B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管道雨水口的集流时间C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流时间D雨水从管道起点流到设计断面的流行时间(分数:1.00)A.B.C.D.35.雨水管渠设计中,对于重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现期越高,计算所得的暴雨强度越小B重现期取值低,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C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只能采用同一重现期D暴雨强度随着设计重现期的增高而加大(分数:1.00)A.B.C.D.36.关于降雨量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雨量单位是 mm/minB年平均降雨量是指多年观测所得到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C月平均降雨量是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D年最大日降雨量是指多年观测所得的

    15、一年中降雨量最大日的绝对量(分数:1.00)A.B.C.D.37.关于降雨历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雨历时是指某次降雨连续降雨的时段B降雨历时必定是某次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C降雨历时可以是降雨过程中个别连续时段D降雨历时单位常用 min 或 h(分数:1.00)A.B.C.D.38.雨水管道空隙容量利用与地形坡度有密切关系,陡坡地区与平坦地区相比,折减系数的取值应采取( )。A增大折减系数 B减小折减系数C取消折减系数 D采用与平坦地区同样的折减系数(分数:1.00)A.B.C.D.39.雨水管道设计时,为了提高安全性,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应采取的措施是( )。A延长地面集流时间 B提高

    16、重现期C减小管道内水的流速 D减小径流系数(分数:1.00)A.B.C.D.40.已知某段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为 70L/s,该管段地面坡度为 0.002,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n=0.013),( )为合理的设计数据。(D 为管径;i 为管道坡度)AD=400mm,i=0.0012 BD=400mm,i=0.0021CD=400mm,i=0.0025 DD=300mm,i=0.005(分数:1.00)A.B.C.D.41.管径为 800mm 的混凝土雨水管道,其粗糙系数为 0.014,当满流通过流量为 0.4m3/s 时,该管段的最小设计坡度为( )。A0.005 B0.004 C0.003 D

    17、0.001(分数:1.00)A.B.C.D.42.下列叙述符合推导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基本假设的是( )。A降雨在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B降雨强度在选定的降雨时段内均匀不变C汇水面积随集流时间增长的速度为常数D以上说法均正确(分数:1.00)A.B.C.D.43.计算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时,应选用( )。A降雨历时大于流域的集水时间时所对应的暴雨强度B降雨历时等于流域的集水时间时所对应的暴雨强度C降雨历时小于流域的集水时间时所对应的暴雨强度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分数:1.00)A.B.C.D.44.下列关于地面集水时间说法错误的是( )。A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第一个

    18、雨水口的时间B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C地面集水时间与暴雨强度无关D地面集水时间与降雨历时无关(分数:1.00)A.B.C.D.45.根据极限强度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增长而减小B汇水面积的增长随降雨历时的增长而增长C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到达集流点时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最大D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增长而增大的速度小于降雨强度随降雨历时增长而减小的速度(分数:1.00)A.B.C.D.46.关于降雨设计流量的重现期说法错误的是( )。A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确定受汇水地区的性质、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的影响B同一排水系统中必须采用同一重

    19、现期C采用的设计重现期越高,雨水管渠断面越大D从排水系统安全角度考虑应采用较大的重现期(分数:1.00)A.B.C.D.47.下列关于径流系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径流系数是指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B径流系数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等因素有关C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径流系数一般采用 0.850.95D径流系数与降雨历时无关(分数:1.00)A.B.C.D.48.下列关于折减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入折减系数的原因之一是管渠内实际的雨水流行时间大于设计计算的流行时间B引入折减系数可以利用雨水管道内的调蓄能力C引入折减系数是使管道中的雨水流行时间增大,达到适当折减

    20、设计流量的目的D以上说法均正确(分数:1.00)A.B.C.D.49.下列关于雨水口布置叙述错误的是( )。A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形式确定B雨水口间距宜为 2550m,当道路纵坡大于 0.01 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 50mC雨水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 3 个,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 25mD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 1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分数:1.00)A.B.C.D.50.图 21(a)(d)为道路交叉口处雨水口布置形式,其中布置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B.C.D.51.排洪沟设计中,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A

    2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合,统一考虑B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和原有山沟C尽可能采用暗渠排洪D不宜穿过建筑群(分数:1.00)A.B.C.D.52.某城市排洪沟原为自然冲沟,为提高其防洪能力,要对其进行铺砌改造,在断面和坡度不变的情况下,选用哪种铺砌防护类型排洪能力最大( )。A干砌块石渠道 B浆砌块石渠道C浆砌砖渠道 D水泥砂浆抹面渠道(分数:1.00)A.B.C.D.53.某地区有一条排洪沟,铺砌材料及防护加固形式为水泥砂浆中等强度沉积岩块石铺砌,排洪沟常年的水流平均深度为 2m,该排洪沟渠道的容许(不冲刷)流速(即渠道的平均流速)应为( )。A5.8m/s B7.0m/s C8.1m/s D8.

    22、7m/s(分数:1.00)A.B.C.D.54.再生水厂应设清水池,清水池容积不宜小于日供水量的( )。A10% B20% C30% D40%(分数:1.00)A.B.C.D.55.在下列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图(图 22)中,错误的是( )。(分数:1.00)A.B.C.D.56.对截流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溢流井排入水体的流量与上游管段的流量之比B经溢流井截流入截流干管的雨水流量与上游管段的旱流流量之比C经溢流井截流入截流干管的流量与上游管段的旱流流量之比D经溢流井截流入截流干管的雨水流量与上游管段的流量之比(分数:1.00)A.B.C.D.57.为减少截流式合流制溢流混合污水对水

    23、体的污染,可对溢流的混合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下面处理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对溢流的混合污水进行储存,晴天时抽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B对溢流的混合污水进行“细筛滤沉淀消毒”处理后排放C对溢流的混合污水进行“细筛滤沉淀人工湿地处理”后排放D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为了控制溢流的混合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应修建大型污水厂,对所有污水和雨水进行处理(分数:1.00)A.B.C.D.58.当截流式合流制系统的截流倍数取值大时,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溢入水体中的污水将会越多,对水环境影响越大B增大截流干管的管径及投资C增大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设施的规模,增大了污水厂的投资D使旱季污水通过截流干管时的流速降

    24、低,易在管内发生淤积(分数:1.00)A.B.C.D.59.下面关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水量、水质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A合流制排水管道中在晴天时只有城市污水,雨天时为雨污混合水B全部处理式合流制能有效控制雨污水的排放,有利于水体保护,但污水处理厂规模大,工程投资大C从合流制截流干管溢流井流出的雨污混合水就近排入水体,对水体的污染也是很严重的D雨天时,截流干管送往污水处理厂的混合污水,因有雨水的稀释作用,水质可能比旱流污水好,这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是有利的(分数:1.00)A.B.C.D.60.下面管道形状中有较好的水力性能和最大水力半径的是( )。A半椭圆形 B蛋形 C矩形 D圆形(分数

    25、:1.00)A.B.C.D.61.当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敷设于土质松软、地基沉降不均匀或地震地区,管道接口宜采用柔性接口,( )接口均比较适用。A石棉沥青卷材、橡胶圈、预制套环石棉水泥B水泥砂浆、橡胶圈、石棉水泥C橡胶圈、石棉水泥、承插式油麻石棉水泥D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石棉沥青卷材、石棉水泥(分数:1.00)A.B.C.D.62.下述哪种情况宜采用柔性接口( )。A在地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地区敷设的管道B污水及合流制管道C穿过细砂层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敷设的管道D设有带形基础的无压管道(分数:1.00)A.B.C.D.63.下列有关排水管道的基础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排水管道基础通常由地基、

    26、基础和管座组成B常用管道基础有砂土基础、混凝土枕基、混凝土带基C混凝土枕基是沿管道全长敷设的基础D带形基础常适用于土质特别松软、不均匀沉陷严重地段(分数:1.00)A.B.C.D.64.污水管道顶管施工时常用管道接口形式为( )。A混凝土内套环石棉水泥接口 B沥青油毡、石棉水泥接口C塑料圈石棉水泥接口 D预制套环石棉水泥接口(分数:1.00)A.B.C.D.65.关于雨水口的设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雨水口深度不宜小于 1mB雨水口应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C当道路纵坡为 0.02 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 50mD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 200mm(分数:1.00)A.B.C.D.66.下

    27、述哪种情况不宜设置跌水井( )。A当接入的支管管径大于 300mm 时B管道跌水水头大于 2m 时C管道转弯处D当含有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气体的工业废水接入时(分数:1.00)A.B.C.D.67.输送酸性、腐蚀性污水的管渠必须采用耐腐蚀材料,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下列管材中( )是比较理想和被广泛应用的。A混凝土管 B铸铁管 C金属管 D新型塑料管(分数:1.00)A.B.C.D.68.某地区敷设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根据地基基础条件,需做混凝土带形基础,当管道的管顶覆土厚度为 0.92.2m,管座包角的中心角应采用( )。A180 B135 C120 D90(分数:1.

    28、00)A.B.C.D.69.某给排水工程师在设计穿越河道的倒虹管时,采用了下列设计数据,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倒虹管的直径为 400mmB倒虹管内流速为 1.2m/sC倒虹管的管底距规划河底的垂直距离为 0.5mD倒虹管的工作管线为两条(分数:1.00)A.B.C.D.70.下述排水管渠的水力清通方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管道内的污水自冲B从消防龙头或街道集中给水栓取自来水冲洗C用水车将水送至现场冲洗D利用雨季雨水自动进行冲刷清通(分数:1.00)A.B.C.D.71.为了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泵站内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必须在泵站内配置( )。ACH 4监测仪 BNH 3监测仪

    29、CH 2S 监测仪 DORP 监测仪(分数:1.00)A.B.C.D.72.关于合流污水泵站的设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流污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根据集水池水位与受纳水体平均水位来确定B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 30s 的出水量C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设计最高水位应低于进水管管顶D合流污水泵站应采用非自灌式(分数:1.00)A.B.C.D.73.5 天生化需氧量(BOD 5)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 )。A70%80% B5%C20%30% D95(分数:1.00)A.B.C.D.74.一般认为,当废水的 BOD5/CODcr( )时适宜采用生化处理。A0.25 B0

    30、.3 C0.3 D1.0(分数:1.00)A.B.C.D.75.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的有机物综合指标 BOD5、BOD 20、COD cr、TOD 和 TOC 之间的相关关系是( )。ACOD crTODBOD 5TOCBOD 20 BCOD crTODBOD 20BOD 5TOCCTODTOCCOD crBOD 20BOD 5 DTODCOD crBOD20BOD 5TOC(分数:1.00)A.B.C.D.76.地表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和水温的关系如图 23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分数:1.00)A.B.C.D.77.含氮化合物的硝化过程可用( )表示。(分数:1.00)A.B.C.D.

    31、78.有机物进入水体,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 )。A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CO2、H 2O 和 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B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CO2、H 2O 和 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C由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CO2、H 2O 和 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D由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 C02、H 2O 和 NH3,同时合成新细胞,并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分数:1.00)A.B.C.D.79.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

    32、污染物质,不能去除污水中的 BODB污水的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 30%达不到排放标准C污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D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富含肥分,可直接作为农肥使用(分数:1.00)A.B.C.D.8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规定,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 )。A沉淀池 B格栅 C沉砂池 D气浮池(分数:1.00)A.B.C.D.81.在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宽度:采用机械清除和人工清除时分别为( )。A2540mm,1625mm

    33、 B1020mm,1625mmC1625mm,4050mm D1625mm,2540mm(分数:1.00)A.B.C.D.82.格栅每天栅渣量大于( )时,一般应采用机械清除方法。A0.2m 3 B1m 3 C2m 3 D0.5m 3(分数:1.00)A.B.C.D.83.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设备有( )。A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 B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C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 D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等(分数:1.00)A.B.C.D.84.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A密度较大的悬浮物 B密度较大的漂浮物C分子量较大的金属离子 D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分数:1.00

    34、)A.B.C.D.85.工业污水处理是否需要设置沉砂池( )。A必须设置 B不必设置C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确定是否设置沉砂池 D沉砂池分格数应不少于 2 个(分数:1.00)A.B.C.D.86.关于曝气沉砂池进出水的设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水方向与池中旋流方向一致,出水方向与进水方向垂直,并宜设挡板B进水方向应与池中旋流方向垂直,出水方向与进水方向一致,并宜设挡板C出水渠道宽度应为进水渠道宽度的 2 倍D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的夹角应大于 270。(分数:1.00)A.B.C.D.87.曝气沉砂池( )。A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B克服了平流式沉砂池沉砂中夹杂 15%有机物的缺点C去除了大量

    35、的重金属离子D去除了大量的悬浮物质(分数:1.00)A.B.C.D.88.钟式沉砂池是利用( )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A池壁阻力 B入池水流的旋流作用C机械力 D空气扩散装置(分数:1.00)A.B.C.D.89.以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规定中,错误的是( )。A当污水自流进入时,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设计流量计算B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 0.3mC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大于 2d 的污泥量计算D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数量不应少于 2 座(分数:1.00)A.B.C.D.90.下列关于沉淀池的论述错误的是( )。A初次沉淀池设在生

    36、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B初次沉淀池只能处理悬浮物质,不能处理 BODC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D二次沉淀池用于沉淀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分数:1.00)A.B.C.D.91.以下关于污水厂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适用条件中不恰当的是( )。A初沉池的设计表面负荷一般大于二沉池的设计表面负荷B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厂C竖流式沉淀池适合做二沉池D平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厂(分数:1.00)A.B.C.D.92.当校核发现沉淀池的出水堰负荷超过规定的出水堰最大负荷时,在设计上应( )使之满足规范要求。A减小设计停留时间 B减少固体负荷C增加出水堰长度 D增加池深(分数:1.00)A.B.C

    37、.D.93.沉淀池是分离( )的一种常用处理构筑物。A悬浮物 B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C漂浮物质 D含氮化合物(分数:1.00)A.B.C.D.94.下述辐流式沉淀池中沉淀效率最高的是( )。A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B周边进水中心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C中心进水中间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D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分数:1.00)A.B.C.D.95.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水流( )。A由池的一端流入 B速度在池中不变C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加快 D速度从池中心向池四周逐渐减慢(分数:1.00)A.B.C.D.96.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关于污泥回流的目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38、A反硝化脱氮 B厌氧释磷C维持曝气池中的微生物浓度 D污泥减量(分数:1.00)A.B.C.D.97.下列关于活性污泥中不同微生物的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是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载体,起分解污染物的主要作用B真菌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但大量繁殖会影响污泥沉淀性能C原生动物摄食水中游离细菌,原生动物增多,表明处理水质会恶化D后生动物摄食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出现,表明处理系统水质好(分数:1.00)A.B.C.D.98.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如图 24 所示,图中 1、2、3、4、5、6 分别代表( )。(分数:1.00)A.B.C.D.99.以下有关活性污泥的正确说法是( )。A活性污

    39、泥絮凝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菌体之间范德华力的大小B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无机成分C活性污泥栖息着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下,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质的活力D活性污泥内的微生物都是好氧的(分数:1.00)A.B.C.D.100.( )是活性污泥生态系统内的首次捕食者。A原生动物摄食细菌B后生动物摄食原生动物C原生动物摄食真菌D后生动物摄食细菌(分数:1.00)A.B.C.D.101.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如图 25 所示,图中 1、2、3 分别代表( )。(分数:1.00)A.B.C.D.102.活性污泥处理法中( )。A只有分解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B只有合成

    40、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D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 CO2和 H2O 等稳定的无机物(分数:1.00)A.B.C.D.103.( )是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速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 BOD 去除速度、氧利用速度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A有机物量与无机物量的比值 B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C污水总量与细菌量的比值 D污水总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分数:1.00)A.B.C.D.104.活性污泥增殖曲线的对数增长期,又称增殖旺盛区,这个时期内必备的条件是( )。A微生物依靠内源代谢维

    41、持其生理活动 B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适应新的环境C摄食细菌的原生动物数量充分 D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非常充分(分数:1.00)A.B.C.D.105.污泥指数 SVI 的物理意义是( )。A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 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数B在曝气池进口处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 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数C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经过 30min 静置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D在曝气池进口处的混合液,经过 30min 静置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分数:1.00)A.B.C.D.106

    42、.污泥指数 SVI 值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 )。ASVI 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BSVI 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 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CSVI 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DSVI 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分数:1.00)A.B.C.D.107.污泥龄的含

    43、义是( )。A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B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回流污泥量之比C曝气池内活性污泥中有机固体物质的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D每日排放污泥量与每日回流污泥量之比(分数:1.00)A.B.C.D.108.活性污泥处理法中,BOD-污泥负荷介于( ),属污泥膨胀高发区。A0.5kgBOD/(kgMLSSd) B1.5kgBOD/(kgMLSSd)C0.51.5kgBOD/(kgMLSSd) D1.51.8kgBOD/(kgMLSSd)(分数:1.00)A.B.C.D.109.硝化菌( )。A在有氧条件下,它会以 O2为电子受体进行硝化反应B需要有机物做碳源C可将氨直接氧

    44、化成硝酸盐D是自养菌,对 pH 值变化不敏感(分数:1.00)A.B.C.D.110.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 )。A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反应两项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B是微生物合成反应的量C是微生物内源代谢反应的量D是回流污泥的量(分数:1.00)A.B.C.D.111.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龄 c与 BOD 比降解速率 q 是(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双曲线关系 D没有关系(分数:1.00)A.B.C.D.112.双膜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A在气液接触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B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均处于层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差别较大C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气

    45、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D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集中在气膜上(分数:1.00)A.B.C.D.113.根据双膜理论(K La为氧总转移系数;C 为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值;C s为界面处的溶解氧浓度值)( )。A当 KLa低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 C 提高到 Cs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短B当 KLa高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 C 提高到 Cs所需时间短,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长C当 KLa低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 C 提高到 Cs所需时间短,说明氧传递速度慢;反之则氧传递速度快,所需时间长D当 KLa高时,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从 C 提高到

    46、 Cs 所需时间长,说明氧传递速度快;反之则氧传递速度慢,所需时间短(分数:1.00)A.B.C.D.114.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 )。A水温上升,K La(氧转移系数)增高;反之 KLa降低B水温下降,K La(氧转移系数)增高;反之 KLa降低C水温上升,K La(氧转移系数)增高,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也增大D水温降低,不利于氧的转移(分数:1.00)A.B.C.D.115.以下关于鼓风机选型和鼓风机房设计的正确方法是( )。A污水处理厂采用空气扩散装置曝气时(除潜水泵射流式空气扩散装置外),不用设置单独的鼓风机房B鼓风机的选型应根据使用风压、风量、单机容量、运行管理和维修等条件确定C

    47、工作鼓风机台数在 3 台或 3 台以下时,应设置一台备用风机,工作鼓风机台数大于 3 台,可不设置备用风机D鼓风机进口的位置应低于地面(分数:1.00)A.B.C.D.116.机械曝气装置叶轮直径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曝气池的需氧量,还要考虑叶轮直径与曝气池直径的比例关系,以下关于叶轮直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轮过小,可能伤害活性污泥,叶轮过大则充氧不够B平板叶轮或伞型叶轮直径与曝气池直径之比在 1/71/6 为宜C泵型叶轮与曝气池直径之比以 1/2 为宜D叶轮直径与水深之比可采用 1/42/5(分数:1.00)A.B.C.D.117.关于“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下面论述中错误的是( )。A“吸附一再生”生物反应池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反应池内,也可在两个不同的反应池中B回流污泥宜先进入再生池后,再进入吸附池C“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法宜用于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D再生池中活性污泥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分数:1.00)A.B.C.D.118.图 26 是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流程,图中 1、2、3、4、5 各代表( )。(分数:1.00)A.B.C.D.119.图 27 是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中 2、4、7、8、9 各代表( )。(分数:1.00)A.B.C.D.120.图 28 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中 1、2、4、7、10 分别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排水工程专业-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