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生态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是( )。A土壤环境 B海洋环境 C湖泊环境 D空气环境(分数:1.00)A.B.C.D.2.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到多的次序依次是( )。A藻类、放线菌、真菌、细菌 B藻类、细菌、放线菌、真菌C藻类、放线菌、细菌、真菌 D藻类、真菌、放线菌、细菌(分数:1.00)A.B.C.D.3.下列各项中描述的是关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点的( )。A油田地区存在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B森林土壤中存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C含动、植物残体多的土壤中含氨化细菌、
2、硝化细菌较多D表面土因受紫外辐射的照射和缺乏水分,微生物容易死亡而数量少(分数:1.00)A.B.C.D.4.土壤生物修复工程采用在污染区原地钻一组注水井,用泵注入微生物、水和营养物,通入空气。另外钻一组抽水井,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呈流动状态,促使微生物和营养物均匀分布。这种修复形式称为( )。A原位处 B生物通风 C挖掘堆置处理 D反应器处理(分数:1.00)A.B.C.D.5.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的形式为( )。A尘土飞扬可将土壤微生物带至空中B呼吸道、口腔内含微生物的分泌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飞溅到空气中C在耕作层中的微生物D敞开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通过机械搅拌等可使污水
3、中的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飞溅到空气中(分数:1.00)A.B.C.D.6.通常在水体中可以长期存在的微生物是( )。A来自空气的微生物 B来自人类生活的微生物C水体固有的微生物 D来自土壤的微生物(分数:1.00)A.B.C.D.7.淡水中微生物的分布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最重要的因子是( )。A溶解氧 B营养物质 C温度 D光照(分数:1.00)A.B.C.D.8.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与细菌的关系反映了微生物间的(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B.C.D.9.海水中存在的微生物具有嗜盐、嗜冷和( )的特点。A溶解氧少 BpH 低C耐很高的静水压力 D耐光照(
4、分数:1.00)A.B.C.D.10.( )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第二个天然环境。A土壤环境 B海洋环境 C水体环境 D空气环境(分数:1.00)A.B.C.D.11.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并彼此取得一定利益,他们甚至相互依存,不能分开独立生活,形成一定分工。这种关系称为(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B.C.D.12.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过程描述有误的是( )。A水体自净过程中溶解氧先降低再上升B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而急速下降以至为零,水体自净过程完成C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代谢作用中最终被矿化D当有机物成为水体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限制性因素时,水体自净基本完
5、成(分数:1.00)A.B.C.D.13.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A物理净化过程 B化学净化过程C生物净化过程 D上述三者相互作用(分数:1.00)A.B.C.D.14.在污化带系统中,溶解氧含量最低的是( )。A多污带 B-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B.C.D.15.在污化带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A多污带 B-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B.C.D.16.在污化带系统中,细菌含量最多的是( )。A多污带 B-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B.C.D.17.石蚕幼虫和蜻蜓幼虫等可以作为( )的指示性生物。A多污带 B
6、-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B.C.D.18.氧化塘中藻类与细菌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微生物间的(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B.C.D.19.噬菌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微生物间的(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B.C.D.20.根据生态特征,下列属于污水水体中微生物的类型的是( )。A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B腐生型水生微生物C淡水微生物 D海水微生物(分数:1.00)A.B.C.D.微生物生态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繁
7、殖的天然环境是( )。A土壤环境 B海洋环境 C湖泊环境 D空气环境(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土壤是微生物最良好的天然培养基,它具有微生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2.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到多的次序依次是( )。A藻类、放线菌、真菌、细菌 B藻类、细菌、放线菌、真菌C藻类、放线菌、细菌、真菌 D藻类、真菌、放线菌、细菌(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任何土质土壤中的微生物都是以细菌最多的,放线菌次之,真菌类再次之,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动物等的数量依次减少。3.下列各项中描述的是关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点的( )。A
8、油田地区存在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B森林土壤中存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C含动、植物残体多的土壤中含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较多D表面土因受紫外辐射的照射和缺乏水分,微生物容易死亡而数量少(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A、B、C 三项描述的都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水平分布举例。D 项是正确的。4.土壤生物修复工程采用在污染区原地钻一组注水井,用泵注入微生物、水和营养物,通入空气。另外钻一组抽水井,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呈流动状态,促使微生物和营养物均匀分布。这种修复形式称为( )。A原位处 B生物通风 C挖掘堆置处理 D反应器处理(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原位
9、处理注入水,使水流动;生物通风注入气体使气体流动,从而使微生物和营养物均匀分布;挖掘堆置处理类似于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反应器处理与污水生物处理类似。5.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的形式为( )。A尘土飞扬可将土壤微生物带至空中B呼吸道、口腔内含微生物的分泌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飞溅到空气中C在耕作层中的微生物D敞开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通过机械搅拌等可使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飞溅到空气中(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在耕作层中的微生物属于分布在土壤中的微生物。6.通常在水体中可以长期存在的微生物是( )。A来自空气的微生物 B来自人类生活的微生物C水体固有的微生物 D来自
10、土壤的微生物(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这些微生物是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其他几种来源的微生物必须适应水体环境后,才可以在水体中长期存在。7.淡水中微生物的分布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最重要的因子是( )。A溶解氧 B营养物质 C温度 D光照(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淡水中微生物的分布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营养物质。8.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与细菌的关系反映了微生物间的(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捕食细菌,即一种生物以另一种为食,这种关系属于拮抗关系。9.海水中存
11、在的微生物具有嗜盐、嗜冷和( )的特点。A溶解氧少 BpH 低C耐很高的静水压力 D耐光照(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海水中具有有机物含量低、盐度高、温度低,而且在深海处有很高的静水压等特点。因此生长在其中的微生物具有嗜冷、嗜盐和耐压的特点。10.( )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第二个天然环境。A土壤环境 B海洋环境 C水体环境 D空气环境(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土壤环境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第一个天然环境;水体环境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第二个天然环境;由于海水水域广阔,海洋环境中微生物的总量大。11.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并彼此取得一定利益,他们甚
12、至相互依存,不能分开独立生活,形成一定分工。这种关系称为(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这个是共生关系的定义。12.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过程描述有误的是( )。A水体自净过程中溶解氧先降低再上升B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而急速下降以至为零,水体自净过程完成C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代谢作用中最终被矿化D当有机物成为水体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限制性因素时,水体自净基本完成(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而急速下降以至为零,此时鱼类绝迹,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死亡,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并没有完成水体
13、自净过程。13.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A物理净化过程 B化学净化过程C生物净化过程 D上述三者相互作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水体自净是化学、物理、生物净化过程同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进行的。14.在污化带系统中,溶解氧含量最低的是( )。A多污带 B-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多污带污染物浓度很高,溶解氧趋于零,为厌氧状态。15.在污化带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A多污带 B-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寡污带的水质已接近清洁水体,寡污带细菌数量大大减少,而
14、生物种类极为丰富。16.在污化带系统中,细菌含量最多的是( )。A多污带 B-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多污带污染物浓度很高,细菌数量大。17.石蚕幼虫和蜻蜓幼虫等可以作为( )的指示性生物。A多污带 B-中污带 C-中污带 D寡污带(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石蚕幼虫和蜻蜓幼虫喜欢在清水草丛中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没有它们的影踪,故可作为寡污带的指示生物18.氧化塘中藻类与细菌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微生物间的(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氧化塘中,细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 CO2、NH 3、 、 、19.噬菌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微生物间的( )关系。A互生 B共生 C拮抗 D寄生(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噬菌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寄生关系。20.根据生态特征,下列属于污水水体中微生物的类型的是( )。A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B腐生型水生微生物C淡水微生物 D海水微生物(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生态特性,可以将水生微生物分为清水型和腐生型两类。其中随着腐败有机质或人畜的排泄物或生活污物进入水体的许多微生物种类都能在水环境中生存,这些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腐生型水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