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9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 )是一类特别的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急性中毒和长期接触后的不良健康效应。 A农药 B有机磷 C一氧化碳 D碘(分数:1.00)A.B.C.D.2.毒性对事故的严重度的影响在( )中予以考虑。 A毒物伤害过程 B毒物伤害人数 C毒物伤害模型 D毒物伤害损失(分数:1.00)A.B.C.D.3.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 )。 A物理因素 B工业毒物 C生物因素 D非
2、安全因素(分数:1.00)A.B.C.D.4.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 ( )等。 A人员伤亡 B环境污染 C技术改进 D企业利润(分数:1.00)A.B.C.D.5.( )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A事故地点 B宣传地点 C工作地点 D生活地点(分数:1.00)A.B.C.D.6.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 )。 A煤尘 B粉尘 C灰尘 D生产性毒物(分数:1.00)A.B.C.D.7.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主要是对( )过错的制裁。 A职务性 B技术性 C管理性 D生产性(分数:1.00)A.B
3、.C.D.8.进行检验假设应注意的问题有( )。 A根据资料类型和特点选用正确的假设检验方法 B进行安全教育 C开展安全宣传 D普及安全知识(分数:1.00)A.B.C.D.9.( )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定量化。 A潜在指标 B综合指标 C具体指标 D计划指标(分数:1.00)A.B.C.D.10.( )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分数:1.00)A.B.C.D.11.下列不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所要遵循的原则的选项是( )。 A严密性 B灵敏性 C引导性 D预见性(分数:1.00)A.B.C.D.12.( )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
4、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 A一般风险 B特殊风险 C安全隐患风险 D紧急风险(分数:1.00)A.B.C.D.13.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 )评价,并指定评价工作由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 A控制效果 B控制时间 C控制过程 D控制强度(分数:1.00)A.B.C.D.14.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愈小,即单元的危险性的( )。 A受控程度愈小 B受控程度不变 C受控程度愈高 D受控程度改变微弱(分数:1.00)A.B.C.D.15.( )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 A安全投入 B安全
5、生产 C安全教育 D安全科技(分数:1.00)A.B.C.D.16.( )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其止常的情况下危险对象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判断,对系统的下一刻做出一种超前(或提高)的预警行为。 A特殊劳动用品防护 B安全技术改进 C安全宣传教育 D监控预警系统(分数:1.00)A.B.C.D.17.根据引发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的种类的小同,分别编制了( ),按规定上报。 A尘肺病报告卡 B职业病报告卡 C农药中毒报告卡 D安全卫生监测报告卡(分数:1.00)A.B.C.D.18.现场处置方案的特殊形式有( )。 A单项方案 B多项方案 C综合预案 D危险预案(分数:1.00)
6、A.B.C.D.19.在一般的体力劳动的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和( )两方面问题。 A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 B轻度作业 C有毒作业 D高温作业(分数:1.00)A.B.C.D.20.下列不属于毒性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取决参数的是( )。 A物质的状态 B物质的颜色 C气味 D重度(分数:1.00)A.B.C.D.21.诊断活动和评价活动是( )的分析过程。 A物质组成 B技术性 C能量性 D安全等级(分数:1.00)A.B.C.D.22.政府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 )。 A安全报告 B安全规章制度 C安全技术 D安全构想(分数:1.00)A.B.C.D
7、.23.重大危险源控制标准不同,一级危险源在( )以上。 AA 级 BC 级 CB 级 DD 级(分数:1.00)A.B.C.D.24.安全预警设置( ),在日常活动中负责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与模拟预警管理方案,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 A预警监控档案 B事故调查处理档案 C事故原因分析档案 D预警机制完善方案(分数:1.00)A.B.C.D.25.( )不属于应急预案文件体系的内容的选项是( )。 A指导书 B记录 C程序 D名称(分数:1.00)A.B.C.D.26.( )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等。 A后勤部 B行动部 C资金部 D指挥部(分数:1.00
8、)A.B.C.D.27.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导致人发病的因素为( )。 A物理因素 B生物因素 C化学因素 D毒性因素(分数:1.00)A.B.C.D.28.毒性长期、小量进入肌体导致的中毒是( )。 A慢性中毒 B亚急性中毒 C过敏反应 D急性中毒(分数:1.00)A.B.C.D.29.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值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 )。 A重大危险源 B外漏的危险源 C多发性危险源 D潜在危险源(分数:1.00)A.B.C.D.30.( )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 A计量资料
9、B计量计划 C收集资料 D统计资料(分数:1.00)A.B.C.D.31.( )系指事故中人员伤亡及房屋、设备、物资等的则产损失,不考虑停工损失。 A事故后果 B事故原因 C事故发生时间 D事故发生地点(分数:1.00)A.B.C.D.32.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 )来表示。 A人员伤亡 B经济损失 C停工损失 D设备损害(分数:1.00)A.B.C.D.33.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有( )。 A患病率 B发病率 C病死率 D猝死亡率(分数:1.00)A.B.C.D.3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 )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
10、。 A中等职业病危害 B毒性危害 C一般性职业病危害 D紫外线危害(分数:1.00)A.B.C.D.35.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 )。 A设施 B员工 C办公场地 D环境(分数:1.00)A.B.C.D.36.( )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 A安全教育对策 B安全技术对策 C安全防范对策 D安全控制对策(分数:1.00)A.B.C.D.37.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 )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A源头上 B技术上 C根本上 D管理上(分数:1.00)A.B.C.D.38.( )
11、不属于事件树分析步骤 A判定安全功能 B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 C职工技能培训 D确定初始事件(分数:1.00)A.B.C.D.39.单元的( )是由物质的危险性和工艺的危险性所决定的,但是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结构上的各种用于防范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各种设施,危险岗位上操作人员的良好素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等,能够大大抵消单元内的现实危险性。 A危险措施 B安全危险系数 C固有危险性 D安全评价方法(分数:1.00)A.B.C.D.40.( )是应急预案的总体描述。 A本质安全计划 B基本预案 C临时预案 D紧急救援预案(分数:1.00)A.B.C.D.41.事故应急救援不具有( )等特点。 A
12、不确定性 B间断性 C突发性 D后果易放大性(分数:1.00)A.B.C.D.42.( ),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B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C劳动用品防护体系 D健康检查体系(分数:1.00)A.B.C.D.43.(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 )和可操作化。 A条理化 B个别化 C标准化 D安全化(分数:1.00)A.B.C.D.44.( )比桌面演练规模大,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比随着更多组织的参与而加大。 A全面演练 B部分演练 C个别演练 D功能演练(分数:1.00)A.B.C.D.
13、45.( )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 A劳动用品防护 B检查与评价 C安全防范 D本质安全(分数:1.00)A.B.C.D.46.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 ),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A改善工作环境 B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C提高经济收益 D保证本质安全(分数:1.00)A.B.C.D.47.( )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A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事故应急救援人员 C事故应急救援设施 D事故应急救援目标(分数:1.00)A.B.C.D.48.( )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
14、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 A一般风险 B特殊风险 C安全隐患风险 D紧急风险(分数:1.00)A.B.C.D.49.在调查工作中,调查工作最重的是( )和管理调查组。 A安全检查组 B生产提高组 C技术分析组 D安全管理组(分数:1.00)A.B.C.D.50.使用( ),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 A安全生产设备 B安全生产技术 C劳动防护用品 D劳动防护知识(分数:1.00)A.B.C.D.51.(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A生产性粉尘 B生产性灰尘 C生产杂物 D生产废弃物(分数:1
15、.00)A.B.C.D.52.下列不属于事故调查报告正文应当包括的选项有( )。 A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B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C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D事故发生的频率(分数:1.00)A.B.C.D.53.所谓的( )是针对本企业(或行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事故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识别指标。 A时效 B适宜 C制度 D规则(分数:1.00)A.B.C.D.54.为促进亚太地区国家建立重人危险源控制系统,1991 年在曼谷召开了( )。 A安全标准大会 B重大危险源控制大会 C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大会 D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讨论会(分数:1.00)A.B.C.D.55.诊断活动和评价活动是( )的分
16、析过程。 A物质组成 B技术性 C能量性 D安全等级(分数:1.00)A.B.C.D.56.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不同的,这属于( )。 A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B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 C劳动者个体易感性 D劳动用品本身的特性(分数:1.00)A.B.C.D.57.根据初审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 )。 A研究 B策划 C审核 D调查(分数:1.00)A.B.C.D.58.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是( )。 A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完善事故预警机制 C健全安全评价报告体系 D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分数:1.00)A
17、.B.C.D.59.在煤矿井下开采时,在掘进和采煤工作中接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和二氧化硅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 )。 A煤矽尘 B灰尘 C沙尘 D烟雾颗粒(分数:1.00)A.B.C.D.60.( )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与日常管理都是预控对策的主体。 A事故危机管理 B安全风险检查 C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D组织准备(分数:1.00)A.B.C.D.61.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其目的在于发现其对生产中有害因素的就业禁忌症,以便更合适地安排工作,保护( )。 A生产效率 B企业利润 C工人健康 D机器安全(分数:1.00)A.B.C.D.62.预控对策中的( ),是连接两个系统活动的
18、组织手段。 A事故预防环节 B组织准备环节 C人员救治环节 D宣传教育环节(分数:1.00)A.B.C.D.63.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 )。 A职业性危害因素 B劳动强度因素 C安全隐患因素 D劳动事故因素(分数:1.00)A.B.C.D.64.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 )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 A事故原因 B事故征兆 C事故后果 D事故关联性(分数:1.00)A.B.C.D.65.从原则上来讲,事故调查组应该自事故发生(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A30 B60 C70 D100(分数:1.00)A.B.C.D.66.在调
19、查工作中,调查工作最重的是( )和管理调查组。 A安全检查组 B生产提高组 C技术分析组 D安全管理组(分数:1.00)A.B.C.D.67.每起事故所包含的( ),对事故统计分析至关重要。 A信息量 B科技手段 C材料收集数量 D相关统计分析情况(分数:1.00)A.B.C.D.68.事故的( )是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的管理。 A日常管理 B预警机制 C危机管理 D安全检查(分数:1.00)A.B.C.D.69.20 世纪?0 年代以来,( )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A预防重大工业事故 B改进工业设施 C推广安全理念 D扩充安全设备(分数:1.
20、00)A.B.C.D.70.( )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 A组织 B单位 C个人 D领导(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71.在使用职业接触限值时,应注意( )等。(分数:2.00)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使用B.最高容许浓度的使用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使用D.对于标以(皮)字的有毒物质,应积极防止皮肤污染E.设备的维修72.( )、评价几个环节的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关系。(分数:2.00)A.监测B.识别C.诊断D.归因E.审查73.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中应详细说明( )等。(分数:2.00)A.重大危险源的情
21、况B.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C.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D.事故后果的处理情况E.安全生产能力74.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 )。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分数:2.00)A.登记建档B.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C.定期进行安全教育D.进行安全活动体验E.改进生产技术75.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有( )。(分数:2.00)A.综合预案B.现场处置方案C.主体预案D.专项预案E.紧急预案76.故障树分析不仅能分析出事件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此在( )都可以使用故障树分析。(分数:2.00)A.工程或设备
22、的设计阶段B.安全验收阶段C.事故查询或编制新的操作方法D.职业病防治阶段E.安全教育阶段77.定性安全评价法是对( )进行的评价,其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分数:2.00)A.人员和管B.生产系统的工艺C.生产系统的设备、设施D.生产系统的环境E.生产人员的素质结构78.职业病按发病过程可分为( )三种病型。(分数:2.00)A.慢性中毒B.急性中毒C.中毒严重度D.亚急性中毒E.一般中毒79.职业性致癌物有( )种。(分数:2.00)A.确认致癌物B.潜在致癌物C.可疑致癌物D.一般致癌物E.中等致癌物80.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 )。(分数:2.00)
23、A.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B.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C.建设项目组成人员评价D.建设项目时间周期评价E.事故风险评价81.( )属于伤害范围评价法。(分数:2.00)A.道化学公司火灾评价法B.液体泄漏模型法C.毒物泄露扩散模型法D.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E.安全风险评价法82.故障假设性分析一般比较简单,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主要内容有( )。(分数:2.00)A.回答可能的后果B.提出问题C.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性措施D.安全措施检查情况E.安全生产情况83.危险分析的结果应提供( )等。(分数:2.00)A.地理、人文、地质和气象等信息B.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
24、析C.可能影响应急预案的不利因素D.特定的时段E.功能布局及周边情况84.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 )。(分数:2.00)A.有毒物质的接触浓度B.最高容许浓度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D.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E.安全生产浓度85.日常监控活动主要有( )两个对策。(分数:2.00)A.事故危机模拟B.事故临时整顿C.日常监控D.安全隐患检查E.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知识-9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 )是一类特别的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急性中毒和长期接触后的不良健康效应。 A农药 B有机磷 C一氧
25、化碳 D碘(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农药主要分为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三类。农药的接触非常广泛,在其生产、运输,保存和使用中均有大量的职业接触者。2.毒性对事故的严重度的影响在( )中予以考虑。 A毒物伤害过程 B毒物伤害人数 C毒物伤害模型 D毒物伤害损失(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毒物泄露和扩散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其对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在毒物伤害模型中予以考虑。3.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 )。 A物理因素 B工业毒物 C生物因素 D非安全因素(分数:1
26、.00)A.B. C.D.解析:解析 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雾可对人体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4.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 ( )等。 A人员伤亡 B环境污染 C技术改进 D企业利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特殊风险需要有专项预案的指导,从而避免或降低风险损失。5.( )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A事故地点 B宣传地点 C工作地点 D生活地点(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工作地点是职工的
27、工作场所,因此在进行职业活动中必须予以停留。6.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 )。 A煤尘 B粉尘 C灰尘 D生产性毒物(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生产毒物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7.安全生产责任的行政处分主要是对( )过错的制裁。 A职务性 B技术性 C管理性 D生产性(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对职业性过错的处罚包括不作为失职处分和作为失职处分。8.进行检验假设应注意的问题有( )。 A根据资料类型和特点选用正确的假设检验方法 B进行安全教育 C开展安全宣
28、传 D普及安全知识(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进行检验假设应注意的问题有根据资料类型和特点选用正确的假设检验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9.( )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定量化。 A潜在指标 B综合指标 C具体指标 D计划指标(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潜在指标是针对潜在的因素或征兆信息量来说的。10.( )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为了研究重大危险源拉制技术,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11.下列不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构
29、建所要遵循的原则的选项是( )。 A严密性 B灵敏性 C引导性 D预见性(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所要遵循的原则有: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和预见性。12.( )指根据某类事故灾难、灾害的典型特征,需要对其应急功能作出针对性安排的风险。 A一般风险 B特殊风险 C安全隐患风险 D紧急风险(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特殊风险需要有专项预案的指导,从而避免或降低风险损失。13.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 )评价,并指定评价工作由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 A控制效果 B控制时间
30、 C控制过程 D控制强度(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卫生部 2002 年 22 号令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中明确指出: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 6 个月内进行控制效果评价。14.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愈小,即单元的危险性的( )。 A受控程度愈小 B受控程度不变 C受控程度愈高 D受控程度改变微弱(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单元综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说明了该单元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绩效。15.( )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
31、 A安全投入 B安全生产 C安全教育 D安全科技(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安全优先的原则,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做好预防工作,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相应的安全投入。16.( )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其止常的情况下危险对象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判断,对系统的下一刻做出一种超前(或提高)的预警行为。 A特殊劳动用品防护 B安全技术改进 C安全宣传教育 D监控预警系统(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重大危险源对象大多数时间运行在安全状况下,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对象进行监控,对危险做出超前的预警行为。17
32、.根据引发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的种类的小同,分别编制了( ),按规定上报。 A尘肺病报告卡 B职业病报告卡 C农药中毒报告卡 D安全卫生监测报告卡(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慢性中毒多数都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18.现场处置方案的特殊形式有( )。 A单项方案 B多项方案 C综合预案 D危险预案(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单项方案可以是针对一大型公众聚集活动或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或维修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19.在一般的体力劳动的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和( )两方面问题。 A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 B轻度作业 C有毒作业 D高温作业(分数:1.00
33、)A. B.C.D.解析:解析 许多毒物、无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可对健康造成伤害,在一般的体力劳动的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20.下列不属于毒性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取决参数的是( )。 A物质的状态 B物质的颜色 C气味 D重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毒性等级、物质的状态、气味、重度。21.诊断活动和评价活动是( )的分析过程。 A物质组成 B技术性 C能量性 D安全等级(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技术性分析的过程是对主要事故现象的成因与过程分析,以及对事故损失后果的评价,可使企业在采取预控对策或者危机管理对策时有科学的判识依据。22.政府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 )。 A安全报告 B安全规章制度 C安全技术 D安全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