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0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连锁”装置是对预防原理的( )的应用。(分数:1.00)A.因果关系原则B.3E原则C.本质安全化原则D.偶然损失原则2.安全生产法第(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分数:1.00)A.十七B.二十九C.三十五D.三十七3.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1.00)A.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合评述B.归纳、整合各部分评价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C.建设项
2、目安全验收总体评价结论D.数据表格、平面图、流程图、控制图等安全评价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文件4.( )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分数:1.00)A.直观经验分析B.事故树C.系统安全分析D.事件树5.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 ( )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分数:1.00)A.主管部门B.政府C.政府主管部门D.工会6.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 )来进行的。(分数:1.00)A.性质B.发生区域C.严重级别D.发生时间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进行( )。(分数
3、:1.00)A.初始审核B.文件审核C.第一阶段现场审核D.第二阶段现场审核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 )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分数:1.00)A.当地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9.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 )。(分数:1.00)A.意外事件B.工作疏忽C.潜在危害D.可能性10.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 )。(分数:1.00)A.类比方法和事故树法B.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C.事故树和经
4、验法D.直观经验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1.( )不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分数:1.00)A.消除危险源B.个体防护C.隔离D.减少故障和失误12.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 )。(分数:1.00)A.系统原理的静态相关原则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D.预防原理的 3E原则13.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是( )的体现。(分数:1.00)A.人本原理B.强制原理C.预防原理D.动力相关性原理14.评价形成的( )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
5、查。(分数:1.00)A.安全验收评价报告B.可行性研究报告C.现状综合评价报告D.安全检验报告15.( )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分数:1.00)A.安全生产条例B.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C.安全生产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6.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 ( )原则。(分数:1.00)A.激励B.动力C.能级D.因果关系17.本质安全化原则不可以应用于( )中。(分数:1.00)A.设备B.设施C.建设项目D.环境18.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了基本相似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
6、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 )的管理过程。(分数:1.00)A.相对稳定B.良性循环C.易于操作D.动态循环19.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员工建立( )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分数:1.00)A.生产保安全B.以人为本C.以安全促发展D.以科技保安全20.用人单位应按照( )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分数:1.00)A.劳动强度B.磨损程度C.产品使用性能D.产品说明书21.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 )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
7、停产。(分数:1.00)A.B.C.D.22.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 )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分数:1.00)A.辨识和评价B.辨识和预防C.评价和报告D.预防和报告23.根据( )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分数:1.00)A.学习和培训B.体系策划C.体系试运行D.初始评审24.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 )的应急思想。(分数:1.00)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常抓不懈C.
8、预防为主、常备不懈D.预防为主、常抓不懈25.( )审核旨在为受审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观证明和书面保证。(分数:1.00)A.内部B.外部C.第三方D.认证26.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越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 )。(分数:1.00)A.越低B.越高C.先高后低D.先低后高27.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 )原则。(分数:1.00)A.偶然损失B.必然损失C.因果关系D.本质安全化28.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 ( )原则。(分数:1.00)A.反馈B.封
9、闭C.整分合D.3E2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不包括( )。(分数:1.00)A.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B.典型事故案例分析C.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D.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30.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分数:1.00)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D.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31.危险的程度一般用( )来表示。(分数:1.00)A.危险度B.危险的发生频率C.危险发生的可能性D.人们承受的能力32.事故应急救援中,( )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分数:1.00)A.统一指挥B.分级响应C.属地
10、为主D.公众动员33.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 ),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分数:1.00)A.专职安全员B.兼职安全员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安全监督岗位34.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 )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分数:1.00)A.现场指挥部B.场外指挥部C.紧急事务管理部D.公安指挥部35.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 )小时之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分数:1.00)A.8B.12C.16D.2436.( )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11、。(分数:1.00)A.危险指数方法B.安全检查表方法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37.二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分数:1.00)A.A级以上B.B级以上C.C级以上D.D级以上38.( )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分数:1.00)A.资源分析B.程序分析C.脆弱性分析D.危险分析39.( )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分数:1.00)A.事故预防B.安全预防C.事故控制D.危险源控制4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不包括( )。(分数:1.0
12、0)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B.存在毒物作业项目的提交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D.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41.危险指数评价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 )危险性的依据。(分数:1.00)A.施工方案B.初步设计C.工艺设计D.工艺操作42.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 20kg及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 )的作业。(分数:1.00)A.25kgB.30kgC.35kgD.40kg43.不属于可疑致癌物的是( )。(分数:1.00)A.镉B.铁C.亚硝胺D.砷44.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分数:1.00)A.三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和级(一般)B.三级,即级(一般)、级(重大)和级(特别重大)C.四级,即级(一般)、级(重大)、级(特大)和级(特别重大)D.四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45.煤矿监察时,对某些时间、某些季节加强的监察工作,称为( )。(分数:1.00)A.定期监察B.重点监察C.一般监察D.特殊监察46.既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同时又具有法规权威性的是( )。(分数:1.00)A.应急响应B.应急策划C.应急预案D.方针与原则47.在管理中必须
14、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分数:1.00)A.人本原理B.强制原理C.动力原则D.激励原则48.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 ),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分数:1.00)A.微观监控信息网络B.监控预警系统C.宏观监控信息网络D.救援体系4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 年 1月 9日)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 )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分数:1.00)A.应急救援
15、顶案B.危险源监控组织C.安全生产责任制D.生产安全制度50.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的对策是( )对策。(分数:1.00)A.安全教育B.安全技术C.安全管理D.事故预防51.( )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分数:1.00)A.安全评价报告B.安全评价报表C.安全评价文件D.安全评价文档52.( )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分数:1.00)A.汽油B.苯C.四氯化碳D.正己烷53.( ),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出了现代安全生
16、产管理的雏形。(分数:1.00)A.18世纪中叶B.20世纪初期C.20世纪 30年代D.20世纪 50年代54.本质安全是生产中“( )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分数:1.00)A.预防B.激励C.监督D.控制55.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 )。(分数:1.00)A.体系策划B.学习培训C.修订应急预案D.持续改进56.( )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分数:1.00)A.铬B.铍C.四乙基铅D.磷57.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包括( )原则。(分数:1.00)A.安全第一和监督B.本质安全化监督C.封闭监督D.激励监督58.
17、容易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是( )。(分数:1.00)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 粒子59.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 ),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分数:1.00)A.相差悬殊B.相差不悬殊C.性质相似D.严重程度相近60.( )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对煤矿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分数:1.00)A.公安部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C.卫生部D.煤矿安全监察机构61.煤矿安全监察员是( ),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受法律保护和约束。(分数:1.00)A.国家公务员B.执法人C.协会会员D.注册安全工程师
18、62.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规范性文件一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五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其中法律层次不包括( )。(分数:1.00)A.劳动法B.商品检验法C.安全生产法D.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3.( )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分数:1.00)A.安全评价B.安全预评价C.专项安全评价D.安全验收评价64.煤矿安全监察是对涉及煤矿安全的煤矿生产建设过程进行的( )的、全面的监察工作。(分数:1.00)A.准确B.
19、合理C.公正D.系统65.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 ),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分数:1.00)A.法人B.实体C.员工D.责任人6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威性首先根源于( )。(分数:1.00)A.制度的健全B.严密的组织C.坚强的后盾D.法律的授权67.系统安全理论是阐述导致事故原因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事故是由于( )产生的。(分数:1.00)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管理上的缺陷D.系统的不可靠性68.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 )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分数:1.00)A.安全B.生
20、产安全C.应急救援D.化学品安全69.不同类别物质往往具有不同的事故形态,但即使是同一类物质,甚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 )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事故形态。(分数:1.00)A.地区B.国家C.环境条件下D.季节70.( )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分数:1.00)A.定量安全B.定性安全C.概率风险D.危险指数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71.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 )和
21、事故调查等。(分数:2.00)A.现场清理B.人员清点和撤离C.警戒解除D.善后处理E.事故处理72.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 )。(分数:2.00)A.粉尘B.病毒C.劳动制度D.辐射E.振动73.2006年 1月 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 )。(分数:2.00)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E.社会治安74.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并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建立和保持计划安排或程序及其规定,提出并实施必要且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得以有效、持续地落实,从而实现职业安
22、全健康( )的要求。(分数:2.00)A.方针B.目标C.计划D.方案E.遵守法律法规75.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 )。(分数:2.00)A.防触电用品B.耐酸碱用品C.防寒用品D.防机械外伤用品E.防噪声用品76.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 )来定。(分数:2.00)A.股份制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B.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C.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经理予以保证D.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予以保证E.合伙经营法人予以保证77.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 )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确
23、定。(分数:2.00)A.性质B.特点C.寿命D.环境E.条件78.属于确认致癌物的是( )。(分数:2.00)A.铜B.锌C.石棉D.氯乙烯E.芳香胺79.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包括( )。(分数:2.00)A.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B.实行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C.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D.加强“预防为主”的监察原则E.强化有效安全管理80.在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中,工作难度最大的是( )。(分数:2.00)A.指挥部B.综合组C.技术分析组D.管理调查组E.善后处理组81.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
24、现的问题可划分为( )。(分数:2.00)A.充足项B.不足项C.整改项D.改进项E.错误项82.对工艺设备危险进行有效监控,提高( )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分数:2.00)A.工艺性能B.操作人员学历水平C.操作人员基本素质D.安全管理E.安全防范能力83.安全生产管理包括( )。(分数:2.00)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B.行政管理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D.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E.设备设施管理84.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 ( )等。(分数:2.00)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救援费用D.环境破坏E.应急救援措施85.安全生产管理的
25、内容包括( )。(分数:2.00)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B.行政管理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D.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E.设备设施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0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连锁”装置是对预防原理的( )的应用。(分数:1.00)A.因果关系原则B.3E原则C.本质安全化原则 D.偶然损失原则解析: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2.安全生产法第(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
26、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分数:1.00)A.十七B.二十九C.三十五D.三十七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3.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1.00)A.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合评述B.归纳、整合各部分评价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C.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总体评价结论D.数据表格、平面图、流程图、控制图等安全评价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文件 解析:安全验收评价结论指在对现场评价结果分析归纳和整合基础
27、上,作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包括:(1)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合评述;(2)归纳、整合各部分评价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3)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总体评价结论。4.( )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分数:1.00)A.直观经验分析 B.事故树C.系统安全分析D.事件树解析: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5.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 ( )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分数:1.00)A.主管部门B.政府C.政府主管部
28、门 D.工会解析: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6.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 )来进行的。(分数:1.00)A.性质B.发生区域C.严重级别 D.发生时间解析: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严重级别来进行的。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进行( )。(分数:1.00)A.初始审核B.文件审核C.第一阶段现场审核D.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解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 )负责
29、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分数:1.00)A.当地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 解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制定。”9.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 )。(分数:1.00)A.意外事件 B.工作疏忽C.潜在危害D.可能性解析: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
30、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10.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 )。(分数:1.00)A.类比方法和事故树法B.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C.事故树和经验法D.直观经验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解析: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1.( )不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分数:1.00)A.消除危险源B.个体防护 C.隔离D.减少故障和失误解析:防
31、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12.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 )。(分数:1.00)A.系统原理的静态相关原则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D.预防原理的 3E原则解析: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13.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
32、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是( )的体现。(分数:1.00)A.人本原理B.强制原理C.预防原理 D.动力相关性原理解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14.评价形成的( )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分数:1.00)A.安全验收评价报告B.可行性研究报告C.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D.安全检验报告解析:评价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
33、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15.( )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分数:1.00)A.安全生产条例B.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C.安全生产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解析: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16.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 ( )原则。(分数:1.00)A.激励 B.动力C.能级D.因果关系解析: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
34、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17.本质安全化原则不可以应用于( )中。(分数:1.00)A.设备B.设施C.建设项目D.环境 解析: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18.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了基本相似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 )的管理过程。(分数:1.00)A.相对稳定B.良性循环C.易于操作D.动态循环 解析:不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35、系标准提出了基本相似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目的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19.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员工建立( )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分数:1.00)A.生产保安全B.以人为本 C.以安全促发展D.以科技保安全解析: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员工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20.用人单位应按照( )的要求,及时更换、
36、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分数:1.00)A.劳动强度B.磨损程度C.产品使用性能D.产品说明书 解析:2000 年,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指出,用人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责任为包括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防护用品。21.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 )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分数:1.00)A.B. C.D.解析: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22.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 )
37、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分数:1.00)A.辨识和评价 B.辨识和预防C.评价和报告D.预防和报告解析: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择,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转、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工作人员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23.根据( )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
38、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分数:1.00)A.学习和培训B.体系策划C.体系试运行D.初始评审 解析: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24.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 )的应急思想。(分数:1.00)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常抓不懈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D.预防为主、常抓不懈解析: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25.( )审核旨在为受审核方提供符合
39、性的客观证明和书面保证。(分数:1.00)A.内部B.外部C.第三方D.认证 解析:认证审核旨在为受审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观证明和书面保证。26.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越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 )。(分数:1.00)A.越低B.越高 C.先高后低D.先低后高解析: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越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越高。27.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 )原则。(分数:1.00)A.偶然损失B.必然损失C.因果关系 D.本质安全化解析: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
40、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28.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 ( )原则。(分数:1.00)A.反馈B.封闭C.整分合 D.3E解析: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2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不包括( )。(分数:1.00)A.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
41、管理经验B.典型事故案例分析C.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D.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 解析: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是:(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0.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分数:1.00)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C.实
42、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D.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解析:“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31.危险的程度一般用( )来表示。(分数:1.00)A.危险度 B.危险的发生频率C.危险发生的可能性D.人们承受的能力解析: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只f(F,C)式中 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32.事故应急救援中,( )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
43、原则。(分数:1.00)A.统一指挥 B.分级响应C.属地为主D.公众动员解析: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届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33.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 ),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分数:1.00)A.专职安全员B.兼职安全员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安全监督岗位解析: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34.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 )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分数
44、:1.00)A.现场指挥部 B.场外指挥部C.紧急事务管理部D.公安指挥部解析: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35.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 )小时之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分数:1.00)A.8B.12C.16D.24 解析: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 24 小时之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36.( )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分数:1.00)A.危险指数方法B.安全检查表方法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预先危险分
45、析方法解析: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37.二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分数:1.00)A.A级以上B.B级以上 C.C级以上D.D级以上解析: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 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 B 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 C级以上。38.( )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分数:1.00)A.资源分析B.程序分析C.脆弱性分析D.危险分析 解析: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
46、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危险分析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39.( )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分数:1.00)A.事故预防 B.安全预防C.事故控制D.危险源控制解析: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人手,采取相应对策。4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不包括( )。(分
47、数:1.00)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B.存在毒物作业项目的提交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D.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解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包括:(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3)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41.危险指数评价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 )危险性的依据。(分数:1.00)A.施工方案B.初步设计C.工艺设计D.工艺操作 解析:危险指数评价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运行等),可以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
48、前运用,也可以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运用。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42.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 20kg及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 )的作业。(分数:1.00)A.25kg B.30kgC.35kgD.40kg解析: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质量超过 20kg及间断负重每次质量超过 25kg的作业。43.不属于可疑致癌物的是( )。(分数:1.00)A.镉B.铁C.亚硝胺D.砷 解析:属可疑致癌物的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44.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9、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分数:1.00)A.三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和级(一般)B.三级,即级(一般)、级(重大)和级(特别重大)C.四级,即级(一般)、级(重大)、级(特大)和级(特别重大)D.四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 解析: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公共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 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45.煤矿监察时,对某些时间、某些季节加强的监察工作,称为( )。(分数:1.00)A.定期监察 B.重点监察C.一般监察D.特殊监察解析:定期监察是指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年初,经过春节后,矿井恢复生产,年底,突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