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 2006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70,分数:70.00)1.根据本质安全的概念,_是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分数:1.00)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B.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卫星定位仪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2.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_。(分数:1.00)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原则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D.预防原理的 3E 原则3.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
2、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_。(分数:1.00)A.三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和级(一般)B.三级,即级(一般)、级(重大)和级(特别重大)C.四级,即级(一般)、级(重大)、级(特大)和级(特别重大)D.四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4.系统安全理论中阐述导致事故原因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事故是由于_产生的。(分数:1.00)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管理上的缺陷D.系统的不可靠性5.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_。(分数:1.00)
3、A.生产工艺B.设备设施C.人员D.作业环境6.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_。(分数:1.00)A.违反作业规程、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安全规程B.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C.违规进行安全培训、违规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违规消减安全技措经费D.违反规定建设、违反规定生产、违反规定销售7.某储存区贮存煤油、汽油两种物质,其储存量分别是 20 吨、17 吨,临界量分别是 100 吨、20 吨,则储存区属于_。(分数:1.00)A.非重大危险源B.安全场所C.事故隐患D.重大危险源8.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
4、可上岗作业。此规定的指导思想与下列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_最相符合。(分数:1.00)A.系统原理B.人本原理C.预防原理D.强制原理9.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判定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单元中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在量、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和_。(分数:1.00)A.危险物质的种类数B.危险物质的贮存方式C.危险物质的贮存范围D.危险物质的性质10.按照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下列论述不符合预防原理的是_。(分数:1.00)A.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B.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C.从
5、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质安全的出发点D.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11.在安全检查中,检查组应当对查出的隐患的_进行复查,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分数:1.00)A.整改落实B.严重程度C.整改资金D.性质种类12.某故障树的结构函数为 T=X1+X1X2+X1X3,则导致该事故的最基本原因是_。(分数:1.00)A.X1,X 1X2,X 1X3B.X1C.X1,X 1X3D.X2,X 313.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_、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分数:1.00)A.安全环境B.安全管理C.安全责任D.安全措施14.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
6、的安全管理制度是_。(分数:1.00)A.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B.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C.安全生产奖励制度D.安全生产责任制15.根据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由_。(分数:1.00)A.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B.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C.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D.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落实16.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指_。(分数:1.00)A.所有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B.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工人都有相应的安全生
7、产责任C.从主要负责人到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D.所有行政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17.安全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_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分数:1.00)A.人的B.物的C.环境的D.设计的18.按照有关规定,某炼钢厂的_必须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上岗。(分数:1.00)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特种作业人员C.新人厂的炼钢工人D.产品质量检验员19.根据有关规定,离开特种作业岗位_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分数:1.00)A.3 个月
8、B.6 个月C.一年D.二年20.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应在_进行。(分数:1.00)A.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B.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C.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前D.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后21.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安全标志证书由_监制。(分数:1.00)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B.国家特种设备管理局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D.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2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权威性、强制性和_。(分数:1.00)A.普遍适用性B.普
9、遍约束性C.持续改进性D.社会规范性23.某工厂发生锅炉爆炸事故。根据有关规定,该事故需要由政府组织调查处理时,应由_负责组织。(分数:1.00)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煤矿安全监管机构C.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D.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24.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代表国家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下列内容中,属于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职责的是_。(分数:1.00)A.组织煤矿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B.负责煤矿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C.参与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D.制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5.目前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_、公正公开和
10、分级管辖的原则。(分数:1.00)A.严刑厉法B.四不放过C.三不放过D.五不放过26.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没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安全评价属于_。(分数:1.00)A.专项安全评价B.安全验收评价C.安全现状评价D.安全预评价27.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评价是_。(分数:1.00)A.定量安全评价方法B.定性安全评价方法C.系统安全评价方法D.概率风险评价方法28.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
11、1986),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属于_。(分数:1.00)A.机械伤害B.起重伤害C.车辆伤害D.物体打击29.某生产经营单位拟新建一个液氯贮罐区,通过调研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时,应主要考虑_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数:1.00)A.布局B.气温C.气压D.气湿30.对厂矿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时,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评价内容包括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这种评价方法是_。(分数:1.00)A.故障树分析方法B.故障假设分析方法C.故障类和影响分析D.事件树分析方法31.安全验收评价涉及到对
12、场所、设施、措施等方面的检查和评价。进行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时,对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及变送器的安全评价,属于_内容。(分数:1.00)A.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B.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检查C.易燃易爆场所评价D.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32.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分为_。(分数:1.00)A.市(地)、省(区、市)和国家三级B.县(市)、市(地)、省(区、市)和国家四级C.乡镇、县(市)、市(地)和省(区、市)四级D.县(市)、市(地)和省(区、市)三级33.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事故预防、风
13、险控制及 _。(分数:1.00)A.环境改善B.事故调查C.应急管理D.持续改进34.为有效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监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的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CB 182182000)给出的分类是_。(分数:1.00)A.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使用场所重大危险源B.储存区重大危险源和经营场所重大危险源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D.使用场所重大危险源和经营场所重大危险源35.根据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一般情况下,对新从业人员要进行_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分数:1.00)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6.根据
14、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是 _。(分数:1.00)A.大型起重机B.储存 3 吨的黑火药库C.坝高 30 米的尾矿库D.炼钢炉37.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监管,对于新建项目中的重大危险、有害设施,企业应在该项目_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分数:1.00)A.设计审查后B.竣工验收前C.开工建设前D.投入运行前38.在炼铁、炼焦等企业作业场所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是_。(分数:1.00)A.一氧化氮B.一氧化碳C.甲烷D.氨气39.恶劣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各种职业病下列可以造成职业性白
15、内障的物理因素是_。(分数:1.00)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X 射线40.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取决于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有害物质作用于人体的_和劳动者个体易感性三个主要条件。(分数:1.00)A.途径B.数量C.方式D.部位41.某采石场工地作业场所存在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测得两种粉尘的总尘浓度分别是 8mg/m 3和10mg/m3,两种粉尘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均是 10mg/m3,则该作业场所_。(分数:1.00)A.总粉尘未超过接触限值B.总粉尘超过接触限值C.满足级危害程度D.具有爆炸危险42.某港务局针对其码头存放的油品制定了油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按照重大事故应急预
16、案的层次划分,该预案是_。(分数:1.00)A.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C.专项预案D.临时预案43.职业健康监护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包括岗前、在岗和离岗健康检查以及应急检查等形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_。(分数:1.00)A.合理安排劳动强度B.筛选职业禁忌症C.进行劳动能力鉴定D.确定是否缴纳工伤保险44.已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在新工艺改变后 30 日内向原申报机关_。(分数:1.00)A.申报注销职业病危害项目B.重新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C.申清职业病危害因素变更内容D.申请
17、监督职业病危害项目45.用人单位应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调离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_。(分数:1.00)A.原件B.职业病津贴证明C.职业病诊断证明D.复印件46.根据职业病报告办法制定的职业病报告卡,适用于我国境内一切有职业危害作业的用人单位,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职业病。下列属于职业病报告卡报告的职业病是_。(分数:1.00)A.喷洒农药中毒B.司机颈椎病C.中暑D.误喝农药中毒47.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的是_。(分数:1.00)A.立即营救受害人员B.迅速控制事态发展C.进行应急能力评估D.进行
18、事故危害程度评估48.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属于应急管理的_过程。(分数:1.00)A.预防B.准备C.响应D.恢复49.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_个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分数:1.00)A.2B.3C.4D.550.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急策划是一级要素,危险分析是二级要素。下列不属于危险分析内容的是_。(分数:1.00)A.危险识别B.脆弱性分析C.资源分析D.风险分析5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ILOOSH2001 基
19、本要素“计划与实施”的内容包括_。(分数:1.00)A.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B.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改进措施C.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D.初始评审、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52.一个完整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通常由_构成。(分数:1.00)A.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法制基础、评估体系B.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应急预案、应急体系C.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应急预案、评估体系D.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5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与评审完善等步骤。下
20、列各项工作中,不属于体系策划的是_。(分数:1.00)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B.对现有作业活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C.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D.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54.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法定制度,根据责任人员在事故中承担责任的不同,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_。(分数:1.00)A.间接责任者B.领导责任者C.次要责任者D.重要责任者5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一种方式。对于尚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_可作为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分数:1.00)A.初始评审B.体系策划C.体系培训D.体系文件编写56.在高速运转的机械
21、飞轮外部安装防护罩,属于_安全技术措施。(分数:1.00)A.限制能量B.隔离C.故障设计D.设置薄弱环节57.根据有关事故统计报告的规定,除道路交通、火灾和水上交通事故之外的其他事故,人员失踪超过_天的,可以按照死亡事故进行统计报告。(分数:1.00)A.7B.10C.15D.3058.事故调查中设立不同调查小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查清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查清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负责调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小组是(分数:1.00)A.综合组B.技术组C.管理组D.善后处理组59.某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管理不善,发生了事故,造成 2 人死亡。按照事
22、故调查分级原则,该事故调查组应由_的人员组成。(分数:1.00)A.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工会等部门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C.市(地)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60.为了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必须对事故进行归纳和分类。依照事故的_,将事故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分数:1.00)A.责任B.后果C.原因D.性质61.某从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掌握了岗位操作规程,但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则该行为人应负_责任。(分数:1.00)A.直接B.间接C.次要D.重要62.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_。(分数:1.0
23、0)A.保证责任制落实B.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C.保证技术措施的科学性D.保证计划的可靠性63.目前,我国职业病患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是_。(分数:1.00)A.尘肺B.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C.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D.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4.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事故统计指标用以反映国家、行业和地区的事故情况。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进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情况比较的是_。(分数:1.00)A.事故平均经济损失B.事故平均死亡人数C.10 万人死亡率D.事故平均直接财产损失65.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应急救援具有不确
24、定性和_及后果、影响易猝变等特点。(分数:1.00)A.复杂性、长期性B.突发性、复杂性C.突发性、整体性D.长期性、整体性66.在安全验收评价中,下列不属于电气安全评价范围的是_。(分数:1.00)A.变电所B.配电室C.电梯D.防雷、防静电系统6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病诊疗簿有关职业健康的材料和_。(分数:1.00)A.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B.传染病史和传染病接触史C.遗传病家族病史D.心脑血管病症68.某生产经营单位 2005 年总产值 8000 万元,
25、因生产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160 万元,则该单位的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是_。(分数:1.00)A.2B.0.2C.20D.569.某火灾事故造成一次死亡 5 人。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进行计算,该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是_工作日。(分数:1.00)A.15000B.30000C.50000D.4500070.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下列不属于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的是_。(分数:1.00)A.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B.善后处理费用C.财产损
26、失价值D.工作损失价值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71.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下列运用强制原理的是_。(分数:2.00)A.安全第一的原则B.3E 原则C.动力原则D.监督原则E.整分合原则7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 _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分数:2.00)A.性质B.原因C.可控性D.影响范围E.严重程度73.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外,其他从业人员超过 300 人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_等因素确定。(分数:2.00)A.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B
27、.从业人员的数量C.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D.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E.注册资金的大小74.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等,下列属于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是_。(分数:2.00)A.噪声B.振动C.一氧化碳D.异常气象条件E.电磁辐射75.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征询员工及其代表的基础上,制定书面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括_。(分数:2.00)A.承诺不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B.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C.承诺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D.承诺杜绝发生职业病E.承诺遵守自身适用的法律、法规76.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
28、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进行安全评价时,通常要选用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_。(分数:2.00)A.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B.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C.按系统性质分类法D.按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分类法E.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77.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包括_。(分数:2.00)A.确定顶上事件B.确定基本事件失效模式C.确定基本事件逻辑关系D.判定安全功能E.判定事件发生概率78.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投入资金,以实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投入主要包括_的费用。(分数:2.00)A.安全技术措施技术工程B.为职工配
29、备劳动防护用品C.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D.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E.重大生产设备更换79.可用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事故统计指标有_。(分数:2.00)A.事故死亡人数B.损失工作日C.百万吨死亡率D.10 万人死亡率E.万车死亡率80.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_。(分数:2.00)A.决定参加单位和人员B.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C.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D.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E.提出事故调查报告81.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1986),事故调查取
30、证主要包括_。(分数:2.00)A.现场处理B.物证搜集C.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D.估算财产损失E.分析事故原因82.根据有关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_时,要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分数:2.00)A.引进新设备B.应用新技术C.组织机构改变D.使用新化学品E.法人代表变更83.为及时掌握事故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一些事故实行事故快报制度。事故快报的内容包括_。(分数:2.00)A.事故发生的时间B.事故发生的地点C.事故类型D.事故的直接原因E.事故的间接原因84.在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分数:2.00)A.常规活
31、动和非常规活动B.作业场所内所有物料、装置和设备C.政府部门的支持程度D.当地经济承受力E.进入作业场所所有人员的活动85.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的内容包括_。(分数:2.00)A.技术等级考试B.安全技术理论考试C.职业技能标准考核D.实际操作技能考核E.职业分类标准考核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 2006 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70,分数:70.00)1.根据本质安全的概念,_是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分数:1.00)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32、 B.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卫星定位仪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解析:2.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_。(分数:1.00)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原则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D.预防原理的 3E 原则解析:3.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_。(分数:1.00)A.三级,即级(特别重大)、级(重大)和级(一般)B.三级,即级(一般)、级(重大)和级(特别重大)C.四级,即级(一般)、级(重大)、级(特大)和级(特别重大)D.四级,即级(特别重大)
33、、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 解析:4.系统安全理论中阐述导致事故原因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事故是由于_产生的。(分数:1.00)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管理上的缺陷D.系统的不可靠性 解析:5.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_。(分数:1.00)A.生产工艺B.设备设施C.人员 D.作业环境解析:6.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_。(分数:1.00)A.违反作业规程、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安全规程B.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C.违规进行安全培训、违规发放
34、劳动防护用品、违规消减安全技措经费D.违反规定建设、违反规定生产、违反规定销售解析:7.某储存区贮存煤油、汽油两种物质,其储存量分别是 20 吨、17 吨,临界量分别是 100 吨、20 吨,则储存区属于_。(分数:1.00)A.非重大危险源B.安全场所C.事故隐患D.重大危险源 解析:8.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此规定的指导思想与下列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_最相符合。(分数:1.00)A.系统原理B.人本原理C.预防原理D.强制原理 解析:9.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判定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单元中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在
35、量、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和_。(分数:1.00)A.危险物质的种类数B.危险物质的贮存方式C.危险物质的贮存范围D.危险物质的性质 解析:10.按照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下列论述不符合预防原理的是_。(分数:1.00)A.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B.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C.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质安全的出发点D.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 解析:11.在安全检查中,检查组应当对查出的隐患的_进行复查,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分数:1.00)
36、A.整改落实 B.严重程度C.整改资金D.性质种类解析:12.某故障树的结构函数为 T=X1+X1X2+X1X3,则导致该事故的最基本原因是_。(分数:1.00)A.X1,X 1X2,X 1X3B.X1 C.X1,X 1X3D.X2,X 3解析:13.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_、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分数:1.00)A.安全环境B.安全管理C.安全责任 D.安全措施解析:14.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_。(分数:1.00)A.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B.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C.安全生产奖励制度D.安全生产责任制 解析:15.根据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内
37、部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由_。(分数:1.00)A.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B.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C.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 D.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落实解析:16.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指_。(分数:1.00)A.所有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B.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工人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C.从主要负责人到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D.所有行政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解析:17.安全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
38、段消除_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分数:1.00)A.人的B.物的 C.环境的D.设计的解析:18.按照有关规定,某炼钢厂的_必须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上岗。(分数:1.00)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特种作业人员C.新人厂的炼钢工人D.产品质量检验员解析:19.根据有关规定,离开特种作业岗位_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分数:1.00)A.3 个月B.6 个月 C.一年D.二年解析:20.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应在_进行。(分数:1.00)A
39、.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 B.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C.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前D.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后解析:21.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安全标志证书由_监制。(分数:1.00)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家特种设备管理局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D.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解析:2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权威性、强制性和_。(分数:1.00)A.普遍适用性B.普遍约束性 C.持续改进性D.社会规范性解析:23.某工厂发生锅炉爆炸事故。根据有关规定,该事故需要
40、由政府组织调查处理时,应由_负责组织。(分数:1.00)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煤矿安全监管机构C.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解析:24.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代表国家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下列内容中,属于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职责的是_。(分数:1.00)A.组织煤矿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B.负责煤矿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C.参与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D.制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解析:25.目前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_、公正公开和分级管辖的原则。(分数:1.00)A.严刑厉法B.四不放过 C.三不放过D
41、.五不放过解析:26.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没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安全评价属于_。(分数:1.00)A.专项安全评价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D.安全预评价解析:27.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评价是_。(分数:1.00)A.定量安全评价方法B.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C.系统安全评价方法D.概率风险评价方法解析:28.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
42、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属于_。(分数:1.00)A.机械伤害B.起重伤害C.车辆伤害 D.物体打击解析:29.某生产经营单位拟新建一个液氯贮罐区,通过调研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时,应主要考虑_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数:1.00)A.布局 B.气温C.气压D.气湿解析:30.对厂矿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时,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评价内容包括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这种评价方法是_。(分数:1.00)A.故障树分析方法B.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C.故障类和影响分析D.事件树分析方法解析:31.安全验收评价涉及到对场所、设施、措施等方面的检
43、查和评价。进行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时,对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及变送器的安全评价,属于_内容。(分数:1.00)A.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B.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检查 C.易燃易爆场所评价D.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解析:32.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分为_。(分数:1.00)A.市(地)、省(区、市)和国家三级B.县(市)、市(地)、省(区、市)和国家四级 C.乡镇、县(市)、市(地)和省(区、市)四级D.县(市)、市(地)和省(区、市)三级解析:33.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事故预防、风险控制及
44、_。(分数:1.00)A.环境改善B.事故调查C.应急管理 D.持续改进解析:34.为有效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监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的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CB 182182000)给出的分类是_。(分数:1.00)A.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使用场所重大危险源B.储存区重大危险源和经营场所重大危险源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 D.使用场所重大危险源和经营场所重大危险源解析:35.根据法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一般情况下,对新从业人员要进行_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分数:1.00)A.一级B.二级C.三级 D.四级解
45、析:36.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是 _。(分数:1.00)A.大型起重机B.储存 3 吨的黑火药库C.坝高 30 米的尾矿库 D.炼钢炉解析:37.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监管,对于新建项目中的重大危险、有害设施,企业应在该项目_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分数:1.00)A.设计审查后B.竣工验收前C.开工建设前D.投入运行前 解析:38.在炼铁、炼焦等企业作业场所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是_。(分数:1.00)A.一氧化氮B.一氧化碳 C.甲烷D.氨气解析:39.恶劣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46、容易引起各种职业病下列可以造成职业性白内障的物理因素是_。(分数:1.00)A.红外线 B.紫外线C.激光D.X 射线解析:40.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取决于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有害物质作用于人体的_和劳动者个体易感性三个主要条件。(分数:1.00)A.途径B.数量 C.方式D.部位解析:41.某采石场工地作业场所存在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测得两种粉尘的总尘浓度分别是 8mg/m 3和10mg/m3,两种粉尘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均是 10mg/m3,则该作业场所_。(分数:1.00)A.总粉尘未超过接触限值B.总粉尘超过接触限值 C.满足级危害程度D.具有爆炸危险解析:42.某港务局针对其码头存放的
47、油品制定了油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按照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划分,该预案是_。(分数:1.00)A.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C.专项预案 D.临时预案解析:43.职业健康监护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包括岗前、在岗和离岗健康检查以及应急检查等形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_。(分数:1.00)A.合理安排劳动强度B.筛选职业禁忌症 C.进行劳动能力鉴定D.确定是否缴纳工伤保险解析:44.已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在新工艺改变后 30 日内向原申报机关_。(分数:1.00)A.申报注销职业病危害项目B.重新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C.申清职业病危害因素变更内容 D.申请监督职业病危害项目解析:45.用人单位应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调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