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75912       资源大小:5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及答案解析.doc

    1、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及答案解析(总分:2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NO2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中要除以转换系数,其值为( )。A0.72 B0.74 C0.76 D0.78(分数:1.00)A.B.C.D.2.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布点方法是( )。A同心圆法 B网格法 C扇形法 D功能区法(分数:1.00)A.B.C.D.3.采用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的 SO2时,用装有 5mL 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体积 18L,采样点温度 5,大气压力 100kPa,采样后吸取 4.00mL,进行样品溶

    2、液测定,从标准曲线查得 1.00mL 样品中含 SO2为 0.25g,气体样中 SO2的含量为( )mg/m 3。A0.05 B0.071 C0.12 D0.25(分数:1.00)A.B.C.D.4.下列( )是我国颁布的测定空气质量 O3的方法。A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B化学发光法C碱片-离子色谱法 D光电离检测法(分数:1.00)A.B.C.D.5.TSP 的粒径范围是( )m。A0100 B010 C050 D10(分数:1.00)A.B.C.D.6.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 )。A重量法 B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C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 D撞击法(分数:1.00)A.B.C.D.

    3、7.对于氮氧化物的监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制吸收液B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用吸收液吸收大气中的 NO2,并不是 100%生成亚硝酸C不可以用化学发光法测定D可以用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分数:1.00)A.B.C.D.8.TSP 采样法属于( )。A填充柱阻留法 B直接采样法 C滤料阻留法 D自然积集法(分数:1.00)A.B.C.D.9.气体的标准状态是( )。A25、101.325kPa B0、101.325kPaC25、100kPa D0、100kPa(分数:1.00)A.B.C.D.10.用盐酸萘乙二

    4、胺分光光度法测定 NO2时的吸收光波长为( )nm。A520 B540 C560 D600(分数:1.00)A.B.C.D.11.采用重量法测定某采样点中的 TSP 时,用中流量采样器进行采样,采样温度 25,大气压 101.3kPa,采样流量 0.12m3/min,采样时间 2h,T 3P3与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的 T2P2相近,空白滤膜质量 282.6mg,样品滤膜质量 282.9mg,则大气中 TSP 的含量是( )mg/m 3。A1.73 B0.055 C0.26 D0.021(分数:1.00)A.B.C.D.12.关于烟气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烟气中的主要组分可采用奥氏气体分析器

    5、吸收法测定B烟气中有害组分的测定方法视其含量而定C烟气中的主要组分不可采用仪器分析法测定D烟气的主要气体组分为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分数:1.00)A.B.C.D.13.孤立点源应采用的布点方法是( )。A同心圆 B螺线 C扇形 D功能区法(分数:1.00)A.B.C.D.14.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大气污染物分为( )。A分子状污染物和气溶胶态污染物 B分子状污染物和颗粒状态污染物C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状污染物 D气体状污染物和固体状态污染物(分数:1.00)A.B.C.D.15.可吸入微粒物,粒径在( )。A100m 以下 B10m 以下 C1m 以下 D10100m(分数:1.

    6、00)A.B.C.D.16.大气采样点的布设方法中,网格布点法适用于( )。A区域性常规监测B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区C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D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或孤立的高架点源(分数:1.00)A.B.C.D.17.大气采样时,提高溶液吸附法的富集效率方法有( )。A采用吸收速率高的吸收管,增大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B采用吸收速率低的吸收管,增大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C采用吸收速率高的吸收管,提高样气吸收速度D采用吸收速率低的吸收管,提高样气吸收速度(分数:1.00)A.B.C.D.18.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时,国家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为( )。A库仑滴定法B

    7、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C紫外荧光法D电导法(分数:1.00)A.B.C.D.19.烟气的主要成分是( )。A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硫化氢C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主要气体组分和有害气体组分(分数:1.00)A.B.C.D.20.下列不可用来对二氧化硫进行监测的方法是( )。A紫外荧光法 B二氧化铅-重量法 C库仑滴定法 D电导法(分数:1.00)A.B.C.D.21.测定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用装有 5mL 吸收液的筛板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 0.3L/min,采样时间为1h。采样后,样品用吸收液稀释 2 倍,用比色法测定,与标

    8、准曲线对照,得稀释液的浓度为 4.0g/mL。当采样点温度为 5,大气压为 100kPa 时,气样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是( )mg/m 3。A2.220 B2.300 C0.222 D0.230(分数:1.00)A.B.C.D.22.采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采样时现场气温为 18,大气压力为 98.2kPa,采样流速为 13L/min,连续采样 24h,若采样前滤膜重量为 0.3526g,采样后滤膜重量为 0.5961g,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 )mg/m 3。A13.00 B13.51 C14.30 D15.50(分数:1.00)A.B.C.D.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答案解析

    9、(总分:2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NO2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中要除以转换系数,其值为( )。A0.72 B0.74 C0.76 D0.78(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 NO2时,吸收液吸收大气中的 NO2,并不是 100%生成亚硝酸,还有一部分生成硝酸。试验证明转化率为 76%,因此在计算结果时需除以转化系数 0.76。2.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布点方法是( )。A同心圆法 B网格法 C扇形法 D功能区法(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采样点布点方法:扇形布点

    10、法:在扇形弧线上布点,适用于孤立点源。同心圆布点法:即射式布点法,以污染源为圆心,在射线与各圆交点布点。适用于多个污染源集中。网格布点法:地面上划分网状方格,在线与线交点处或方格中心布点。适用于污染源分散且较均匀。按功能区布点:将监测区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后,在各功能区布点。适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应采用功能区布点法。3.采用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的 SO2时,用装有 5mL 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体积 18L,采样点温度 5,大气压力 100kPa,采样后吸取 4.00mL,进行样品溶液测定,从标准曲线查得 1.00mL 样品

    11、中含 SO2为 0.25g,气体样中 SO2的含量为( )mg/m 3。A0.05 B0.071 C0.12 D0.25(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四氯汞钾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 SO2时,SO 2的计算公式为本题中:所以4.下列( )是我国颁布的测定空气质量 O3的方法。A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B化学发光法C碱片-离子色谱法 D光电离检测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大气 O3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等。我国颁布的空气质量 O3测定的方法标准为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一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和紫外光度

    12、法(GB/T 154381995)。碱片-离子色谱法是测硫酸盐化速率的一种方法;光电离检测法是测定总烃和非甲烷烃的主要方法。5.TSP 的粒径范围是( )m。A0100 B010 C050 D10(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TSP 是大气中以固态或液态形式存在、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或等于 100m 的粒子。6.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 )。A重量法 B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C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 D撞击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采用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硼酸碘化钾吸收 O3等氧化剂的反应如下O3+2I-+2H-I 2+O2+H2

    13、OI2在 352nm 下有特征吸收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7.对于氮氧化物的监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制吸收液B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用吸收液吸收大气中的 NO2,并不是 100%生成亚硝酸C不可以用化学发光法测定D可以用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常用的氮氧化物测定方法有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和恒电流库仑滴定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氮氧化物原理: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吸收液。采样时大气中的 NO2经氧化管后以 NO2的形式被吸收,生成亚

    14、硝酸和硝酸,再与吸收液中的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最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的偶氮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 NO2浓度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法定量。用吸收液吸收大气中的 NO2,并不是 100%生成亚硝酸,还有一部分生成硝酸。试验证明转化率为 76%,因此在计算结果时需除以转化系数 0.76。8.TSP 采样法属于( )。A填充柱阻留法 B直接采样法 C滤料阻留法 D自然积集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TSP 的测定原理: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算出 TSP 的质量浓

    15、度。滤料阻留法: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等)放在采样夹上,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所以 C正确。9.气体的标准状态是( )。A25、101.325kPa B0、101.325kPaC25、100kPa D0、100kPa(分数:1.00)A.B. C.D.解析:10.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 NO2时的吸收光波长为( )nm。A520 B540 C560 D600(分数:1.00)A.B. C.D.解析:11.采用重量法测定某采样点中的 TSP 时,用中流量采样器进行采样,采样温度 25,

    16、大气压 101.3kPa,采样流量 0.12m3/min,采样时间 2h,T 3P3与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的 T2P2相近,空白滤膜质量 282.6mg,样品滤膜质量 282.9mg,则大气中 TSP 的含量是( )mg/m 3。A1.73 B0.055 C0.26 D0.021(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由题中所给条件可知:T 1=(273+25)K=298K,q v1=0.12m3/min,t=2h=120min,W=(282.9-282.6)mg=0.3mg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可得:V 0=T0V1/T1,即 qv0=qv1T0/T1所以12.关于烟气的说法

    17、,下列错误的是( )。A烟气中的主要组分可采用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测定B烟气中有害组分的测定方法视其含量而定C烟气中的主要组分不可采用仪器分析法测定D烟气的主要气体组分为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烟气中的主要组分可采用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和仪器分析法测定。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的原理基于:用适当的吸收液吸收烟气中的欲测组分,通过测定吸收前后气样的体积变化计算欲测组分的含量。用仪器分析法可分别测定烟气中的组分,其准确度比奥氏气体吸收法高。13.孤立点源应采用的布点方法是( )。A同心圆 B螺线 C扇形 D功能区法(分数:1.00)A.B.C. D.解

    18、析:解析 同第 2 题。14.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大气污染物分为( )。A分子状污染物和气溶胶态污染物 B分子状污染物和颗粒状态污染物C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状污染物 D气体状污染物和固体状态污染物(分数:1.00)A. B.C.D.解析:15.可吸入微粒物,粒径在( )。A100m 以下 B10m 以下 C1m 以下 D10100m(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 10m 的颗粒物。16.大气采样点的布设方法中,网格布点法适用于( )。A区域性常规监测B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区C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D主导

    19、风向明显的地区或孤立的高架点源(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网格布点法是在地面上划分网状方格,在线与线交点处或方格中心布点,此法适用于分散且较均匀的污染源。17.大气采样时,提高溶液吸附法的富集效率方法有( )。A采用吸收速率高的吸收管,增大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B采用吸收速率低的吸收管,增大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C采用吸收速率高的吸收管,提高样气吸收速度D采用吸收速率低的吸收管,提高样气吸收速度(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溶液吸收法是采集大气中气态、蒸汽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质的常用方法。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18.测定大气

    20、中二氧化硫时,国家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为( )。A库仑滴定法B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C紫外荧光法D电导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二氧化硫的常用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电导法、库仑滴定法和火焰光度法等。国家制定了两个标准方法:一是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GB/T 89701988),另一是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2621994)。19.烟气的主要成分是( )。A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硫化氢C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主要气体组分和有害气体组分(分数:1.00)A.B.C

    21、.D. 解析:解析 烟气组分包括主要气体组分和微量有害气体组分。主要气体组分为氮、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测定这些组分的目的是考察燃料燃烧情况和为烟尘测定提供计算烟气气体常数的数据。有害组分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硫化氢等。所以选项 D 正确,其余三个选项均不全面。20.下列不可用来对二氧化硫进行监测的方法是( )。A紫外荧光法 B二氧化铅-重量法 C库仑滴定法 D电导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二氧化硫的常用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电导法、库仑滴定法和火焰光度法等。二氧化铅一重量法是硫酸盐化速率的一种测定法。21.测定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用装有 5mL

    22、 吸收液的筛板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 0.3L/min,采样时间为1h。采样后,样品用吸收液稀释 2 倍,用比色法测定,与标准曲线对照,得稀释液的浓度为 4.0g/mL。当采样点温度为 5,大气压为 100kPa 时,气样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是( )mg/m 3。A2.220 B2.300 C0.222 D0.230(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所采氮氧化物样的质量为m=(4.010)g=40.0g当采样点温度为 5,大气压为 100kPa 时,气样的体积为此时,气样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为22.采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采样时现场气温为 18,大气压力为 98.2kPa,采样流速为 13L/min,连续采样 24h,若采样前滤膜重量为 0.3526g,采样后滤膜重量为 0.5961g,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 )mg/m 3。A13.00 B13.51 C14.30 D15.50(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气体质量:m=(0.5961-0.3526)g=0.2435g气体体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浓度为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