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知识-普通化学(五)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46,分数:46.00)1.下列物质与 H2O2水溶液相遇时,能使 H2O2显还原性的是U /U。(分数:1.00)A.B.C.D.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U /U。 A.NH3 B.HCl C.H2S D.CCl4(分数:1.00)A.B.C.D.3.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U /U。 A.NH3 B.H2S C.BeCl2 D.CCl4(分数:1.00)A.B.C.D.4.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U /U。 A.Sr(OH)2 B.Fe(OH)3 C.Ca
2、(OH)2 D.Sc(OH)2(分数:1.00)A.B.C.D.5.各物质浓度均为 0.10moldm-3的下列水溶液中,其 pH值最小的是U /U。(已知 (分数:1.00)A.B.C.D.6.下列醇类物质在脱水剂存在下能发生分子内消去反应的是U /U。 A.甲醇 B. 1-丙醇 C.2,2-二甲基-1-丙醇 D.2,2-二甲基-1-丁醇(分数:1.00)A.B.C.D.7.在 120cm3的水溶液中含糖(C 12H22O11)15.0g,溶液的密度为 1.047g/cm3。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1)为U /U。 A.0.349 B.0.366 C.0.439 D.0.397(分
3、数:1.00)A.B.C.D.8.已知 AgCl、AgBr、Ag 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 1.810-10,5.210 -13、3.410 -11。某溶液中 Cl-、Br -、CrO 4-的浓度均为 0.01molL-1,向该溶液逐滴加入 0.01molL-1AgNO3溶液时,最先和最后产生沉淀的分别是U /U。 A.AgBr和 Ag2CrO4 B.AgBr和 AgCl C.Ag2CrO4和 AgCl D.Ag2CrO4和 AgBr(分数:1.00)A.B.C.D.9.在一定条件下,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U /U。 A.生
4、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 B.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C.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D.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分数:1.00)A.B.C.D.10.下列物质按熔点增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U /U。 A.CO2HClSiO 2Fe B.HClCO 2FeSiO 2 C.SiO2FeHClCO 2 D.CO2HClFeSiO 2(分数:1.00)A.B.C.D.11.对反应 (分数:1.00)A.B.C.D.12.已知某元素+3 价离子价层电子构型为 3s23p63d5,则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U /U。 A.第四周期第族 ds区 B.第三周期第族 d区 C.第四周期第族 d区 D.第四周期第 VB族 d区(分数
5、:1.00)A.B.C.D.13.Fe2+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正确的是U /U。 A.4s23d4 B.3d44s2 C.3d6 D.3s23p63d6(分数:1.00)A.B.C.D.14.向氨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使氨水 pH值增加最多的是U /U。 A.NH4Cl(s) B.NaOH(s) C.HCl(aq) D.H2O(l)(分数:1.00)A.B.C.D.15. (分数:1.00)A.B.C.D.16.电解 1molL-1FeSO4和 1molL-1ZnSO4的混合溶液,用石墨作电极,则阳极的产物是U /U。 A.H2 B.O2 C.SO2 D.OH-(分数:1.00)A.B.C.
6、D.17.反应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使用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_,提高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_。U /U(1)增加了分子总数;(2)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3)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4)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A.(1)(2)(3) B.(1)(2)(4) C.(2)(3)(4) D.(3)(2)(1)(分数:1.00)A.B.C.D.18.比较原子半径大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U /U。 A.KNa B.SP C.AlSi D.NaMg(分数:1.00)A.B.C.D.19.电极反应 (分数:1.00)A.B.C.D.20.某氧化还原反应组装成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U
7、 /U。 A.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 K为零 B.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 E为零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是还原态物质失电子,正极是氧化态物质得电子(分数:1.00)A.B.C.D.21.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 。 (分数:1.00)A.B.C.D.22.0.025molL-1NaAc溶液的 pH值及溶解度分别为U /U,(K a=1.7610-5)A5.42;1.0610 -6 B8.58;0.015%C8.58;1.0610 -4D542;0.015%(分数:1.00)A.B.C.D.23.阳极用镍、阴极用铁电解 NiSO4,主要电解产物
8、为U /U。 A.阴极有 H2产生 B.阴极产生 Ni和 H2 C.阳极有 O2产生 D.阳极 Ni溶解,阴极 Ni析出(分数:1.00)A.B.C.D.24.下列反应中浓度平衡常数 Ke的表达式是U /U。(分数:1.00)A.B.C.D.25.量子数为 n=3,l=1 时,则该层原子轨道上可允许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U /U。 A.6 B.2 C.8 D.16(分数:1.00)A.B.C.D.26.下列化合物中不能进行缩聚反应的是U /U。 (分数:1.00)A.B.C.D.27.由 (分数:1.00)A.B.C.D.28.一定温度下,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分数:1.00)A.B.C.D.2
9、9.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U /U。 A.KCaMgAl B.CaKAlMg C.AlMgCaK D.MgAlKCa(分数:1.00)A.B.C.D.30.2.60克尿素CO(NH 2)2溶于 50.0克水中,此溶液的凝固点 (分数:1.00)A.B.C.D.31.以电对:MnO 4-/Mn2+与 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 (分数:1.00)A.B.C.D.32.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大的是U /U。 A.AlCl3 B.PCl3 C.MgCl2 D.CaCl2(分数:1.00)A.B.C.D.33.已知 (分数:1.00)A.B.C.D.34.某弱酸(HA)及其共轭碱
10、(A -)组成的缓冲溶液中,C(HA)=C(A -)=0.100mol/dm3;K a(HA)=1.010-11。此缓冲溶液的 pH值是U /U。 A.5.00 B.6.00 C.9.00 D.11.00(分数:1.00)A.B.C.D.3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U /U。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 B活化能越小,其反应速率越大 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D (分数:1.00)A.B.C.D.36.确定原子轨道函数 形状的量子数是U /U。 A.主量子数 B.角量子数 C.磁最子数 D.自旋量子数(分数:1.00)A.B.C.D.37.尼龙在常温下可溶于U /U。 A.四氯
11、化碳 B.甲酸 C.丙酮 D.苯(分数:1.00)A.B.C.D.38.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是U /U。 A.环丙烷 B.乙醛 C.丙酮 D.甲基丙烷(分数:1.00)A.B.C.D.39.下列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U /U。 (分数:1.00)A.B.C.D.40.将 pH=2.00的 HCl溶液与 pH=13.00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值是U /U。 A.7.00 B.12.65 C.3.00 D.11.00(分数:1.00)A.B.C.D.41.已知反应 (分数:1.00)A.B.C.D.42. (分数:1.00)A.B.C.D.43.下列元素电负性大小
12、顺序中正确的是U /U。 A.BeBAlMg B.BAlBeMg C.BBeAlMg D.BAlBeMg(分数:1.00)A.B.C.D.44.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不正确的是U /U。 (分数:1.00)A.B.C.D.45.在 0.1molL-1HAc溶液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U /U。 A.加入少量 NaOH溶液,HAc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B.加 H2O稀释后,HAc 的电离度增加 C.加入浓 HAc,由于增加反应物浓度,使 HAe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结果使 HAc电离度增加 D.加入少量 Hcl,使 HAc电离度减小(分数:1.00)A.B.C.D.46.能同时溶解 Zn(OH)2、Ag
13、I 和 Fe(OH)3三种沉淀的试剂是U /U。 A.氨水 B.草酸 C.KCN溶液 D.盐酸(分数:1.00)A.B.C.D.基础知识-普通化学(五)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46,分数:46.00)1.下列物质与 H2O2水溶液相遇时,能使 H2O2显还原性的是U /U。(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值越大,表示电对中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是强氧化剂;*值越小,表示电对中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是强还原剂。BCD 三项均为还原态,可排除。*说明反应可正向进行。2.下
14、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U /U。 A.NH3 B.HCl C.H2S D.CCl4(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CCl 4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水是极性分子)。3.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U /U。 A.NH3 B.H2S C.BeCl2 D.CCl4(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A 项,NH 3为不等性 sp3杂化,NH 键间的夹角要比理论值小一些,不是 10928,而是107;B 项,H 2S为 sp3杂化,键角 10928;C 项,BeCl 2为 sp杂化,键角 180;D 项,CCl 4为 sp3杂化,键角 10928。4.下列氢
15、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U /U。 A.Sr(OH)2 B.Fe(OH)3 C.Ca(OH)2 D.Sc(OH)2(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同一主族元素相同价态的氧化物的水合物,从上至下碱性增强,因此碱性 Sr(OH)2Ca(OH)2;同周期元素最高价态氧化物的水合物从左到右碱性递减,因此碱性 Ca(OH)2Sc(OH) 2Fe(OH) 3。因此Sr(OH)2的碱性最强。5.各物质浓度均为 0.10moldm-3的下列水溶液中,其 pH值最小的是U /U。(已知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AB 两项为弱碱性,pH7;C 项经计算 pH=3;D 项为酸性缓
16、冲溶液,其 pH=*6.下列醇类物质在脱水剂存在下能发生分子内消去反应的是U /U。 A.甲醇 B. 1-丙醇 C.2,2-二甲基-1-丙醇 D.2,2-二甲基-1-丁醇(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醇在催化剂和一定高温下发生消去反应,使醇分子脱水而变成烯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含有羟基碳临近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在所给分子中,只有 1-丙醇符合消去反应的条件。7.在 120cm3的水溶液中含糖(C 12H22O11)15.0g,溶液的密度为 1.047g/cm3。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1)为U /U。 A.0.349 B.0.366 C.0.439 D.0.39
17、7(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质量摩尔浓度公式:m A=nA(mol)/1000g溶剂,C 12H22O11的物质的量为15342=0.0439mol,溶剂的质量为 1201.047-15.0=110.64g,所以,mA=0.0439110.641000=0.397mol/kg。8.已知 AgCl、AgBr、Ag 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 1.810-10,5.210 -13、3.410 -11。某溶液中 Cl-、Br -、CrO 4-的浓度均为 0.01molL-1,向该溶液逐滴加入 0.01molL-1AgNO3溶液时,最先和最后产生沉淀的分别是U /U。 A.Ag
18、Br和 Ag2CrO4 B.AgBr和 AgCl C.Ag2CrO4和 AgCl D.Ag2CrO4和 AgBr(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分步沉淀理论,相应金属离子与沉淀剂离子的浓度积最先达到相应的溶度积常数者,最先沉淀析出。产生 AgBr沉淀时,需加入 Ag+的物质的量为:5.210 -13/0.01=5.210-11mol;产生 AgCl沉淀时,需加入 Ag+的物质的量为:1.810 -10/0.01=1.810-3mol;产生 Ag2CrO4沉淀时,需加入 Ag+的物质的量为:*=1.810 -3mol。所以最先和最后产生沉淀的分别是 AgBr和 Ag2CrO4
19、。9.在一定条件下,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U /U。 A.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 B.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C.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D.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当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由于反应可能是固体的生成物,所以体积分数不能确定;如果水是反应物,反应物的浓度可能会增加;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的进行,但是不能改变平衡状态。10.下列物质按熔点增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U /U。 A.CO2HClSiO 2Fe B.HClCO 2FeSiO 2 C.SiO2FeHClC
20、O 2 D.CO2HClFeSiO 2(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物质熔点的高低,是由微粒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的,作用力大,熔点就高。由此可知,熔点:原子晶体金属品体分子晶体。又因为 HCl是极性分子(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而 CO2为非极性分子(色散力),因此 HCl分子间力较 CO2的大。所以,按熔点增高顺序排列为 CO2HClFeSiO 2。11.对反应 (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向吸热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压力,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
21、衡。12.已知某元素+3 价离子价层电子构型为 3s23p63d5,则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U /U。 A.第四周期第族 ds区 B.第三周期第族 d区 C.第四周期第族 d区 D.第四周期第 VB族 d区(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该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 3d64s2,最大主量子数为 4,为第四周期元素;由最外层与次外层 s、d 电子之和为 8确定为第族;根据最后一个电子填充的是 d亚层、且 d亚层未全充满而确定为 d区元素。13.Fe2+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正确的是U /U。 A.4s23d4 B.3d44s2 C.3d6 D.3s23p63d6(分数:1.00)A
22、.B.C.D. 解析:解析 原子失电子,首先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再失去次外层的电子,而不是先失去最后填入的电子。由此 Fe元素失去最外层 2个电子后,整个第 3层成为最外层,所以 D项正确。14.向氨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使氨水 pH值增加最多的是U /U。 A.NH4Cl(s) B.NaOH(s) C.HCl(aq) D.H2O(l)(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由*可知,加入 NH4Cl后,氨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H 值减小;加入 HCl,生成了 NH4Cl,氨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pH 值减小;加入 H2O,相当于氨水的稀释,pH 值减小;而加入NaOH后,由于
23、 NaOH为强碱,使溶液的 pH值增加。15. (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分子中的双键能使 KMnO4溶液、溴水褪色,醛基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加氢后产物的分子式是 C10H22O。16.电解 1molL-1FeSO4和 1molL-1ZnSO4的混合溶液,用石墨作电极,则阳极的产物是U /U。 A.H2 B.O2 C.SO2 D.OH-(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当用石墨或其它惰性物质做电极,电解含氧酸盐的水溶液时,阳极通常是 OH-离子放电,析出氧气,反应式为 4OH-4e=O2+2H 2O。17.反应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使用催
24、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_,提高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_。U /U(1)增加了分子总数;(2)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3)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4)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A.(1)(2)(3) B.(1)(2)(4) C.(2)(3)(4) D.(3)(2)(1)(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升高温度,使所有分子的能量都升高,活动能力增强,反应速率加快,更主要的是大量普通分子吸收了能量变成了活化分子,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加了分子总数,也就
25、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加快。18.比较原子半径大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U /U。 A.KNa B.SP C.AlSi D.NaMg(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同一周期的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S 和 P属于同一周期,且 S位于 P的后面,因此,S 的原子半径小于 P的原子半径。19.电极反应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标准电极电势反映了各利,物质在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电极电势不随电极反应形式的改变而改变;电极电势不随电极反应式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20.某氧化还原反应组装成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U /U。 A.氧化还原反
26、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 K为零 B.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 E为零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是还原态物质失电子,正极是氧化态物质得电子(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还原态物质失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化态物质得电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反应的温度有关,反应的标准电动势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极电势有关。21.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 。 (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对于任何指定的电对组成的电极,其标准电极电位*具有确定值,与化学计量数无关,在(1)和(2)中,电对相同,反应的方向相反,因
27、此,标准电极电位*的值互为相反数。22.0.025molL-1NaAc溶液的 pH值及溶解度分别为U /U,(K a=1.7610-5)A5.42;1.0610 -6 B8.58;0.015%C8.58;1.0610 -4D542;0.015%(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0.37710 -5,有:pOH=-lg(0.37710 -5)=5.42,pH=14-5.42=8.58,水解度=*23.阳极用镍、阴极用铁电解 NiSO4,主要电解产物为U /U。 A.阴极有 H2产生 B.阴极产生 Ni和 H2 C.阳极有 O2产生 D.阳极 Ni溶解,阴极 Ni析出(分数:1
28、.00)A.B.C.D. 解析:解析 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而阳极的金属 Ni更易失电子,从而阳极 Ni溶解进入溶液;阳离子移向阴极,由于Ni 2+大于H +,所以阴极上 Ni2+得电子还原为 Ni析出。24.下列反应中浓度平衡常数 Ke的表达式是U /U。(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生成物适当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适当次幂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其中固体不存在反应浓度。* 这个常数称为浓度平衡常数。P 4为固体,故不计算在内。25.量子数为 n=3,l=1 时,则该层原子轨道上可允许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U /U。 A.6 B.2 C.8 D.16(分数:
29、1.00)A. B.C.D.解析:解析 主量子数为 3,即电子层数为 3,角量子数为 1,该层原子轨道为 3p轨道,p 轨道有三个等价轨道,每个轨道上最多有 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因此,3p 轨道上容纳的最多电子数足 23=6个。26.下列化合物中不能进行缩聚反应的是U /U。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缩聚反应的单体必须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可发生缩合反应的官能团(或可反应的原子)。这些官能团分别发生缩合反应向二维或三维方向延伸,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这类高聚物的链节的化学组成和单体的化学组成不相同,因为反应时要失去小分子。C 项只含一个可发生缩合的官能团,只能进行简单的聚合反
30、应。27.由 (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氯为正极,Co 为负极,电池反应式为 Cl2+Co=CoCl2,所以电池电动势为 =*,后,生成AgCl沉淀,降低了 Cl-的浓度,电动势将增大。28.一定温度下,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标准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反应物的量和浓度无关;由于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各组分的指数项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相对应,所以*的数值与具体的方程式相对应。29.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U /U。 A.KCaMgAl B.CaKAlMg C.AlMgCaK D.MgAlKCa(分数:1.00)A.
31、 B.C.D.解析:解析 原子半径随元素的有效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随其主量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因为K、Ca 的电子层数多于 Mg、Al 的,而 Ca的核电荷数大于 K的,Al 的核电荷数大于 Mg的,所以原子半径KCaMgAl。30.2.60克尿素CO(NH 2)2溶于 50.0克水中,此溶液的凝固点 (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尿素的摩尔质量为 60gmol-1,尿素的物质的量 n=2.6/60=0.043mol,则:质量摩尔浓度*凝固点降低度T fp=kfpm=1.860.867=1.61;则此溶液的凝固点为 0-1.61=-1.61。沸点升高度T bp=kbpm=
32、0.520.867=0.45;则此溶液的沸点为 100+0.45=100.45。31.以电对:MnO 4-/Mn2+与 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公式*,由于电池电动势总是大于零,所以在*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为 MnO4-/Mn2+,负极为 Fe3+/Fe2+,电池反应为 MnO4-+5Fe2+8H+=Mn2+5Fe3+4H2O,所以反应产物是 Mn2+和 Fe3+。32.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大的是U /U。 A.AlCl3 B.PCl3 C.MgCl2 D.CaCl2(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键的极性大小
33、取决于两个原子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的差异程度,两种元素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大。由于氯元素的电负性很大,因此,另一种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键的极性越大。根据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判断出 Ca的电负性最小。33.已知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电极电势越正,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强;电极电势越负,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强。34.某弱酸(HA)及其共轭碱(A -)组成的缓冲溶液中,C(HA)=C(A -)=0.100mol/dm3;K a(HA)=1.010-11。此缓冲溶液的 pH值是U /U。 A.5.00 B.6.00 C.9.00 D.11.00(分数:1.00)A.B.C.D. 解
34、析:解析 根据公式 C(H+)=KaC 盐 /C 酸 ,C(H +)=1.010-110.1/0.1=1.010-11,而 pH=-lgC(H+),所以 pH=-lg(1.010-11)=11。3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U /U。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 B活化能越小,其反应速率越大 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D (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由其反应速率方程式决定,即 v=kc(A)a,c(B) b。因此,A 项,反应速率不仅与速率常数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级数有关。C 项,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以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反应物浓度的乘
35、积成正比。D 项,反应速率与*无关。B 项,活化能 Ea越小,根据*,k值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36.确定原子轨道函数 形状的量子数是U /U。 A.主量子数 B.角量子数 C.磁最子数 D.自旋量子数(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A 项,主量子数 n的物理意义是:确定原子轨道(波函数)离核的远近;B 项,角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确定原子轨道(波函数)的形状;c 项,磁最子数 m的物理意义:确定原子轨道(波函数)在空间的取向;D 项,自旋量子数 ms的物理意义:确定电子的自旋方向。综上所述,确定原子轨道(波函数)形状的量子数是角量子数。37.尼龙在常温下可溶于U /U。 A.四氯
36、化碳 B.甲酸 C.丙酮 D.苯(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尼龙能耐各种化学药品,对于碱、酮、醇、醛、烃(芳香烃与脂肪烃)酯、油脂及海水等化合物都很稳定,但能溶于强极性溶剂中,如氯化钙、磷酸、苯酚、甲酸以及甲醇混合液中,在高温下也能溶解于甲酸溶液中。38.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是U /U。 A.环丙烷 B.乙醛 C.丙酮 D.甲基丙烷(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低级的环烷烃(特别是三环、四环亦行)与烯的性质相似,故环丙烷可催化加氢变为丙烷。乙醛和丙酮羰基中的双键易断
37、裂发生加成反应,可催化加氢生成醇。甲基丙烷分子中无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氢反应。39.下列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U /U。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A 项为取代反应,B 项为加成反应,D 项为氧化反应。40.将 pH=2.00的 HCl溶液与 pH=13.00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值是U /U。 A.7.00 B.12.65 C.3.00 D.11.00(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OH -的浓度为 4.510-2molL-1,根据 pH的定义得:*41.已知反应 (分数:1.00)A.B.C.D. 解
38、析:解析 降低压力有利于反应向气体分子数多的方向移动;增加压力有利于反应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温度下降有利于反应向放热方向移动。42. (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链节重复的次数称为聚合度,组成高聚物的结构单元称为链节,单体是指发生聚合反应的反应物。43.下列元素电负性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U /U。 A.BeBAlMg B.BAlBeMg C.BBeAlMg D.BAlBeMg(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 BB
39、eMg;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 Be、Al 性质相似,电负性近似相等。44.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不正确的是U /U。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聚丙烯的结构式应为*45.在 0.1molL-1HAc溶液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U /U。 A.加入少量 NaOH溶液,HAc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B.加 H2O稀释后,HAc 的电离度增加 C.加入浓 HAc,由于增加反应物浓度,使 HAe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结果使 HAc电离度增加 D.加入少量 Hcl,使 HAc电离度减小(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HAc 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平衡。当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均可使平衡移动。电离度与浓度有关:*。46.能同时溶解 Zn(OH)2、AgI 和 Fe(OH)3三种沉淀的试剂是U /U。 A.氨水 B.草酸 C.KCN溶液 D.盐酸(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氨水为弱碱,可排除;草酸为弱酸,与 AgI反应生成的 HI为强酸,反应很难进行;KCN 与Fe(OH)3反应生成的 KOH碱性更强,反应很难进行;盐酸可以与两种碱反应,同时按“同一主族元素相同价态氧化物的水合物,从上到下酸性减弱的规律”,HCl 酸性强于 HI,反应可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