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原理-4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19491978 年中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_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分数:2.00)A.经济B.农业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2.新时期城乡工作的主轴是_(分数:2.00)A.提高经济工业化、规模化B.做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综合发展C.摆脱贫困、努力研究建设新方针D.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美国学者 L. 芒福德说,城市既是多种建筑形式的组合,又是占据这一组合的结构,并不断与之相互作用的各种社会联系、各种社团、企业、机构等在_上进行有机结合
2、。(分数:2.00)A.空间B.功能C.时间D.生产4.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分数:2.00)A.发展经济B.科学技术C.工业发展D.服务业发展5.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_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分数:2.00)A.时间和地点B.时间和经济C.地点和经济D.地点和气候6.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人才、技术、资金等向农村流动量少、进程慢,城乡资源流动单向化、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B.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直接影响国内需求,而且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障碍C.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结构“二元化”制度有所松
3、动,基本从根本上消除了二元结构体制D.各级政府为增进自身绩效都尽可能地上收财权、下放事权,下级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相比明显失衡7.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的是_(分数:2.00)A.制度变迁B.工业化推进C.城乡规划调控D.市场机制导向8.我国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中,_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分数:2.00)A.城镇化的启动阶段B.城镇化的停滞阶段C.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D.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9.城市并非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空间形态,它与其所在的区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_关系。(分数:2.00)
4、A.辩证B.动态C.互惠D.对立10.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_少数世界城市。(分数:2.00)A.远离B.集中于C.局限于D.超越11.城市社会的_必然促进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数:2.00)A.结构变迁B.资源供给C.健康发展D.政策明确12.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要求的城市模式是_,该模式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分数:2.00)A.霍华德模式B.希波丹姆模式C.勒柯布西埃模式D.索里亚玛塔模式13.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_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 1/6。(分数:2.00)A.
5、城市和城市B.乡村和乡村C.城市和乡村D.城市和郊区14.人文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_(分数:2.00)A.相互信任B.相互协作C.相互帮助D.相互竞争15.城市土地使用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对_的承受能力而进行竞争的结果。(分数:2.00)A.不同环境B.不同地租C.不同方式D.不同价格16.城市规划方法论中,分离渐进方法论尤其适合于对规模较小或_的问题进行解答。(分数:2.00)A.战略性B.综合性C.全局性D.局部性17.2002 年 5 月 15 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加强城乡规划的_,严格控制建设
6、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占地规模,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检查等。(分数:2.00)A.法律调控B.经济调控C.综合调控D.宏观调控18.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不包括_阶段。(分数:2.00)A.低水平不均衡B.低水平均衡C.极核发展D.高水平均衡19.在我国西北部贫困地区,制定城市规划时应_(分数:2.00)A.对总体规划中的基础设施的规划深度要求较高B.更注重城市环境保护、治理与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C.更注重城市交通的内容D.对总体规划中人口和用地指标严格要求20.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_,因此也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性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分数:2.00)A.引导和调控城市建
7、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B.研究城市建设重大问题的重要依据和手段C.管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D.分析论证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依据21.在自然因素中,_是制约城市用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数:2.00)A.工业发展B.地质条件C.经济发展D.服务业发展22.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_,而不同的环境又影响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等。(分数:2.00)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历史环境D.区域环境23.下列对土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承载功能B.生产功能C.经济功能D.生态功能24.城市发展的主导促进因
8、素是_(分数:2.00)A.基本职能B.非基本职能C.开拓职能D.建设职能25.找出与人口关系密切、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如就业、产值等)进行预测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是_(分数:2.00)A.区位法B.相关分析法C.时间序列法D.综合平衡法26.市域发展方向上的生态敏感度低的城市发展急需空间属于_(分数:2.00)A.优化调整区B.控制开发区C.鼓励开发区D.禁止开发区27.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应对_的布局进行协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市域城镇的发展条件。(分数:2.00)A.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B.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C.城市环境和市域交通D.城市环境和资源利用28.城市
9、规划学术界较多采用比较直观的、简单易行的“图解式分类法”,以_为差别标准,进行城市形态分类。(分数:2.00)A.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B.城市主体周围建筑物外轮廓形状C.相对独立区域外主体建筑物外轮廓形状D.相对独立区域内主体建筑物外轮廓形状29.城市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_(分数:2.00)A.工作、居住、游憩、交通四个方面B.工作、生活、游憩、交通四个方面C.工作、居住、生活、交通四个方面D.工作、居住、游憩、生活四个方面30.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的是_(分数:2.00)A.功能协调,结构清晰B.城乡结合,统筹安排C.分期建设,留有余地D.依托新区,紧凑发展
10、31.考虑风向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置正确的是_(分数:2.00)A.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下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上风向B.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C.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大,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下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上风向D.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32.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是_,它也是反映城市面貌
11、和个性的重要因素。(分数:2.00)A.城市中心的空间布局B.城市中心和干路的空间布局C.城市中心和支路的空间布局D.城市中心和快速路的空间布局33.在一些居住用地比值偏高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各类型用地规模的变化表现为_(分数:2.00)A.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降低B.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增大C.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减少,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降低D.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减少,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增大34.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_(分数:2.00)A.服务关系B.服务直径C.服务人数D.服务半径35.对工业
12、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_(分数:2.00)A.工程地质条件B.水源条件C.能源条件D.地形条件36.储备仓库应布置在_(分数:2.00)A.城市郊区、水陆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B.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C.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D.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并具有方便的市内交通运输条件37.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_审批。(分数:2.00)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B.国务院C.直辖市人民政府D.上一级人民政府38.规划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为未来的城市支柱产
13、业留有足够的_(分数:2.00)A.空间和发展B.发展和规模C.空间和弹性D.规模和弹性39.在城市铁路布局中,场站位置起着主导作用,按照既要方便旅客,又要提高铁路运输效能的原则,客运站的布置方式有_(分数:2.00)A.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B.通过式、连接式和混合式C.连接式、尽端式和混合式D.通过式、尽端式和连接式40.下列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并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量及与对外交通联系的道路是_(分数:2.00)A.生活性道路B.交通性道路C.主干路D.快速路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对于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习惯上我们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分为
14、_(分数:2.00)A.农业社会城市B.工业社会城市C.服务业社会城市D.后工业社会城市E.经济社会城市42.交通出行调查主要包括_(分数:2.00)A.居民出行抽样调查B.非机动车抽样调查C.货运抽样调查D.机动车抽样调查E.公共交通客流调查43.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包括_(分数:2.00)A.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B.有利于交通运输C.有利于建设、有利于经营使用D.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E.沿河、湖、海布置仓库时,可以不必留出岸线44.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的阶段分为_(分数:2.00)A.出行生成B.出行分布C.出行方式划分D.交通分配E.出行量45.城市水资源规划的主
15、要内容包括_(分数:2.00)A.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B.供用水现状分析C.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D.水资源保障战略E.供需水量预测及平衡分析4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_(分数:2.00)A.计算规划范围内的通信需求量B.提出垃圾回收利用的对策与措施C.确定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方式D.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规模和布局E.布置垃圾处理场等各种环境卫生设施,制定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47.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按照_的原则确定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的治理对策。(分数:2.00)A.资源化B.减量化C.
16、无害化D.公益化E.洁净化48.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有_(分数:2.00)A.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B.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C.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D.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E.保证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的需要49.按照规划编制办法,选取符合规划要求和规划意图的若干规划控制指标组成综合指标体系,指标确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_(分数:2.00)A.测算法B.研究法C.类比法D.反算法E.标准法50.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应包括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_(分数:2.00)A.总体规模B.平面布局C.竖向分层D.横向分层E.总体种类城市规划原理-48 答案解析(总分:
17、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19491978 年中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_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分数:2.00)A.经济B.农业 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解析:解析 19491978 年,中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当时普遍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2.新时期城乡工作的主轴是_(分数:2.00)A.提高经济工业化、规模化B.做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综合发展C.摆脱贫困、努力研究建设新方针D.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析:解析 近
18、年来,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时期城乡工作的主轴。中国政府还利用公共财政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美国学者 L. 芒福德说,城市既是多种建筑形式的组合,又是占据这一组合的结构,并不断与之相互作用的各种社会联系、各种社团、企业、机构等在_上进行有机结合。(分数:2.00)A.空间B.功能C.时间 D.生产解析:解析 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美国学者 L芒福德说:“城市既是多种建筑形式的组合,又是占据这一组合的结构,并不断与之相互作用的各种社会联系、各种社团、企业、机构等在时间上的
19、有机结合。”4.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分数:2.00)A.发展经济B.科学技术 C.工业发展D.服务业发展解析:解析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5.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_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分数:2.00)A.时间和地点 B.时间和经济C.地点和经济D.地点和气候解析:解析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
20、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6.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人才、技术、资金等向农村流动量少、进程慢,城乡资源流动单向化、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B.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直接影响国内需求,而且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障碍C.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结构“二元化”制度有所松动,基本从根本上消除了二元结构体制 D.各级政府为增进自身绩效都尽可能地上收财权、下放事权,下级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相比明显失衡解析:解析 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城乡结构“二元化”。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体
21、制和“城市偏向,工业优先”的战略和政策选择。改革开放以后,尽管这种制度有所松动,但要根本消除二元结构体制还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考虑到相关因素,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 6:17: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直接影响国内需求,而且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障碍。(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由于我国城乡差距大,城市一直是我国各类生产要素聚集的中心,而人才、技术、资金等向农村流动量少、进程慢,城乡资源流动单向化、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4)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各级政府为增进自身绩效都尽可能地上收财权、下放事权,下级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相比明显失衡
22、。7.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的是_(分数:2.00)A.制度变迁 B.工业化推进C.城乡规划调控D.市场机制导向解析:解析 制度变迁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8.我国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中,_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分数:2.00)A.城镇化的启动阶段B.城镇化的停滞阶段C.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D.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解析:解析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 年),这个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城镇化的
23、启动阶段(19491957 年),这一阶段正处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 年),这一阶段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上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放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来发展城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1979 年以来),这一阶段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如颁布新的户籍管理政策,调整市镇建制标准等,从而使城镇人口特别是大城市的人口机
24、械增加较快,出现了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9.城市并非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空间形态,它与其所在的区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_关系。(分数:2.00)A.辩证 B.动态C.互惠D.对立解析:解析 城市并非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空间形态,它与其所在的区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是区域增长、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城市存在与支撑其发展的基础;区域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又在发展中反作用于区域。10.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_少数世界城市。(分数:2.00)A.远离B.集中于 C.局限于D.超越解析:解
25、析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世界城市。由于全球经济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大量的低级产业、资金和外围技术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1.城市社会的_必然促进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数:2.00)A.结构变迁B.资源供给C.健康发展 D.政策明确解析:解析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必然促进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12.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要求的城市模式是_,该模式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分数:2.00)A.霍华德模式B.希
26、波丹姆模式 C.勒柯布西埃模式D.索里亚玛塔模式解析:解析 在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在该时期,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13.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_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 1/6。(分数:2.00)A.城市和城市B.乡村和乡村C.城市和乡村 D.城市和郊区解析:解析 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 1/6,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
27、模为 58000 人)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14.人文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_(分数:2.00)A.相互信任B.相互协作C.相互帮助D.相互竞争 解析:解析 人文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相互竞争导致了为追求生产效率而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同时又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依赖,相互依赖则既强化了社会分工又使社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15.城市土地使用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对_的承受能力而进行竞争的结果。(分数:2.00)A.不同环境B.不同地租 C.不
28、同方式D.不同价格解析:解析 城市土地使用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对不同地租的承受能力而进行竞争的结果。某类特定使用所能承担的地租比其他活动所能承担的租金高,则该使用便可获得它所要求的土地,尤其在多种使用共同竞争同一位置的用地时。16.城市规划方法论中,分离渐进方法论尤其适合于对规模较小或_的问题进行解答。(分数:2.00)A.战略性B.综合性C.全局性D.局部性 解析:解析 分离渐进方法论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它尤其适合于对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在针对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从而达到所有问
29、题都得到解决的目的。17.2002 年 5 月 15 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加强城乡规划的_,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占地规模,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检查等。(分数:2.00)A.法律调控B.经济调控C.综合调控 D.宏观调控解析:解析 2002 年 5 月 15 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通知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加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占地规模,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检查等。18.
30、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不包括_阶段。(分数:2.00)A.低水平不均衡 B.低水平均衡C.极核发展D.高水平均衡解析:解析 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相应经历了低水平均衡阶段、极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等。19.在我国西北部贫困地区,制定城市规划时应_(分数:2.00)A.对总体规划中的基础设施的规划深度要求较高B.更注重城市环境保护、治理与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 C.更注重城市交通的内容D.对总体规划中人口和用地指标严格要求解析:解析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是对于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时机的城市,规划编制需要有针对性。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用地紧张,工业项目集中,对总体规划中人
31、口和用地指标一般有严格要求;中部地区大多城市属于发展时期,对总体规划中的基础设施的规划深度要求较高;西北部贫困地区则更注重城市环境保护、治理与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20.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_,因此也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性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分数:2.00)A.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B.研究城市建设重大问题的重要依据和手段C.管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D.分析论证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依据解析: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调控
32、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因此也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性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21.在自然因素中,_是制约城市用地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数:2.00)A.工业发展B.地质条件 C.经济发展D.服务业发展解析:解析 在自然因素中,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地质条件等土地的自然因素通常是制约城市用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2.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_,而不同的环境又影响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等。(分数:2.00)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C.历史环境D.区域环境解析:解析 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而不同的自然条件又影响决
33、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等。23.下列对土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承载功能B.生产功能C.经济功能 D.生态功能解析:解析 土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土地的承载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这三大功能缺一不可。24.城市发展的主导促进因素是_(分数:2.00)A.基本职能 B.非基本职能C.开拓职能D.建设职能解析:解析 按照城市职能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可划分为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非基本职能是城市为城市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其中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导促进因素。2
34、5.找出与人口关系密切、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如就业、产值等)进行预测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是_(分数:2.00)A.区位法B.相关分析法 C.时间序列法D.综合平衡法解析:解析 相关分析法(间接推算法)是指找出与人口关系密切、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如就业、产值等)进行预测。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26.市域发展方向上的生态敏感度低的城市发展急需空间属于_(分数:2.00)A.优化调整区B.控制开发区C.鼓励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解析:解析 鼓励开发区一般指市域发展方向上的生态敏感度低的城市发展急需的空间。该区
35、用地一般来说基地条件良好,现状已有一定开发基础,适宜城市优先发展。27.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应对_的布局进行协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市域城镇的发展条件。(分数:2.00)A.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B.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 C.城市环境和市域交通D.城市环境和资源利用解析:解析 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市域城镇发展的基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一方面要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需要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应对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协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市域城镇的发展条件。28.城市规划学术界较多采用比较直观的、简单易行的“图解式分类法”
36、,以_为差别标准,进行城市形态分类。(分数:2.00)A.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 B.城市主体周围建筑物外轮廓形状C.相对独立区域外主体建筑物外轮廓形状D.相对独立区域内主体建筑物外轮廓形状解析:解析 城市形态分类,有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或三维空间特征、按照城市扩展进程模式、按照城市活动中心和功能分区布局、按照城市道路网结构等多种分类方法,这些不同方法都是相互关联的。城市规划学术界较多采用比较直观的、简单易行的“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规模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的判断。大体
37、可以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和散点型六大主要类型。29.城市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_(分数:2.00)A.工作、居住、游憩、交通四个方面 B.工作、生活、游憩、交通四个方面C.工作、居住、生活、交通四个方面D.工作、居住、游憩、生活四个方面解析:解析 城市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工作、居住、游憩、交通四个方面。为了满足各项城市活动,就必须有相应的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30.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的是_(分数:2.00)A.功能协调,结构清晰B.城乡结合,统筹安排C.分期建设,留有余地D.依托新区,紧凑发展 解析:解析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
38、,结构清晰;(3)依托旧区,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31.考虑风向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置正确的是_(分数:2.00)A.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下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上风向B.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C.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大,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下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上风向D.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
39、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解析:解析 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生活区的危害,通常把工业区布置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向,但应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干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32.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是_,它也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分数:2.00)A.城市中心的空间布局B.城市中心和干
40、路的空间布局 C.城市中心和支路的空间布局D.城市中心和快速路的空间布局解析:解析 城市中心和干路的空间布局都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城市总体布局应通过对节点、路径、界面、标志的有效组织,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干路的艺术风貌。33.在一些居住用地比值偏高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各类型用地规模的变化表现为_(分数:2.00)A.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降低 B.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增大C.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减少,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降低D.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减少,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增大解析:解
41、析 按照相关规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20%32%,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取值。如大城市可能偏于低值,小城市可能接近高值。在一些居住用地比值偏高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道路、公共设施等相对用地的增大,居住用地的比重会逐步降低。34.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_(分数:2.00)A.服务关系B.服务直径C.服务人数D.服务半径 解析:解析 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根据服务半径确定其服务范围大小及服务人数的多少,以此推算公共设施的规模。35.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_(分数:2.00)A.工程地质条件B.水源条件 C.能源条件D.地形
42、条件解析:解析 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有些工业对水质有特殊的要求,如食品工业对水的味道和气味、造纸厂对水的透明度和颜色、纺织工业对水温、丝织工业对水的铁质等的要求,规划布局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36.储备仓库应布置在_(分数:2.00)A.城市郊区、水陆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 B.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C.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D.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并具有方便的市内交通运输条件解析:解析 仓库区在具体布置时应按仓库的类型进行考虑:(1)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城市郊区、水陆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
43、(2)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3)收购仓库如属农副产品和当地土产收购的仓库,应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4)供应仓库或一般性综合仓库要求接近其供应的地区,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并具有方便的市内交通运输条件。37.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_审批。(分数:2.00)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B.国务院C.直辖市人民政府D.上一级人民政府 解析:解析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38.规划
44、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为未来的城市支柱产业留有足够的_(分数:2.00)A.空间和发展B.发展和规模C.空间和弹性 D.规模和弹性解析:解析 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当把技术、经济上有直接依赖关系的工厂组成联合企业时(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联合企业),则需要很大用地。规划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为未来的城市支柱产业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39.在城市铁路布局中,场站位置起着主导作用,按照既要方便旅客,又要提高铁路运
45、输效能的原则,客运站的布置方式有_(分数:2.00)A.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 B.通过式、连接式和混合式C.连接式、尽端式和混合式D.通过式、尽端式和连接式解析:解析 客运站的布置方式有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三种。中、小城市客运站通常采用通过式的布局形式,可以提高客运站的通过能力;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客运站通常采用尽端式或混合式的布置,可减少干线铁路对城市的分割。40.下列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并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量及与对外交通联系的道路是_(分数:2.00)A.生活性道路B.交通性道路 C.主干路D.快速路解析:解析 交通性道路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
46、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其特点为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对于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习惯上我们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分为_(分数:2.00)A.农业社会城市 B.工业社会城市 C.服务业社会城市D.后工业社会城市 E.经济社会城市解析:解析 城市发展的历程是连续变化的,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习惯上我们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分为农业社会城市、工业社会城市以及后工业社会城市。42.交通出行调查主要包括_(分数:2.00)A
47、.居民出行抽样调查 B.非机动车抽样调查C.货运抽样调查 D.机动车抽样调查E.公共交通客流调查解析:解析 交通出行 OD 调查主要包括居民出行抽样调查和货运抽样调查两类,根据交通规划的需要还可以分别进行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公共交通客流调查、对外交通客货流调查、出租汽车出行调查等。43.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包括_(分数:2.00)A.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B.有利于交通运输 C.有利于建设、有利于经营使用 D.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 E.沿河、湖、海布置仓库时,可以不必留出岸线解析:解析 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1)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2)有利于交通运输;(3)有利于建设、有利于经营使用;(4)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5)沿河、湖、海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需要;(6)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44.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的阶段分为_(分数:2.00)A.出行生成 B.出行分布 C.出行方式划分 D.交通分配 E.出行量解析:解析 城市交通流量的预测常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首先应将城市区域结合自然地理状况,按城市布局结构关系划分交通大区和交通小区,选择交通高峰作为预测的模型时段,确定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