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史分类模拟 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9,分数:100.00)1.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其著者是:(分数:2.00)A.李渔B.李诫C.李春D.计成2.我国古代著名的设计理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自何处?(分数:2.00)A.周:考工记匠人B.宋李诫:营造法式C.明计成:园冶D.清李渔:闲情偶寄3.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观以及它的外化成果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山水园林诞生于哪个时期?(分数:2.00)A.西汉B.汉末至南北朝C.隋唐D.唐宋4.唐宋至明清,中国园林在东晋和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2、:(分数:2.00)A.规模扩大,普及民间,形式多样,建筑增多B.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C.从帝王园囿转向私家园林,从田庄气息转向“诗情画意”,从“阡陌纵横”转向“堂馆亭阁”,从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思想D.理园情趣诗意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自然化,造园手法简约化5.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体系发展源远流长,但其成为一种艺术是哪一时代的事情?(分数:2.00)A.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6.中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是:(分数:2.00)A.东晋和南朝B.隋唐C.汉代D.唐宋7.在唐以前的前期与之后的后期,中国古代园林的不同点在于:(分数:2.00)
3、A.前期疏朗质朴有田园气息,后期繁密精致求诗情画意B.前期呈北方的粗犷,后期显南方的雅致C.前期受道教的影响,后期受佛教的影响D.前期受老庄哲学影响深,后期受禅宗思想影响深8.中国唐宋以后的园林和日本庭园风格迥然各异,其原因在于:(分数:2.00)A.前者受道教思想影响较深,后者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B.前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后者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较深C.前者受文人诗画影响较多,后者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较多D.前者崇尚人工,后者崇尚自然9.唐宋以后的园林日趋世俗化,其根本原因是受哪种思想的影响较多?(分数:2.00)A.佛教B.道家C.儒家D.风水10.下列 4 个图形属拓扑同构的是: (分数:2
4、.00)A.、B.、C.、D.、11.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总平面特征可概述为:(分数:2.00)A.“太极图”结构B.“长卷式”景观C.“天人合一”观念体现D.“院落空间”为基础的空间秩序12.清代帝苑的构成一般有两大部分,两者是:(分数:2.00)A.庙宇和园林B.山形和水系C.宫室和园林D.林木和叠石13.清代帝苑的构成要素有:(分数:2.00)A.宫室建筑和园囿建筑两个部分B.自然的山水和人工的建筑两个部分C.山林、湖泊、建筑三个部分D.居住与朝见的宫室和供游乐的园林两个部分14.在清代北京御苑北海内修建了三座著名的园中园,指的是哪三处?(分数:2.00)A.镜清斋、漪澜堂、悦心殿B.画
5、舫斋、镜清斋、濠濮涧C.画舫斋、五龙亭、漪澜堂D.濠濮涧、悦心殿、五龙亭15.北海的“濠濮间想”与颐和园谐趣园中的“知鱼桥”都是出自以下哪项著作的典故创造的园林景观?(分数:2.00)A.孔子B.庄子C.孟子D.老子16.清代园林兴盛,其中避暑山庄的风格特征是:(分数:2.00)A.中轴对称的离宫别馆B.集民间园林之大成C.皇家气派宏大D.红墙黄瓦,金碧辉煌17.颐和园内的谐趣园是模仿下列哪一座江南园林建造的?(分数:2.00)A.狮子林B.瘦西湖C.寄畅园D.网师园18.清代皇家园林中某些景点模仿江南园林和名胜风景。其中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和长堤模仿的是:(分数:2.00)A.苏州拙政园和杭州西
6、湖苏堤B.扬州何园和南京玄武湖长堤C.无锡寄畅园和杭州西湖苏堤D.南京瞻园和无锡太湖长堤19.北京颐和园内沿湖岸建长廊,这条长廊的规模是:(分数:2.00)A.251 间、750mB.273 间、750mC.273 间、728mD.251 间、728m20.中国的颐和园与日本桂离宫花园都体现了古代哪种园林思想?(分数:2.00)A.中国宫廷式B.日本枯山水式C.中国一池三山式D.日本回游式21.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是由谁委托来华的哪位传教士建造的?(分数:2.00)A.康熙皇帝,郎世宁B.雍正皇帝,南怀仁C.乾隆皇帝,蒋友仁D.嘉庆皇帝,王志诚22.中国园林中含有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是:(分数:2.0
7、0)A.颐和园B.避暑山庄C.圆明园D.拙政园23.下列何者为清代叠山艺术的代表作?(分数:2.00)A.狮子林B.网师园C.环秀山庄D.拙政园24.在江南私家园林中作为主体建筑与构图中心的是:(分数:2.00)A.亭子B.厅堂C.楼阁D.游廊25.以下哪一座园林名称与其建造地点是不相吻合的?(分数:2.00)A.豫园上海B.留园苏州C.瞻园扬州D.寄畅园无锡26.明清私家园林著名的有:拙政园、寄畅园、个园、留园,它们分别在哪个城市?(分数:2.00)A.苏州、苏州、扬州、常州B.苏州、无锡、扬州、苏州C.无锡、常州、苏州、扬州D.苏州、无锡、扬州、常州27.明清著名私家园林退思园、寄畅园、个
8、园分别位于哪个城市?(分数:2.00)A.苏州、常州、无锡B.吴江、无锡、扬州C.吴江、苏州、扬州D.苏州、无锡、吴江28.以下哪项所示的地名是与退思园、兰亭、个园、檀干园(小西湖)四座园林的所在地点相对应的?(分数:2.00)A.江苏扬州、安徽歙县、浙江绍兴、江苏吴江B.浙江绍兴、江苏扬州、江苏吴江、安徽歙县C.安徽歙县、江苏吴江、浙江绍兴、江苏扬州D.江苏吴江、浙江绍兴、江苏扬州、安徽歙县29.以下江南名园中哪一座不在苏州?(分数:2.00)A.沧浪亭B.个园C.网师园D.狮子林30.明朝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大量修建,下述哪组园林全是明朝始建的?(分数:2.00)A.留园、网师园、瞻园B.拙
9、政园、寄畅园、豫园C.沧浪亭、怡园、网师园D.狮子林、寄畅园、艺圃31.苏州寒碧庄是清嘉庆三年在明徐氏东园的废基上重建的。光绪二年起又增建东、北、西三部分。改名为:(分数:2.00)A.留园B.拙政园C.网师园D.怡园32.远香堂、枇杷园、见山楼等建筑及景物位于:(分数:2.00)A.留园B.拙政园C.圆明园D.承德避暑山庄33.“远香堂”是哪座园林中的建筑?(分数:2.00)A.留园B.网师园C.拙政园D.沧浪亭34.“巧于因借,全天逸人”是对我国利用自然山水来创造风景的基本概括,下列哪项实例最精彩地运用了“因”的手法?(分数:2.00)A.嘉兴南湖B.杭州西湖C.扬州瘦西湖D.南京莫愁湖3
10、5.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型式尊卑等级顺序是:(分数:2.00)A.攒尖庑殿歇山悬山硬山B.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C.歇山庑殿攒尖悬山硬山D.悬山歇山庑殿攒尖硬山36.下列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哪一种的等级最低?(分数:2.00)A.悬山B.歇山C.庑殿D.硬山37.“古镜”与“覆盆”分别是什么朝代对什么形式的称谓?(分数:2.00)A.汉代与唐代,室内装饰B.明代与清代,屋顶装饰C.清代与宋代,柱础D.元代与清代,台基38.营造法式中称“侧脚”是指:(分数:2.00)A.柱子自下而上有收分B.檐口二端起翘C.柱子向内倾斜D.山墙向内倾斜39.宋代木结构的“侧脚”是指:(分数:2.00)A.檐柱柱头
11、向内倾斜B.侧面柱子的柱础C.侧面大梁的底部D.大梁底部有所起拱40.关于中国传统木结构中“侧脚”的做法,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是指外檐柱和两侧山墙柱向内稍有倾斜B.在宋、元时采用C.在宋工部工程做法中加以规定D.在明、清已大多不用41.许多殿宇柱子排列灵活,往往与屋架不做对称的连系,而是用大内额,在内额上排屋架,形成减柱、移柱的做法。以上叙述是哪个朝代建筑的突出特点?(分数:2.00)A宋B元C明D清42.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减柱”、“移柱”的做法最常见于:(分数:2.00)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43.关于“移柱造”和“减柱造”,下述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12、(分数:2.00)A.被明、清建筑采用B.在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中采用了“移柱造”C.在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采用了“减柱造”D.未在辽金建筑中发现此种做法44.关于中国传统木结构中的“移柱造”和“减柱造”做法,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移柱造”和“减柱造”在一个建筑中不同时使用B.唐、宋、辽、金建筑中常有应用C.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采用了“减柱造”D.这些做法在元、明还在使用45.在主体建筑外加一圈廊子的布局形式,营造法式称其为:(分数:2.00)A.回廊B.周围廊C.回廊环绕D.副阶周匝46.与唐宋建筑相比,明清官式建筑在建筑艺术方面发生很大变化,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上述变化
13、?(分数:2.00)A.斗拱缩小,出檐深度减少B.柱子细长、柱的升起、侧脚和卷杀不再采用C.装饰走向过分烦琐D.梁的断面由 5:4 改为 3:2 的比例47.关于斗拱的下列陈述中哪一句是正确的?(分数:2.00)A.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B.斗拱的主要作用是装饰性构件C.清代官式建筑中的“大式”建筑是指采用了斗拱的建筑D.斗拱用材是以斗口宽度为标准48.经过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拱式样渐趋于统一,作为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是什么?后来匠师们将这种尺度逐渐发展为周密的模数制,就是宋营造法式所称的什么?(分数:2.00)A.坐斗斗口宽度、材B.拱的宽度、材C.拱的高度、材D.拱的高度、间49.中国古
14、代木构建筑中的斗拱发展哪个朝代已经成熟?(分数:4.00)A汉B唐C宋D.明、清中国建筑史分类模拟 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9,分数:100.00)1.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其著者是:(分数:2.00)A.李渔B.李诫C.李春D.计成 解析:解析 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 1631 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 3 卷,附图 235 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2.我国古代著名的设计理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自何处?(分数:2.00)A.周
15、:考工记匠人B.宋李诫:营造法式C.明计成:园冶 D.清李渔:闲情偶寄解析:解析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延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就是明人计成在园冶图说一书中对造园艺术的精妙总结。3.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观以及它的外化成果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山水园林诞生于哪个时期?(分数:2.00)A.西汉B.汉末至南北朝 C.隋唐D.唐宋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192:汉末至南北朝,人们经过了战乱痛苦,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道家思想大行其道,清谈和玄学成为风尚。追求个性的觉醒,从物欲的享受提高
16、到精神领略阶段,激发了倾心自然山水的热情。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观以及它的外化成果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山水园林四种艺术也由此诞生。4.唐宋至明清,中国园林在东晋和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规模扩大,普及民间,形式多样,建筑增多B.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 C.从帝王园囿转向私家园林,从田庄气息转向“诗情画意”,从“阡陌纵横”转向“堂馆亭阁”,从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思想D.理园情趣诗意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自然化,造园手法简约化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193: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向关学
17、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二步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四个方面。5.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体系发展源远流长,但其成为一种艺术是哪一时代的事情?(分数:2.00)A.秦汉B.魏晋、南北朝 C.隋唐D宋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193: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向美学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6.中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是:(分数:2.00)A.东晋和南朝 B.隋唐C.汉代D.唐宋解析:7.在唐以前的前期与之后的后期,中国古代园林的不同点在于:(分数:2.00)A.前期疏朗质朴有田园气息,后
18、期繁密精致求诗情画意 B.前期呈北方的粗犷,后期显南方的雅致C.前期受道教的影响,后期受佛教的影响D.前期受老庄哲学影响深,后期受禅宗思想影响深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194:前期园林规模大、景物布置稀疏,唐时仍然保持这种特点。唐朝之后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观的多样和山水的奇险,各种造园因素都增加起来。答案 A 最接近。8.中国唐宋以后的园林和日本庭园风格迥然各异,其原因在于:(分数:2.00)A.前者受道教思想影响较深,后者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B.前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后者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较深 C.前者受文人诗画影响较多,后者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较多D.前者崇尚人工,后者崇尚自然解
19、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194:儒者的人生追求在于治国平天下,居于江湖山林,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儒者造园理景的指导思想仍是入世的,和道家出世的思想有所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宋以后的园林日趋世俗化的因由。园中充满居住、待客、宴乐、读书、课子、礼拜道佛等世俗生活内容,和日本禅味甚浓的庭园风格迥然各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庭院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而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园林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多。9.唐宋以后的园林日趋世俗化,其根本原因是受哪种思想的影响较多?(分数:2.00)A.佛教B.道家C.儒家 D.风水解析:10.下列 4 个图形属拓扑同构的是: (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20、 中国建筑史P243: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存在着另一种秩序,一种较为自由与自然秩序,特别是将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相比较时尤其如此。我们可以将园林中的建筑等要素在这种格局中的关系称为“同构”关系或者“拓扑”关系。拓扑学本是数学的_个分支,起源于数学家欧勒对著名的七桥问题的分析。拓扑性质的哲学抽象是:“研究几何图形。一对一的双方连续变换下不变的性质”。例如画在橡皮膜上的两个相交的圆,当橡皮膜受拉变形,但不破裂也不折叠时,圆的形状改变了,但某些原有的性质,如曲线的封闭性,两线的相交性等却仍存留着。这种经过变换但仍得以保持的性质就是拓扑性质。具有拓扑性质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是拓扑变换关系或日拓扑关系。
21、经过拓扑变换的图形在结构上相同,其图形称为拓扑同构。11.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总平面特征可概述为:(分数:2.00)A.“太极图”结构 B.“长卷式”景观C.“天人合一”观念体现D.“院落空间”为基础的空间秩序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45:通过“同构”和“拓扑”关系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总平面特征可概括描述为“太极图”结构。它形象地蕴含了向心、互否、互含三种关系。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若干著名园林其总平面与太极图同构。12.清代帝苑的构成一般有两大部分,两者是:(分数:2.00)A.庙宇和园林B.山形和水系C.宫室和园林 D.林木和叠石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197:清代帝苑的内涵一般有两大部
22、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13.清代帝苑的构成要素有:(分数:2.00)A.宫室建筑和园囿建筑两个部分B.自然的山水和人工的建筑两个部分C.山林、湖泊、建筑三个部分D.居住与朝见的宫室和供游乐的园林两个部分 解析:14.在清代北京御苑北海内修建了三座著名的园中园,指的是哪三处?(分数:2.00)A.镜清斋、漪澜堂、悦心殿B.画舫斋、镜清斋、濠濮涧 C.画舫斋、五龙亭、漪澜堂D.濠濮涧、悦心殿、五龙亭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198:在北海的东岸和北岸还有濠濮涧、画舫斋和静心斋三组幽静封闭的小院,与开阔的北海形成对比。15.北海的“濠濮间想”与颐和园谐趣园中的“知鱼桥”
23、都是出自以下哪项著作的典故创造的园林景观?(分数:2.00)A.孔子B.庄子 C.孟子D.老子解析:解析 庄子记有庄子与惠子同游濠梁之上和庄子垂钓濮水的做事。后以“濠濮间想”谓逍遥闲居、清淡无为的思绪。庄子秋水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知我不知鱼之乐?”“知鱼桥”的典故便来源于此。16.清代园林兴盛,其中避暑山庄的风格特征是:(分数:2.00)A.中轴对称的离宫别馆B.集民间园林之大成 C.皇家气派宏大D.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00:避暑山庄虽是宫室殿宇,但都用卷棚屋顶、素筒板瓦,不施
24、琉璃,风格淡雅。园中仿建江南美景名楼,还有一些休息游观性建筑和庙宇,真可谓集民间园林之大成。17.颐和园内的谐趣园是模仿下列哪一座江南园林建造的?(分数:2.00)A.狮子林B.瘦西湖C.寄畅园 D.网师园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03:颐和园后湖东去,尽端有一处小景区“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深藏一隅的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是清代苑囿中成功的园中之园。18.清代皇家园林中某些景点模仿江南园林和名胜风景。其中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和长堤模仿的是:(分数:2.00)A.苏州拙政园和杭州西湖苏堤B.扬州何园和南京玄武湖长堤C.无锡寄畅园和杭州西湖苏堤 D.南京瞻
25、园和无锡太湖长堤解析:解析 颐和园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长堤模仿杭州西湖苏堤。19.北京颐和园内沿湖岸建长廊,这条长廊的规模是:(分数:2.00)A.251 间、750mB.273 间、750mC.273 间、728m D.251 间、728m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03:北京颐和园内沿湖岸长廊长 728m、273 间,是山前的主要交通线。20.中国的颐和园与日本桂离宫花园都体现了古代哪种园林思想?(分数:2.00)A.中国宫廷式B.日本枯山水式C.中国一池三山式 D.日本回游式解析:解析 “一池三山”指的是中国古代山水园池中置岛的造园手法与园林布局,这种手法对日本的园林建设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6、。21.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是由谁委托来华的哪位传教士建造的?(分数:2.00)A.康熙皇帝,郎世宁B.雍正皇帝,南怀仁C.乾隆皇帝,蒋友仁 D.嘉庆皇帝,王志诚解析:解析 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16881766 年)和法国人蒋友仁(17151744 年)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1747 年(乾隆十二年)开始筹划,1751 年(乾隆十六年)秋季建成第一座西洋水法(喷泉)工程谐奇趣,17561759 年(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基本建成东边花园诸景,1783 年(乾隆四十八年)最终添建高台大殿远瀛观。22.中国园林中含有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是
27、:(分数:2.00)A.颐和园B.避暑山庄C.圆明园 D.拙政园解析:解析 乾隆时期是清代园林兴作的极盛期,他将江南名园仿建于圆明园,在园的东侧建长春园,园中建一欧式园林,内有巴洛克式宫殿、喷泉和修剪造型的植物配置。23.下列何者为清代叠山艺术的代表作?(分数:2.00)A.狮子林B.网师园C.环秀山庄 D.拙政园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05:迄今江南各地所遗明清假山佳作极少,能称之为艺术品者更少,仅苏州环秀山庄湖石假山、常熟燕园黄石假山、苏州藕园黄石假山等少数几处而已。前两例为清中叶叠山名手戈裕良的杰作。24.在江南私家园林中作为主体建筑与构图中心的是:(分数:2.00)A.亭子B.厅堂
28、C.楼阁D.游廊解析:解析 中国古代建筑史P206: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园冶因此有“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之说。在苏州,厅堂式样除常见的一般厅堂外,还有四面厅(四面设落地窗,利于四面观景)、鸳鸯厅(室内分隔为空间相等的南北两部分,南面宜冬,北面宜夏)、花篮厅(室内减去二内柱,代之以虚柱,柱头雕成花篮式样)、楼厅(楼上为居室,楼下装修成厅的格局)。25.以下哪一座园林名称与其建造地点是不相吻合的?(分数:2.00)A.豫园上海B.留园苏州C.瞻园扬州 D.寄畅园无锡解析:解析 瞻园是乾隆皇帝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 127m,东西宽 123
29、m,总面积 15621m 2 。至今已有 600 余年的历史。瞻园也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26.明清私家园林著名的有:拙政园、寄畅园、个园、留园,它们分别在哪个城市?(分数:2.00)A.苏州、苏州、扬州、常州B.苏州、无锡、扬州、苏州 C.无锡、常州、苏州、扬州D.苏州、无锡、扬州、常州解析:解析 拙政园、寄畅园、个园、留园,它们分别在苏州、无锡、扬州、苏州。27.明清著名私家园林退思园、寄畅园、个园分别位于哪个城市?(分数:2.00)A.苏州、常州、无锡B.吴江、无锡、扬州 C.吴江、苏州、扬州D.苏州、无锡、吴
30、江解析:解析 退思园、寄畅园、个园分别位于吴江、无锡、扬州。28.以下哪项所示的地名是与退思园、兰亭、个园、檀干园(小西湖)四座园林的所在地点相对应的?(分数:2.00)A.江苏扬州、安徽歙县、浙江绍兴、江苏吴江B.浙江绍兴、江苏扬州、江苏吴江、安徽歙县C.安徽歙县、江苏吴江、浙江绍兴、江苏扬州D.江苏吴江、浙江绍兴、江苏扬州、安徽歙县 解析:解析 退思园、兰亭、个园、檀干园(小西湖)分别位于江苏吴江、浙江绍兴、江苏扬州、安徽歙县。29.以下江南名园中哪一座不在苏州?(分数:2.00)A.沧浪亭B.个园 C.网师园D.狮子林解析:解析 个园位于江苏扬州。30.明朝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大量修建,下
31、述哪组园林全是明朝始建的?(分数:2.00)A.留园、网师园、瞻园B.拙政园、寄畅园、豫园 C.沧浪亭、怡园、网师园D.狮子林、寄畅园、艺圃解析:解析 寄畅园初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留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年间;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个园建于清嘉庆年间;豫园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建于:1559 年;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 年(宋淳熙初年);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狮子林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 1342 年);31.苏州寒碧庄是清嘉庆三年在明徐氏东园的废基上重建的。光绪二年起又增建东、北、西三部分。改名为:(分数:2.00)A.留园 B.拙政园C.网师园D.
32、怡园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09:苏州寒碧庄是清嘉庆三年在明徐氏东园的废基上重建的。光绪初,归官僚富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留园”。32.远香堂、枇杷园、见山楼等建筑及景物位于:(分数:2.00)A.留园B.拙政园 C.圆明园D.承德避暑山庄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11:远香堂、枇杷园、见山楼是拙政园的重要建筑物。33.“远香堂”是哪座园林中的建筑?(分数:2.00)A.留园B.网师园C.拙政园 D.沧浪亭解析:34.“巧于因借,全天逸人”是对我国利用自然山水来创造风景的基本概括,下列哪项实例最精彩地运用了“因”的手法?(分数:2.00)A.嘉兴南湖B.杭州西湖 C.扬州瘦西湖
33、D.南京莫愁湖解析:解析 “巧于因借,全天逸人”是对理景中利用自然山水来创造风景的手法的基本概括。至于“因”城邑治水之功,加以美化,使之成为市民就近休憩之所,更是十分成功的办法,杭州西湖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例子。35.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型式尊卑等级顺序是:(分数:2.00)A.攒尖庑殿歇山悬山硬山B.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C.歇山庑殿攒尖悬山硬山D.悬山歇山庑殿攒尖硬山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第 3 版)P75,屋顶形式尊卑等级顺序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36.下列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哪一种的等级最低?(分数:2.00)A.悬山B.歇山C.庑殿
34、D.硬山 解析:37.“古镜”与“覆盆”分别是什么朝代对什么形式的称谓?(分数:2.00)A.汉代与唐代,室内装饰B.明代与清代,屋顶装饰C.清代与宋代,柱础 D.元代与清代,台基解析:解析 “古镜”又称鼓镜,是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露明部分。平面呈圆形或方形,以便与柱子衔接,四面加工成混线线脚,明代以后的北方建筑柱础大多使用这种形式;“覆盆”详见中国古代建筑史P255:宋、辽、金建筑细部图中详细介绍了覆盆柱础。38.营造法式中称“侧脚”是指:(分数:2.00)A.柱子自下而上有收分B.檐口二端起翘C.柱子向内倾斜 D.山墙向内倾斜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74: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
35、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 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 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39.宋代木结构的“侧脚”是指:(分数:2.00)A.檐柱柱头向内倾斜 B.侧面柱子的柱础C.侧面大梁的底部D.大梁底部有所起拱解析:40.关于中国传统木结构中“侧脚”的做法,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是指外檐柱和两侧山墙柱向内稍有倾斜B.在宋、元时采用C.在宋工部工程做法中加以规定 D.在明、清已大多不用解析:解析 C 选项工部工程做法为清代,正确的应为宋营造法式。41.许多殿宇柱子排列灵活,往往与屋架不做对称的连系,而是用大内额,在内额上排
36、屋架,形成减柱、移柱的做法。以上叙述是哪个朝代建筑的突出特点?(分数:2.00)A宋B元 C明D清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75:宋、辽、金、元建筑中,常将若干内柱移位,可称为“移柱造”。或减少部分内柱,可称为“减柱造”。42.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减柱”、“移柱”的做法最常见于:(分数:2.00)A.宋代B.元代 C.明代D.清代解析:43.关于“移柱造”和“减柱造”,下述哪项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被明、清建筑采用B.在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中采用了“移柱造”C.在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采用了“减柱造” D.未在辽金建筑中发现此种做法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75:山西五台山佛光寺金代
37、所建的文殊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只用内柱四根,可称为“减柱造”。44.关于中国传统木结构中的“移柱造”和“减柱造”做法,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移柱造”和“减柱造”在一个建筑中不同时使用B.唐、宋、辽、金建筑中常有应用C.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采用了“减柱造” D.这些做法在元、明还在使用解析:45.在主体建筑外加一圈廊子的布局形式,营造法式称其为:(分数:2.00)A.回廊B.周围廊C.回廊环绕D.副阶周匝 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75: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外加一圈回廊的,营造法式称其为“副阶周匝”。46.与唐宋建筑相比,明清官式建筑在建筑艺术方面发生很大变化,以下
38、哪一项不属于上述变化?(分数:2.00)A.斗拱缩小,出檐深度减少B.柱子细长、柱的升起、侧脚和卷杀不再采用C.装饰走向过分烦琐D.梁的断面由 5:4 改为 3:2 的比例 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75:唐代阑额断面高宽比约 2:1、宋、金阑额断面比例约为 3:2,明、清阑额断面高宽比约 1:1。47.关于斗拱的下列陈述中哪一句是正确的?(分数:2.00)A.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B.斗拱的主要作用是装饰性构件C.清代官式建筑中的“大式”建筑是指采用了斗拱的建筑 D.斗拱用材是以斗口宽度为标准解析:解析 A 选项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特有结构构件,不是中国建筑的特征;B 选项斗拱的主要作用
39、是承重,仅有一定的装饰作用;C 选项清代官式建筑分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大木大式采用斗拱;D斗拱用材清代以“斗口”为标准模数,宋代以“材”为标准模数。48.经过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拱式样渐趋于统一,作为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是什么?后来匠师们将这种尺度逐渐发展为周密的模数制,就是宋营造法式所称的什么?(分数:2.00)A.坐斗斗口宽度、材B.拱的宽度、材C.拱的高度、材 D.拱的高度、间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76:宋营造法式建立的模式制称为“材分制”。它以斗拱中的拱的截面(高度)“材”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49.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斗拱发展哪个朝代已经成熟?(分数:4.00)A汉B唐C宋 D.明、清解析:解析 中国建筑史P276:斗拱发展到宋代可认为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