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九)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73865       资源大小:166.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九)及答案解析.doc

    1、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九)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50,分数:50.00)1.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对冻土场地地质条件的变化预报可不包括下列U /U内容。 A. 季节融化层融化深度的变化 B. 工程影响及消除雪盖及植被后,多年冻土的融化深度 C. 季节融化层以下冻土性质的变化 D. 建筑物施工时产生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分数:1.00)A.B.C.D.2.按“钻探规程”,不适于在钻探现场鉴别的项目是U /U。 A. 黏性土的稠度 B. 粉土的湿度 C. 碎石土的密实度 D. 地下水位年波动幅度(分数:1.00)

    2、A.B.C.D.3.按“土工程试验标准”,三轴试验时,U /U不正确。 A. 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施加垂直荷载及围压时均不能排水 B. 固结不排水剪时,孔隙水压力消散 95%后,方可施加垂直荷载 C. 固结排水剪的剪切速率宜为 0.05%0.1% D. 当试样较少时,可进行一个试样多级加荷试验(分数:1.00)A.B.C.D.4.按“公路勘察规范”,对滑坡按滑体规模的分类中,可不考虑的因素是U /U。 A. 滑坡的体积 B. 滑动的速度 C. 滑面的埋深 D. 滑坡面积(分数:1.00)A.B.C.D.5.离石黄土的试验指标如下表所示,试确定其承载力基本值 0U /U。 项目 W W1 e C/

    3、kPa 数值 20 23 0.75 35 22 A. 400kPa B. 300kPa C. 240kPa D. 200kPa(分数:1.00)A.B.C.D.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U /U不符合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 A.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的 3 倍,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 B. 螺旋板入土时,应按每转一圈下入一个螺距进行操作 C. 载荷试验宜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尺寸按土的软硬或岩体的裂隙密度选用合理的尺寸 D. 载荷试验加荷方式宜采用非稳定加荷法,尽量缩短试验周期(分数:1.00)A.B.C.D.

    4、7.按“铁路勘察规范”,测定基底以下 5m 以内新近堆积黄土的湿陷系数时,垂直压力应为U /U。 A. 100150kPa B. 200kPa C. 使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D. 300kPa(分数:1.00)A.B.C.D.8.野外鉴别碎石土的密实度时可不必考虑下列U /U。 A. 天然陡坎或坑壁的情况 B. 骨架和填充物情况 C. 干强度大小 D. 挖掘的难易程度(分数:1.00)A.B.C.D.9.某土样粒度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其土名应定为U /U。 粒径区间/mm 200 20020 202 20.5 0.50.25

    5、0.250.075 0.075重量百分含量 3% 12% 21.3% 26.1% 15.4% 11.4% 10.0% A. 圆砾 B. 砾砂 C. 粗砂 D. 粉土(分数:1.00)A.B.C.D.10.铁路工程通过盐渍土地区时,下列U /U勘探原则不正确。 A. 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点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B. 作盐渍土分析的扰动样,均质土不宜少于 500g,非均质土不宜少于 1000g C. 作盐渍土分析时,取样深度一般为 1.0m D. 一般性工程可通过查表法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分数:1.00)A.B.C.D.11.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某地基中水对

    6、混凝土的腐蚀性按环境类型进行评价时,对硫酸盐可评价为强腐蚀;对镁盐可评价为强腐蚀;对苛性碱可评价为强腐蚀;对铵盐和总矿化度可评价为中等腐蚀,最终评价应为U /U。 A. 弱腐蚀 B. 中等腐蚀 C. 强腐蚀 D. 严重腐蚀(分数:1.00)A.B.C.D.12.按“钻探规程”要求,U /U是不正确的。 A. 初步勘察阶段钻孔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是详细阶段的两倍 B. 当需对地层进行鉴别时,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36mm C. 在岩层中钻进时,破碎岩层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 80% D. 测量黏性土含水层的静止水位时,停钻时间不得少于 24h(分数:1.00)A.B.C.D.13.实地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为

    7、查明某地质界线而沿该界线布点,该方法称为U /U。 A. 路线法 B. 布点法 C. 追索法 D. 综合法(分数:1.00)A.B.C.D.14.按“铁路勘察规范”,编制初步设计地质篇的依据是U /U。 A. 初测工程地质资料和可研工程设计资料 B. 初测工程地质资料和初步设计资料 C. 定测资料和初步设计资料 D. 定测资料和可研工程设计资料(分数:1.00)A.B.C.D.15.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时,U /U不正确。 A. 测定饱和软黏土强度时,可认为 0 B. 峰值强度后连续转动 6 圈,即认为板周土体达到重塑状态 C. 十

    8、字板剪切试验可测定黏性土的灵敏度 D. 十字板剪切能测定黏性土的摩擦角(分数:1.00)A.B.C.D.16.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膨胀土及红黏土地区野外勘探时,不适合采用U /U。 A. 钎探 B. 物探 C. 钻探 D. 挖探(分数:1.00)A.B.C.D.17.下述U /U不能作为判别活动断裂的标志。 A. 近代地质时期内有过较强地震活动 B. 目前正在活动 C. 将来(今后一百年)可能继续活动 D. 产状为波状,变化较大(分数:1.00)A.B.C.D.18.某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Rc=68MPa,完整性指数 Kv=0.30,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BQ 值为U /U。 A. 369

    9、 B. 336 C. 320 D. 300(分数:1.00)A.B.C.D.19.某山地绝对高度约 8001000m,相对高差约 300m,其山地类型为( )。 A. 低山 B. 中低山 C. 低中山 D. 中山(分数:1.00)A.B.C.D.20.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初勘阶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一定原则,下列各原则中U /U是错误的。 A. 勘察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布置 B.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 C. 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D. 在建筑物的轮廓线上及中心点应布置勘探点(分数:1.00)A.B.C.D.21.沉积的砂及黏土层呈韵律沉积

    10、,砂层平均单层厚 2030cm,黏土层平均单层厚度为 45c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该土层应定名为U /U。 A. 互层 B. 夹层 C. 夹薄层 D. 单独分层(分数:1.00)A.B.C.D.22.按“公路勘察规范”,深路堑详勘时,下述U /U说法不正确。 A. 重点问题为边坡稳定性问题 B. 对规模大、条件复杂的工段应绘制 1:2001:500 的工程地质平面图 C. 一般每 100m 应设 1 个控制性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应有 3 个勘探点,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勘探点为钻探孔 D. 试验内容包括所有物理及力学性质指标,应尽量取得全部参数(分数:1.

    11、00)A.B.C.D.23.某岩层平均厚度为 0.8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该岩层应为U /U。 A. 巨厚层 B. 厚层 C. 中厚层 D. 薄层(分数:1.00)A.B.C.D.24.铁路工程软土地区定测阶段勘探工作的原则中,下列U /U不正确。 A. 长度大于 300m 的工点,勘探测试横断面不应少于 3 个 B. 每座小桥涵至少布置一个钻探或原位测试孔 C. 大中桥应每隔一个墩台布置一个勘探、测试孔 D. 对 56 层的楼房,孔数应为 410 个(分数:1.00)A.B.C.D.25.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对地质点的定点采用“导线法”,即从标准

    12、基点出发,用测绳及罗盘向被测目标做导线,该方法称为U /U。 A. 目测法 B. 仪器法 C. 半仪器法 D. 综合法(分数:1.00)A.B.C.D.26.某乙级建筑物地基主要由一般黏性土组成,工程要求对地基土进行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强度试验及固结试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有关要求,应采用的土样级别应为( )。 A. B. 、 C. 、 D. (分数:1.00)A.B.C.D.27.某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地层走向基本平行,中间地层较新向两侧地层依次变老,这个地层应为U /U。 A. 断层地区 B. 褶皱地区 C. 向斜地区 D. 背斜地区(分数:1

    13、.00)A.B.C.D.28.岩芯直径为 50mm,长度为 60mm 进行轴向点荷载试验,破坏荷载为 8600N,修正指数为 0.8,岩石点荷载强度 Is(50)为( )。 A. 2.0MPa B. 2.3MPa C. 2.7MPa D. 3.4MPa(分数:1.00)A.B.C.D.29.按“岩体试验标准”,进行吸水性试验时,下述U /U是正确的。 A. 吸水率试验采用煮沸法;饱和吸水率试验采用真空抽气法 B. 吸水性试验不适用于遇水崩解的岩石 C. 自由浸水饱和时,初次注水高度不能大于试件的 1/2 D. 真空抽气法饱和时,抽真空的最少时间不能少于 8h(分数:1.00)A.B.C.D.3

    14、0.某隧道岩石 Rb=20MPa,围岩地质构造变动强烈,多见扭曲及拖拉现象;节理发育;呈块石状镶嵌结构,按“公路勘察规范”,其围岩的类别应划为U /U。 A. B. C. D. (分数:1.00)A.B.C.D.31.对勘探点进行测量定位时,一般不采用下述U /U方法。 A. 极坐标法 B. 直角坐标法 C. 导线法 D. 前方交汇法(分数:1.00)A.B.C.D.3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地下洞室详细勘察应采用钻探、物探和测试为主的勘查方法,这时U /U是不合适的。 A. 详细查明洞址、洞口、洞室穿越线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B. 初步确定岩

    15、体质量等级(围岩类别) C. 评价洞体和围岩的稳定性 D. 为设计支护结构和确定施工方案提供资料(分数:1.00)A.B.C.D.3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垃圾填埋场勘察的岩土工程评价不宜包括U /U。 A. 工程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废弃物堆积体的变形和稳定性 B. 坝基、坝肩、库区和其他有关部位的强度、变形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C. 预测水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D. 洪水、滑坡、泥石流、岩溶、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影响(分数:1.00)A.B.C.D.34.按“土工试验标准”,进行击实试验时,U /U不正确。 A. 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

    16、B. 试样的制备均应采用湿法 C. 轻型击实时宜采用 5 个不同的含水率,且应有 2 个大于塑限、2 个小于塑限、1 个接近塑限 D. 资料应包括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及气体体积等于零(S r=100%)等值线(分数:1.00)A.B.C.D.35.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中一般不包括U /U。 A. 槽探 B. 坑探 C. 钻探 D. 触探(分数:1.00)A.B.C.D.36.公路工程涎流冰勘察时,下述U /U说法不正确。 A. 平面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宜为 1:20001:10000 B. 测绘范围一般要求上游 200300m,下游至路基外 50m C. 勘探线应顺涎流冰方向布置,每条勘探线设

    17、23 个孔 D. 勘探应主要以钻探为主,必要时进行原位测试工作(分数:1.00)A.B.C.D.37.山坡上面流将风化碎屑物质携带到山脚下,围绕坡脚成带状堆积,该山麓斜坡堆积地貌类型为U /U。 A. 冲积扇 B. 坡积裙 C. 山前平原 D. 山间凹地(分数:1.00)A.B.C.D.38.下述关于取土器的说法中U /U不正确。 A. 取土器直径应大于环刀直径,另外取土器越长,直径则相应减少,以减少摩阻力 B. 内间隙比过小时取土器内壁摩擦引起的压密扰动越大 C. 外间隙比增加取土器进入土层的阻力减小 D. 面积比增加,土样扰动程度增加(分数:1.00)A.B.C.D.39.粉土是介于砂土和

    18、黏性土之间的一种土,其定义为U /U。 A. 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 B.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 10 C. 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D. 具备(A)、(B)且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土(分数:1.00)A.B.C.D.40.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之规定,滑坡勘察时下列对土的强度试验要求中错误的是U /U。 A. 采用室内野外滑动面重合剪,求出残余状态 C、 值 B. 对滑带土宜做重塑土或原状土多次剪试验,求出残余状态 C、 值 C. 剪切试验采用与滑动受力条件相似的方法 D. 对大挖方段的高边坡设计时,应采用反分析方法验算滑动面

    19、的抗剪强度指标(分数:1.00)A.B.C.D.41.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黄土地区初测勘探时,下述U /U说法不正确。 A. 勘察分为一般地段和代表性设计工点进行,对后者要有所侧重 B. 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宜大于 1000m C. 代表性工点取样孔数不宜少于 2 个 D. 一般地段可不必评价黄土的湿陷类型和等级(分数:1.00)A.B.C.D.42.某岩石的点荷载试验强度 Is(50)为 1.87MPa,该岩石坚硬程度应为U /U。 A. 坚硬岩 B. 较硬岩 C. 较软岩 D. 软岩(分数:1.00)A.B.C.D.43.按“水电勘察规范”进行浸没评价时,下列U /U地段可初步判定为不易浸

    20、没的地段。 A. 平原型水库周边,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段 B. 库岸由相对不透水岩层组成,不透水层顶面高于库水位 C. 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相连的地段 D. 地下水排泄不畅,补给量大于排出量的库岸地区(分数:1.00)A.B.C.D.4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泥石流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的评价中,下述说法U /U是不正确的。 A. 1类和 1类泥石流沟谷不宜作为建筑场地,各类线路宜避开 B. 2类和 2类泥石流沟谷的上、中、下游必须经治理后方可作为工程场地 C. 3类和 3类泥石流沟谷可在堆积区作为工程场地 D. 当上游弃渣量大量增加时,应判定产生

    21、新泥流的可能性(分数:1.00)A.B.C.D.45.下述地貌类型中一般U /U的海拔高度最低。 A. 峰丛 B. 岩溶盆地 C. 岩溶平原 D. 孤峰(分数:1.00)A.B.C.D.4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管道工程详细勘察勘探点的布置,对下列U /U可不预考虑。 A. 管道线路工程勘探点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宜为 2001000m B. 勘探孔深度宜为管道埋设深度以下 13m C.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宜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线上;偏离中线最大不应大于 3m D.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应大于 200m,最少不应少于 3 个(分数

    22、:1.00)A.B.C.D.47.工程地质测绘时一般可忽略以下U /U。 A. 地形地貌特征 B. 不良地质现象 C. 地表水及泉点的分布规律 D.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数:1.00)A.B.C.D.48.某粉土的天然含水量为 28%,孔隙比为 0.85,该粉土应定名为()。 A. 稍密稍湿粉土 B. 稍密湿粉土 C. 中密稍湿粉土 D. 中密湿粉土(分数:1.00)A.B.C.D.49.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测定易破裂和形状不规则坚硬土的密度时,宜采用U /U。 A. 环刀法 B. 蜡封法 C. 灌水法 D. 灌砂法(分数:1.00)A.B.C.D.50.某岩体有一组原生层面,间距为

    23、1.2m;层面结合差,呈厚层状结构,野外调查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无吸水反应,岩石基本质量指标 BQ=455,修正后的基本指标BQ=400;施工过程中在 18m跨度的洞室内围岩无自稳能力且有明显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据岩体分级标准,该岩体初步定级时其基本质量级别应为U /U。 A. 级 B. 级 C. 级 D. 级(分数:1.00)A.B.C.D.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九)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lilist-style-t(总题数:50,分数:50.00)1.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对冻土场地地质条件的变化预报可不包括下列U /U

    24、内容。 A. 季节融化层融化深度的变化 B. 工程影响及消除雪盖及植被后,多年冻土的融化深度 C. 季节融化层以下冻土性质的变化 D. 建筑物施工时产生的冻土工程地质问题(分数:1.00)A.B.C. D.解析:2.按“钻探规程”,不适于在钻探现场鉴别的项目是U /U。 A. 黏性土的稠度 B. 粉土的湿度 C. 碎石土的密实度 D. 地下水位年波动幅度(分数:1.00)A.B.C.D. 解析:3.按“土工程试验标准”,三轴试验时,U /U不正确。 A. 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施加垂直荷载及围压时均不能排水 B. 固结不排水剪时,孔隙水压力消散 95%后,方可施加垂直荷载 C. 固结排水剪的剪切速

    25、率宜为 0.05%0.1% D. 当试样较少时,可进行一个试样多级加荷试验(分数:1.00)A.B.C. D.解析:4.按“公路勘察规范”,对滑坡按滑体规模的分类中,可不考虑的因素是U /U。 A. 滑坡的体积 B. 滑动的速度 C. 滑面的埋深 D. 滑坡面积(分数:1.00)A.B. C.D.解析:5.离石黄土的试验指标如下表所示,试确定其承载力基本值 0U /U。 项目 W W1 e C/kPa 数值 20 23 0.75 35 22 A. 400kPa B. 300kPa C. 240kPa D. 200kPa(分数:1.00)A.B.C. D.解析: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

    26、0212001)(2009 版),U /U不符合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 A.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的 3 倍,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 B. 螺旋板入土时,应按每转一圈下入一个螺距进行操作 C. 载荷试验宜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尺寸按土的软硬或岩体的裂隙密度选用合理的尺寸 D. 载荷试验加荷方式宜采用非稳定加荷法,尽量缩短试验周期(分数:1.00)A.B.C.D. 解析:7.按“铁路勘察规范”,测定基底以下 5m 以内新近堆积黄土的湿陷系数时,垂直压力应为U /U。 A. 100150kPa B. 200kPa C. 使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D. 3

    27、00kPa(分数:1.00)A. B.C.D.解析:8.野外鉴别碎石土的密实度时可不必考虑下列U /U。 A. 天然陡坎或坑壁的情况 B. 骨架和填充物情况 C. 干强度大小 D. 挖掘的难易程度(分数:1.00)A.B.C. D.解析:9.某土样粒度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其土名应定为U /U。 粒径区间/mm 200 20020 202 20.5 0.50.25 0.250.075 0.075重量百分含量 3% 12% 21.3% 26.1% 15.4% 11.4% 10.0% A. 圆砾 B. 砾砂 C. 粗砂 D. 粉土(分数

    28、:1.00)A.B. C.D.解析:10.铁路工程通过盐渍土地区时,下列U /U勘探原则不正确。 A. 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点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B. 作盐渍土分析的扰动样,均质土不宜少于 500g,非均质土不宜少于 1000g C. 作盐渍土分析时,取样深度一般为 1.0m D. 一般性工程可通过查表法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分数:1.00)A.B.C.D. 解析:11.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某地基中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按环境类型进行评价时,对硫酸盐可评价为强腐蚀;对镁盐可评价为强腐蚀;对苛性碱可评价为强腐蚀;对铵盐和总矿化度可评价为中等腐蚀,最终评价应为U

    29、 /U。 A. 弱腐蚀 B. 中等腐蚀 C. 强腐蚀 D. 严重腐蚀(分数:1.00)A.B.C. D.解析:12.按“钻探规程”要求,U /U是不正确的。 A. 初步勘察阶段钻孔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是详细阶段的两倍 B. 当需对地层进行鉴别时,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36mm C. 在岩层中钻进时,破碎岩层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 80% D. 测量黏性土含水层的静止水位时,停钻时间不得少于 24h(分数:1.00)A.B.C. D.解析:13.实地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为查明某地质界线而沿该界线布点,该方法称为U /U。 A. 路线法 B. 布点法 C. 追索法 D. 综合法(分数:1.00)A.B.C.

    30、D.解析:14.按“铁路勘察规范”,编制初步设计地质篇的依据是U /U。 A. 初测工程地质资料和可研工程设计资料 B. 初测工程地质资料和初步设计资料 C. 定测资料和初步设计资料 D. 定测资料和可研工程设计资料(分数:1.00)A.B.C. D.解析:15.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时,U /U不正确。 A. 测定饱和软黏土强度时,可认为 0 B. 峰值强度后连续转动 6 圈,即认为板周土体达到重塑状态 C. 十字板剪切试验可测定黏性土的灵敏度 D. 十字板剪切能测定黏性土的摩擦角(分数:1.00)A.B.C.D. 解析:16.按“

    31、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膨胀土及红黏土地区野外勘探时,不适合采用U /U。 A. 钎探 B. 物探 C. 钻探 D. 挖探(分数:1.00)A. B.C.D.解析:17.下述U /U不能作为判别活动断裂的标志。 A. 近代地质时期内有过较强地震活动 B. 目前正在活动 C. 将来(今后一百年)可能继续活动 D. 产状为波状,变化较大(分数:1.00)A.B.C.D. 解析:18.某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Rc=68MPa,完整性指数 Kv=0.30,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BQ 值为U /U。 A. 369 B. 336 C. 320 D. 300(分数:1.00)A.B. C.D.解析:19.某山地绝

    32、对高度约 8001000m,相对高差约 300m,其山地类型为( )。 A. 低山 B. 中低山 C. 低中山 D. 中山(分数:1.00)A. B.C.D.解析:20.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初勘阶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一定原则,下列各原则中U /U是错误的。 A. 勘察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布置 B.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 C. 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D. 在建筑物的轮廓线上及中心点应布置勘探点(分数:1.00)A.B.C.D. 解析:21.沉积的砂及黏土层呈韵律沉积,砂层平均单层厚 2030cm,黏土层平均单层厚度为 45cm,按岩土工程

    33、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该土层应定名为U /U。 A. 互层 B. 夹层 C. 夹薄层 D. 单独分层(分数:1.00)A.B. C.D.解析:22.按“公路勘察规范”,深路堑详勘时,下述U /U说法不正确。 A. 重点问题为边坡稳定性问题 B. 对规模大、条件复杂的工段应绘制 1:2001:500 的工程地质平面图 C. 一般每 100m 应设 1 个控制性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应有 3 个勘探点,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勘探点为钻探孔 D. 试验内容包括所有物理及力学性质指标,应尽量取得全部参数(分数:1.00)A.B.C.D. 解析:23.某岩层平均厚度为 0.8m,按

    3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该岩层应为U /U。 A. 巨厚层 B. 厚层 C. 中厚层 D. 薄层(分数:1.00)A.B. C.D.解析:24.铁路工程软土地区定测阶段勘探工作的原则中,下列U /U不正确。 A. 长度大于 300m 的工点,勘探测试横断面不应少于 3 个 B. 每座小桥涵至少布置一个钻探或原位测试孔 C. 大中桥应每隔一个墩台布置一个勘探、测试孔 D. 对 56 层的楼房,孔数应为 410 个(分数:1.00)A.B.C. D.解析:25.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对地质点的定点采用“导线法”,即从标准基点出发,用测绳及罗盘向被测目标做导线,该

    35、方法称为U /U。 A. 目测法 B. 仪器法 C. 半仪器法 D. 综合法(分数:1.00)A.B.C. D.解析:26.某乙级建筑物地基主要由一般黏性土组成,工程要求对地基土进行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强度试验及固结试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有关要求,应采用的土样级别应为( )。 A. B. 、 C. 、 D. (分数:1.00)A. B.C.D.解析:27.某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地层走向基本平行,中间地层较新向两侧地层依次变老,这个地层应为U /U。 A. 断层地区 B. 褶皱地区 C. 向斜地区 D. 背斜地区(分数:1.00)A.B.C. D.

    36、解析:28.岩芯直径为 50mm,长度为 60mm 进行轴向点荷载试验,破坏荷载为 8600N,修正指数为 0.8,岩石点荷载强度 Is(50)为( )。 A. 2.0MPa B. 2.3MPa C. 2.7MPa D. 3.4MPa(分数:1.00)A.B.C. D.解析:29.按“岩体试验标准”,进行吸水性试验时,下述U /U是正确的。 A. 吸水率试验采用煮沸法;饱和吸水率试验采用真空抽气法 B. 吸水性试验不适用于遇水崩解的岩石 C. 自由浸水饱和时,初次注水高度不能大于试件的 1/2 D. 真空抽气法饱和时,抽真空的最少时间不能少于 8h(分数:1.00)A.B. C.D.解析:30

    37、.某隧道岩石 Rb=20MPa,围岩地质构造变动强烈,多见扭曲及拖拉现象;节理发育;呈块石状镶嵌结构,按“公路勘察规范”,其围岩的类别应划为U /U。 A. B. C. D. (分数:1.00)A.B. C.D.解析:31.对勘探点进行测量定位时,一般不采用下述U /U方法。 A. 极坐标法 B. 直角坐标法 C. 导线法 D. 前方交汇法(分数:1.00)A.B. C.D.解析:32.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地下洞室详细勘察应采用钻探、物探和测试为主的勘查方法,这时U /U是不合适的。 A. 详细查明洞址、洞口、洞室穿越线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B

    38、. 初步确定岩体质量等级(围岩类别) C. 评价洞体和围岩的稳定性 D. 为设计支护结构和确定施工方案提供资料(分数:1.00)A.B. C.D.解析:3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垃圾填埋场勘察的岩土工程评价不宜包括U /U。 A. 工程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废弃物堆积体的变形和稳定性 B. 坝基、坝肩、库区和其他有关部位的强度、变形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C. 预测水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D. 洪水、滑坡、泥石流、岩溶、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影响(分数:1.00)A.B. C.D.解析:34.按“土工试验标准”,进行击实试验时,U /U不正确。 A. 击实试验

    39、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 B. 试样的制备均应采用湿法 C. 轻型击实时宜采用 5 个不同的含水率,且应有 2 个大于塑限、2 个小于塑限、1 个接近塑限 D. 资料应包括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及气体体积等于零(S r=100%)等值线(分数:1.00)A.B. C.D.解析:35.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中一般不包括U /U。 A. 槽探 B. 坑探 C. 钻探 D. 触探(分数:1.00)A.B.C.D. 解析:36.公路工程涎流冰勘察时,下述U /U说法不正确。 A. 平面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宜为 1:20001:10000 B. 测绘范围一般要求上游 200300m,下游至路基外 50m

    40、C. 勘探线应顺涎流冰方向布置,每条勘探线设 23 个孔 D. 勘探应主要以钻探为主,必要时进行原位测试工作(分数:1.00)A.B.C.D. 解析:37.山坡上面流将风化碎屑物质携带到山脚下,围绕坡脚成带状堆积,该山麓斜坡堆积地貌类型为U /U。 A. 冲积扇 B. 坡积裙 C. 山前平原 D. 山间凹地(分数:1.00)A.B. C.D.解析:38.下述关于取土器的说法中U /U不正确。 A. 取土器直径应大于环刀直径,另外取土器越长,直径则相应减少,以减少摩阻力 B. 内间隙比过小时取土器内壁摩擦引起的压密扰动越大 C. 外间隙比增加取土器进入土层的阻力减小 D. 面积比增加,土样扰动程

    41、度增加(分数:1.00)A. B.C.D.解析:39.粉土是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的一种土,其定义为U /U。 A. 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 B.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 10 C. 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D. 具备(A)、(B)且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土(分数:1.00)A.B.C. D.解析:40.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之规定,滑坡勘察时下列对土的强度试验要求中错误的是U /U。 A. 采用室内野外滑动面重合剪,求出残余状态 C、 值 B. 对滑带土宜做重塑土或原状土多次剪试验,求出残余状态 C、 值 C. 剪切试验采用与滑动

    42、受力条件相似的方法 D. 对大挖方段的高边坡设计时,应采用反分析方法验算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分数:1.00)A.B.C.D. 解析:41.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黄土地区初测勘探时,下述U /U说法不正确。 A. 勘察分为一般地段和代表性设计工点进行,对后者要有所侧重 B. 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宜大于 1000m C. 代表性工点取样孔数不宜少于 2 个 D. 一般地段可不必评价黄土的湿陷类型和等级(分数:1.00)A.B.C.D. 解析:42.某岩石的点荷载试验强度 Is(50)为 1.87MPa,该岩石坚硬程度应为U /U。 A. 坚硬岩 B. 较硬岩 C. 较软岩 D. 软岩(分数:1.0

    43、0)A.B. C.D.解析:据 Rc=22.821.870.75=36.5MPa,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第 3.4.1 条及本规范第 3.2.2 条43.按“水电勘察规范”进行浸没评价时,下列U /U地段可初步判定为不易浸没的地段。 A. 平原型水库周边,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段 B. 库岸由相对不透水岩层组成,不透水层顶面高于库水位 C. 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相连的地段 D. 地下水排泄不畅,补给量大于排出量的库岸地区(分数:1.00)A.B. C.D.解析:44.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泥石流地区工程建设适宜性的评价中,下述说法U /U是不正确的。

    44、A. 1类和 1类泥石流沟谷不宜作为建筑场地,各类线路宜避开 B. 2类和 2类泥石流沟谷的上、中、下游必须经治理后方可作为工程场地 C. 3类和 3类泥石流沟谷可在堆积区作为工程场地 D. 当上游弃渣量大量增加时,应判定产生新泥流的可能性(分数:1.00)A.B. C.D.解析:45.下述地貌类型中一般U /U的海拔高度最低。 A. 峰丛 B. 岩溶盆地 C. 岩溶平原 D. 孤峰(分数:1.00)A.B.C.D. 解析:4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版),管道工程详细勘察勘探点的布置,对下列U /U可不预考虑。 A. 管道线路工程勘探点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宜为 2001000m B. 勘探孔深度宜为管道埋设深度以下 13m C.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宜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线上;偏离中线最大不应大于 3m D. 对管道穿越工程,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应大于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岩土工程勘察(九)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