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单选题共 70题,每题 1分,总计 70分(总题数:70,分数:70.00)1.城市进化理论以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对于其过程下列不对的一项是( )。 (分数:1.00)A.“绝对集中”时期B.“相对集中”时期C.“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D.“绝对开发”时期;“相对开发”时期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趋势,下列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一项是( )。 (分数:1.00)A.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物质环境的需要发生变化,将
2、会加速有些物业的价值下降B.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使有些地区获得新的开发机遇C.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使得原有物业价值上升D.技术进步使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成为可能,土地价值随之上升,为再开发提供了良机3.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性设施,具体有( )。 企业生产要有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 产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 工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越要求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 (分数:1.00)A.B.C.D.4.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 )。 (分数:1.00)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
3、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D.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5.“后工业化”是指( )。 (分数:1.00)A.第二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B.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C.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
4、或者增加D.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少6.中国 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 )。 (分数:1.00)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7.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是( )。 (分数:1.00)A.规划行政B.规划法规C.规划运作D.规划法规和规划行政8
5、.城市土地生态规划的总体规划的总体设计中不包括的层次是( )。 (分数:1.00)A.城市土地生态总体规划。它是一定城市体系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所做的战略用地配置,主要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土地生态问题B.城市土地生态专项规划。它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生态问题而编制的规划,如土地污染防治规则、公园及绿化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开发区用地规划等C.城市土地生态设计。它是微观的土地生态规则,是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深化,也可称为土地生态详细规划D.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之间协调程度及发展趋势,并进行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9.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 (分数
6、:1.00)A.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B.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C.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D.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10.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包括( )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分数:1.00)A.水土流失B.山体滑坡C.地基承载力D.地震11.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 区域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用水条件 供电条件 用地条件 (分数:1.00)A.B.C.D.12.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研究城市用地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城市总体布局内容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可通过以下几
7、个方面体现( )。 工业企业的组群方式布置,形成城市工业区 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场所 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分数:1.00)A.B.C.D.13.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是指( )。 (分数:1.00)A.宏观区位B.微观区位C.中观区位D.区位理论14.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示,主要用于比较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 几何图形法 等直线法 方格网法 图表法 (分数:1.00)A.B.C.D.15.城市规划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有( )。 (分数:1.0
8、0)A.频数和频率分析B.集中量数分析C.离散程度分析D.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16.区域条件评价一般来说( )。 (分数:1.00)A.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B.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不可以转化C.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是可以转化的D.不讲有利条件,只讲限制因素17.城市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 (分数:1.00)A.5年B.10年C.15年D.20年18.下列属于基础资料搜集的是( )。 (分数:1.00)A.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工业与仓库、对外交通、市政设施B.城市历史、自然条件、人文素质、失业率C.城市历史、人口流动、工业与仓库,建筑群D.城市历史、人口流动、
9、自然条件、失业率、对外交通、市政设施19.下面属于中心城市特点的是( )。 (分数:1.00)A.即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B.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C.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D.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20.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 )。 (分数:1.00)A.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B.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和附件C.综合规划报告和专题规划报告D.基础资料和主要图纸21.社会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 (分数:1.00)A.人口方面,主要涉及到人口的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迁
10、移变动和社会变动B.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涉及构成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C.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D.政府部门、其他公共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22.在城市布置中,下列有关客运交通枢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 (分数:1.00)A.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无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道的畅通B.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C.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D.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
11、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23.为解决车辆停驻而设置的城市公共停车场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没有( )。 (分数:1.00)A.城市各类中心附近的市内公共停车场(包括停车楼和地下车库)B.城市公路两旁建筑物前小块停车场C.城市主要出入口的大型停车场D.超级市场、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车场24.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的考核进行衡量,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分数:1.00)A.迅速的含义是指车速快、行车间隔短(或候车时间短)B.准点的含义是按标准时间计算,准时出发和到达C.方便的含义是少走路、少换乘、少等候,城市主要活动中心驻地均有车可乘D.舒适的要求是创造一个宜人的乘车环境25.下列
12、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的主要体现,看法有误的一项是( )。 (分数:1.00)A.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有利于增强城市行政建设B.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所作的调查研究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抓住矛盾和问题结症,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C.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明确本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D.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网作具体的布置,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有效指导实施26.下列对历史文物遗产保护区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1.00)A.1974年,城市建设促进法付
13、诸实施B.1971年以后,地方性的城市更新和发展试点经验推广至全国C.1971年,联邦和各州政府都依法开始制定有关促进城市发展、保存和更新具体措施的年度计划D.至 20世纪 70年代末,内城居住环境的改善成为德国城市更新政策的焦点,从此,德国历史城市保护迅速扩展27.不同国家的地方行政建制有不同的名称(通名),对我国的行政区通名分类有误的是( )。 (分数:1.00)A.地域型通名:省、县、乡B.城镇型通名:直辖市、市、市辖区、镇C.民族型通名:自治区、自治州、旗、自治旗、民族乡D.特殊型通名: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工农区、特区、林区等28.经济机制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以自愿等
14、价为原则。下列有关经济机制的表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 (分数:1.00)A.政府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B.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包括各种附加费,通过有偿服务来筹集和归还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并维持正常运转C.通过出让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有偿出让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以及采用 bot方式D.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做到政务公平,并有健全的信访、申诉受理和复议机构及程序29.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 )。 (分数:1.00)A.人口规模、空间规模、产业结构B.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C.人口数量、空间数量、行政管辖的意义D.人口规模、
15、产业构成、城市化水平30.通常我们把(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分数:1.00)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31.截至 20世纪 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 )。 (分数:1.00)A.80%B.60%C.45%D.35%32.一次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 )效应。 (分数:1.00)A.区位性B.可达性C.内部D.外部33.城市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不
16、包括( )。 (分数:1.00)A.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B.以经济活动的层面到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产业构成变化C.高科技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D.空间经济体制从水平结构到垂直结构34.下列各条中,( )是英国密而顿?凯恩斯(mition keynes)规划的特点。 (分数:1.00)A.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方案灵活经济B.生活设施齐全,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的工业生产C.就业平衡,交通便捷,方案灵活经济,生活服务设施齐备D.多种就业机会,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35.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不包括( )。
17、(分数:1.00)A.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B.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C.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D.由指导性的思想方法转向指令性的思想方法3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 1.索里亚?玛塔(soria ymata) 2西谛(camill sitte) 3戈涅(tony garnler) 4格迪斯(patrick geddes) 5工业城市 6城市形态研究 7线形城市 8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分数:1.00)A.16; 28;37;45B.18;27;35;46C.2
18、6;18;35;47D.17;26;35;4837.(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 (分数:1.00)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B.物质空间决定论C.综合多功能D.大众参与38.“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是城市规划中( )的体现。 (分数:1.00)A.政府大力宣传城市规划作用B.公众参与C.综合规划D.系统思想39.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全面准确地为可持续发展下定义。 (分数:1.00)A.全球二十一世纪议程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对策C.我们共同的未来D.人类环境宣言40.春兰集团将总部迁到上海,而生产基地仍留在泰州,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发生( )变
19、化。(分数:1.00)A.空间经济结构重组B.性质C.区域地位D.产业经济结构41.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是( )。 (分数:1.00)A.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B.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总价值C.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D.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货币价值42.一般城市规划分为( )两个层面。 (分数:1.00)A.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B.城市规划控制和城市建设C.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D.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43.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 )。 (分数:
20、1.00)A.l:50001:10000B.1:10001:2000C.1:5001:1000D.1:2001:50044.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为( )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 (分数:1.00)A.1424;16%25%B.1626;18%30%C.1828;20%32%D.2030;22%35%45.城市郊区用地有很多功能,但下述( )不是。 (分数:1.00)A.城市各项需求供应基地B.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C.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D.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46.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 )。 (分数:1.00)A.国家法、地方法B.主干法及
21、其从属法规、专项法、相关法C.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D.主干法、从属法、相关法47.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型制,即( )。 (分数:1.00)A.编制和审批B.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C.城市管理和分区管理D.国家与地方48.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区域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体系是( )编制模式;以前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是( )编制模式。 (分数:1.00)A.计划经济;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计划经济C.宏观调控;微观调控D.微观调控;宏观调控4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中期计划一般为( )年,长期计划为( )年。 (分数:1.00)A.3;5B.5;10C.10;20D.15;3050.一
22、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是( )。 (分数:1.00)A.平均数B.众数C.极差D.标准差51.以下( )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分数:1.00)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52.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 (分数:1.00)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53.控制住宅建筑密度的
23、指标为( )。 (分数:1.00)A.日照间距B.容积率C.人口住宅面积D.绿地率54.居住区内机动车道纵坡控制中,最大纵坡的坡长控制为( )。 (分数:1.00)A.150mB.180mC.200mD.250m55.大型机场一般长度为( )m,宽度( )m。 (分数:1.00)A.9000;1000B.7000;1000C.6000;1000D.5500;100056.如果航空港的跑道轴线方向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线与城市市区边缘的最小距离为( )km。 (分数:1.00)A.35B.57C.79D.1057.地面停车位占地( )m2/辆,地下停车位占地( )m2/辆。 (分数:1.
24、00)A.2530;3035B.2025;2530C.1520;2025D.3035;354058.城市对外客运设施在城市的位置主要取决于( )。 (分数:1.00)A.城市人口规模B.城市用地规模C.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D.城市用地布局形态59.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为( )m。 (分数:1.00)A.3050B.3565C.4070D.458060.规划城市人口超过( )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分数:1.00)A.50万B.100万C.200万D.400万61.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 300m 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分数:1.00)A
25、.90%B.80%C.60%D.50%62.城市电力负荷分区面积一般以( )为宜。 (分数:1.00)A.50kmB.35kmC.20kmD.15km63.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m;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m。 (分数:1.00)A.80;4B.80;3C.70;3D.70;464.城市消防队应在接警( )后,到达责任区的边缘。 (分数:1.00)A.3minB.5minC.8minD.10min65.城市人防工程的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 )m。 (分数:1.00)A.70B.100C.200D.4006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对中国
26、( )城市的赞誉。 (分数:1.00)A.苏州B.扬州C.桂林D.福州6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中规划图纸内容不包括以下( )。 (分数:1.00)A.文物古物、传统街区、风景名胜分布图B.重点保护区域界线图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图D.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地区消防规划图68.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始于( )的考古科学研究。 (分数:1.00)A.20世纪 20年代B.20世纪 30年代C.20世纪 40年代D.20世纪 50年代69.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是( )。 (分数:1.00)A.使城市向预定目标发展,靠近B.合理分配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整体生活水平C.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
27、使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D.把预定的计划变为现实70.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 )负责组织编制。 (分数:1.00)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C.城市规划编制单位D.建设单位委托二、多选题共 30题,每题 1分,总计 30分(总题数:30,分数:30.00)71.影响建筑物价值变化趋势的因素包括( )项。 (分数:1.00)A.经济和社会发展B.区位条件变化C.技术进步D.可达性7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不包括( )。 (分数:1.00)A.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
28、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B.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C.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D.布置规划设计总平面图73.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的区域规划包括( )。 (分数:1.00)A.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B.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C.省域规划D.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74.以下( )项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中的内容。 (分数:1.00)A.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B.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强度划分C.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D.城市土地的影子价格75.城市中铁路设施的用地布局要符合下列要求
29、( )。 (分数:1.00)A.铁路应安排在城市一侧,避免穿越城市B.客运站应远离市中心区,设置在市区边缘C.货运站应靠近工业区和仓库区D.编组站要布置在市郊,避免与城市互相干扰76.客运站的布置形式有( )。 (分数:1.00)A.通过式B.尽端式C.环式D.混合式77.公共交通的特点包括以下( )。 (分数:1.00)A.运量大B.投资大C.集约化经营D.占地空间少78.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体系,以下( )是它的特点。 (分数:1.00)A.服务社会的公共性B.生产的连续性,不可间断性与消费的瞬间可变性C.网络协调的综合性D.配套建设的弹性79.下列四项中,属于城市排水工程系
30、统详细规划内容的是一( )。 (分数:1.00)A.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B.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C.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D.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80.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d 类水体标准用水适用于( )范围用水。 (分数:1.00)A.源头水B.珍贵鱼类保护区C.游泳区D.鱼虾产卵场81.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能力的措施有很多,下面四项中( )项不是。 (分数:1.00)A.设施的高标准设防B.完备的组织管理C.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D.设施地上化82.热力管一般不应与( )管道共沟。 (分数:1.00)A.雨水管B.电力管线C.通信电缆D.污水排水管83.根
31、据功能不同,城市广场有以下( )类型。 (分数:1.00)A.市民广场B.绿化广场C.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D.商业区广场及市场84.文物古迹点大体可分为( )。 (分数:1.00)A.古建筑物B.遗址C.非建筑物D.古树名木85.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 )审批。 (分数:1.00)A.国务院B.建设部C.国家文物局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86.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包括( )。 (分数:1.00)A.地段生活的保护B.建筑的保护C.街道格局、空间系统的保持D.景观界面的保持87.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包含以下( )三方面内容。 (分数:1.00)A.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的保护B.城市布局的调整C.
32、历史城市主导因素的延续D.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88.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合法应具备( )。 (分数:1.00)A.行政行为主体合理B.行为的权限合法C.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D.行政行为符合法定形式89.有效成立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具有( )的效力。 (分数:1.00)A.说服力B.确定力C.拘束力D.执行力9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分数:1.00)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B.统筹安排城市内各项建设用地C.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D.规定城市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91.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主要考虑( )方面
33、的因素。 (分数:1.00)A.污染程度B.生产的卫生类别C.货运量D.危险性E.用地规模92.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以下( )。 (分数:1.00)A.行政办公类B.商业金融业类C.文化娱乐类D.体育类E.医疗卫生类93.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的内容包括( )。 (分数:1.00)A.不同地段土地质量综合评价B.城市现状各类用地范围C.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范围D.主要地名和主要街道名称E.周围居民点、乡镇企业各项用地范围94.城市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以下( )部分。 (分数:1.00)A.车行道B.步行道C.绿化带D.道
34、路设施带E.分隔带95.单位停车面积即停放一辆汽车所需的用地面积,其面积大小与以下( )因素有关。 (分数:1.00)A.车辆尺寸B.停放方式C.车辆集散要求D.地面材料E.城市位置96.下列各项城市消防设施中,城市中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有( )。 (分数:1.00)A.消防栓B.消防站C.消防水池D.消防瞭望塔E.消防指挥调度中心97.集中式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包括以下( )类。 (分数:1.00)A.带状B.星座状C.放射状D.多中心组团状E.环状F.单中心块聚状98.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 )项。 (分数:1.00)A.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B.各个国家可以自由
35、利用他国经济资源,实现共享C.各国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D.各种发展资源的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E.发展中国家可以无偿接受发达国家的经济知识F.在全球化进程中,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导致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演化99.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的主要规定性指标包括( )。 (分数:1.00)A.道路定位与标高B.停车泊位C.公共站点D.出入口E.道路面积比例F.道路横纵断面形式100.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 中的“七通”是指( )的贯通。 (分数:1.00)A.给水管道B.排水管道C.电力线路D.电话线路E.热力管道F.燃气管道2006年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试卷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
36、题时间:150 分钟)一、单选题共 70题,每题 1分,总计 70分(总题数:70,分数:70.00)1.城市进化理论以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对于其过程下列不对的一项是( )。 (分数:1.00)A.“绝对集中”时期B.“相对集中”时期C.“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D.“绝对开发”时期;“相对开发”时期 解析:解析: 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a、b、c 所述。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趋势,下列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一项是( )。 (分数:1.00)A.经济和社
37、会发展对于物质环境的需要发生变化,将会加速有些物业的价值下降B.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使有些地区获得新的开发机遇C.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使得原有物业价值上升 D.技术进步使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成为可能,土地价值随之上升,为再开发提供了良机解析:解析: 对于 c选项,因为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更多的是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是局限于经济效益。 3.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性设施,具体有( )。 企业生产要有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 产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
38、服务 工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越要求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 (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城市服务性设施的提供,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产品流通、市场营销和工业的专门化程度方面。 4.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 )。 (分数:1.00)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D.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
39、动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解析:解析: 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5.“后工业化”是指( )。 (分数:1.00)A.第二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B.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 C.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D.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少解析:解析: “后工业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能表现出的两种过程之一。 6.中国 21
40、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 )。 (分数:1.00)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解析:解析: 中国 21世纪议程阐述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而a、c、d 三个选项都不够全面,只是说到其中的三个部分。 7.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是( )。 (分数:1.00)A.规划行
41、政B.规划法规 C.规划运作D.规划法规和规划行政解析:解析: 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8.城市土地生态规划的总体规划的总体设计中不包括的层次是( )。 (分数:1.00)A.城市土地生态总体规划。它是一定城市体系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所做的战略用地配置,主要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土地生态问题B.城市土地生态专项规划。它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生态问题而编制的规划,如土地污染防治规则、公园及绿化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开发区用地规划等C.城市土地生态设计。它是微观的土地生态规则,是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深化,也可称为土地生态详细
42、规划D.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之间协调程度及发展趋势,并进行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 解析:解析: d 项是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内容的一个方面。 9.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 (分数:1.00)A.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B.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C.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D.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解析:解析: a、c、d 均属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b 项才是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10.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包括( )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分数:1.00)A.水土流失B.山体滑坡C.地基承
43、载力 D.地震解析:解析: 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的自然堆积情况产生的地基承载力的差异,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地基土质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带来影响。特殊的地质现象对城市用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如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冲沟使用地支离破碎,尤其在冲沟的发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11.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 区域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用水条件 供电条件 用地条件 (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这些条件包括:城市是否靠近原材料、能源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对外交通联
44、系是否畅通便捷;是否能经济地获得动力和用水供应;是否有足够合适的建设用地;城市与外界是否有良好的经济联系。12.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研究城市用地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城市总体布局内容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 工业企业的组群方式布置,形成城市工业区 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场所 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这些方面构成了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布局是要使
45、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建立在工业与居住等功能区的合理分布这一重要的原则基础上,使城市各部分间有简捷而方便的联系,最大限度地简化城市交通组织并节省交通时间。 13.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是指( )。 (分数:1.00)A.宏观区位B.微观区位C.中观区位 D.区位理论解析:解析: 宏观区位是指某个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所处位置与地位,既受距海、河远近,地形条件等自然因素所决定,更受人类社会长期建设和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结构等影响。宏观区位往往对区域城市间土地的级差和地价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微观区位指的是某块具体使用的土地和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及周
46、边条件。 14.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示,主要用于比较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 几何图形法 等直线法 方格网法 图表法 (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几何图形法用不同色彩的圆、环、矩形、线条等几何图形在平面上强调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等直线法是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方格法根据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成方格网,将每一方格网的被分析的因素的值用规定的方法表示(如颜色、数字、线条等)。常用于环境评价、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图表法是在地形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拼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常用于区域
47、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15.城市规划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有( )。 (分数:1.00)A.频数和频率分析B.集中量数分析C.离散程度分析D.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 解析:解析: 城市规划统计分析方法是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经过审核和汇总以后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从中揭示出系统的某些规律性。 16.区域条件评价一般来说( )。 (分数:1.00)A.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B.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不可以转化C.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D.不讲有利条件,只讲限制因素解析:解析: 区域条件评价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具体地说不能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或
48、对有利因素片面夸大,对限制因素轻描淡写。另外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转化,二者缺一不可。 17.城市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 (分数:1.00)A.5年B.10年C.15年D.20年 解析:解析: 城市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 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 1020 年。 18.下列属于基础资料搜集的是( )。 (分数:1.00)A.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工业与仓库、对外交通、市政设施 B.城市历史、自然条件、人文素质、失业率C.城市历史、人口流动、工业与仓库,建筑群D.城市历史、人口流动、自然条件、失业率、对外交通、市政设施解析:解析: 基础资料的分析可以集
49、中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经济结构、用地结构、人口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等。a 在这几方面都详细地阐述了。 19.下面属于中心城市特点的是( )。 (分数:1.00)A.即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 B.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C.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D.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解析:解析: b 指的是工业城市,c 指的是县城,d 为交通港口城市。 20.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 )。 (分数:1.00)A.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B.城镇体系规划文本和附件C.综合规划报告和专题规划报告D.基础资料和主要图纸解析:解析: 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附件又包括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