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272907       资源大小:181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3及答案解析.doc

    1、(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_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A.1 年内 B.2 年内 C.3 年内 D.5 年内(分数:2.00)A.B.C.D.2.2008 年,某企业 15m 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3.50kg/h,受条件所限排气筒高度仅达到7.5m,则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3.50kg/h B.1.75kg/h C.0.88kg/h D.0.44kg/h(分数:2.00)

    2、A.B.C.D.3.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某企业 10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kg/h,受各种因素影响,该企业实建排气筒高度达到 200m,则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340kg/h B.170kg/h C.680kg/h D.255kg/h(分数:2.00)A.B.C.D.4.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某企业 10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kg/h,但是,在距该企业 100m 处有一栋建筑物有 105m,则该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170kg/h B.340kg/h C.85kg/h D.200kg/h(分数

    3、:2.00)A.B.C.D.5.按规定,某企业 10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kg/h,9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30kg/h。该企业排气筒实建 95m,则该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130kg/h B.170kg/h C.150kg/h D.165kg/h(分数:2.00)A.B.C.D.6.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_布点。 A.环境功能区法 B.平行线法 C.同心圆法 D.极坐标布点法(分数:2.00)A.B.C.D.7.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是_。 A.同心圆法 B.环境功能区法 C.极坐标

    4、布点法 D.不同等级方法不一样(分数:2.00)A.B.C.D.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_为轴向,取_为 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 A主导风向,下风向 B主导风向,上风向 C东西向,下风向 D东西向,上风向(分数:2.00)A.B.C.D.9.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 0,至少在约_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0、45、90、135、180、225、270、315 B.0、180 C.0、90、180、270

    5、 D.0、45、135、225、315(分数:2.00)A.B.C.D.10.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 0,至少在约_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0、45、90、135、225、270、315 B.0、180 C.0、270 D.0、45、225、270(分数:2.00)A.B.C.D.11.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 0,至少在约_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A.0、90、225、315 B.0、45、90、135、180、225、

    6、270、315 C.0、35、70、105、140、175、210、245、280、315 D.0、45、135、225、315(分数:2.00)A.B.C.D.12.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_个。 A.6 B.10 C.8 D.10(分数:2.00)A.B.C.D.13.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_个。 A.4 B.8 C.10 D.6(分数:2.00)A.B.C.D.14.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没有近 3 年的监测资料,监测点数应_。

    7、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B.布置 1 个点进行监测 C.布置 24 个点进行监测 D.布置 2 个点进行监测(分数:2.00)A.B.C.D.15.大气环境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_。 A.小于 30 B.小于 45 C.小于 60 D.小于 75(分数:2.00)A.B.C.D.1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应以_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 A.图的方式 B.柱状图的方式 C.列表的方式 D.分布图的方式(分数:2.00)A.B.C.D.17.若进行为期一年的二氧化

    8、硫环境质量监测,每天测 12h,每小时采样时间 45min 以上,每月测 12 天。在环评中这些资料可用于统计分析二氧化硫的_。 A.1h 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分数:2.00)A.B.C.D.18.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_的连续观测。 A.3 个月 B.6 个月 C.10 个月 D.一年(分数:2.00)A.B.C.D.19.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_以上。 A.2 个月 B.4 个月 C.6 个月 D.8 个月(分数:2.00)A.B.C.D.20.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指风的来向,用_个

    9、方位表示。 A.8 B.16 C.10 D.24(分数:2.00)A.B.C.D.21.风频表征_受污染的几率。 A.上风向 B.主导风向 C.下风向 D.次主导风向(分数:2.00)A.B.C.D.22.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_。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湍流 C.风和湍流 D.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分数:2.00)A.B.C.D.23.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_。 A风频 B风玫瑰图 C风场 D联合频率(分数:2.00)A.B.C.D.24.大气湍流是指气流在三维空间内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_涨落。 A有规则 B不规则 C水平方向不规则

    10、 D垂直方向不规则(分数:2.00)A.B.C.D.25.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是_。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C.风和湍流 D.温度层结和湍流(分数:2.00)A.B.C.D.26.下列关于山谷风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山谷风是发生在山区的山风和谷风的总称 B.白天风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晚上风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 C.晚上风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白天风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 D.山谷风是由于山坡和山谷受热不均而产生的(分数:2.00)A.B.C.D.27.下列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_。 A.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乡湿度差异形成的局地风 B.近地面,风从

    11、郊区吹向城市,高空则相反 C.白天风从城市近地面吹向郊区,晚上风从郊区近地面吹向城市 D.市区的污染物通过近地面吹向郊区(分数:2.00)A.B.C.D.28.在风玫瑰图中出现 C=34%,其表达的意思是_。 A.主导风频率为 34% B.静风频率为 34% C.小风频率为 34% D.静风联合频率为 34%(分数:2.00)A.B.C.D.29.下列哪个风玫瑰图能准确反映统计资料的数据?_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频率/% 5.176.673.673.338.3319.507.676.00风向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频率/% 4.5

    12、05.172.832.502.336.17 6.008.83A BC D (分数:2.00)A.B.C.D.30.风向玫瑰图中的 C 代表风速_。 A.0m/s B.0.5m/s C.0.5m/s D.01.0m/s(分数:2.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23,分数:46.00)31.风向玫瑰图可以表示下列_参数。 A.静风率 B.风向频率 C.主导风向 D.风速(分数:2.00)A.B.C.D.32.某区域长期地面气象资料统计的以 16 个方位角表示的最大风向频率为 8%,说明该区域_。 A.主导风向明显 B.主导风向不明显 C.没有主导风向 D.主导风向频率为 8

    13、%(分数:2.00)A.B.C.D.33.在水环境现状调查中,点源调查的内容有_。 A.排放特点 B.排放数据 C.用排水状况 D.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E.能耗状况(分数:2.00)A.B.C.D.E.34.以下属于常规水质因子的有_。 A.pH、BOD、COD B.DO、NH 3-N、SS C.砷、汞、铬(六价) D.酚、氰化物 E.总磷、水温(分数:2.00)A.B.C.D.E.35.黑色冶炼、有色金属矿山及冶炼的特征污染物有_。 A.pH、BOD、COD B.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 C.砷、铅 D.石油类、挥发性酚 E.磷、氨氮(分数:2.00)A.B.C.D.E.36.河流水文调查与水

    14、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_决定。 A.区域自然环境调查 B.评价等级 C.区域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 D.河流的规模(分数:2.00)A.B.C.D.37.下列属于珠江下游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感潮河段的范围 B.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 C.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纵断面 D.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 E.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分数:2.00)A.B.C.D.E.38.下列属于感潮河口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 B.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横断面、水面坡度 C.水温、波浪的情况 D.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流量 E.潮间隙、潮

    15、差、历时(分数:2.00)A.B.C.D.E.39.下列属于湖泊水库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湖泊水库的平面图 B.流入流出的水量 C.湖泊水库的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 D.水量的调度和贮量 E.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分数:2.00)A.B.C.D.E.40.下列属于海湾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潮流状况、水温波浪的情况 B.海岸形状,海底地形,潮位及水深变化 C.流入的河水流量造成的盐度和温度分层情况 D.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周期 E.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分数:2.00)A.B.C.D.E.41.水力滞留时间是_水文调查应获取的重要参数。 A.河流

    16、 B.水库 C.海湾 D.湖泊(分数:2.00)A.B.C.D.42.在已知河流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确定断面平均流速的可选方法有_。 A.水位与流量、断面面积关系曲线法 B.水力学公式法 C.浮标测流法 D.实测河宽、水深计算法(分数:2.00)A.B.C.D.43.北方河流水文调查需要了解_等状况。 A.结冰 B.封冻 C.解冻 D.断流(分数:2.00)A.B.C.D.44.城市非点源负荷调查主要包括_。 A.初期暴雨径流量 B.初期暴雨径流污染物浓度 C.雨水径流特点 D.设计枯水流量(分数:2.00)A.B.C.D.45.对于山地、草原、农业,非点源调查主要包括_。 A.农药施用量 B

    17、.化肥流失量 C.化肥施用量 D.生物多样性 E.化肥流失规律(分数:2.00)A.B.C.D.E.46.关于径流深度 Y 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_。 A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B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C D (分数:2.00)A.B.C.D.47.感潮河口的水文调查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还有_。 A.感潮河段的范围 B.横断面的形状与水面坡度 C.河潮间隙、潮差和历时 D.水温分层情况 E.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分数:2.00)A.B.C.D.E.48.在天然河流中,常用_来描述河流的混合特性。 A.谢才系数 B.紊动通量 C.横向混合系数 D.纵向离

    18、散系数(分数:2.00)A.B.C.D.49.可用来判断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的方法是_。 A.=年总入流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B.=一次洪水总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C.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 D.湖泊、水库的总径流量(分数:2.00)A.B.C.D.50.下列度量单位常用来表示河川径流规律的是_。 A.径流系数 B.径流深 C.径流模数 D.径流总量 E.流量(分数:2.00)A.B.C.D.E.51.按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可分为_。 A.孔隙水 B.裂隙水 C.潜水 D.承压水 E.岩溶水(分数:2.00)A.B.C.D.E.5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_。 A.孔隙水 B.包气带水 C.

    19、潜水 D.承压水 E.岩溶水(分数:2.00)A.B.C.D.E.53.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_。 A.大气降水 B.地表水 C.凝结水 D.其他含水层的水 E.蒸发水(分数:2.00)A.B.C.D.E.(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3 答案解析(总分:10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_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A.1 年内 B.2 年内 C.3 年内 D.5 年内(分数:2.00)A.B.C.D. 解析:2.2008 年,某企业 15m 高排气筒颗粒物最

    20、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3.50kg/h,受条件所限排气筒高度仅达到7.5m,则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3.50kg/h B.1.75kg/h C.0.88kg/h D.0.44kg/h(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2009 年考题。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低值时,计算公式为:Q=Qc(h/hc)2式中: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Qc表列排气筒最低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h某排气筒的高度;hc表列排气筒的最低高度。表列是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

    21、的表 1、表 2。所有的污染物的排气筒最低高度是 15m,因此,上述公式适用。本题:Q=3.50(7.5/15) 2=0.8750.88(kg/h)。同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还规定: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 15m 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 50%执行。因此,本题排放速率应为 0.44(kg/h)。3.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某企业 10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kg/h,受各种因素影响,该企业实建排气筒高度达到 200m,则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340kg/h B.170kg/h C.680kg/h D.255kg/h(分数:

    22、2.00)A.B.C. D.解析:解析 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所列的排气筒的最高高度为100m。某排气筒高度高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Q=Qb(h/hb)2式中:Q某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Qb表列排气筒最高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h某排气筒的高度;hb表列排气筒的最高高度。本题:Q=170(200/100) 2=680(kg/h)。注意:本题无需按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 50%执行。4.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某企业 10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kg/h,但是,在距该

    23、企业 100m 处有一栋建筑物有 105m,则该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170kg/h B.340kg/h C.85kg/h D.200kg/h(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 200m 半径范围的建筑 5m 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 50%执行。5.按规定,某企业 10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kg/h,90m 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30kg/h。该企业排气筒实建 95m,则该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_。 A.130kg/h B.

    24、170kg/h C.150kg/h D.165kg/h(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某排气筒高度处于两高度之间,用内插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Q=Qa+(Qa+1-Qa)(h-ha)/(ha+1-ha)式中: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Qa比某气筒低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大值;Q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小值;h某排气筒的几何高度;ha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大值;h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小值。本题:Q=130+(170-130)(95-90)/(100-90)=150(kg/h)。从上述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能得到什么启示吗?6.大气环境三级

    25、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_布点。 A.环境功能区法 B.平行线法 C.同心圆法 D.极坐标布点法(分数:2.00)A.B.C.D. 解析:7.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是_。 A.同心圆法 B.环境功能区法 C.极坐标布点法 D.不同等级方法不一样(分数:2.00)A.B.C. D.解析: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_为轴向,取_为 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 A主导风向,下风向 B主导风向,上风向 C东西向,下风向 D东西向,上风向(分数:2.00)A.B. C.D.解析

    26、:解析 一级评价至少 8 个方向上布点,二级评价至少 4 个方向上布点,三级评价至少 2 个方向上布点。9.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 0,至少在约_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0、45、90、135、180、225、270、315 B.0、180 C.0、90、180、270 D.0、45、135、225、315(分数:2.00)A.B.C. D.解析:10.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 0,至少在约_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

    27、.0、45、90、135、225、270、315 B.0、180 C.0、270 D.0、45、225、270(分数:2.00)A.B. C.D.解析:11.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 0,至少在约_方向上各设置 1 个监测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布点。 A.0、90、225、315 B.0、45、90、135、180、225、270、315 C.0、35、70、105、140、175、210、245、280、315 D.0、45、135、225、315(分数:2.00)A.B. C.D.解析:12.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

    28、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_个。 A.6 B.10 C.8 D.10(分数:2.00)A.B. C.D.解析:13.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监测点数_个。 A.4 B.8 C.10 D.6(分数:2.00)A.B.C.D. 解析:14.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没有近 3 年的监测资料,监测点数应_。 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B.布置 1 个点进行监测 C.布置 24 个点进行监测 D.布置 2 个点进行监测(分数:2.00)A.B.C. D.解析:15.大气环境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

    29、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_。 A.小于 30 B.小于 45 C.小于 60 D.小于 75(分数:2.00)A. B.C.D.解析:16.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应以_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 A.图的方式 B.柱状图的方式 C.列表的方式 D.分布图的方式(分数:2.00)A.B.C. D.解析:17.若进行为期一年的二氧化硫环境质量监测,每天测 12h,每小时采样时间 45min 以上,每月测 12 天。在环评中这些资料可用于统计分析二氧化硫的_。 A.1h 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平

    30、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2009 年的考题。主要考查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据 GB 30962012,二氧化硫的 24小时均值需 20h 采样时间,年均值需 324 个日均值。本题目平均浓度无法统计分析,也无法知道年均值。“季平均浓度”在二氧化硫标准中没有此值的统计。18.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应进行为期_的连续观测。 A.3 个月 B.6 个月 C.10 个月 D.一年(分数:2.00)A.B.C.D. 解析:19.二级评价的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_以上。 A.2 个月 B.4 个月 C.6 个月

    31、D.8 个月(分数:2.00)A. B.C.D.解析:20.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指风的来向,用_个方位表示。 A.8 B.16 C.10 D.24(分数:2.00)A.B. C.D.解析:21.风频表征_受污染的几率。 A.上风向 B.主导风向 C.下风向 D.次主导风向(分数:2.00)A.B.C. D.解析:22.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_。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湍流 C.风和湍流 D.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分数:2.00)A.B.C.D. 解析:23.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_。 A风频 B风玫瑰图 C风场 D联合频率(分

    32、数:2.00)A. B.C.D.解析:24.大气湍流是指气流在三维空间内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_涨落。 A有规则 B不规则 C水平方向不规则 D垂直方向不规则(分数:2.00)A.B. C.D.解析:25.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是_。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C.风和湍流 D.温度层结和湍流(分数:2.00)A.B.C. D.解析:26.下列关于山谷风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山谷风是发生在山区的山风和谷风的总称 B.白天风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晚上风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 C.晚上风从山谷近地面吹向山坡,白天风从山坡近地面吹向山谷 D.山谷风是由于山坡和山谷受热不均而

    33、产生的(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同一水平面上,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当日出以后,太阳辐射光照射到山坡上,山坡上的空气比谷底上同高度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压低,因而谷底空气将沿山坡上升,形成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山坡向上升的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向山谷流动,在高空形成反谷风,在山谷间形成谷风局地环流。晚上则相反。27.下列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_。 A.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乡湿度差异形成的局地风 B.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高空则相反 C.白天风从城市近地面吹向郊区,晚上风从郊区近地面吹向城市 D.

    34、市区的污染物通过近地面吹向郊区(分数:2.00)A.B. C.D.解析:28.在风玫瑰图中出现 C=34%,其表达的意思是_。 A.主导风频率为 34% B.静风频率为 34% C.小风频率为 34% D.静风联合频率为 34%(分数:2.00)A.B. C.D.解析:29.下列哪个风玫瑰图能准确反映统计资料的数据?_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频率/%5.176.673.673.338.3319.507.676.00风向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频率/%4.505.172.832.502.336.176.008.83A BC D (分数

    35、:2.00)A.B. C.D.解析:30.风向玫瑰图中的 C 代表风速_。 A.0m/s B.0.5m/s C.0.5m/s D.01.0m/s(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C 代表静风频率,静风指风速0.5m/s。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23,分数:46.00)31.风向玫瑰图可以表示下列_参数。 A.静风率 B.风向频率 C.主导风向 D.风速(分数:2.00)A. B. C. D.解析:32.某区域长期地面气象资料统计的以 16 个方位角表示的最大风向频率为 8%,说明该区域_。 A.主导风向明显 B.主导风向不明显 C.没有主导风向 D.主导风向频率为 8%(

    36、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33.在水环境现状调查中,点源调查的内容有_。 A.排放特点 B.排放数据 C.用排水状况 D.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E.能耗状况(分数:2.00)A. B. C. D. E.解析:34.以下属于常规水质因子的有_。 A.pH、BOD、COD B.DO、NH 3-N、SS C.砷、汞、铬(六价) D.酚、氰化物 E.总磷、水温(分数:2.00)A. B.C. D. E. 解析:解析 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所列:pH、溶解

    37、氧、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及水温,均为常规水质因子。35.黑色冶炼、有色金属矿山及冶炼的特征污染物有_。 A.pH、BOD、COD B.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 C.砷、铅 D.石油类、挥发性酚 E.磷、氨氮(分数:2.00)A.B. C. D. E.解析:解析 黑色冶炼、有色金属矿山及冶炼的特征污染物为:pH、悬浮物、COD、硫化物、氟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石油类、铜、锌、铅、砷、镉、汞。36.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_决定。 A.区域自然环境调查 B.评价等级 C.区域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 D.河流的规模(分数:2

    38、.00)A.B. C.D. 解析:37.下列属于珠江下游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感潮河段的范围 B.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 C.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纵断面 D.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 E.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珠江下游属感潮河段。38.下列属于感潮河口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 B.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横断面、水面坡度 C.水温、波浪的情况 D.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流量 E.潮间隙、潮差、历时(分数:2.00)A. B. C.D. E. 解析:39

    39、.下列属于湖泊水库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湖泊水库的平面图 B.流入流出的水量 C.湖泊水库的水深,水温分层情况及水流状况 D.水量的调度和贮量 E.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40.下列属于海湾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_。 A.潮流状况、水温波浪的情况 B.海岸形状,海底地形,潮位及水深变化 C.流入的河水流量造成的盐度和温度分层情况 D.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周期 E.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分数:2.00)A. B. C. D. E.解析:41.水力滞留时间是_水文调查应获取的重要参数。 A.河流 B.水库 C.海湾

    40、 D.湖泊(分数:2.00)A.B. C.D. 解析:解析 水库、湖泊需要调查水力滞留时间。42.在已知河流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确定断面平均流速的可选方法有_。 A.水位与流量、断面面积关系曲线法 B.水力学公式法 C.浮标测流法 D.实测河宽、水深计算法(分数:2.00)A. B. C.D.解析:解析 选项 C 和 D 不全面,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43.北方河流水文调查需要了解_等状况。 A.结冰 B.封冻 C.解冻 D.断流(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导则 6.3.2 原文:“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河流的规模决定,其中主要有:枯水期有无浅滩

    41、、沙洲和断流,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冰、解冻等现象。”因此,有些考生如果看书不仔细,可能只选择了 ABC 三项。44.城市非点源负荷调查主要包括_。 A.初期暴雨径流量 B.初期暴雨径流污染物浓度 C.雨水径流特点 D.设计枯水流量(分数:2.00)A.B. C. D.解析:45.对于山地、草原、农业,非点源调查主要包括_。 A.农药施用量 B.化肥流失量 C.化肥施用量 D.生物多样性 E.化肥流失规律(分数:2.00)A. B. C. D.E. 解析:46.关于径流深度 Y 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_。 A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B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C D

    42、 (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选项 A 是径流模数的定义。径流深度的单位是 mm,不是 m。47.感潮河口的水文调查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还有_。 A.感潮河段的范围 B.横断面的形状与水面坡度 C.河潮间隙、潮差和历时 D.水温分层情况 E.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分数:2.00)A. B. C. D.E. 解析:48.在天然河流中,常用_来描述河流的混合特性。 A.谢才系数 B.紊动通量 C.横向混合系数 D.纵向离散系数(分数:2.00)A.B.C. D. 解析:49.可用来判断湖泊、水库水温是否分层的方法是_。 A.=年总入流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B.=一

    43、次洪水总量/湖泊、水库总容积 C.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 D.湖泊、水库的总径流量(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选项 C 是经验判断法。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 H10m,是分层型,反之可能是混合型。50.下列度量单位常用来表示河川径流规律的是_。 A.径流系数 B.径流深 C.径流模数 D.径流总量 E.流量(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51.按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可分为_。 A.孔隙水 B.裂隙水 C.潜水 D.承压水 E.岩溶水(分数:2.00)A. B. C.D.E. 解析:解析 按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即孔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三大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可溶岩类岩溶水。孔隙水:存在于岩土体孔隙中的重力水;裂隙水:贮存于岩体裂隙中的重力水。裂隙系统与孔隙系统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介质渗透性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非均质性。岩溶是水流对可溶岩进行溶解、侵蚀,并伴随重力崩塌的结果,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称为岩溶,贮存于可溶性岩层溶隙(穴)中的重力水称为岩溶水。5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_。 A.孔隙水 B.包气带水 C.潜水 D.承压水 E.岩溶水(分数:2.00)A.B. C. D. E.解析:解析 地表以下地下水面以上的岩土层,其空隙未被水充满,空隙中仍包含着部分空气,该岩土层即称为包气带。包气带是地表物质进入地下含水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