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785-2008 《峨边花牛》.pdf

    • 资源ID:1233175       资源大小:175.4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785-2008 《峨边花牛》.pdf

    1、 ICS:65.020.30 DBB 43 备案号: 23059-2008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785-2008峨边花牛 Ebian Spotted Cattle 2008-06-06 发布 2008-06-15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785-200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品种特征特性 1 3 等级划分 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体尺体重测量方法与要求 . 4 A.1 测量用具 4 A.2 测量姿势 4 A.3 测量部位 4 A.4 称重 4 DB51/T785-2008 II 前 言 峨边花牛是我省的役肉兼用地方品种,2007年列入四川省畜

    2、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为进一步提高峨边花牛品种质量,规范品种鉴定和种牛等级评定,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和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制。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峨边彝族自治县畜牧局和乐山市畜牧局共同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建文、傅昌秀、王金和、郑泽林、雷平、张松远、李正川、刘星。 DB51/T785-2008 1 峨边花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峨边花牛的品种特征特性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峨边花牛的品

    3、种鉴定和种牛等级评定。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产地、分布 峨边花牛属役肉兼用地方优良品种,中心产区为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主要分布于马边、汉源、美姑、甘洛、金口河等县(区)。 2.2 体型外貌 体格中等,体躯较长,结构紧凑。公牛头宽粗重,母牛头小狭长,额微凹,鼻镜呈肉色或深灰色。耳平伸,耳壳薄,耳端尖。角的形状多种,以角尖斜向两侧分开并略向前倾的倒八字角居多。眼睑、乳房颜色为粉红色。颈宽短,垂皮发达,垂皮从颔下延伸至胸骨前段部。胸深宽,肩胛平宽,肌肉丰满。背腰平直宽广,肋骨开张。腹圆大不下垂,四肢短而结实,蹄小而圆,蹄质坚实。基础毛色为黄色、黑色和白色,但以黄色为主,黑色次之;全身布满花斑

    4、,花斑由点状到大小不等的块状;部分牛只有晕毛。 2.3 生产性能 2.3.1 生长发育 初生重公犊 16kg、母犊 15kg。犊牛 1 月龄平均日增重 530g。一岁体重可达 108kg,二岁体重达到155k,三岁公牛体重达到 220kg,母牛达到 206kg。三岁前的生长速度较快,母牛生长速度快于公牛,三岁以后母牛相对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2.3.2 产肉性能 在自然放牧条件下,成年公牛屠宰率 55.46%4.45%,净肉率 41.99%1.93%,胴体产肉率 75.99%5.21%,骨肉比 1:4.51,眼肌面积 64.6 23.662;成年母牛屠宰率 52.18%1.68%,净肉率 36.

    5、6%1.53% ,胴体产肉率 70.14%1.71%,骨肉比 1:3.55,眼肌面积51.10 21.34 2。 2.3.3 役用性能 役用性能良好。一般3岁开始调教,4岁5岁开始使役,使役年限12年。一牛一犁,使用 山铧犁,成年公母阉牛每小时可耕翻砂壤土0.28亩0.31亩。 成年公牛平均体重319.3kg,最大挽力平均247.1kg,占体重的77.4%;成年母牛平均体重287.3kg,最大挽力平均225kg,占体重的78.9%;成年阉牛平均体重356.8kg,最大挽力平均275kg,占体重的77.6%。 2.3.4 繁殖性能 性成熟期 16 月龄18 月龄。母牛初配年龄一般 2 岁 3 岁

    6、,发情周期 21 天,妊娠期 280 天左右,繁殖年龄可到 12 岁15 岁,一般 3 年产犊 2 胎。公牛初配年龄 3 岁3.5 岁,可利用到 8 岁10 岁。 3 等级划分 3.1 体形外貌 按表1评出总分,再按表2评定等级。 DB51/T785-2008 2 表1 体型外貌评分 评 分 项 目 鉴定要求 公牛 母牛 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躯较长 ,肩胛平宽,肌肉丰满。公牛头宽粗重,颈宽短,垂皮发达。母牛头小狭长,颈细长,垂皮发达。 30 30 整体结构 前躯发育良好,胸深。 背腰平直,腹圆大不下垂 。尻长而平直,大腿宽广。 30 30 体 躯 公牛睾丸发育良好,匀称。包皮整洁,无脐垂。母

    7、牛乳房发育好,四个乳区匀称,乳头分布均匀。15 15 生殖器官、乳房 四肢短而结实,筋健明显,前肢间距较宽;蹄小而圆,蹄质坚实。 15 15 肢、蹄 被毛细软较密,颜色呈花斑,以黄白花或黒白花为主,花斑由点状到大小不等的块状。 10 10 被 毛 合计 100 100 表2 体型外貌等级评定 性别 特 一 二 三 公牛 85 100 808 4 7179 6570 母牛 80100 7579 7074 6169 3.2 体重、体尺 按附录 A 体尺体重测量方法与要求进行测定,按表 3 评定体重体尺等级。 表3 体重、体尺等级评定 公 牛 母 牛 年 龄 等级 体重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体重 体

    8、高 体斜长 胸 围特 380 126 140 172 290 116 130 155 一 340 123 135 165 260 113 125 150 二 300 120 130 158 234 110 120 145 5岁 三 264 117 125 151 209 107 115 140 特 335 123 135 164 270 113 127 152 一 297 120 130 157 244 110 122 147 二 260 117 125 150 218 107 117 142 4岁 三 227 114 120 143 195 104 112 137 特 275 117 125

    9、 154 247 109 122 148 3岁 一 247 114 122 148 222 106 117 143 DB51/T785-2008 3 二 218 111 117 142 197 103 112 138 三 192 108 112 136 175 100 107 133 特 190 106 113 135 182 101 108 135 一 172 103 110 130 164 98 105 130 二 155 100 107 125 148 95 102 125 2岁 三 139 97 104 120 132 92 99 120 特 145 98 102 124 123 91

    10、 97 117 一 130 95 99 119 109 88 94 112 二 116 92 96 114 96 85 91 107 1岁 三 102 89 93 109 85 82 88 102 3.3 综合评定 3.3.1 根据体型外貌、体重和体尺三项等级结果按表 4 规定进行综合评定。若有系谱资料,参考其父母等级。父母双方综合评定等级均高于本身等级两级者,可将等级提升一级。 3.3.2 公、母牛投产后的综合评定参考其后代品质。若后代综合评定等级高其两级者,可提升一级。 表4 综合等级评定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特 特 特 特 一 一 一 一 特 特 一 特 一 一 二

    11、一 特 特 二 一 一 一 三 二 特 特 三 二 一 二 二 二 特 一 一 一 一 二 三 二 特 一 二 一 一 三 三 三 特 一 三 二 二 二 二 二 特 二 二 二 二 二 三 二 特 二 三 二 二 三 三 三 特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DB51/T785-2008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体尺体重测量方法与要求 A.1 测量用具 测量体高用测杖,测量体斜长和胸围用皮尺。测量前须校正测量用具。 A.2 测量姿势 测量体尺时,让牛只自然站在平坦地上,要求前后肢和左右肢分别在一直线上,头部自然前伸,头颈与背线呈一直线。 A.3 测量部位 体高:耆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斜长:从牛左侧肩端前缘到坐骨结节后缘,皮尺贴近牛只体侧的曲线距离。 胸围:在肩胛骨后缘量取牛胸部的垂直周径,松紧以放进两个手指能上下滑动为宜。 A.4 称重 早上饲喂前称重(母牛应空怀)。不具备称重条件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体重: 体重(kg)=胸围(cm)2体斜长(cm)10800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785-2008 《峨边花牛》.pdf)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