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65.020.30 DB51B 40 备案号: 23051-2008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777-2008弓箭灭治鼢鼠技术规范 Technical Rules forBow and Arrow Killing Myospalax Fontanieri 2008-06-06 发布 2008-06-15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777-200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灭治区域与时间 2 5 弓箭制作 2 6 弓箭安装 2 7 巡查与回收 3 8 后期处理 3 9 灭效评价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2、 弓箭制作与安装示意图 . 5 DB51/T777-2008 II 前 言 弓箭灭鼠是牧区常用于捕杀营地下活动鼠类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弓箭灭鼠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防治效果,规范统一灭鼠弓箭的制作、安装和应用等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标准中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阿坝州草原站、甘孜州草原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俗、张绪校、唐川江、侯众。 DB51/T777-200
3、8 1 弓箭灭治鼢鼠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弓箭灭治鼢鼠的术语以及灭鼠弓箭的制作、安装和灭治鼢鼠的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物理方法捕杀鼢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NY/T 12402006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鼢鼠 指在川西北牧区主要危害的高原鼢鼠、中华鼢鼠等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营地下生活的鼠类。 3.2 弓
4、箭 模仿弓箭原理制作的一种捕杀鼢鼠的弓形装置或器械(见附录 A)。 3.3 探钎 用钢筋或铁丝制成的“ T”字型或“ P”字型器具,下端稍尖利,用来插入土中探找鼠类的洞道(见附录A)。 3.4 探道 指用探钎反复插入土中,根据受到阻力的大小,探测出洞道的过程。 3.5 箭 用铁(钢)丝制成的前端锋利,尾端带圆圈形环的铁(钢)丝钎,是弓箭触发后剌杀鼠身体的部件(见附录A) 3.6 吊绳 连接弓箭架、平衡棍和触发点的绳索,是弓箭触发机关的主要部件之一(见附录 A)。 3.7 平衡棍 连接吊绳、吊绳引发端、弹性橡皮胶带和箭的短木棍,是弓箭触发机关的主要部件之一(见附录 A)。 3.8 引发率 触动机
5、关使弓箭引发的概率。 3.9 有效土丘 指有鼢鼠活动的土丘。 3.10 有效土丘群 指一只鼢鼠在其活动范围内形成的所有有效土丘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群体。通常把某些相对集中的土丘称为一个土丘群。 DB51/T777-2008 2 4 灭治区域与时间 4.1 灭治区域 根据调查结果,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选择鼢鼠活动频繁、新土丘密度达到防治指标的区域。 4.2 灭治时间 选择鼢鼠活动和危害高峰期进行灭治,一般在每年的 4 月6 月和 9 月10 月。 5 弓箭制作 5.1 材料准备 5.1.1 选用直径为 1 2cm,直形、有一定强度的枝条或钢筋; 5.1.2 可以用来绑固枝条或钢筋的细铁丝、尼龙绳或麻
6、绳; 5.1.3 拉抻性能好、收缩力大的橡皮胶带; 5.1.4 直径为 0.8cm 和 0.5cm 的铁丝或钢丝。 5.2 制作方法 5.2.1 探钎 截取直径为 0.8cm、长 80 100cm 的铁丝或钢丝,制成“P” 或“T” 字形状。 5.2.2 箭 截取直径 0.5cm、长 50cm 的铁(钢)丝,制成前端锋利、末端圆圈形环。 5.2.3 三角架 截取直径12cm、直形的枝条或钢筋,用细铁丝或绳索绑固成平面三角形,边长6570cm,底长约50cm 5.2.4 吊绳、平衡棍和橡皮胶带 从顶端绑好5060cm的吊绳并在稍下方设置10cm的平衡棍; 用自然周长为3040cm的弹性较好的橡皮
7、胶带,固定在箭和三角架的底边上(见附录A)。 6 弓箭安装 6.1 选择有效土丘群 根据土丘的新鲜程度和土丘的分布形状,确定有效土丘群。 6.2 确定安装弓箭的数量 一般一个有效土丘群安装 1 个3 个弓箭。 6.3 探道 利用探钎在新鲜土丘附近穿刺,根据刺入泥土中受到的阻力大小判断高原鼢鼠洞道的位置,刺入时受到的阻力较小、有落空感时,表明地表下有洞道。 6.4 开洞 探得洞道后,用铁锹铲开草层,剖开洞道,露出洞口,将洞口削平。 6.5 判断鼠只走向 洞道剖开后,观察洞道内壁形状,根据洞道内草根的走向,结合洞道内壁鼠唇抵触的凹点、内壁的光滑程度判断鼠只的走向。 6.6 弓箭安装 6.6.1 安
8、装位置及处理 DB51/T777-2008 3 在挖开的洞口距鼠只走向相反方向的 10cm 处,将洞道上部表土层削薄、削平,保持土层厚度 10cm15cm,在此处安装弓箭。 6.6.2 安装弓箭 用支撑杆或石块固定三角架,使三角架的平面垂直于地面,用吊线在顶端位置缠住平衡棍。用探钎向洞道正中方向打一个孔,将箭插入洞中,无箭头露入洞道为宜;箭的末端套住橡皮带,拉开橡皮带套在平衡棍上。 6.6.3 设置触发机关 吊绳一端固定在平衡棍上,另一端用土块或木棍固定在鼢鼠的洞道中,设置成触发机关,保证鼢鼠触碰到时能够灵敏地松开。 6.6.4 封堵鼠道 用土或草皮堵住鼠道。待鼢鼠封堵洞口时,触动触发机关使箭
9、射中鼢鼠身体。 6.7 控制人畜活动 在安装弓箭期间,灭治区域内禁止人畜活动,应避免非鼠类动物触动、破坏安装的设置。 7 巡查与回收 弓箭安装后应不定期巡查,回收引发的弓箭和中箭的鼢鼠。若发现有中箭的鼠只应立即取出,并将引发了的弓箭移到另一个未安装的有效土丘群重新安装。在鼢鼠活动高峰期应增加巡查次数。 8 后期处理 8.1 洞道回填 取出鼠只和弓箭后,应填补挖开的洞口。最好使用原来的草皮,以利于植被恢复。 8.2 鼠只处理 将回收的鼢鼠尸体集中,做深埋处理,埋深应不小于1m,并撒施石灰消毒,掩埋后进行植被恢复。 9 灭效评价 9.1 评价指标 9.1.1 弓箭引发率应大于 95%。 9.1.2 灭治后新土丘密度应低于 150 个/公顷。 9.1.3 灭洞率或灭鼠率平均在 90以上。 9.2 调查统计相关公式 9.2.1 鼢鼠密度 D=Q S D鼢鼠密度(只/ 公顷) Q标准地内鼢鼠数 S标准地面积 9.2.2 引发率 R=A1 A 100 R引发率% A1鼢鼠触动过引发的弓箭数量 DB51/T777-2008 4 A鼢鼠触动过的弓箭总数量 9.2.3 灭治效果以灭洞率或灭鼠率表示,参照 NY/T 12402006 标准执行。 DB51/T777-2008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弓箭制作与安装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