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 66 DB51 备案号:21894-2008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7102007 油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Standardized Process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2007 - 11 - 01 发布 2007 - 12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710200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立地条件 . 1 4 良种选择 . 1 5 苗木繁育 . 2 6 栽培
2、技术 . 4 7 采叶技术 . 5 DB51/T 7102007 II 前 言 油樟(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N.chao)是樟科樟属常绿高大乔木,为四川省特有的优良芳香油经济树种,主产于四川盆地南缘,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萌芽力强等特点。油樟枝、叶、干、皮均可提取芳香油,尤以叶子含油率最高,精油成分主要为桉叶油素(含量55%以上)。 目前尚无油樟丰产栽培技术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规范、指导四川省油樟栽培和经营管理,提高油樟林的栽培与经营技术,加速对我省特有芳香油植物油樟的培育与利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3、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 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宜宾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利春、徐小林、何兴炳、何西川、周舰、胡焱彬、刘春晖DB51/T 7102007 1 油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樟(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N.chao)栽培的立地条件、良种选择、苗木繁育、栽培技术、采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油樟的栽培和经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
4、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LY/T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DB51/33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T380 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DB51/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规程 3 立
5、地条件 3.1 气候条件 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6以上,月平均最低气温高于5,绝对最低温不低于-7,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2;年日照时数9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大于9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的地区。 3.2 土壤条件 土层厚度40cm以上,湿润、肥沃、酸性至微酸性的黄壤、红黄壤、紫色土,有机质含量1以上。 3.3 地形地势 适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地带,最适宜海拔高度为350m600m。 3.4 环境条件 符合DB51/T33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4 良种选择 DB51/T 7102007 2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认定通过的油樟母树林或采种林分的种子。 5 苗木繁育
6、5.1 采种与种子贮藏 5.1.1 采种 选择立地条件好,向阳、树体健壮、主干通直、树冠发达、无病虫害、结实稳定的15年生以上的油樟作为采种母树。种子成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当果皮由青变紫转至黑色且柔软多汁时即可采收。 5.1.2 种子贮藏 采后应立即处理,即在清水中浸泡2天3天(每天换水1次),待果皮吸水软化后搓去果皮、洗净种子,再拌草木灰脱脂12小时24小时,洗净摊开阴干,切勿曝晒。阴干后即可播种或沙藏,按种子、沙12 的比例混合沙藏, 每5 天翻动1 次, 每月换1 次新沙。要注意防止鼠害和霉变。 浆果出种率20%28%,种子千粒重100克120克,发芽率65%80%。 5.2 播种
7、育苗 5.2.1 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除应执行DB51/336的规定外,还要求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结构良好,肥力水平中等以上的微酸性壤土。 5.2.2 育苗技术 油樟播种育苗技术应严格执行GB/T6001、DB51/338的规定。 5.2.2.1 播种期 春播或秋播(即随采随播)。 5.2.2.2 种子处理 用50煮沸过的温水间歇浸种催芽2天-3天,可提前10天发芽,且出土整齐、出苗均匀。 5.2.2.3 播种量 每亩用种10kg。 5.2.2.4 育苗方法 推荐采用“两段”式育苗,可提高出苗率,并培育壮苗。 沙床育小苗:取河沙或打细红色沙石过筛后作沙床,厚15cm20
8、cm,床宽1m,面积视种子多少而定(以种子不重叠为度)。种子均匀撒播床面后,覆盖沙2cm3cm为宜,秋播或早春播种加盖薄膜,既保温保湿,又能防鸟兽为害。待种子发芽出土后,及时揭盖薄膜,有利苗木生长,也避免“烧苗”。苗高达8cm-12cm时,开始小苗移床。 移床苗:苗圃应选用水源方便,半阴半阳的厚层沙壤质平缓土地,每亩施基肥(复合肥)50千克 ,拌匀筑床,宽1cm,长10m-20m,步道宽30cm -50cm。以株行距各10cm 移植小苗,阴天、雨天或晴天早晚DB51/T 7102007 3 栽植,随起随栽,栽后浇透定根水,保持苗床湿润,遇烈日应遮荫。成活后,看苗施追肥,一般春季每10天-15天
9、用10%-15%的清粪水追肥1次,以苗床浇透2cm-5cm为度。 5.2.2.5 出圃规格 除符合GB6000外,还要求一年生苗高50cm以上,地径0.6cm以上。 5.3 扦插育苗 5.3.1 扦插季节 5月-6月份扦插(以当地麦收季节为准)为最佳,其次为9月-10月份扦插。 5.3.2 扦插基质和作床 扦插基质选用岩砂(粗砂)或河砂,要求清洁、通气、排水、保持湿润;床厚25cm-30cm,宽1m,长10m-20m,步道宽30cm-50cm。 5.3.3 插条截取 油樟属愈伤生根型、难生根的树种,应严格掌握好插条截取的要求。即从幼年母树(10年生以下)上剪取半木质化带顶芽的枝条, 插条直径0
10、.3cm0.8cm, 长度10cm15cm, 枝条顶端保留2片3片半叶。 5.3.4 插条处理 插条下切口为斜切面,并在插条底部划2-3道刻伤,采用0.1%K 2MnO4浸泡半小时加500mg.L-1的NAA水剂浸5秒的处理。 5.3.5 扦插方法 宜在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插壤含水量10%15% ,气温153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扦插,并注意通风透气。扦插前应将插床翻松,再将床面平整,按10cm行距开出浅沟,沿浅沟按6cm株距将插穗插入土中,插穗入土1/2,从浅沟两边复土、压实,使插穗与土壤密接, 随后浇一次透水。 5.3.6 插床的管理 5.3.6.1 成活期间的管理 自扦插起,到接穗上部发
11、芽、展叶,下部生根,扦插苗能独立进行营养时为成活期。秋插由于气温低,必须用塑料薄膜低棚封闭覆盖(棚高约50cm),一般每天喷一次水,使床面保持湿润,相对温度保持在85以上。若气温高于25,应掀开两头薄膜,让其通风降温。 嫩枝扦插由于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扦插后应架设荫棚或遮阳网,棚高80cm,透光度约10,根据天气状况,每天浇水1次2次,使床面保持湿润,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 5.3.6.2 插条生根后的管理 嫩枝扦插生根后,应及时追施适量10%-15%的清粪水和少量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荫棚透光度应加大到3040,直至当年9 月中旬撤去荫棚,10月停止生长以后,移植定株。在此期间,应进行灌溉、
12、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 秋插苗到第二年3月下旬生根,应在4月中旬苗木长出吸收根时进行移植。 5.3.7 移植 DB51/T 7102007 4 移植苗床应为壤土,采用沟植法移植,即按25cm行距,沿沟 15cm株距定植,定植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苗木栽植的深度比原根际深度深1cm2cm。为了保证移植苗的成活率,移植前应将苗根蘸磷肥泥浆(磷肥泥浆的比例:过磷酸钙5斤,细黄泥15斤,加清水20斤拌成稀糊状)。移植完毕后,用40mg.L-1阿斯匹林溶液作为定根水将土壤淋透,可使移植成活率达95左右。苗木移植成活后,看苗施追肥,一般春季每10天-15天用10%-15%的清粪水追肥1次,以苗床浇透
13、2cm-5cm为度。 5.3.8 苗木出圃规格 油樟秋插苗,到第二年10月份出圃。苗木平均高可达60cm,地径0.6cm以上,侧根发达,枝叶茂盛。 油樟初夏嫩枝扦插育苗,翌年10月出圃,苗高80cm,地径0.8cm以上,根系发育完整,侧根发达,枝叶茂密。 6 栽培技术 6.1 作业设计 应严格按照GB/T15776、LY/T1607、LY/1557 、DB51/T380和D B51/336执行。 6.2 造林地选择 执行本标准第3条。 6.3 整地方式 水平带状整地,宽度为1m、整地深度为35cm;栽植穴径50cm70cm,深40cm50cm。 6.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为1.5m1.5m或1
14、.5m2m, 即4444株/公顷或3333株/公顷。 6.5 造林时间 造林最佳季节为“霜降”前后,也可采用冬季和春季造林。 6.6 造林方法 以植苗为主,采用一年生苗造林,植苗前剪枝打叶,宿留顶端3片4片半叶,用泥浆拌根,并掺少许过磷酸钙于泥浆中,可提高成活率;植苗时做到苗正根伸,适当深栽,压实捶紧。推荐采用截杆造林,即离地径10cm处截断主杆,壅蔸栽植,成活率高达90。有条件的宜每穴施磷肥0.5kg,拌匀后植苗。 6.7 幼林抚育 造林后应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两次,幼林抚育包括除草、清除杂灌、松土、正苗、培土、补植、施肥等。抚育时间每年4月5月和8月9月。 6.8 土肥管理 一般造林时施底肥(过磷酸钙)500g株, 造林第2年4月5月结合抚育施一次追肥, 施肥量尿素100 g株+复合肥200g株。施肥方法:在植株周围30cm挖环形沟( 沟宽20cm,深15cm)均匀施入肥料,并复土盖肥。 DB51/T 7102007 5 7 采叶技术 油樟栽植三年后,蒸油得率及桉叶油素含量均趋于稳定。造林后第三年即进入试产期,第五年进入盛产期。 7.1 采叶期 以7月8月为适宜采叶期。 7.2 采叶强度 以单株总叶量60-80%的采叶强度为宜。采叶时从树干下部向上部顺序采叶,不采大枝。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