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709-2007 《岩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233112       资源大小:200.6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709-2007 《岩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40 B 66 DB51 备案号:21893-2008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7092007 岩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Standardized Process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Cinnamomum Petrophilum 2007 - 11 - 01 发布 2007 - 12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709200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立地条件 . 1 4 品种选择 . 1 5 苗木繁育 . 2 6 栽培技术 . 4

    2、 7 采叶技术 . 5 DB51/T 7092007 II 前 言 岩桂( Cinnamomum Petrophilum N.chao)是樟科樟属常绿小乔木,为四川省特有的优良芳香油经济树种,适生于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溶地区,具较强的萌发能力,耐干旱瘠薄。岩桂枝、叶、干、皮均可提取芳香油,尤以叶子含油率最高,精油成分主要为黄樟油素(含量高达95%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枝叶中黄樟油素含量最高的树种。 目前尚无岩桂丰产栽培技术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规范、指导四川省岩桂栽培和经营管理,提高岩桂林的栽培与经营技术,加速对我省特有芳香油植物岩桂的培育与利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

    3、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 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宜宾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利春、徐小林、何兴炳、何西川、古有奎、胡焱彬、兰英DB51/T 7092007 1 岩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岩桂( Cinnamomum Petrophilum N.chao)栽培的立地条件、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培技术、采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岩桂的栽培和经营管理.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LY/T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DB51/33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T380 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DB51/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

    5、用规程立地条件 3 立地条件 3.1 气候条件 年均温14.017.0,极端最高温42,极端最低温3.0,最热月均温23.026.0, 最冷月均温3.56.5,10积温40005300,年均降雨量1100mm1375mm,年均相对湿度8187,年日照时数 750小时1000小时,无霜期290天320天。 3.2 土壤条件 土壤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黄色石灰土或紫色石灰土。Ph值7.08.9,有碳酸盐反应,土层厚度40cm以上,有机质含量1以上。 3.3 地形地势 盆周山地海拔450m1100m之间的石灰岩、岩溶坡地及槽谷。 4 品种选择 DB51/T 7092007 2 采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定通

    6、过的岩桂优良品种长叶岩桂(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编号:川S-SV-CP-001-2004)。 5 苗木繁育 5.1 采种与种子贮藏 5.1.1 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向阳、树体健壮、主干通直、树冠发达、无病虫害、结实稳定的15年生以上的岩桂作为采种母树。8月中旬至10月下旬待果皮紫黑色时采种。果实采集后,立即用水浸泡摩擦、搓洗,待除净果皮和果肉后,再用草木灰脱脂12小时24小时,再洗净阴干。种子千粒重 210g250g。 5.1.2 种子贮藏 处理后的种子应采用湿沙层积贮藏。沙与种子比例一般2:1,一层沙,一层种子。沙的湿度以手捏能成团,手松能松散为宜。贮藏在阴凉的室内。 5.2 播种育苗 5.2.

    7、1 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必须符合DB51/336的规定外,还要求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结构良好,肥力水平中等以上的中性或微碱性壤土。 5.2.2 育苗技术 岩桂播种育苗技术应严格执行GB/T6001、DB51/338的规定。 5.2.2.1 播种期 春播或秋播(即随采随播)。 5.2.2.2 种子处理 用50煮沸过的温水间歇浸种催芽2天-3天,可提前10天发芽,且出土整齐、出苗均匀 。 5.2.2.3 播种量 每亩用种15kg-20kg。 5.2.2.4 播种方法 圃地选好后,施足底肥(每亩施复合肥50 kg-100 kg,根据土壤肥力而定),深耕细作,细致整地。采用条播

    8、,条间距15cm20cm。播种后覆细土,厚度1.5cm左右,覆土后应覆盖稻草,淋水至透。 5.2.2.5 发芽后管理 种子萌芽后,应及时揭除覆盖物;及时除草,适当灌溉,排水和适量追肥。 5.2.2.6 苗木移栽 春季育苗时,每10天-15天用10%-15% 的清粪水追肥1次,以苗床浇透2cm-5cm为度。 DB51/T 7092007 3 当苗高3cm时应进行间苗、移栽。移栽圃地每亩施基肥(复合肥) 50千克 ,拌匀筑床,宽1cm,长10m-20m,步道宽30cm-50cm。以株行距各7cm、10cm 移植小苗,阴天、雨天或晴天早晚栽植,随起随栽,栽后浇透定根水,保持苗床湿润,遇烈日可用铁芒箕

    9、竖插遮荫。成活后,看苗施追肥。一般春季每10天-15天用10%-15%的清粪水根外追肥1次,以苗床浇透2 cm-5cm为度;10月份苗木进入生长后期,应停止施氮肥。 5.2.2.7 出圃规格 除符合GB6000外,还要求一年生苗高20cm以上,地 径0.4cm以上。产苗量每亩约4万株。 5.3 扦插育苗 5.3.1 扦插季节 宜在5月-6月份扦插(以当地麦收季节为准)为最佳,其次为9月-10月份扦插。 5.3.2 扦插基质和作床 扦插基质选用岩砂(粗砂)或河砂,要求清洁、通气、排水、保持湿润;床厚25cm-30cm,宽1m,长10m-20m,步道宽30cm-50cm。 5.3.3 插条截取 岩

    10、桂属愈伤生根型、难生根的树种,应严格掌握好插条截取的要求。即从幼年母树(10年生以下)上剪取半木质化带顶芽的枝条,插条直径0.2cm0.5cm,长度8cm15cm,枝条顶端保留1片3片半叶。 插条下切口形状为平面。 5.3.4 插条处理 插条先用0.1% K 2MnO4浸泡半小时后,在放入500mg.L-1的NAA水剂浸5秒。 5.3.5 扦插方法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插壤含水量10%15%,气温保持在1530之间,并注意通风透气。扦插前应将插床翻松,再将床面平整,按10cm行距开出浅沟,沿浅沟按6cm株行距将插穗插入土中,插穗入土2/3,从浅沟两边复土、压实,使插穗与

    11、土壤密接, 随后浇一次透水。 5.3.6 插床的管理 5.3.6.1 成活期间的管理 自扦插起,到接穗上部发芽、展叶,下部生根,扦插苗能独立进行营养时为成活期。岩桂秋插(10月)苗的成活期约4个月;初夏嫩枝扦插苗成活期约40天。秋插时气温低于15时,必须用塑料薄膜低棚封闭覆盖(棚高约50cm),每天喷一次水,使床面保持湿润,相对温度保持在85以上;若气温高于25,应掀开两头薄膜,让其通风降温。 夏插即嫩枝扦插,扦插后应架设荫棚或遮阳网,棚高50cm80cm,透光度约10,根据天气状况,每天浇水1次2次,使床面保持湿润,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 5.3.6.2 插条生根后的管理 DB51/T 7

    12、092007 4 嫩枝扦插生根后,不能马上移植,应及时追施适量人畜肥和少量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随着苗木的缓慢生长,荫棚透光度应逐渐增大到3040,直至当年9月中旬撤去荫棚,10月停止生长以后,移植定株。在此期间,还应适当进行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 秋插苗到第二年3月下旬生根,应在4月中旬苗木长出吸收根时进行移植。 5.3.7 扦插苗移植 移植苗床应为壤土,采用沟植法移植,即按15cm行距,沿沟 10cm株距定植,定植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苗木栽植的深度比原根际深度深1cm2cm 。移植前要将苗根蘸磷肥泥浆( 磷肥泥浆的比例:过磷酸钙5斤,细黄泥15斤,加清水20斤拌成稀糊状)。移植

    13、完毕后,用40mg.L-1阿斯匹林溶液作为定根水将土壤淋透, 可使移植成活率达95左右。 苗木移植成活后,看苗施追肥, 一般春季每10天-15天用10%-15%的清粪水追肥1次,以苗床浇透2cm-5cm为度。 5.3.8 扦插苗出圃规格 秋插苗,10月扦插,翌年4月下旬移栽,10月份出圃。苗高平均在20cm25cm,地径0.4cm以上,侧根发达,枝叶茂盛。 岩桂初夏嫩枝扦插育苗,5月扦插,10月移栽,翌年10月出圃,苗高平均在30cm35cm之间,地径0.5cm以上,根系发育完整,侧根发达,枝叶茂密。 6 栽培技术 6.1 作业设计 应严格按照GB/T15776、LY/T1607、LY/155

    14、7 、DB51/T380和D B51/336执行。 6.2 造林地选择 执行本标准第3条执行本标准第3条。 6.3 整地 应采用局部块状整地,在岩石的凹处部分适宜栽植岩桂的地方,用锄头将栽植穴周围土壤挖松即可。 在造林时随栽随挖植树穴,一年生苗植穴40cm40cm30cm,二年生苗植穴60cm60cm60cm。 6.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为1m1.5m或1.5m1.5m, 即6666株/公顷或4444株/公顷。 6.5 造林季节 造林时间以当年秋季最佳,也可采用冬季和春季造林。 6.6 造林方法 以植苗为主,尽量采用一年生苗造林,对二年生大苗造林应适当修剪部分枝叶。栽植时应做到“苗正、根伸、分

    15、层复土、深栽捶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6.7 幼林抚育 DB51/T 7092007 5 造林后应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两次,分别在4月5月和8月9月。抚育措施包括除草、清除杂灌、松土、正苗、培土、补植、施肥等。第一、二年宜进行窝抚,第三年宜以清除杂灌为主。 造林后可实行林粮间种,但应以营林为主,造林后前两年可间作玉米等高杆作物;造林三年后,只能间作黄豆等短杆作物。 6.8 土肥管理 一般造林时施底肥(过磷酸钙)500g株, 造林第2年4月5月结合抚育施一次追肥, 施肥量尿素100g株人畜粪500g株。施肥方法:在植株周围30cm 挖环形沟( 沟宽20cm,深15cm)均匀施入肥料,并覆土盖肥。 7 采叶技术 岩桂栽植三年后,蒸油得率及黄樟油素含量均趋于稳定。造林后第3年5年进入试产期。 7.1 采叶期 以6月下旬7月中旬为适宜采叶期。 7.2 采叶强度 以单株总叶量50-70%的采叶强度为宜。采叶时从树干下部向上部顺序采叶,不采大枝,尽量保留春夏抽梢嫩枝叶。 _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709-2007 《岩桂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