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6002006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双高甘蔗 2006 - 08 - 04 发布 2006 - 08 - 15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6002006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定义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2 5 新植蔗栽培技术 . 2 6 宿根蔗栽培技术 . 4 7 收获 . 5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甘蔗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表 . 6 DB51/T 600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
2、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内江市农科所、凉山州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让琴、谭显平、刘 宇、张成贵、刘宗华、王贵华DB51/T 6002006 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双高甘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高甘蔗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新植蔗栽培技术、宿根蔗栽培技术及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攀西地区金沙江、安宁河及黑水河流域的南亚热带糖蔗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DB 51/336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 DB 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 51/338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3 定义 3.1 甘蔗 禾本科、甘蔗属植物 (Saccharum officinarum L.)。 3.2 双高甘蔗 高产高糖的糖料甘蔗。蔗产量每667平均6吨以上;成熟期蔗糖分平均14.5%以上。 3.3 新植蔗 由播种下去的种苗上的蔗芽长成的甘蔗。 3.4 宿根蔗 由新植蔗砍收后留下的蔗蔸上的蔗芽长成的甘蔗。 3.5 破行 将宿根蔗的蔗厢挖松的栽培措施。 3.6 深松蔸 甘蔗收获后,将宿根蔗蔗蔸周围的泥土挖开,使蔗蔸现出5cm8cm,以促进
4、蔗蔸基部蔗芽萌发的栽培措施。 3.7 漂蔸 宿根蔗松蔸后,对蔗蔸淋施一次水粪的栽培措施。 DB51/T 6002006 2 3.8 工艺成熟期 蔗茎蔗糖分的积累达到该品种固有的最高峰,蔗汁纯度达到最适合工厂压榨制糖的时期。 4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DB 51/336要求。 4.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1722,10的有效积温为50008000,年日照时数2000h2700h;年降水量800mm1100mm;海拔600m1400m;极端最低气温-3;无霜期335d。 4.2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或壤土;有机质含量1%;土壤pH5pH7.5;土层厚度50cm以上。 5 新植蔗栽
5、培技术 5.1 播种 5.1.1 选种 选用高产、高糖、抗病品种。要求蔗茎粗壮、蔗芽饱满、无病虫危害。 5.1.2 播种时期 当表土层10cm处的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攀西地区以春植蔗为主,于2月3月播种 5.1.3 整地。 播种前深耕平整蔗地。耕犁深度35cm40cm,使土壤松软、细碎、平整。 5.1.4 开厢理沟 槽坝地或植株高和茎径大的品种按120cm130cm开厢;旱坡地或中茎种和植株较矮的品种以100cm120cm开厢。开厢后按厢开植蔗沟,植沟深25cm35cm,宽25cm30cm。蔗沟平直,沟底平整。 5.1.5 施底肥与农药 肥料施用应符合DB 51/338规定。 农药施用应
6、符合DB 51/337 规定。 底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每667施有机肥1000kg 2000kg,纯N10kg13kg,P 2O5 6kg8kg, K2O 4kg 6kg。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5.1.6 播种 5.1.6.1 砍种 剥去叶鞘,将种茎按2个4个芽一段砍种。灌溉条件较好的河谷坝地按2个芽一段砍种;旱坡地按3个4个芽一段砍种。砍种时应一刀砍断。 DB51/T 6002006 3 5.1.6.2 确定播种量 5.1.6.3 浸种 5.1.6.3.1 石灰水浸种 用2%3%的石灰水浸种12h24。 5.1.6.3.2 药剂浸种 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乐
7、斯本乳油300倍4 00倍液浸种1min2min。在病害严重的地区,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1000 倍液浸种20min30min。 5.1.6.4 播种方式 5.1.6.4.1 半干式播种 下种前先灌水浆沟, 用锄头将有机肥料、农药和底土搅拌混匀,平整沟底泥面, 随即按两条龙或三条龙摆种。摆种后晾晒2d3d,沟底泥面湿而不粘,且有少量细小裂缝时覆盖细土3cm5cm。 5.1.6.4.2 干式播种 先将蔗沟底土与底肥、农药混合均匀,按人字形或两条龙或三条龙摆种。盖土3 cm5 cm,灌足水分。 5.1.6.5 喷洒除草剂 每667用50%扑草净50g或40%阿特拉津100g兑水30kg
8、,喷洒于土壤表面。 5.1.6.6 覆盖地膜 施除草剂后,覆盖宽70cm80cm、厚0.004mm0.008mm的微膜,使地膜平贴沟底,四周用细土压严实。 5.2 田间管理 5.2.1 破膜引苗与揭膜 将出土蔗苗从膜内引出,用细土填实破膜处,待气温稳定在20以上蔗苗基本出齐时揭膜。 5.2.2 查苗补缺 待蔗苗出齐后检查出苗情况。对缺窝断行的应进行补植,采用移密补稀的办法。移植时间宜在阴天或在晴天下午5时以后进行。 5.2.3 中耕除草 盖膜的蔗田在揭膜时立即进行;未盖膜的蔗田在蔗苗3片4片真叶时进行。 5.2.4 追肥培土 第一次: 齐苗后,每 667 施纯 N 5 kg10kg,同时配施适
9、量油饼、草木灰和粪水。施后盖土 3cm5cm,使蔗沟中间低,两边高。 第二次:10% 蔗苗出现分蘖时进行。每 667 施纯 N 10kg15kg,适量配施油饼、草木灰、粪水。DB51/T 6002006 4 培土时压掉多余的弱小苗,使蔗苗均匀散开。 第三次: 10%蔗苗开始拔节时进行。每 667 施纯 N 15kg 18kg。培土高度 10cm 15cm,使蔗垄中间高,两边低,并将蔗苗分压均匀。培土后匀苗间苗,大茎种每 667 留苗 6000 株左右,中大茎种每667 留苗 6500 株左右,中茎种每 667 留苗 7000 株左右。 第四次:如蔗苗长势弱,呈缺肥症状,应施壮尾肥。每667施纯
10、 N5kg7kg,施肥时间宜在8月中旬之前。 5.2.5 病虫防治 5.2.5.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无病虫蔗茎作种;选择无病虫害田块留种;实行快锄低铲,减少蔗蔸上的虫源; 及时清除上季甘蔗蔗叶及杂草;合理密植;不偏施氮肥;剥除枯黄老叶,将田间湿度控制在病害发生所要求的湿度之下;淹水杀虫(淹没厢面7cm10cm);及时排除积水;中耕除草;合理轮作、间作和套作等。 5.2.5.2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5.2.6 抗旱排涝 5.2.6.1 灌溉 2月5月为高温少雨季节,适时灌水。 5.2.6.2 排涝 6月10月为高温多雨季节,若蔗田积水,及时开沟排水。 6 宿根蔗栽
11、培技术 6.1 品种选择 选择耐寒、耐旱和宿根性强且抗倒伏的品种。 6.2 管好前季甘蔗 应采取以下措施为宿根蔗打好基础:新植蔗应深沟浅种,培土不宜过高;增施有机肥;培育健壮蔗蔸;追施壮尾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6.3 清理蔗田与灌水 上季甘蔗收获后,及时将蔗田中的蔗叶和杂草等一并清除或烧毁,同时灌一次水。 6.4 破行与松蔸 蔗田灌水后6d左右进行。先破行后松蔸。 6.5 施漂蔸肥 松蔸后5d7d施漂蔸肥。每667施纯N5kg10kg、粪水50挑100挑。 DB51/T 6002006 5 6.6 地膜覆盖 厢面喷施除草剂后立即覆盖地膜。 6.7 破膜引苗与揭膜 见5.2.1。 6.8 查苗补
12、缺 见5.2.2。 6.9 中耕除草 见5.2.3。 6.10 追肥培土 施肥时间较新植蔗提早15d。 第一次:20%蔗苗出现分蘖时进行。每667施纯N10 kg15kg,K2O 15kg,适量配施油饼和粪肥。培土510。 第二次:10%蔗苗开始拔节时进行。每667施纯N1 6kg18kg。第一年宿根蔗培土20左右,第二年宿根蔗培土30以上。 6.11 病虫防治 宿根蔗的病虫害较新植蔗严重,发现病虫危害时应及时防治,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6.12 抗旱排涝 见5.2.6。 7 收获 7.1 收获原则 总的原则是先熟先砍,后熟后砍。具体收获按品种熟期、播种期、新植蔗、宿根蔗及种植台位确定。先收获
13、早熟品种、宿根蔗和水肥条件差的坡土蔗,后收获迟熟品种、新植蔗和水肥条件好的坝地蔗。 7.2 收获技术 当甘蔗达到工艺成熟期时,应快刀低砍或快锄低铲,入土2cm5cm。然后将挖起的甘蔗用刀削去须根、剥去叶鞘,从最顶端有黑色蜡粉的节间砍下,按每捆15根20根打捆。 DB51/T 6002006 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甘蔗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表 名 称 危害症状和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黑穗病 感病蔗株生长点长出一条向下弯曲的鞭状物,早期鞭状物外覆盖一层白膜,后暴膜破裂散出黑粉。 选用抗病品种; 拔除病株并烧毁。 梢腐病 早期病状为幼嫩叶片黄化斑块,后期严重时梢头腐烂,心叶坏死,整
14、株甘蔗枯死。 浸种处理; 用50%多菌灵800倍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喷施,每隔7d10d,连续喷洒2次3次。 15d 褐条病 初发病时,甘蔗嫩叶出现细小的水渍状小点,逐渐伸长并转变成红色至红褐色条纹病斑与叶脉平行。严重时叶片上的病斑相互融合,大部分叶片组织死亡,叶片干枯。 用 50%多菌灵 800 倍1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 1000 倍液喷施,每隔 7d10d ,连续喷洒2 次 3 次。 15d 螟虫 从蔗苗基部蛀入,造成蔗苗心叶死亡而形成枯心。防治时期为 3 月中下旬至 5 月中下旬之间。 每 667用 5%毒 .辛颗粒剂3000g 4000g 拌毒土撒施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 3000g4000g 沟施; 用螟虫性诱剂进行诱杀。 蚜虫 受害甘蔗叶背沿叶脉两侧出现白色絮状物,并在叶鞘、蔗茎上、地上形成一些粘性分泌物。发生时期多在 8 月中下旬后。 用 50%粉剂抗蚜威 2000 倍液进行防治。 10d 金龟子 成虫咬食蔗苗基部,造成蔗苗死亡;三龄幼虫取食宿根蔗蔸,造成蔗蔸死亡。 播种时用 50%辛硫磷 500 倍液喷施蔗沟; 5 月 6 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注:如有适合甘蔗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应优先使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