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561-2013 《生丝练减率测试方法》.pdf
-
资源ID:1232785
资源大小:286.4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51 T 1561-2013 《生丝练减率测试方法》.pdf
1、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5612013 生丝练减率测试方法 2013 - 03 - 11 发布 2013 - 06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5612013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原理 . . 1 5 试剂 . . 1 6 设备 . . 1 7 试验程序 . . 2 8 试验报告 . . 3 DB51/T 1561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
2、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成都齐力丝绸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盛波、苟圆、甘霖、邬万安。DB51/T 15612013 1 生丝练减率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丝练减率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格的生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98 生丝试验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9
3、9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 烘箱干燥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练减率 Boiling-off loss 生丝脱胶精练后损耗的质量百分比。 4 原理 利用生丝中的丝素在适当pH值的碱性水溶液中只能部分彭润不能溶解,而丝胶、油份等成份能够溶解的特性,用适当浓度的碳酸钠(Na 2CO3)或中性工业皂溶液对生丝进行脱胶精练,通过测定脱胶精练前后试样的干燥质量,得出生丝练减率。 5 试剂 化学纯Na 2CO3或中性工业皂。 符合GB/T 6662定义的三级水。 6 设备 天平:分度值0.01 g。 带有天平的烘箱:能控制温度(1402),天平分度值0.01 g.。
4、 DB51/T 15612013 2 纤度机:符合 GB/T 1798 要求。 容器:耐高温、耐碱腐蚀的可加热容器即可,最小容积 5 L。 加热装置。 定时器。 温度计:量程 0 100,分度值 1。 7 试验程序 7.1 取样 用纤度机从GB/T 1798纤度检验规定的丝锭或丝筒中卷取。绞装丝取丝锭50只,每只丝锭卷取约1 g样丝。筒装丝取丝筒20筒,每筒卷取约2.5 g样丝,卷取的样丝均分为两份试样,每份试样(253) g。 7.2 练前干燥质量 将两份试样,按GB/T 9995规定分别烘至恒重,得出练前干燥质量。 7.3 脱胶精练 脱胶精练测试条件规定见表1。 表1 脱胶精练测试条件规定
5、 项 目 规 定 试剂及浓度 碳酸钠( Na2CO3) 1 g/L 或中性工业皂 10 g/L 水 三级水 浴比 1: 50 温度 沸点(液面微沸) 时间 30 min 将两份已测试干燥质量的试样,按表1规定的测试条件,浸泡在脱胶精练液中脱胶精练3次。脱胶精练时保持脱胶精练液微沸,并每5 min充分搅拌一次,使脱胶精练均匀。前两次脱胶精练后,将试样用5060三级水清洗一次,第三次脱胶精练完毕后,将试样用5060三级水清洗三次及以上,彻底洗净。 7.4 练后干燥质量 将脱胶精练后的各份试样,按照GB/T 9995规定分别烘至恒重,得出练后干燥质量。 7.5 结果计算 按式()分别计算两份试样的练减率,取平均值即为该批生丝的练减率,结果按 GB/T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 100010=mmmP( 1) 式中: P练减率, %; DB51/T 15612013 3 0m练前干燥质量, g; 1m练后干燥质量,g。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试验依据; b) 试样的描述(如:样品编号、名称、数量); c) 试验结果; d) 试验人员和试验日期; e)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情况。 _ DB51/T 156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