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4442012 在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检测检验规范 2012 07 - 25 发布 2012 - 08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4442012 I 目 次 前 言 . II 引 言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 . 2 5 检验设备 . . 4 6 检验条件 . . 6 7 检验方法 . . 6 8 抽样 . . 8 9 检验周期 . . 8 10 检验报告 . 8 11 判定规则 . 8 DB51/T 1444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
2、标准 。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技术中心,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俊高、姬有仓、鲜 林、姬克敏、胡传江、赵晓光、牛 力、周芳洁。 DB51/T 14442012 III 引 言 本标准主要根据MT 867-2000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和MT 453-1995隔绝式压缩氧呼吸器进行编写。DB51/T 14442012 1 在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检测检验规范
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安全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用(或新产品使用前)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的委托或监督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982-2009 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 MT 4542008 隔绝式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用氢氧化钙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正压氧气呼吸器 以耐高压容器充填压缩氧气为氧源,低压系统(含面罩)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的氧气呼吸器,分气囊和呼吸仓两种
4、形式。 3.2 额定防护时间 在规定做功功率条件下,呼吸器符合防护性能要求的使用时间。 3.3 防护时间 呼吸器在本标准规定的适用环境中能满足防护性能要求的使用时间。 3.4 高压系统 呼吸器的氧气瓶、氧气瓶阀门、减压器、手动补给阀、压力表、警报器和压力表开关等高压部分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高压气路。 3.5 低压系统 呼吸器的口具或面罩、呼吸软管、呼气阀、吸气阀、气囊(包括排气阀)或呼吸仓、自动补给阀和清净罐等低压部分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低压气路。 3.6 DB51/T 14442012 2 呼气气路 呼气经口具或面罩、呼气软管、呼气阀、清净罐进入气囊或呼吸仓的气路。 3.7 吸气气路 吸气由气囊
5、或呼吸仓经降温器、吸气阀、吸气软管到口具或面罩的气路。 3.8 呼气阻力 呼气气流通过呼气气路的阻力。 3.9 吸气阻力 吸气气流通过吸气气路的阻力。 3.10 手动补给供氧 用手按动,使手动补给阀直接向低压系统供氧。 3.11 自动补给供氧 呼吸器低压系统内压力降到规定压力值时,自动补给阀自动开启向呼吸系统供氧。 3.12 定量供氧 高压氧气经减压器减压后,通过节流孔以规定流量连续向低压系统供氧。 3.13 余压报警 气瓶气压降低到规定值时的报警。 3.14 提示报警 打开气瓶时的报警;使用者忘记打开气瓶或瓶内无氧气进行呼吸时的报警。 4 要求 4.1 外观 呼吸器外观表面的涂漆、电镀保护层
6、与基体结合应牢固,外壳及表面无明显变形、凹陷裂痕等机械损伤或影响佩戴和使用的性能的缺陷。 4.2 气密性 DB51/T 14442012 3 4.2.1 高压系统气密性 高压系统经气密性试验应不漏气。 4.2.2 低压系统气密性 低压系统在排气阀关闭状态下,经正压气密性试验,其压力下降值应不大于 30Pa。 4.3 防护性能 4.3.1 吸气中氧气浓度 在额定防护时间内,吸气中氧气浓度应不小于 21%。 4.3.2 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a) 当呼吸量为 30L/min 时,应不大于 1.0%。 b) 当呼吸量为 50L/min 时,应不大于 1.5%。 4.3.3 吸气温度 a) 当试验环境温
7、度为(26 2)时,吸气温度应不大于 35。 b) 当试验环境温度为(40 2)时,吸气温度应不大于 42。 4.3.4 阻力 在表 1 要求的试验条件下,应符合表 1.栏要求。 表1 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 呼吸量 L/min 呼吸频率 min-1 试验时间 min 呼气阻力 Pa 吸气阻力 Pa 60 120 180 30 20 240 600 0600 50 25 60 700 - 4.3.5 吸气阻力 在表 1 要求的试验条件下,应符合表 1.栏要求。 4.3.6 防护时间 呼吸器在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试验,在对应额定防护时间内,满足防护性能要求的使用时间应符合表 1.栏要求。 4.4 供
8、氧性能 4.4.1 定量供氧量 气瓶压力为 20MPa 2MPa 时应不小于 1.4L/min。 DB51/T 14442012 4 4.4.2 自动补给供氧量 气瓶压力为 20MPa 5MPa 时应不小于 80L/min。 4.4.3 手动补给供氧量 气瓶压力为 20MPa 5MPa 时应不小于 80L/min。 4.4.4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 当自动补给阀自动开启时,低压系统中的气囊或呼吸仓内压力应在 10Pa 245Pa 范围内。 4.4.5 排气阀开启压力 排气阀开启压力为400Pa700Pa。 5 检验设备 5.1 设备名称 a) 呼吸器检查仪 b) 氧气呼吸器检验台 c) 防护性能
9、检测装置 5.2 检验仪器设备条件 a) 检验仪器应符合表 2 要求 DB51/T 14442012 5 表2 检验用仪器设备表 设备名称 用途 仪表名称 测量范围 准确度 水柱压力计 -980 1176pa 转子流量计 A 0.016 0.16m3/h 呼吸器检查仪 低压气密性检测 转子流量计 B 0.6 6 m3/h 标准压力表 A 0 25Mpa 标准压力表 B 0 1.6Mpa 转子流量计 A 0.016 0.16 m3/h 转子流量计 B 0.6 6m3/h 仿人呼吸机 呼吸量 10 75L/min,呼吸频率 10 30 次 /min,正弦波形,呼吸比 1: 1 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10、0 10% 热磁式氧气分析仪 0 100% 转子流量计 0.024 0.24min3/h 湿式气量计 0.5m3/h,容积 5L 薄膜气泵 6L/min 温度计 0 50 接点温度计及温控装置 0 100 差压变送器及显示仪表 -2000 2000Pa 氧气呼吸器检验台 气密性、供 氧量检测 加热器 功率 300 500W, 220V 2.5 级 b) 仿人呼吸装置应按图 1所示设置。 图 1 仿人呼吸装置示意图 DB51/T 14442012 6 1 呼吸机;2、14单向逆止阀;3二氧化碳气瓶;4、10、25转子流量计;5、22湿式流量计;6缓冲气袋;7呼气阀;8湿度计;9、24红外线二氧化
11、碳分析仪;11、26薄膜气泵;12、27干燥塔;13接点温度计及温控装置;15三通管;16热电偶数显湿度计;17差压变送器及显示仪表;18正压氧气呼吸器;19水分饱和器;20加热器;21热交换器;23热磁式氧气分析仪。 6 检验条件 6.1 实验室条件 试验环境温度应为( 26 2)或( 40 2)。 6.2 样品条件 a) 呼吸器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b) 检验的正压氧气呼吸器外观应完好,各零部件及配件齐全且功能完好。 c) 呼吸器所充填氧气应符合 GB8982-2009 要求,氧气瓶充填氧气压力应在规定范围内。 d) 二氧化碳吸收剂应符合 MT454 2008的要求。 表3 呼
12、吸器的基本参数 7 检验方法 7.1 外观 用目测方法检查呼吸器外观。 7.2 气密性 7.2.1 高压系统气密性 在呼吸器高压系统内建立 20Mpa18Mpa 压力,在高压系统和减压器膛室各接头处涂皂液,检查是否漏气。 7.2.2 低压系统气密性 在低压系统密封情况下接上仪器(水柱压力计) ,关闭排气阀,从面罩接口处向低压系统内通气,在系统内建立 800Pa 的正压,保持 1min,记录压力下降值。 额定防护时间 Min 氧气瓶额定工作压力 MPa 吸气量 L/min 呼吸频率 min-1定量供氧量L/min 氧气储备量 L 成品质量 kg 60 110 120 220 180 330 24
13、0 20或30 30 20 1.4 440 17 注:本标准中的呼吸量、耗氧量、供氧量等气体体积均指20、标准气压时量值。 DB51/T 14442012 7 7.3 防护性能 a) 按表 4 要求设定仿人呼吸装置测定条件。 表4 仿人呼吸装置测定条件 呼吸参数 额定防护时间 Min 恒温箱温度 劳动强度测定起止时间Min 呼吸量L/MIN 呼吸频率 Min-1二氧化碳进入量 L/min 抽氧量 L/min 60 0 60 120 0 120 180 0 180 262 中等 0 240 28 20 1.12 1.28 240 402 重型 0 60 50 25 2.0 2.2 b) 按标准组
14、装仿人工呼吸装置,除呼吸机外,呼吸装置的呼吸气路容积应不超过 2000ml,从水分饱和器出口和连接呼吸器三通管这段管路应包上保温材料保温。 c) 标定气体分析仪器和其它的测量仪器。 d) d) 首先标定呼吸次数,再把吸气回路与三通管连接的导管断开,堵住三通管的吸气管口,开动呼吸机, 按上表标定呼吸量 V (V=表4 呼吸量二氧化碳进入量) , 调节呼吸温度为 (37 0.5),相对温度达到 95%以上,按表 4规定通入二氧化碳量,同时检查呼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e) 恢复断开处的气路,检查气路系统正压气密性(气路建立 1960pa 正压,测定 1min 内压力下降值应不大于 100p
15、a)。 f) 将呼吸器分别按要求放入(26 2)或(40 2)的恒温箱内,或将呼吸器放在上述温度条件下的实验室环境,保持 1h 以上方能进行防护性能试验。 g) 将受检呼吸机器接到仿人呼吸装置上,记录湿式流量计的初读数。 h) 开动呼吸机 1(如图 1),同时通入二氧化碳,开启呼吸器气瓶阀门,记录氧气压力,开动薄膜气泵,并计时开始检验。重型劳动强度的试验要按上表改变呼吸参数进行试验。检验中应随时注意观察和调节二氧化碳进入量,抽氧量。每隔 10min记录一次吸气温度。 i) 记录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及氧气瓶压力。冷却水通入量,应保持水分饱和器入口气温在 2025之间。 j)
16、 当检验时间达到额定防护时间或吸气中而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吸气温度、呼气或吸气阻力中任何一项参数超过标准规定及氧气瓶压力将到余压时应停止试验,关闭仪器设备和水源、电源。记录湿式流量计终读数,复核二氧化碳进入量和抽氧量。记录氧气瓶压力,关闭气瓶。 k) 记录下列各项测试数据: 1) 吸气中最低氧气浓度; 2) 吸气中最高二氧化碳浓度; 3) 吸气的最高温度; 4) 最大呼气阻力(扣除系统阻力); 5) 最大吸气阻力(扣除系统阻力); 6) 防护时间。 7.4 供氧性能 7.4.1 定量供氧量 DB51/T 14442012 8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压力分别为 20MPa18MPa 和3MPa2M
17、pa 时, 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上的转子流量计 A 分别测出定量供氧量。 7.4.2 自动补给供氧量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的压力为 20MPa18MPa 和5MPa3Mpa 时, 启动自动补给阀, 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上的转子流量计 B,分别测出自动补给供氧量。 7.4.3 手动补给供氧量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的压力为 20MPa18MPa 和5MPa3Mpa 时, 启动手动补给阀, 用呼吸器检查仪 (或呼吸器校验台)上的转子流量计 B,分别测出手动补给供氧量。 7.4.4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 把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打开氧气瓶,从口具或面罩以 8L/min12L/min 流
18、量从低压系统抽气,观察自动补给阀开启供氧时的水柱压力计指示的压力值。 7.4.5 排气阀开启压力 把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打开氧气瓶,向低压系统内以定量供氧量供氧,观察排气阀开启时的压力值。 8 抽样 同类型产品按照产品总数采取抽样检验方式, 抽检样品数量不低于在用同类型氧气呼吸器产品总数的20%,抽样数量最低不少于3台。 9 检验周期 a) 新购置产品在正式启用前或正常使用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b) 在用氧气呼吸器经维护修理或更换零部件后,应进行一次检验。 10 检验报告 本着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出具检验报告,检验项目要准确、明确和客观。报告格式应满足检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提供足够信息。 11 判定规则 检验项目中高压系统气密性、低压系统气密性、吸气中氧气浓度、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吸气温度、呼气阻力、吸气阻力、防护时间和排气阀开启压力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样品为不合格。 检验项目中外观、定量供氧量、自动补给供氧量、手动补给供氧量、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检验结果中有两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样品为不合格。 如果存在不合格样品,则在本批产品中两倍量抽样复检,若仍有不合格样品,则对本批产品进行全检。 _ DB51/T 144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