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3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3922011 绿色食品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2011 - 12 - 28 发布 2012 - 03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392201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产地环境 . . 1 4 栽培技术 . . 1 5 主要病虫害 2 6 收获与贮藏 3 7 建立生产档案 . . 3 DB51/T 1392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起
2、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志农、曾海山、匡成兵、周南华、欧阳平、邓小松、谢小义、冯明胜。DB51/T 13922011 1 绿色食品 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蒜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及建立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绿色食品大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079 大蒜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
3、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大蒜宜进行水旱轮作、菜蒜轮作、烟蒜轮作,不能与葱、蒜等白合科蔬菜连作。 4 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选用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4.2 精选蒜种 蒜种的选择在蒜头播种前进行,选择蒜瓣肥大,无伤口、无病斑、无虫眼的蒜瓣,剔除发黄、发软和病虫危害的蒜瓣。种子质量应达 GB8079 一等二级以上标准。 4.3 蒜种处理 播种前应晾晒蒜瓣 1d 2 d。
4、播种前用 40%多菌灵 400 倍液浸种 3 小时, 然后捞出晾干水分后播种。如果要早熟栽培可用低温 4 10 贮存 30 d 打破休眠。 4.4 整地施基肥 4.4.1 整地 DB51/T 13922011 2 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厢面平整,厢宽 2 m 4 m,边厢沟纵横相通排灌自如。免耕地应在播种前 5 d -7 d,选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除草剂除草。 4.4.2 施基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每 667 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2000 -3000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 N:P:K 为 15:15:15) 30 50 ,过磷酸钙 50 。 4.5 播种
5、 4.5.1 播种期 四川盆地应在处暑至白露,攀西地区可推迟至秋分,气温在 15 22 左右栽种为宜。 4.5.2 用种量 每666.7 100 150 。 4.5.3 播种密度与方法 栽植密度为每 666.7 4 万株 5 万株,行距 16 cm 20 cm,株距 6 cm 8 cm。播种时蒜瓣的腹背连线应与行向平行。 大蒜播种后即用稻草或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以不见蒜瓣为宜。 4.6 田间管理 4.6.1 出苗期 应保持田间湿润,遇干旱及时补充水分,多雨天及时排灌。 4.6.2 苗期 大蒜 3 叶 4 叶期,追一次退母肥,每 667 施腐熟农家肥 800 加尿素 5 兑水浇施; 6 叶 8
6、叶期,视苗情可每 667 追施尿素 2.5 5 kg 或腐熟农家肥 500 800 kg。最后一次追肥应在收获前 3 0 天进行。 4.6.3 蒜苔生长期 当蒜苔 “露尾 ”时,结合浇(灌)抽苔水,看苗酌情追施抽苔肥,抽苔肥以每 667 用尿素 10 、硫酸钾 10 15 为宜。采苔前 5 天停止浇(灌)水。 4.6.4 蒜头膨大期 蒜苔采收2 d3 d后,及时浇(灌)水,保持土壤湿润。蒜头采收前5 d7 d停止浇(灌)水。 5 主要病虫害 5.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叶枯病、蓟马等。 5.2 防治原则 按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坚持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
7、学防治为辅 ”的原则。 DB51/T 13922011 3 5.3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 (耐 )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 5.4 物理防治 田间按每 667 m2安插蓝板 15 张20 张诱杀蓟马等害虫。 5.5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 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5.6 化学防治 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 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 g/亩 110 g/亩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 g/亩 40 g/亩喷雾
8、防治。 蓟马: 1龄 2龄若虫为害时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 g/亩 15 g/亩或 0.3%印楝素乳油 0.18 g/亩 0.25 g/亩喷雾。 6 收获与贮藏 6.1 采收蒜苔 当蒜苔露出叶鞘 7cm 10 cm 见白苞,抽苔率达到 20%时,应及时采收。采收蒜苔应在晴天下午,大蒜叶鞘出现萎蔫时进行,提倡采用专用打刮器采收。 6.2 采收蒜头 蒜苔收获 20 d 30 d后,田间大多数植株叶片干枯褪色,假茎松软不易折断时及时采收,捆运至通风避雨的蒜架上晾贮、后熟。 6.3 包装 应符合 NY/T 658的规定。 6.4 贮藏与运输 应符合NY/T 1056的规定。 7 建立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 生产技术、 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 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情况并保存记录。 _ DB51/T 139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