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DB51B 60 备案号: 28695-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1632010川西地区针叶林健康状况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 criteria of evaluation on coniferous forest health in Western SiChuan 2010-08-18 发布 2010-10-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1163201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评价指标及其测定 1 4 森林健康指数计算和健康等级划定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表 1 专家咨询法确定
2、评价指标权重评判表 6 DB51/T 1163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国发、刘兴良、刘世荣、邢韶华、姬文元、郭宁。 DB51/T 11632010 川西地区针叶林健康状况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森林小班为单位的针叶林健康状况评价指标、测定方法、健康指数计算和健康等级划分等方面的技术性、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西部地区的针叶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3、准。 2.1 森林健康 forest health 指森林群落结构完整、林分更新稳定、林木生长良好的状态。 2.2 森林小班 subcompartment 是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经营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它是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的具有相同经营目标和管理措施的地段。 2.3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建群种指植物群落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森林群落的建群种是指乔木层中的优势树种。 2.4 基准值 standard value 用于划分评价指标测定值优劣的界限值。 3 评价指标及其测定 3.1 评价指标体系 川西地区针叶林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群落结构完整性
4、、林分稳定性和林木生长状况三个准则层,有郁闭度、下木总盖度、活地被物总盖度等11个评价指标。以森林小班为评价单元。数据来源于最新的森林小班调查数据。 表1 川西地区针叶林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Bk) 指标层(Ci ) 郁闭度(C1) 下木总盖度(C2) 群落结构完整性(B1) 活地被物总盖度(C3) 乔木层优势种组成比例(C4) 幼树中建群种数量比例(C5) 林分更新稳定性(B2) 更新等级(C6) 林分密度(C7) 针叶林健康状况(H ) 林木生长状况(B3) 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平均生长量(C8) 1DB51/T 11632010 出材率等级(C9) 建群种的平均胸径(C10
5、) 建群种的平均树高(C11) 3.2 郁闭度 郁闭度是反映林分郁闭程度的指标。按照01来估算出小班 内的树冠垂直投影遮蔽地面的程度,树冠垂直投影完全覆盖地面为1。 3.3 下木总盖度 下木总盖度就是指林下所有灌木、幼树和幼苗的盖度总和。按照0100%来估算所有下木的总盖度。 3.4 活地被物总盖度 活地被物总盖度就是指所有草本和苔藓的盖度总和。按照0100%来估算所有活地被物的总盖度。 3.5 乔木层优势种组成比例 指乔木层中优势种株数占全部乔木株数的比例。 3.6 幼树中建群种数量比例 下木层中幼树是由多个树种组成的,指建群种幼树的株数占所有幼树总株数的比例。 3.7 更新等级 更新等级是
6、根据每公顷林地上幼苗幼树的种类、株数和生长发育等情况划分的,一般划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3.8 林分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林分密度,由林木株数除以林分面积得出。 3.9 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平均生长量 指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年平均生长量。 3.10 出材率等级 出材率等级是根据出材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或用材树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而划分的,标志林分相对出材量多少的等级,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办法中划分为1,2,3三个等级。 3.11 建群种的平均胸径 林分中优势树种胸径的平均值,即对林分中优势树种进行每木检尺,并计算其平均值。 3.12 建群种的平均树高 林分中优势树种树
7、高的平均值,即对林分中优势树种的树高进行每木检尺,并计算其平均值。 4 森林健康指数计算和健康等级划定 4.1 评价指标基准值的确定方法 评价指标基准值的确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评价指标的基准值记为F i(i1,11)。 (1)专家赋值法:有些评价指标的基准值采取专家赋值的方法,由若干位专家对指标层中每个评价指标赋基准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各评价指标的基准值。用此方法确定基准值的指标有郁闭度(C1)、下木总盖度(C2)、活地被物总盖度(C3)、乔木层优势种组成比例、(C4)幼树中建群种数量比例(C5)。 (2)经营数表法:有些评价指标的基准值采用四川省专业用表中的相关规定确定。用此方法确定基准值
8、的指标有更新等级(C6)、林分密度(C7)、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平均生长量(C8)、出材率等级(C9)、建群种的平均胸径(C10)和建群种的平均树高(C11)。 2DB51/T 11632010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 (1)专家咨询法(Delphi法):由专家组分 别对每个评价指标的重 要程度进行评估,给出权重值,该权重值可以是平均值,也可以是众数。赋值表格见附表1“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评判表”。 (2)层次分析法(Analytica 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专家和决策者对各个评价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
9、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得出判断矩阵(M p)(p1,4),各层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表格见附表2“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权重的评判表(判断矩阵M p)”。 1)计算判断矩阵(M p)的特征向量( p) 利用平方根法求出当maxppM = 成立时,最大特征根 max对应的特征向量 p, p=(W p1, Wp2, ,Wpa),a1,g,g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2)特征向量 p的正规化 1papa gpaaWWW=公式 1 paW 即为判断矩阵M p中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3)一致性检验 利用公式2、公式3进行一致性检验: CICRRI=公式 2 1ggmax=CI公式 3 公式2、 公式3中: C
10、R称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RI称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g为判断矩阵的阶数(当阶数g=2时,RI取值为0;当阶数g=3时,RI取值为0.58;阶数g=4时,RI取值为0.90;阶数g=5时,RI取值为1.12)。当CR 0.6 jH 0.6 0.4 jHjH 0.4 4DB51/T 11632010 5 DB51/T 116320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附表 1 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评判表 目标层 权重 准则层(Bi ) 指标层(Cj ) (W (Ci )郁闭度(C1) 下木总盖度(C2) 群落结构完整性(B1) 活地被物总盖度(C
11、3) 乔木层优势种组成比例(C4) 幼树中建群种数量比例(C5) 林分更新稳定性(B2) 更新等级(C6) 林分密度(C7) 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平均生长量(C8) 出材率等级(C9) 建群种的平均胸径(C10) 针叶林健康状况(H ) 林木生长状况(B3) 建群种的平均树高(C11) 6 DB51/T 11632010 附表2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评判表(判断矩阵Mp) 附表 2-1 判断标度及其含义说明 标 度 含 义 1 表示行指标与列指标具有同等重要性 3 表示行指标比列指标稍微重要 5 表示行指标比列指标明显重要 7 表示行指标比列指标强烈重要 9 表示行指标比列指标极端重要
12、2,4,6,8 分别表示相邻标度的中值 附表 2-2 B1、B2、B3 对H重要性评判表(判断矩阵M 1) 针叶林健康状况(H ) 群落结构完整性(B1) 林分更新稳定性(B2) 林木生长状况(B3) 群落结构完整性(B1) 林分更新稳定性(B2) 林木生长状况(B3) 7 DB51/T 11632010 附表 2-3 C1、C2、C2 对B1 重要性评判表(判断矩阵M 2) 群落结构完整性(B1) 郁闭度(C1) 下木总盖度(C2) 活地被物总盖度(C3)郁闭度(C1) 下木总盖度(C2) 活地被物总盖度(C3) 附表 2-4 C4、C5、C6 对B2 重要性评判表(判断矩阵M 3) 乔木层
13、优势种 幼树中建群种 林分更新稳定性(B2)组成比例(C4) 数量比例(C5) 更新等级(C6) 乔木层优势种 组成比例(C4) 幼树中建群种 数量比例(C5) 更新等级(C6) 8 DB51/T 11632010 附表 2-5 C7、C8、C9、C10、C11 对B3 重要性评判表(判断矩阵M 4) 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平均生长量(C8) 出材率等级(C9) 建群种的平均胸径(C10) 林木生长状况(B3) 林分密度(C7) 建群种的平均树高(C11) 林分密度(C7) 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平均生长量(C8) 出材率等级(C9) 建群种的平均胸径(C10) 建群种的平均树高(C11) 9 DB51/T 11632010 参考文献 亢新刚.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林鹏. 植物群落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孟宪宇. 测树学( 第 2 版)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高山营林手册编辑委员会. 高山营林手册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国家林业局. 全国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汇编 森林培育代码卷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_ 10 DB51/T 1163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