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20.01 DB51B 04 备案号: 27256-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0472010粮油作物植物样品田间采集及 制备技术规范(第一部分)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t of Grain and Oil Crops sampling and Preparation (Part One) 2010-02-10 发布 2010-03-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1047201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植株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 4 样品制备 2 5
2、样品储存 3 DB51/T 1047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宗林、刘红兵、李浩、代天飞、罗瑞、马红菊。 DB51/T 10472010 1 粮油作物植物样品田间采集及 制备技术规范(第一部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粮油植物样品采集、运输、制备和贮存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区域内水稻、玉米、小麦和油菜作物植物养分测定的样品的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
3、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Y/T 1210-1999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LY/T 1210-1999 森林作物(包括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NY/T 398-2000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3 植株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3.1 采样准备 工具类:不锈钢剪刀、不锈钢切刀、冰壶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 器材类:GPS、照相机、卷尺、样品箱塑料袋、布袋或透气网袋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现场调查表、铅笔、资料夹等。 3.2 采样原则
4、 样本采集的一般原则为: 3.2.1 代表性:在田间按照一定路线多点采取组成混合样品。避免有边际效应或其它原因的特殊个体作为样品,特大特小、奇异及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等的个体不能作为样品采集。 3.2.2 典型性: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采集能充分反映这一目的的典型样品。 3.2.3 适时性:针对不同的采样目的和测试项目,必须做到适时采样。 3.3 采样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进行多点取样,然后等量混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 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均匀的地块,设分点5个左右; 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点10个左右; 蛇形法:适用于
5、面积较大,且地势平坦、均匀的地块,设分点15个左右,地势不平坦的、不均匀的地块,设分点20个左右。 3.4 样品采集 3.4.1 首先应视采样地块大小及生长均匀程度设置 5-20 个采样点,采样点可按梅花点法、棋盘式法或蛇形法设置,然后每采样点沿接近植株基部采集 15 株样株(条播小麦也可取统一长度内的样株)。样株数目应视作物种类、株间变异程度、种植密度、株型大小以及所要求的准确度而定,一般为 550株。为计算作物养分吸收量而采集的主要大田粮、油作物的采样时间、部位、样本数量等详见表 1。 3.4.2 采集的植株需立即用清水洗净,并将果实、块茎和块根与其它部分分开,并分别将各器官全部带回室内风
6、干。 DB51/T 10472010 2 3.4.3 将采集的样株仔细包好,立即放入透气网袋内。填好采样记录和标签,标签一式两份,一份装入样品包装内,一份挂在样品包装外,其内容包括:作物名称、品种名称、采样地点、采样田块(小区)、采样时间、采样人。 表1 主要粮、油作物的采集时间和采样部位 采样部位 作物种类 采样时间 茎叶及有关部分 果实或块茎、块根采样株数 备注 水稻 完熟期 茎叶 带壳籽粒 20株以上 玉米 完熟期 茎叶和玉米轴、玉米须、玉米苞叶 玉米粒 5株 小麦 完熟期 茎叶和脱粒后的颖壳 麦粒 20株以上 油菜 角果黄熟期 茎叶和脱粒后的角果荚 油菜籽 10株以上 风干后样品量不得
7、少于500克 3.5 样品运输 样品运输前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或沾污,并派专人运送,按时送至实验室。接受者与送样者双方在样品登记表上签字,样品记录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4 样品制备 4.1 样品制备的一般要求 4.1.1 制样工作场地:房间要求:通风、整洁、透光、无扬尘、无易挥发化学物质。应与样品风干室分开。 4.1.2 制样工具与容器 (a)晾干:用白色搪瓷盘或木盘。 (b)脱粒、去壳、切碎:用小型脱粒机、小型脱壳机、不锈钢刀剪、木滚、硬质木搓板、无色聚乙烯薄膜等。 (c)磨样:用玛瑙球磨机、玛瑙研钵、白色瓷
8、研钵、石磨、不锈钢磨、旋风磨。 (d)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060目。 (e)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色无色聚乙烯瓶、具色玻璃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样量而定。 4.2 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测定植物体内易起变化的成分(例如硝态氮、氨态氮、无机磷、水溶性糖、维生素等)须用新鲜样品。测定不易起变化的成分可用干燥样品。 4.2.1 植物样品如需洗涤,应在刚采集的新鲜状态状态时,用湿棉布擦净表面污染物,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淋洗 12 次后,尽快擦干。 4.2.2 制备干燥样品时,将新鲜样品立即杀青干燥。先将鲜样在 8090烘箱中鼓风烘 1530min(松软组织烘 15min,致密坚
9、实的组织烘 30min),然后降温至 6070,烘干。样品稍冷后立即用磨样机磨碎,使之全部过 0.5mm 筛,保存于广口瓶中备用,分析前于 90烘 2h 平衡后称取。 4.2.3 风干样品单独脱粒。籽粒除杂、称重;茎叶及有关部分,切碎成一寸或更短,称重,计算茎叶、籽粒比(风干基)。 4.2.4 茎叶的各部分按和整株样品相当的比例用四分法缩分(同时取一份作风干基水分测定用)。铺成薄层在 6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 12h 左右,直到茎杆容易折断为止。样品稍冷后立即用磨样机磨碎(需要测试微量元素的样品宜用玛瑙球磨机,并过尼龙筛制样,以防止磨样机的污染),使之全部过0.5mm 筛。 4.2.5 籽粒样品中稻谷、小麦、玉米等含油相对较少的种子缩分后在 6070鼓风干燥箱干燥 4h 后用磨样机磨碎,全部过 0.5mm 筛;油菜籽缩分后于 7080干燥箱内干燥 15-17h,在瓷研钵中用杵击碎即可。 DB51/T 10472010 3 4.2.6 制成的样品贮于广口瓶,贴好标签备用,样品制备量应不少于 100g。 5 样品储存 5.1 样品的保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适当的储存方法。保存半年或一年,或分析任务全部结束,检查无误后,如无需保留可弃去。 5.2 植株干样品要按不同编号、不同粒径分类存放于达到保存条件的样品库的样品柜中。样品需要低温、干燥、无污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