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1022-2010 《辣椒抗疫病性室外盆栽人工鉴定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232347       资源大小:214.2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1022-2010 《辣椒抗疫病性室外盆栽人工鉴定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01 DB51B 15 备案号: 27231-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022-2010辣椒抗疫病性室外盆栽人工鉴定技术规程 Rule of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with Artificial Method for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on the Peppers at the Pots 2010-02-10 发布 2010-03-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1022-2010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用具和

    2、试剂 1 5 健康苗的准备 . 26 接种体准备 2 7 鉴定方法 38 结果判定 4附录A . 5附录B . 5附录C . 6DB51/T 1022-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省双流县农业发展局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化贤、席亚东、刘波微、滕有德、向清茹。 DB51/T 1022-2010 1 辣椒抗疫病性室外盆栽人工鉴定技术规程 Rule of Resistance Identific

    3、ation with Artificial Method for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on the Peppers at the Pots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辣椒抗疫病(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性室外鉴定的健康苗准备、接种体准备、鉴定方法和判定结果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对辣椒品种(系)对疫病的室外盆栽抗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4、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人工接种鉴定 Artificial Inocul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用人工繁殖或收集的病原物,仿照自然情况,创造发病条件,按一定量接种,诱发植物病害发生,根据接种对象抗性表现和发病程度确定品种抗性的鉴定方法。 3.2 接种体 Inoculum 指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用的病原体,本规程特指辣椒疫霉菌的菌丝体。 3.3 营养土 Nutrition Soil 根据幼苗生长发育的需要人工配制和混合好的

    5、土壤。 3.4 对照品种 Control Variety 在抗性鉴定时附加的本规程特定的感病和抗病品种作为对照的品种。 3.5接种针Inoculation Needle 用于划伤辣椒茎部的接种工具。 4 用具和试剂 DB51/T 1022-2010 2 4.1用具 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生物培养箱、冰箱、消毒 锅、不锈钢打孔器(3mm)、14cm 1 4cm塑料钵、塑料薄膜、特殊接种针。 4.2试剂 硝酸钾KNO 3、硫酸铜CuSO 44.3消毒剂 0.1%升汞、75%酒精、甲醛 (38HCHO) 。 4.4肥料和农药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为Ca(H 2PO4)2)、尿素CO(NH 2)2

    6、、50多菌灵WP 。 5 健康苗的准备 5.1育苗土壤的配置 采用1份田土、2份草炭土或堆肥等腐熟的有机肥,土壤过于黏重时适当加入一些沙子或炭灰,混匀之后, 加入过磷酸钙1 kg/m32 kg/m3、 尿素250 g/m3300 g/m3、 硝酸钾0.5kg1.0kg/m3, 草木灰5 kg/m310 kg/m3,最后过筛去掉粗颗粒物,即配成营养土。 5.2营养土的消毒处理 福尔马林消毒法 将营养土铺开在硬质地面,厚度约3cm4cm ,按每立方米的营养土喷洒福尔马林溶液(38甲醛)75 倍液200 ml 250ml,充分拌匀,再堆积起来,覆盖塑料薄膜封闭 3d5d ,打开薄膜把营养土摊开,晾晒

    7、10d 左右即可使用。 多菌灵消毒法 用50多菌灵WP500 倍镕液喷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用药量25g 30g 。 5.3营养钵的准备 将塑料钵用75%酒精浸泡15 min后,将消毒营养土装入消毒塑料钵,放入水层为2cm的盘内24h后,取出备用。 5.4种子质量 符合GBT 16715.3中二级良种以上的要求。 5.5种子消毒和催芽 先将消毒后的种子在弱光下晾晒2h3h,然后用约55的热水浸种并不停地搅拌30min,再用清水浸种2h3h,略加揉搓后洗净捞出,即可播种。 5.6播种 用水喷透营养钵土面,每钵均匀撒播种子粒粒,覆盖约0.2cm厚的消毒营养土,参试鉴定的每份品种共播5钵,整齐摆放在

    8、半径100m内没有辣椒种植的露地中,覆盖地膜保温。 5.7苗期管理 80%种子出苗后,揭地膜。苗龄35d40d、具2片3片真叶时,选晴天定苗,浇水,每钵2苗苗。定苗7d后,用1%尿素根部追肥一次,辣椒植株具有6片叶时开始接种。病虫害管理见附录A。 6 接种体准备 6.1培养基制备 DB51/T 1022-2010 3 燕麦琼脂培养基( OMA): 燕麦15 g,蔗糖20 g, 琼脂18g,蒸馏水1000ml。在121C高压灭菌锅湿热灭菌40分钟后备用,灭菌后的pH为7.07.2。 胡萝卜琼脂培养基( CAA) :胡萝卜汁200g,琼脂18g,蒸馏水1000ml。在121C高压灭菌锅湿热灭菌40

    9、分钟后备用,灭菌后的pH为7.07.2。 6.2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采集当年的典型疫病的新鲜茎秆病,在病健交界处取表皮 或植株茎髓组织块5 mm10 mm,经自来水冲洗干净,经0.1%升汞、75%酒精消毒,置入OMA培养基上,放入25C1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长出菌丝,转入OMA培养基上培养15d,在倒置显微镜(1616倍)下鉴定是否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大小和形态描述见附录B。 6.3接种针制作 用于划伤辣椒茎部的特殊接种针。 用一个直径为4mm5mm、 长为10cm12cm的圆形塑料棒或木质棒,在棒的端部固定平行、紧挨的2根大头针,大头针的尖部仅为0.5mm长。 6.4病原菌培养 挑取带

    10、孢子囊的菌丝置于接种在 CAA培养基上,在25C1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d,待菌丝覆盖整个培养皿(直径90mm)备用。 6.5接种 在辣椒植株茎与叶片分叉处,用酒精消毒接种针轻轻的刺伤茎杆,造成一浅口,将带菌培养基切成约2mm小菌片,贴在浅口上,用湿棉球盖上保湿18h24h。每份参试鉴定的辣椒品种设接菌和不接菌的对照,培养基不带病原菌。设立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两个对照。每品种重复5钵,每钵3株。 7 鉴定方法 7.1调查时间和次数 接种后10d15d调查,调查一次 7.2调查方法 对参试鉴定的辣椒品种(系)进行逐株调查,以茎为单位,按附录D辣椒疫霉菌症状描述进行病情分级。记载每株的病情级别,根据病

    11、情分级数计算病情指数。 表1 原始记载表 病情分级 品种名称 0 1 2 3 4 病情指数 7.3计算 用病情指数表示辣椒品种疫病发生平均严重度。病情指数用I表示,按公式(1)进行计算。 (l id i) I 100 (1) L DB51/T 1022-2010 4 式中: I 病情指数; li 各级病株数; di 各严重度级值; L 调查总株数; D 最高级值。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8 结果判定 品种抗病性评价是按照病情指数划分品种的抗性水平,见附录C。在抗性鉴定中,实验的感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50,抗病对照品种病情指数30(该值为参考数值),参试品种的空白对照的病情指数为0,即辣

    12、椒植株不发病,该抗性鉴定结果有效。 DB51/T 1022-2010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推荐农药及方法 50%抗蚜威 WP 2000 倍,叶面喷雾 蚜虫 10%吡虫啉 WP 1500 倍,叶面喷雾 1.8%阿维菌素 EC 1500 倍,叶面喷雾 跗线螨 10%浏阳霉素 2000-4000 倍液,叶面喷雾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辣椒疫病的症状 辣椒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茎基部和茎节分杈处发生成段水渍状的暗绿色病斑为典型症状。苗期发病,发病部位在幼苗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成株期发病,根、茎、叶、枝、

    13、果均可受害。茎部多在近地面处发生,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以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折倒,病部以上茎梗也易凋萎死亡。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到全果实,引起腐烂,潮湿时病部覆盖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游动孢子囊大小和形态描述:疫霉菌在培养基上都能产生成熟的游动孢子囊(见图),游动孢子囊形态变化很大,有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不规则形等,游动孢子囊大小范围为长 19.41m -84.11m,寛18.76m -45.29m;游动孢子囊一般有一个乳突,厚度为 1.29m -9.71m。 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囊 DB51/T 1022-2010 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C.1 辣椒疫病菌病情分级标准 病级 受害症状 级 无病 级 茎的一部分变褐或接种叉叶柄变蔫 级 茎的大部分变褐、缢缩 级 茎变褐、叶萎蔫 级 植株倒伏萎蔫或枯死 C.2 辣椒品种抗疫病性评价分级标准 抗性水平 英文缩写 病情指数 高抗 HR 05.99 抗 R 6.0015.99 中抗 MR 16.00 29.99 中感 MS 30.00 49.99 感 S 50.00 69.99 高感 HS 大于 70.00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1022-2010 《辣椒抗疫病性室外盆栽人工鉴定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