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6备案号: 18622-200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4872006早熟梨平棚架栽培技术规程 2006-01-10 发布 2006-02-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4872006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树相指标 1 5 梨园的建立 2 6 棚架构造及搭建 2 7 整形修剪 3 8 花果管理 4 9 肥水管理 4 10 虫害防治 . 4 DB36/T 487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余江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陶建敏、庄智敏、李辉信、章镇、胡锋、罗奇祥、彭春瑞、陈学南。 DB36/T 4872006 1 早熟梨平棚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早熟梨园的建立、平棚架的搭建、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早熟梨的平棚架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51
3、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 18406.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 51012002 无公害食品 梨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022002 无公害食品 梨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树相指标 应用形态指标表示梨生产结果的状况。 3.2 群体结构 一个果园中,果树个体和枝、叶、花、果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和长相。 3.3 覆盖率 果园总树冠投影面积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3.4 透光率 阳光穿过树冠后到达地面的阳光面积与树冠投影面
4、积之比。 3.5 平棚架 采用平面网棚架、稀植大冠、分期间伐的一种梨栽培模式。 3.6 早熟梨 8月10日前梨果实成熟。 4 树相指标 DB36/T 4872006 2 4.1 果重 170g300g。 4.2 667m2留果数 1000012000 只。 4.3 667m2产量 2000kg2500kg。 4.4 新梢生长量 60cm80cm。 4.5 每平方米留枝量总长度 250cm300cm。 4.6 透光率 25%30%。 4.7 覆盖率成年树 80%。 4.8 叶面积系数 45。 5 梨园的建立 5.1 园地选择 5.1.1 温度 年平均温度在 12以上,最低绝对温度不低于-13.8
5、为宜。 5.1.2 降雨量 年降雨量 1000mm2000mm。 5.1.3 日照 年需日照 1600h1700h。 5.1.4 土壤 选择表土深厚,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 pH 值在 57 的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且耕作层达 50cm 以上为宜。若不足 50cm 则应壕沟改土或扩穴深翻。 5.1.5 坡度大于 15 度的山地建园时应筑梯田,或挖鱼鳞坑,注意水土保持工作。 5.1.6 防护林建立 在当地季风的垂直方向建立防护林,乔灌林结合,以常绿树为主。 5.2 品种选择 5.2.1 推荐品种 翠冠、若光、西子绿、金水 2 号、喜水、幸水、丰水等。注意配置花期一致的授粉树(授粉树主栽品种为 14)
6、。 5.2.2 推荐品种主要性状见表 1。 表1 推荐品种主要性状 品种 果形 平均单果重(g) 可溶必固形物() 果 色 肉质 汁液 风味翠冠 高圆形 282 12.014.0 黄绿色 脆嫩 多 浓甜若光 圆形 235 12.014.5 黄褐色 脆嫩 多 浓甜西子绿 扁圆形 282 11.012.0 浅绿色 脆嫩 多 甜香幸水 扁圆形 230 12.714.0 黄褐色 细嫩 中 浓甜喜水 扁圆形 330 12.013.1 褐黄色 细脆 多 香甜5.3 栽植 5.3.1 时间 定植当年秋冬季或来年早春。 5.3.2 苗木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根系发达,嫁接口愈合良好, 苗高 80cm100cm,
7、 干粗 0.8cm1.0cm,侧根 35 条,壮芽 4 个以上的无检疫性病虫害的一年生大苗。 5.3.3 栽植方法 将苗根系理伸理顺,分层压入土中,以刚好盖至根颈部为宜,并使嫁接口高于周围地面 2cm 左右,将地跺实后浇足水。 5.3.4 栽植沟 挖 100cm100cm 的南北向或延等高线条沟,表土与深土分层堆放,沟底铺 2050cm的树枝、杆草,其上用大量腐熟基肥(1500kg2000kg/666.7m2),混合深层土逐步填至近地面起垄。结合开挖定植沟的培肥还土,配套内外沟系,做到排灌两便。 5.3.5 栽植密度 计划密植,合理规划布局,定植时株行距 2m3m3m5m,根据树势、品种生长势
8、逐步间伐,成龄树株行距为 4m5m5m6m,每 666.7m2定植 2233 株。 6 棚架构造及搭建 6.1 棚架材料 选用水泥预制材料、镀锌钢管、镀锌钢丝等材料为宜 6.2 棚架构造 由柱子和由镀锌钢丝编织的网面两大部分组成 DB36/T 4872006 3 6.2.1 柱子分角柱、侧柱、吊柱三种 6.2.1.1 角柱 竖立于棚架梨园的四个角, 采用 12cm12cm335cm 的水泥柱, 栽埋深度约 50cm60cm,角柱与地面成 45角。 6.2.1.2 侧柱 竖立于棚架梨园四周, 每 3m 一根,采用 10cm10cm335cm 的水泥柱。侧柱离顶端5cm 处中央留孔眼, 用于网面上
9、钢绞线和铁线的穿引,埋土深度约 50cm。 6.2.1.3 吊柱 8m8m 分布于棚架中,采用直径 6cm8cm 左右,长 4.5m6m 的镀锌钢管。在吊柱的顶端焊接一个钻有 9 个小孔的圆盘,拉引网面的铁丝穿过小孔固定在吊柱的顶端。用 812 号镀锌钢丝连接吊柱顶端,用于架设防鸟网。 6.2.2 网面用 25mm2的钢绞线和 1216 号镀锌钢丝相互穿插编织而成的网格 6.2.2.1 钢绞线 棚架顶部四周及中间纵横每 6m 拉一道钢绞线,形成的网格为整个网面的骨架。 6.2.2.2 铁丝 钢绞线骨架形成后, 每隔 40cm50cm 添拉一道 1216 号镀锌钢丝, 形成网格为 40cm50c
10、m 见方的网面。 6.3 棚架搭建 梨树棚架的搭建在苗木定植第 2 年冬春季进行 6.3.1 棚架高度 一般高度为 1.8m2.0m 6.3.2 水泥柱埋栽 角柱埋栽于梨园周边的四个角。 侧柱埋栽于梨园四周边, 每 3m埋栽 1 根, 角柱和侧柱可与地面垂直埋栽, 也可以向梨园相反方向倾斜埋栽成 45 度角。吊柱能吊起 64m2的架面, 可根据梨园面积来计算所需吊柱, 埋栽于梨园中, 埋栽时宜均匀分布, 吊柱地面用水泥作基础。 每根侧柱配一个地锚,而角柱要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拉力故需配两个地锚。每根柱子埋入地下的深度由棚架的高度决定。在安装钢制吊柱时,必须先在地面做好混凝土基础,然后再将吊柱直立
11、于基础之上。 6.3.3 拉网布线 在梨园四周和梨园中纵横每 6m 拉 1 道钢绞线, 形成棚架的骨架, 纵横每 4050cm拉 1 道 1216 号镀锌钢丝线。铁线的纵横上下交错方式拉紧固定, 从吊柱顶端圆盘小孔向四周引铁线交叉点 9 根 12 号钢丝线, 使整个架面保持水平。 7 整形修剪 7.1 幼树整形 7.1.1 定干 定干高度以 0.8m1m 为宜 7.1.2 培养主枝 萌芽后, 主干上端抽生 36 个新梢, 待其长至 20cm 左右时, 选留 34 个不同方向、生长健壮者作主枝培养,生长势强的品种(如幸水)留 3 个主枝,生长势中庸的(如丰水)留 4 个主枝。对只有两个或三个主枝
12、的幼树,下一年萌芽前,在所留的二与三主枝间的空隙位置嫁接上 12 个壮芽,将来萌生新梢后作第三或第四个主枝培育。落叶后,将主枝按不同方位拉成 30角并固定,留壮芽剪去先端部分。当年主枝生长量应在 1m1.5m。主干上除三主枝外,其他枝一律向下诱引,作为辅助营养枝不必剪除。 7.1.3 继续培育主枝,并选留侧枝 第二年萌芽后,继续保持主枝延长枝直立生长。对主枝数不足的幼树,可加大所留主枝的角度,让嫁接成活后的枝梢直立生长,使后培养的第 34 个主枝通过一年的生长达到强弱平衡。每主枝上选留两个侧枝,第一侧枝距主干的距离不小于 80cm,其下的枝芽全部抹除;第二侧枝在第一侧枝的对侧,两个侧枝在主枝上
13、的间距不小于 50cm。所留枝必须是主枝上的侧芽萌发的新梢,背上枝、背下枝应尽快抹除。每主枝上所留侧枝的方向要相互错开。侧枝选留后,树体高度已超过棚面,冬季落叶 2 周后,要将主枝、侧枝超过棚面的部分引缚在棚面上。引缚时,首先选择好主枝的伸展方向,在枝与枝的接触处固定(不要太紧),然后将枝条在韧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放平固定,再用竹竿将其顶部竖直,留壮芽剪去先端。侧枝的引缚方法与主枝基本一致,只是其顶部与棚面呈45角,侧枝在棚面上的间距应不小于 1.2m。 7.1.4 继续培育主枝、侧枝并选留副侧枝 在前两年生长发育的基础上,第三年树体骨架基本形成。要进一步调整主枝、侧枝的主从关系,每个侧枝上再
14、培养两个副侧枝。使树体形成 3 个主枝、6 个侧DB36/T 4872006 4 枝及 12 个副侧枝的树冠。冬季落叶两周后,按上年方法引缚主枝、侧枝,把侧枝均匀水平地引缚在棚面上。经过 34 年整形过程基本完成。 7.2 大树时期的维持修剪 7.2.1 主、侧枝头的处理 当主、侧枝头与相邻树枝头将近交接时,就可视作枝组对待。既不需要再向上支翘,也可让其结果,必要时也可回缩更新。 7.2.2 枝组的轮换更新 凡达到更新年龄的长轴枝组,要及时更新。同龄相邻的枝组,要分先后更新。树冠已经占满架面的大树,每年枝组的更新比例要达到 20%30%,3 年枝龄即更新。 7.2.3 调节树体生长结果关系 长
15、势健壮的标志之一是长枝数占总枝数的 8%10%。树势弱,除加强肥水管理和减少留果量外,修剪上,加重短截和枝组更新,增加修剪量。树势过旺,则控减氮肥,增加留果,修剪上减少修剪量,轻短截。 7.2.4 调节和分散冠内外的长势 当树冠已交接,不能再扩大时,长势过旺,必然会在主枝、侧枝和枝组的背上萌发过量的强旺长枝。修剪上,要减少修剪量,长轴枝组的延长枝轻短截,并使其暂时斜翘于架面之上。对背上强旺长枝,结合夏季修剪,及时拉枝,7 月 20 日前完成背上枝拉枝工作。 7.2.5 架面下枝组的处理 随着架面主、侧枝和枝组的扩展,主枝下部处于架面之下的长轴枝组要逐年减少,甚至疏除。 8 花果管理 8.1 保
16、花保果 人工辅助授粉是现在普遍应用的增产措施,最适期为开花当天及第 2 天,以后渐次减弱。 8.2 疏花疏果 8.2.1 疏芽 于冬剪时将多余的结果枝特别是短果枝群的过多花芽疏除,并将串花枝上的过密花芽间疏。 8.2.2 疏花 于花蕾初现时按隔码去码方法进行,也可在花序上轻拍一下使部分花蕾折断,以达到疏花目的。 8.2.3 疏果 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在授粉两周(果实能分辨大小)后进行,保留叶果比参数为 25301;在第一次疏果两周后进行第二次疏果,主要疏除小果(未达生产标准大小的果)、病虫果、畸形果。 8.3 套袋 5 月中下旬定果后, 全园喷杀菌、杀虫剂一次, 避免使用乳油制剂和铜制剂, 减少
17、果锈产生。待果面干后, 选用双层专用袋(规格 18.5cm21cm)进行套袋。注意去除附着在果蒂部的花瓣、萼片, 以免附着部位湿度过大形成果锈。套袋时果实应悬空于袋中不与袋壁接触。早熟品种在果实拇指大时即可进行套袋。 9 肥水管理 清明前后及梅雨季节注意清沟排水。在采果后12个月, 及时施采后肥, 全园覆盖或树盘覆盖, 防止因旱或养分不足造成树体过早落叶。全年施3次肥, 分别为芽前肥、壮果肥、采后肥,每产100kg果实施尿素1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0.8kg 。梨园每23年结合施基肥全园深翻改土一次, 幼龄果园还可套种豆科经济作物, 增加土壤肥力。 10 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 10.2 梨棚架栽培中可能发生的病害有梨锈病、梨黑星病、梨黑斑病、梨铜枯病等,防治上坚持以防为主,抓住春季梅雨季节、秋后等发病关键时期,采用高效低毒药剂控制上述病害的发生蔓延。 DB36/T 4872006 5 10.3 危害棚架栽培梨树的害虫有蚜虫、螨类、食心虫、夜蛾、金龟子等,通过套袋防治食心虫,设置杀虫灯诱杀夜蛾、金龟子等。其他害虫结合病害防治,通过抓早、抓小,控制危害程度,主要使用菊酯类药剂和敌敌畏等药剂喷洒。 10.4 禁止使用药剂 杜绝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