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6备案号: 18608-200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4732005肉牛规模饲养生产技术规程 2005-12-25 发布 2006-02-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6/T 4732005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4 牛舍建筑 1 5 育肥技术 2 6 饲料安全 3 7 卫生防疫 3 DB36/T 4732005 II 前 言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省畜牧兽医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娄佑武、吴志勇、裘大堂、张修品。 DB36/T 4732005 1 肉牛规模饲养
2、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牛规模饲养定义、牛舍建筑、育肥技术以及饲料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20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养殖户和肉牛育肥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548-1996
3、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1996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NY 5027-2001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128-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青年牛 6月龄到体成熟期间的牛。 3.2 架子牛 体重250kg以上,没有经过专门育肥的公牛,包括阉割公牛和未阉割公牛。 3.3 杂种肉牛 不同品种的纯种肉牛杂交或纯种肉牛与本地牛杂交所产后代。 3.4 粗饲料 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农副产品、牧草、作物秸秆、野草、树叶等的统称。 3.5 混合精料 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
4、、维生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合成的饲料。 3.6 肉牛能量单位 1kg中等玉米所含的综合净能值8.08MJ为一个肉牛能量单位(RND)。 4 牛舍建筑 DB36/T 4732005 2 4.1 建筑形式 采用敞棚式或半开放式。 4.2 排列方式 牛舍内部排列方式视小区规模而定,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内径跨度4m4.5m;双列式内径跨度8m9m,采用对头式饲养。 4.3 建筑结构 牛舍可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棚舍可采用钢管支柱。每栋牛舍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两栋牛舍间距不少于15m。 4.4 内部设施 4.4.1 牛床 距牛槽长1.70m1.80m,只牛宽1.2m1.5m,牛床
5、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并向粪沟作2倾斜。可用粗糙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水泥抹缝。 4.4.2 粪沟 宽20cm30cm,深10cm15cm,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510。 4.4.3 通道 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宽度1.30m1.50m;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50m1.80m。 4.4.4 饲槽 设在牛床前面,槽底为圆形,槽内表面应光滑、耐用。饲槽上口宽55cm60cm,底宽35cm40cm,前沿高45cm50cm,后沿高60cm65cm,并向排水端倾斜35。 4.4.5 工作间与调料室 双列式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设有两间小屋,一间为工作间(或值班室),另一间为调料室,面积12m21
6、4m2。 4.5 运动场 设在牛舍的前面或后面,面积按每头牛6m28m2设计。自由运动场四周围栏可用钢管,高150cm。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为宜,并向四周有一定坡度(35)。 4.6 饲料贮存、加工设施 4.6.1 青贮 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20kg计算,应满足67个月需要。 4.6.2 饲草 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8kg计算,应满足36个月需要。高密度草捆密度350kg/m3。 4.6.3 精饲料 贮备量应能满足12个月需要。 5 育肥技术 5.1 种类 分为青年牛育肥、架子牛育肥。 5.2 育肥时间 5.2.1 青年牛 6 8 个月。 5.2.2 架子牛 3 4 个月,最长不超过 6 个月。 5.
7、3 购牛 5.3.1 牛的购买和运输应符合 GB 16549-1996 的规定。 5.3.2 牛应健康无病,发育良好,体躯长,背腰宽平,后躯发育好,整体结构匀称,采食能力强,性情温驯。 5.3.3 青年牛育肥应购买断奶不久、体重 150kg 以上的杂种公牛。 DB36/T 4732005 3 5.3.4 架子牛育肥应购买体重 250kg 以上,未经育肥的当地黄牛公牛或杂种公牛。 5.4 隔离观察 5.4.1 牛购进后应在隔离牛舍内进行隔离观察,时间 15d20d,完成过渡性饲养。 5.4.2 观察每头牛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尿情况,进行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5.5
8、牛体消毒 进场后 3d4d,对牛体逐头消毒一次。 5.6 驱虫 进场后5d,进行驱虫,服药前根据每头实际重量分别计算用药量,称量要准确。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驱虫药物。 5.7 健胃 进场后第7d14d对所有的牛进行健胃,每天一次,连服2d3d。 5.8 编号与分群 5.8.1 观察期满的牛应转入育肥牛舍,转入前要进行分群、编号。 5.8.2 分群主要依据年龄、品种和体重。年龄相差在 24 个月以内,体重相差不超过 30kg,相同品种的杂种牛分成一群,3 岁以上的牛合并饲喂。 5.9 饲养 5.9.1 营养需要 育肥牛营养需要参照肉牛饲养标准试行草案。 5.9.2 饲喂方法 日喂二次到三次。混合精
9、料喂量占体重的0.8%1.2%,根据饲喂次数大致分成相等数量饲喂,喂前浸泡1h。饲喂顺序一般先喂料后饮水,粗饲料自由采食,少喂勤添。 5.9.3 管理 肉牛的饲养管理按NY/T 5128-2002要求。 6 饲料安全 6.1 加工 原料应不霉变,不腐烂,不潮湿,不混有杂质。应根据饲养计划相应制定出原料购买计划。粗饲料应根据种类不同分别采取粉碎、铡短、氨化、碱化、青贮、黄贮等处理。饲料配制应严格按配方进行,称量应准确。用量少的原料应先预混。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和合成激素。 6.2 管理 原料库与成品库分开。应有专人负责。库内不应存放农药和有毒物品。应有完善的饲料进出库制度,每月清查一次,料库和
10、草垛应注意防火。在草料库内灭鼠。死鼠应随时捡出处理。 7 卫生防疫 7.1 原则 7.1.1 卫生防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7.1.2 粪、尿、污水、恶臭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7959、 GB 8978-1996、GB 14554 要求。 7.1.3 病牛、死牛处理应符合 GB 16548-1996 要求。 7.2 隔离 建立、执行严格的隔离制度。将牛群控制在有利于卫生防疫的范围内饲养。 7.3 消毒 建立合理的消毒程序、消毒制度。牛舍每月用2%3%火碱水彻底喷洒一次。牛场大门口应设立消毒池,消毒用干石灰或火碱水,雨后或1d就要更换消毒水(粉)。本场人员要经过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的DB36/T 4732005 4 消毒室或消毒池后方可进场。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生产区,同意入场者必须经过消毒、更换隔离衣、胶鞋后方可进入。 7.4 免疫接种 应由兽医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免疫接种程序。 7.5 检疫与检测 检查牛群健康状况,检测各类疫情和防疫效果,预报预测疫病疫情,定期对牛群进行系统检疫,制订防疫措施。对非正常死亡牛逐一剖检,判定病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收集与分析疫病统计资料,对疫病进行预测预报。怀疑或已确诊的多发性传染病,应立即组织进行治疗和控制,防止其扩散。烈性传染病进行扑杀封锁消毒,同时上报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