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471-2005 《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231642       资源大小:166.4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471-2005 《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pdf

    1、 备案号: 18606-200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4712005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 2005-12-25 发布 2006-02-01 实施DB36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4712005 I 前 言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畜牧兽医局、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娄佑武、吴志勇、裘大堂、张修品。 DB36/T 4712005 1 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牛养殖小区定义、饲养环境、生产资料和饲养技术、环境污染控制等生产技术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与评定。 2 规范性引用

    2、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

    3、条件 NY 5027-2001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128-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3 定义 肉牛养殖小区是指在远离居民生活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专门从事肉牛养殖,按统一规划布局,运用生态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等原理,进行牛舍建设、饲养管理、兽医防疫、环境保护,实行标准化生产,由五个以上适度规模的养殖户(场)组成的生产组织形式。 4 饲养环境 肉牛养殖小区的生产场地(包括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方,其环境中空气、用水、土壤等的质量应符合GB 15618-1995、GB 5749-1985和NY/T革新391-2000的规定。 4.1 小区

    4、选址 4.1.1 应符合当地规划和 NY/T 3912000 要求。 4.1.2 应在交通发达、供电方便的地区,距主要交通干道、城镇、村民居住区、屠宰加工厂、火葬厂、化工厂和有污染的设施、工厂等 500m 以上。 4.1.3 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夏季主导风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1.4 应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质良好,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点。 4.2 规划与布局 4.2.1 小区规划原则 应统一规划,做到建筑紧凑,在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4.2.2 小区功能区 DB36/T 4712005 2 4.2

    5、.2.1 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功能区间距不少于 50m,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4.2.2.2 生活管理区设在小区夏季主导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小区公共设施以及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设主大门。 4.2.2.3 生产区由各肉牛养殖单元组成,各单元之间间距不少于 30m,且没有隔离带或墙设在小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4.2.2.4 隔离区设在小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兽医室、隔离牛舍应设在距最近牛舍 50m 以外的地方,设有后门。 4.2.2.5

    6、饲料库和饲料加工车间设在生产区、生活区之间,应方便车辆运输。 4.2.2.6 草场设置在生产区的侧向。草场内建有青贮窖池、草垛等,有专用通道通向场外。草垛距房舍 50m 以上。牛舍一侧设饲料调制间和更衣室。 4.2.3 道路 与外界应有专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净道路面宽度不小于3.5m,转弯半径不小于8m。道路上空净高4m内没有障碍物。 4.3 牛舍建筑 4.3.1 建筑形式 采用敞棚式或半开放式。 4.3.2 排列方式 牛舍内部排列方式视牛场规模而定,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内径跨度4.5m5.0m;双列式内径跨度9.0m10.0m,采用对头式

    7、饲养。 4.3.3 建筑结构 牛舍可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棚舍可采用钢管支柱。每栋牛舍长度根据养牛数量而定,两栋牛舍间距不少于15m。 4.3.4 内部设施 4.3.4.1 牛床 距牛槽1.70m1.80m。牛床地面应结实、防滑、易于冲刷,并向粪沟作2倾斜。可用粗糙水泥地面或竖砖铺设、水泥抹缝。 4.3.4.2 粪沟 宽25cm30cm,深10cm15cm,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23。 4.3.4.3 通道 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宽度1.30m1.50m;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50m1.80m。 4.3.4.4 饲槽 设在牛床前面,槽底为圆形,槽内表面应光滑、耐用。饲槽上口宽55cm6

    8、0cm,底宽35cm40cm,前沿高45cm50cm,后沿高60cm65cm。 4.3.4.5 工作间与调料室 双列式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设有两间小屋,一间为工作间(或值班室),另一间为调料室,面积12m214m2。 4.4 运动场 设在牛舍的前面或后面,面积按每头牛6m28m2设计。自由运动场四周围栏可用钢管,高150cm。运动场地面以三合土为宜,并向四周有一定坡度(35)。 4.5 饲料贮存、加工设施 4.5.1 青贮 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20kg计算,应满足6-7 个月的需要。青贮窖按500kg/ m3-600 kg/m3 设计容量。 4.5.2 干草 DB36/T 4712005 3 贮

    9、备量按每天每头牛8kg计算,应满足3-6个月的需要,高密度草的密度为350 kg/ m3。 4.6 消防 4.6.1 应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措施。 4.6.2 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紧急情况时能与场外公路相通。 4.6.3 采用生产同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4.7 卫生防疫 4.7.1 各肉牛养殖单元四周建有围墙、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各肉牛养殖单元大门和后门入口处设车辆强制消毒设施。 4.7.2 生产区应与生活管理区严格隔离,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消毒室,在牛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4.8 环境保护 4.8.1 环境卫生 4.8.1.1 新建小区内各养殖单元应进行环境评估,

    10、确保小区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小区环境。 4.8.1.2 应采用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4.8.2 粪便污水处理 4.8.2.1 新 建肉牛养殖单元应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4.8.2.2 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处理后符合 GB7959 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 4.8.2.3 污水经处理后符合 GB 8978-1996 的规定才可排放。 4.8.3 病死牛只尸体处理应符合 GB 16548 的规定。 4.8.4 空气质量 牛舍有害气体允许范围:氨19.5mg/m3;二氧化碳2920mg/m3;硫化氢15mg/m3。 4.8.5 小区绿化 小

    11、区绿化应结合小区与各养殖单元之间的隔离、遮荫及防风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不宜种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 5 生产资料 5.1 种牛与杂种商品牛 5.1.1 种牛 母牛主要为我省本地黄牛(高安黄牛、吉安黄牛等)和“西本”杂一代母牛,应来自规范生产的、无天然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无污染的肉牛饲养基地(专业村),用于改良的牛冻精必须来源于国家级种公牛站。 5.1.2 杂种商品牛 应来源于生产性能好,无病、无污染、管理良好的种牛群所产的“皮西本”、“夏西本”、“利西本”和“西本”等杂种健康个体。 5.2 饲料与饲料添加剂 肉牛养殖小区应按设计规模1:0.51配

    12、置青饲料种植地,所种植青饲料均按不同品种的规程(标准)种植。青干草、精料来源于无公害区域的草场、农区、无公害饲料种植地和无公害食品加工产品的副产品(但一律不准使反刍动物的头、骨、下水等);其质量应达到各自质量标准GB 13078-91要求。 5.2.1 饲料添加剂应是农业部农牧发19993 号文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列入的品种,药物饲料添加剂也应是农业部所规定使用的品种,并严格执行其使用限制与休药期等规定。 5.2.2 动物保健品 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兽药使用,禁止使用我国或一些国家明文规定停止使用或有争议且即净淘汰的药物品种,并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控制用量和保证停药期。 6

    13、生产技术 DB36/T 4712005 4 6.1 饲养技术 肉牛的饲养分犊牛、架子牛和强度肥育三个阶 进行饲养管理,具体饲养技术按NY/T5128-2002要求。 6.2 动物保护技术 6.2.1 清除牧地上的有害花草及影响放牧的乔木、灌木等,并对重点放牧地每年进行一次消毒。 6.2.2 工作人员进入肉牛育肥生产区必须更衣、换鞋、消毒。 6.2.3 保持舍内外环境卫生清洁,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剂,严格对牛舍、场地和饮水进行消毒。 6.2.4 搞好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制定并实行合理的预防免疫程序,杜绝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6.3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6.3.1 采用科学配料,应用高

    14、效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等)和高新技术(如膨化、制粒、热喷等),改变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的磷、氮等对环境的污染。 6.3.2 控制饲料中微量元素和药物的添加量,减少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肉牛组织中的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严禁使用动物骨肉、内脏等饲喂肉牛。 6.3.3 应用兽用防臭剂和微生物发酵等技术,采用干清粪工艺、自然堆腐或高温堆肥处理粪便;采用沉淀、固液分离、曝气、生物膜以及消毒和光合细菌设施处理污水;降低粪尿的污染,使废水排放达到GB 8978-1996 所规定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 6.3.4 做好环境自净工作,利用饲养场地形地势,采取植树种草立体生产模式等措施,就地吸收、消纳,降低污染,净化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471-2005 《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