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6B43 备案号: 11476-2001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3692001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规程 2001-04-23 发布 2001-05-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3692001 I 前 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养猪生产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饲养向集约化规模经营转变。规模养猪必须依赖技术进步,要求对良种的选择、饲养管理、繁殖、兽医防疫、栏舍建筑等方面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规范为生产工艺。为此,制定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规程,以指导全省规模养猪健康发展,不断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本规
2、程的制定,是在现代养猪科学的指导下,在总结规模养猪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且在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完成的。 本规程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规程由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起草。 本规程起草人:赖以斌、刘龙芳。 DB36/T 3692001 1 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阐述了规模养猪场的引种、饲养、繁殖、管理、防疫和栏舍建筑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商品肉猪场,其中饲养、繁殖、管理、兽医防疫和栏舍建筑等规范,种猪场可参照执行,小规模分散养猪本规程可做参考。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把标准中引用而构成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
3、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3078-91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7824.5-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商品肉猪生产技术规程 GB/T 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T 1782.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 引种 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商品肉猪场所选择的良种及其杂交组合,目前主要应用杜(长大)、杜 (长 南)、杜(长本)、大(长本)等三元杂交猪或采用专门化配套系杂交生产杂优猪。 扩繁场最初一批种猪必须来源于上一代次种猪场,更新所需要的母猪二分之一由本场选留,二分之一来自上一代次种猪场,公猪全部来自核心群、并通过测定属于优秀
4、的个体。生产商品肉猪的父母代母猪必须来源于上一代次的种猪场,公猪必须来自核心群、并通过性能测定属合格的个体。 公猪每年更新左右,母猪每年更新。 饲养 养猪饲料符合安全性要求 不得在养猪饲料中使用 兴奋剂类(如盐酸克伦特罗)、镇静剂和激素样类物质等违禁药物。 严格按农业部农牧发1997号文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 所使用的饲料原料应符合 GB 13078-91 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猪的饲养标准 养瘦肉型猪按表的标准配制饲料。 表1 瘦肉型猪饲料营养水平 料号 瘦 瘦 瘦 瘦 瘦 瘦 瘦 瘦 适用 范围 哺乳 仔猪 保育 仔猪 月龄后备猪、哺乳母猪月后备 猪、妊娠母猪、种公猪 月龄后备猪育肥猪前
5、期 育肥猪中期 育猪 后期 消化能(MG/) 14.22 14.02 13.90 13.80 12.13 13.80 13.39 12.97粗蛋白() 21 18 17 14 13 16 15 14 赖氨酸()1.2 1.0 0.90 0.70 0.55 0.85 0.75 0.60 DB36/T 3692001 2 () 蛋+胱氨酸() 0.65 0.54 0.48 0.38 0.30 0.46 0.41 0.32 色氨酸() 0.18 0.15 0.14 0.11 0.08 0.13 0.11 0.09 苏氨酸() 0.72 0.60 0.54 0.42 0.33 0.51 0.45 0.
6、36 钙() 0.85 0.80 0.80 0.70 0.60 0.80 0.70 0.65 磷() 0.65 0.60 0.60 0.50 0.40 0.60 0.50 0.45 养含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一代母猪及三元杂交肥育猪按表 2 的标准配制饲料。 表2 料号 普 普 普 普 普 普 适用 范围 34月龄后备猪、哺乳母猪 56月龄后备猪、妊娠母猪 77.5月龄后备猪 肥育猪前期 肥育猪中期 肥育猪后期 消化能 (MJ 12.76 12.34 11.13 13.39 12.97 11.72 粗蛋白() 16 14 13 16 15 14 赖氨酸() 0.75 0.60 0.45 0.80 0
7、.70 0.55 蛋+胱氨酸 () 0.41 0.32 0.24 0.43 0.38 0.30 色氨酸() 0.11 0.09 0.07 0.12 0.11 0.08 苏氨酸() 0.45 0.36 0.27 0.48 0.42 0.33 钙(%) 0.70 0.60 0.50 0.70 0.60 0.50 磷() 0.50 0.40 0.30 0.50 0.40 0.30 后备种猪的饲养 后备种猪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注意能朊比和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的补充。月龄至.月龄分别喂瘦、号料,自由采食,不限量;.月龄至月龄喂瘦号料,每天限量;.月龄喂瘦5号料,每天限量.。限量期间注意多供应青饲料
8、。如月龄配种,.月龄后改喂瘦4号料,实行短期优饲。如9月龄配种,则在8.5月龄后改喂瘦4号料。 含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一代后备母猪饲养原则同瘦肉型后备种猪,饲料营养水平如表,青饲料的喂量可以增加。 妊娠母猪的饲养 妊娠母猪分两段饲养,以妊娠后天为分界线,前期限量饲喂,配种后即限食,日喂.,逐步可增加到.。后期采取充分饲养,每天喂精饲料.,产前天进产房,每天减料.。 含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一代母猪饲料营养水平参照表,饲养原则同瘦肉型母猪,前期限量,后期充足饲养。 哺乳母猪的饲养 瘦肉型哺乳母猪喂瘦号料。分娩当天喂给加了麦麩的温热粥状饲料和优质青饲料,第天喂配合料.,第天喂.,以后每天增加,直至分娩后第天
9、喂量达.。天断乳的母猪在第天开始适当减料。以上喂料量以带头仔猪计算,每增加头,日加喂.,每减少一头减料.。每头母猪每天另喂青饲料适量。含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一代母猪饲料营养水平参照表,饲养原则同瘦肉型猪。 空怀母猪的饲养 DB36/T 3692001 3 瘦肉型母猪断乳后继续喂瘦号料,每天喂配合料.,青饲料不少于.。如断乳前膘情很好,泌乳失重少,断乳后适当控制精料喂量,增加青粗饲料,并加强运动,使其降到适度膘情。如哺乳后期膘情不好,过度消瘦,不要减料。含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一代母猪喂哺乳母猪料,喂量可降至每天左右,青饲料。 种公猪的饲养 瘦肉型公猪喂瘦号料,配种期体重以下日喂配合料.;以上日喂.。每天
10、加喂煮熟的鸡蛋个。非配种期体重以下日喂配合料.,以上日喂配合料.。 哺乳仔猪的饲养 母猪产后小时内让仔猪吃初乳,天内让所有小猪吃足初乳。日龄补铁补硒。日龄开始补喂清洁饮水。日龄诱食,逐步增加喂量,日龄内断乳。断乳后仔猪按原窝移至保育栏,自由采食,不限量。哺乳仔猪喂瘦1号料,并在基础日粮中加入酸化剂和消化酶制剂。临近断乳时,逐步过渡喂保育仔猪料,具体方法是:开始哺乳仔猪料占,保育仔猪料占,后改为各占,再后哺乳仔猪料占,保育仔猪料占,经天过渡,最后全喂保育仔猪料。 保育仔猪的饲养 充足饲料,不限量,喂瘦号料。含地方品种血缘的三元杂交仔猪饲料营养水平可适当降低。 肥育猪的饲养 肥育期分初期(体重kg
11、)、中期(体重)和后期(体重)三段饲养,前、中期不限量,后期适当限量。日喂餐,采用自动饲料槽的栏舍则不分餐。瘦肉型肥育猪分别喂瘦、号料,含地方品种血缘的三元杂种猪饲料营养水平如表,喂普、号料。 建立青饲料生产基地 种植高产优质的青饲料,注意搞好茬口搭配,加强管理,提高产量。 繁殖 初配月龄 瘦肉型猪母猪一般在月龄、体重以上初配,公猪月龄(长白月龄)、体重以上初配。含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一代母猪.月龄初配。 公猪配种强度 一岁以前的青年公猪每天配种次或每周不超过次;岁每天配种次,连续使用天后休息天,如天内要配种次,则安排早、晚各配种次,连续使用一周后休息两天,岁后适当减少配种次数,一般岁后淘汰。 适
12、配季节 如实行季节性产仔,每年的月和月配种。如实行常年产仔则全年安排配种,但在月中旬至月底的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猪舍降温,并安排早晚配种。 加强发情检查 每天早、晚次要仔细观察并记录空怀母猪发情情况,可将公猪赶入待配母猪栏中,进行试情或诱导其发情。 配种次数和时间 每头母猪一个情期内配种次,发情后愿意接受公猪爬跨或按压腰部呆立不动时第次配种,隔小时第次配种。如公猪多,安排一个情期内配种次。若采用本交加人工授精配种,第次本交配种,第、次采用人工授精。 配种方式与方法 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配种,一般规模化养猪场本交结合人工授精。种猪场应采用重复配种方式(即用同一头公猪连续配次),商品猪场可采用双重配种
13、方式(即用头不同公猪配种)。公、母猪DB36/T 3692001 4 在配种前半小时不喂食和饮水。配种前清除公猪腹部污垢,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配种时谨防公猪滑跌,帮助公猪把阴茎插入阴户。如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要按人工授精操作规程。配种后做好配种记录,记载与配公猪品种、猪号、配种日期、每次间隔时间等。 经常检查精液品质 后备公猪正式配种前,要训练人工采精,采集精液检查其射精量、色泽、气味、值、精子活力、密度、畸形率等,并做好记录。精液不合格的公猪不能参加配种,查明原因,作出处理。转入正常配种后,本交的公猪每季度检查次精液品质,如属季节性配种的公猪配种前检查次精液品质。采用人工授精配种的公猪则
14、可经常检查精液品质。 产程注意事项 猪分娩持续时间正常为小时(小时),如超过正常产程小时,视为难产,应人工助产。产后要检查胎衣是否完全排出,并将后躯血水洗净、消毒。分娩天内注意恶露排出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再发情与适时配种 仔猪断乳后,母猪一般在天内发情,要及时配种。断乳后超过天不发情的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加青饲料供应,并赶公猪入母猪舍中诱导发情,按摩乳房刺激发情。对泛情母猪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马血清()催情。 合理寄养提高母猪利用率 产仔过多的母猪在吃完初乳后将强壮的仔猪寄养给分娩日期相近、产仔较少的母猪带养。产仔少于头或泌乳能力差的母猪,待吃完初乳后,将仔猪全部寄养,让其提
15、前发情配种。 管理 哺乳仔猪的管理 仔猪生后立即用消毒毛巾擦身,拭干,并扣出嘴鼻内粘液,然后断脐(用剪刀在离脐带基部 23 处剪断,断端用 510%碘酊消毒),称重,打耳号,登记。采用温水浴、人工呼吸等措施及时救活假死仔猪。对弱仔猪,可挤乳人工喂养,并补充葡萄糖。产后 23 天母仔分开,定时哺乳,并固定乳头。 仔猪产后小环境的适宜温度为:13 日龄 3032,47 日龄 2830,830 日龄 25。产房要设置保温箱,冬春季节采用电热板或红外线灯采暖,如采用红外线灯悬挂高度参考表 3。 表3 保温箱红外线灯悬挂高度与温度关系 出生日龄 悬挂高度() 箱内温度() 13 40 3032 47 5
16、0 2830 830 60 25 定位栏设母猪限位架,防止压死仔猪。 生后第 2 天用有切口的钢钳剪断犬齿,上颚 4 个(每边 2 个)、下颚 4 个(每边 2 个),注意不要伤及上、下颚及舌头。育肥仔猪同时用钢钳将尾切除 1/3 至 2/3,断面涂碘酊消毒。 后备种猪的管理 公母猪分栏饲养,并按体重分成小群 ,每栏 45 头。公猪出现性欲后单栏喂养。 充足运动,让后备猪在运动场内自由活动,或在两栋猪舍之间设置大运动场,扩大活动范围。 调教后备猪在固定地点排粪尿、睡觉和进食。对耳根、腹侧和乳房等敏感部位经常触摸训练。 在 2 月龄、4 月龄、6 月龄选择有代表的个体定期称重,评定生长发育情况,
17、以便适时调整饲料喂量,并为选种提供依据。 夏季高温采用防暑降温措施。 生产母猪的管理 DB36/T 3692001 5 断乳母猪从分娩舍转入妊娠母猪舍小群饲养,每栏 45 头。配种 21 天后不再发情,可视为妊娠,注意保胎,促进胎儿正常发育。不要驱赶,严禁鞭打,防止拥挤和机械性流产。 生产母猪分娩前 5 天转入产房,转入产房的母猪躯体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 0.1%的高酸钾清洗。母猪分娩前再次用清水冲洗猪体,擦干,然后用 0.1%的高酸钾擦洗乳房、腹部、阴户等处(冬天用温热水冲洗消毒,并及时擦干猪体)。分娩时做好接产工作,并注意观察分娩母猪的呼吸、体温、排泄情况。 保持猪舍干燥、清洁,注意通风
18、换气。冬季既要防寒保温,防止冷风侵袭,又要定时通风换气,防止潮湿和氨气浓度过高;夏季注意防暑降温,防止高温应激综合症。 种公猪的管理 单栏喂养,一栏一头。 充足运动,除在猪舍运动场自由活动外,要构建运动跑道,冬季中午运动 1 次,其他季节每天上、下午各运动 1 次,每次 1 小时。夏季于早晨、傍晚各运动 1 次。 每天用刷子刷拭猪体 1 次,定期修蹄。夏季经常喷淋洗澡。 防止公猪互相斗架,公猪咬架时设法将公猪引走或隔开。 保育猪的管理 在高床网上饲养,每天上、下午各清洗 1 次粪沟。 冬季注意保暖,并定期通风换气,夏季防暑降温。 仔猪断奶后原窝转入保育栏,若栏位面积较大,可将大下相近的 2 窝
19、仔猪并入一栏。合群的头几天 ,要多加看守,发现咬架立即制止。饲养 35 天后,转入中猪舍。 肥育猪的管理 肥育猪分两段在中猪舍和大猪舍饲养管理,均是在保育舍时已合群的 2 窝猪放在同一间猪栏管理。若同栏猪大小悬殊过大,则按大小强弱分群。 调教猪只到固定地点吃料、睡觉和排泄粪尿。猪栏每天上下午各清扫 1 次,干粪运至集粪场集中堆放,猪尿扫入粪沟冲洗。 夏天注意防暑降温 出栏时躯赶不要过急,禁止鞭打,以免发生应激综合症。在地磅称重后,通过出猪台运走。 兽医防疫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除本场生产、技术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个别确有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经批准,洗澡、更衣、换鞋、消毒后进入生产
20、区。 本场生产、技术人员经洗澡、更衣、换鞋、消毒后进入生产区。 大门消毒池用 2%烧碱等消毒液,每周更换 1 次。 每栋猪舍进门处设消毒池,用 2%烧碱消毒液,每周更换 1 次,饲养员进猪舍前要再次消毒,并不得互相串岗。 生产场区环境(猪舍之间、道路等)每半月用广谱、低毒、高效消毒药消毒 1 次。喷药前清除粪尿、清扫、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再喷消毒药液。 实行“全进全出”,每批猪调离猪舍后,清洗,干燥后喷高效、低毒、广谱消毒药液。空栏 45 天转入下一批猪,分娩舍和保育舍还要进行熏消毒。具体做法是:空栏后,经过冲洗、待干,用消毒液喷,然后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 20ml、加水 20ml,加热熏蒸
21、12 小时,5 天后再调进猪群。 运送饲料的场内专用车不得在生产区外使用,并定期喷洒消毒药液消毒。 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剖检,因传染病死亡的在离场区 1000m 以外的地区深埋或进行无害处理。 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不得外购猪肉,不得带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它物品到猪场内。场内兽医不准对外诊疗畜禽疫病,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 加强检疫 DB36/T 3692001 6 从外场引进种猪,必须对该场的疫情进行考察,取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近半年内对疫情检测的报告。必要时对所选择的种猪再次检疫(伪狂犬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口蹄疫等)。引进本场后,隔离观察45天以上证明无疫情后再合
22、群。 按免疫程序预防注射 猪瘟 仔猪1520日龄在耳根注射猪瘟疫苗2ml(2头份)。6070日龄耳根注射猪瘟疫苗3ml(3头份)。 后备母猪配种前半个月耳根注射猪瘟疫苗4ml(4头份)。经产母猪年注射猪瘟疫苗2次,每次4ml(4头份),于断乳后24天内耳根注射。 种公猪每年春、秋2次耳根注射猪瘟疫苗各4ml(4头份)。 猪链球菌病 仔猪20日龄颈部肌肉注射多价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5ml或浓缩菌苗3ml(如为弱毒冻干苗注射1ml)。 细小病毒病 后备公母猪于配种前1个月在耳根后深部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乳剂灭活疫苗2ml,2周后加强免疫1次。产第1胎后再免疫1次。 日本乙型脑炎 后备公母猪于配种前1个月
23、或蚊子出现前一个月(34月份)肌肉注射乙型脑炎灭活苗,1015天后加强免疫1次。注射剂量按瓶签说明。 口蹄疫 用浓缩型油乳剂灭活疫苗,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每隔6个月肌肉注射2ml;生产母猪分娩前45天肌肉注射2ml;后备种猪在仔猪再免后6个月肌肉注射2ml;育肥猪3040日龄首免,肌肉注射1ml。6070日龄2免,肌肉注射2ml。供港猪在运输前1个月肌肉注射2ml。 伪狂犬病 用基因缺失苗免疫,后备猪体重80首免,配种前3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肌肉注射2ml。种公猪每半年接种1次,每次肌注2ml。生产母猪分娩前34周接种1次,每次肌肉注射2ml。或按生产场家说明书,决定免疫注射的时间和剂量。 猪
24、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有该疫病病史的猪场妊娠母猪分娩前28天注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猪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2ml,14天后再注射1次。所产仔猪于7日龄和20日龄各注射2ml。种公猪每年2次,每次肌肉注射2ml。 仔猪付伤寒、猪丹毒、猪肺疫 按周边动态和本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注射,如要注射,按瓶签说明,安排注射剂量和时间。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 严密监测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出现疫情的地区,应注射灭活疫苗。 兽医在月底拟定下一个月预防注射计划(逐头说明注射疫、菌苗的品名、注射量、注射日期、稀释液、注射部位等),张榜公布。预防注射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核对清楚品名、剂量、注射日期、注
25、射部位等。预防注射后及时登记。 实行规范化驱(除)虫 仔猪在 5060 日龄左右(在仔猪第 2 次注射猪瘟疫苗前 56 天)采用广谱、高效、低毒驱虫药驱除体内寄生虫。 公、母猪每年驱虫 2 次,母猪在空怀期进行,采用广谱、高效、低毒驱虫药。体外寄生虫除猪只使用除虫药外,对栏舍地面及 1m 以下的墙壁应喷洒药液。 本场内部用于种青饲料的猪粪必须堆封发酵,杀死虫卵后再使用。 养猪场建筑 DB36/T 3692001 7 场址选择 根据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地势平坦干燥,土质坚实,地面稍向东或向西倾斜,便于排污的地方建场。 养猪场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
26、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至少 2km 以上,并远离铁路、公路、城镇或乡村居民区(农村的畜牧小区应远离村庄一端集中建筑)。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筑猪场。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不超过 2.54.0 计算。 建设项目 养猪场的生产建筑包括公猪、妊娠母猪舍、分娩母猪舍、保育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后备种猪舍和装卸猪斜台。一般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 0.81.0 计算。 养猪场辅助生产建筑包括更衣、淋浴、消毒室、兽医化验室,饲料加工车间,送变电室,水泵房,仓库,隔离猪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等。 养猪场的
27、生活管理建筑包括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围墙大门等。 总体布局 养猪场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无害处理区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各区之间用绿化带和围墙隔离。 养猪场大门入口处设置宽同大门相同、长 5m 的水泥结构消毒池,池两端的池梗略高出地面,防止地表水流入。并设一长 2m、宽 1m、高 2.5m 可封闭的消毒室,供入场人员消毒。所有消毒池顶棚要能避雨。 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洗澡、 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装卸猪斜台设生产区的一角。 猪舍朝向应座北朝南,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一般不超过 300
28、,保持猪舍纵向轴线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呈300600角。 每栋猪舍的间距一般为 79m,猪舍排列顺序依次为种公猪和待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母猪舍、保育猪舍、后备种猪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有条件的大型猪场可设立二或三个生产区,种公猪和待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母猪舍为一区,保育猪舍和后备种猪舍为一区,育成猪舍和育肥猪舍为一区;如设二区则可将后两区合并。每区之间相隔 2km 以上。 场区内清洁道(如饲料运输道)和污染道(如运粪道、出猪道)要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隔离猪舍应离开生产区 200m 以上。 猪舍建筑及设施 猪舍建筑形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种公猪舍、妊娠母猪舍、后备种猪舍、育成猪舍、育
29、肥猪舍可北闭(设窗户)南敞,自然通风,小群地面平养;分娩母猪舍、保育猪舍南北面实墙到顶,开设窗户,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高床定位栏饲养。 猪舍饲养密度按每头猪占栏舍的实际使用面积计算,见表 4。 表4 每头猪占栏舍实际使用面积 单位:m2/头 猪群类别 不含运动场 含运动场 种公猪 7.2 11.8 妊娠母猪 1.8 2.95 分娩母猪(定位栏,含所带仔猪) 3.74(2.21.7) 保育仔猪(定位栏) 0.3 育成猪 0.50.7 1.18 育肥猪 1.0 1.77 后备母猪 1.0 1.77 DB36/T 3692001 8 猪舍建筑面积利用系数用栏舍建筑总面积与养猪实际使用面积之比表
30、示。各类猪舍建筑面积利用系数应不低于下列参数:种公猪舍、妊娠母猪舍、育成猪舍 67%,分娩母猪舍 73%,保育猪舍 74%,育肥猪舍68%。 种公猪舍在猪舍前面或后面二栋猪舍之间的空地设运动环行跑道,跑道宽 60 ,腰墙高 70 ,每隔1m 靠地面开一地沟,排出跑道积水。跑道地面可用三合土或泥土掺沙。入口处设铁栅门,宽 70 。公猪放进跑道后只能向前进方向走动,以保持每头种公猪每天运动 12 小时。 各类猪舍均应有供料设施,种公猪单栏关养,每栏设一个饲槽;妊娠母猪舍小群饲养,饲槽长度应满足所关养母猪采食需要;分娩母猪舍要分别设母猪食槽和仔猪食槽;保育猪舍设自动饲料箱,让保育猪自由采食;育成猪舍
31、和育肥猪舍设自动饲料箱自由采食,同时可供 45 头猪采食,或设饲料槽,饲槽长度应满足所关养育成、育肥猪采食需要。 各类猪舍均应安装自动饮水器,饮水器安装离栏面高度为:种公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母猪舍、育肥猪舍 60 ,分娩母猪舍供仔猪饮水高度 30 ,保育猪舍 30 ,育成猪舍 4050 。 分娩母猪舍、保育猪舍应有纵向机械通风设备。其它类型的猪舍自然通风,也可加装吊扇配合机械通风。 分娩母猪舍应设仔猪保温箱设施。保育舍视栏舍密闭保暖程度决定是否要装红外线灯保温。 清粪采用干清粪和水冲相结合,应尽量干清粪,用“翻斗车”将猪粪运至集中贮粪场处理,结合水冲猪尿和残粪,以保持猪舍内清洁。严禁用运粪车
32、运送饲料。 分娩母猪舍和保育猪舍如采用高床定位栏饲养,漏缝地板离开地面的高度;分娩母猪舍 20 ,保育猪舍 30 。粪沟倾斜度适当加大,便于冲洗粪尿。 公用工程建筑 养猪场可选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自来水管供水,保证供水压力 1.52.0 /2。 养猪场平均日供水量可按表 5 给出的参数估算。 表5 每头猪平均日耗水量参数 L/头日 猪群类别 总耗水量 其中饮用水量 空怀及妊娠母猪 15.0 10.0 哺乳母猪(带仔猪) 30.0 15.0 保育仔猪 5.0 2.0 育成猪 8.0 4.0 育肥猪 10.0 6.0 后备种猪 15.0 6.0 种公猪 25.0 10.0 注: 总耗水量包括饮用水、猪舍清洗用水、饲料调制用水,炎热地区和干燥地区耗水总量可增加25%。 场区内生产和生活污水采用暗沟排放,雨雪等自然降水采用明沟排放。 养猪场粪尿排泄量计算按每日饲养的生产母猪总头数乘以 48 /头日,即为全场平均日排泄量的估算值;计算每栋猪舍平均日排泄量按该舍养猪总活重乘以 0.065 /日计算。 养猪场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电力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 需用系数为 0.40.75,功率因数为 0.750.9。 养猪场防火等级按我国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级三级设计。 养猪场环境保护应符合 GB/T 17824.4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