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3.020.01 J 7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862011 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定期检验规程 The periodic inspction regulation for the in use steel atmospheric sulfuric acid tank 文稿版次选择2011 - 09 - 13 发布 2011 - 10 - 1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486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
2、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铜陵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本所、韩成树、汤永生、夏明六、曹平。 DB34/T 14862011 1 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定期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浓度92H 2SO4)定期检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以下简称 “酸罐 ”)的罐体及其与罐体相连接的安全附件的检验。 适用的酸罐范围为:设计压力大于 0.02 MPa、小于 0.1 MPa 的圆筒形酸罐,以及设计压力为零的矩形酸罐,设计温度范围按钢材允许的使用温度。 本标准不适用于埋地的酸罐、移动式酸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
3、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 50128-200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JB/T 4730.14730 .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10764-2007 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 JB/T 10765-2007 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 NB/T 47003.1-2009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SH/T 3530-2011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
4、技术规程 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附件 为了使酸罐安全运行而安装在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包括液面计、测温仪表、压力表、呼气管等。 4 一般规定 4.1 检验周期 4.1.1 定期检验周期根据检验情况一般为 36 年。 4.1.2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酸罐应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发生重大事故或停用一年以上的,在重新使用前; DB34/T 14862011 2 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重新投入使用前; 非硫酸介质储罐变更为酸罐投入使用前。 4.2 检验项目 4.2.1 检验项目一般包括资料审查、宏观检查(含结构和几何尺寸
5、检查)、防腐层检查、壁厚测定、安全附件检查、其它检查(基础检查、阴极保护检查等)。有下列情况的应进行无损检测和充水试验:见 9.1、9.2、11.1、11.2 节。 4.2.2 对于上次已进行过结构和几何尺寸检查的酸罐并有详细记录,以后可不再重复检查。酸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应进行几何尺寸检查。 4.3 检验方案 现场实施检验前,检验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验方案,检验方案由检验机构授权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必要时,检验机构应征求使用单位对检验方案的意见。检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检验方案实施检验。 4.4 检验器具 检验用的设备和器具应当在有效的检定或者校准期内。 4.5 检验前准备 4.5.
6、1 影响检验的附属部件或者其他物体,按检验要求进行清理或者拆除。对需要检验的罐体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其它缺陷的部位,应彻底清除任何有碍检测的附着物。 4.5.2 内部残留液体必须排放干净,残液排放指标应达到有关环保标准要求。 4.5.3 酸罐必须进行中和、清洗,并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应符合 GBZ 2.1 的规定。 4.5.4 人孔或透光孔打开后,必须清除可能滞留的有害气体或残留物。罐体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19.5 (体积比),且保证无刺激性、无有害气体存在。 4.5.5 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的部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母材表面应当露出金属本体,进行磁粉
7、、渗透检测的表面露出金属光泽。 4.5.6 有保温层的酸罐,根据检验需要可全部或局部拆除保温。当能够进入酸罐内部检查时,并证明容器表面状况良好,外部保温可不必拆除;当外部保温层出现破损,有可能出现局部腐蚀时,应拆除破损部位保温层检查。 4.5.7 使用单位应做好现场检验的配合,并做好 4.5.1、4.5.2、4.5.3、4.5.4、4.5.5、4.5.6 条所述工作。 4.5.8 使用单位应提供 5.1 条所述资料。 4.5.9 检验的安全防护按照 TSG R7001-2004 的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要求实施。 5 资料审查 5.1 检验人员应审查酸罐的下列资料: 原始资料:相应
8、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全部竣工资料、酸罐基础检查验收资料; 修理改造记录; 历次检验报告; 运行记录、正常运行液位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 DB34/T 14862011 3 安全附件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校验、修理、更换记录和检定证书; 其它有关资料。 5.2 首次检验时原始资料必须审查,在以后的检验中可以视需要查阅。 6 宏观检查 6.1 宏观检查采用目视检查方法(必要时利用放大镜、样板、量具等)进行检查。 6.2 宏观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结构检查和几何尺寸检查。 6.2.1 外观检查: 检查酸罐涂装、标志、标识、铭牌,是否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查罐顶和罐壁有无严重凹陷、鼓包及
9、渗漏穿孔。对有保温层的酸罐,罐体无明显损坏、保温层无渗漏痕迹时,可不拆除保温层进行检查。 用 510 倍放大镜目检罐体焊缝,在检查中应特别注意罐壁与罐底间的角焊缝、下部二圈壁板的纵、环焊缝以及进出口接管与罐体的连接焊缝有无渗漏和裂纹。 检查进出口阀门、人孔、清扫孔等处的紧固件是否牢靠;扪盖是否完好;人孔、透光孔是否泄漏。 检查酸罐盘梯、平台、抗风圈、栏杆、踏步板(或防滑条)的腐蚀程度,检查酸罐照明设施的完好程度。 酸罐罐壁坑蚀、局部溃疡性腐蚀,应测量剩余壁厚。 6.2.2 结构检查: 检查酸罐结构形式、壁板与顶板的连接、壁板与底板的连接、开孔及其补强的设置等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是
10、否存在不合理结构及新生缺陷(适用于首次定期检验)。 检查壁板纵、环焊缝、底板和顶板拼接焊缝布置、焊缝形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适用于首次定期检验时)。 检查抗风圈、加强圈、包边角钢等加强结构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人孔、进出口、透光孔、通气孔、排污孔(清扫孔)设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 人孔盖和液体进出口法兰连接形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 6.2.3 几何尺寸检查: 几何尺寸应符合 SH/T 3530-2001 表 12.1.3、表 12.3.1 或设计文件的规定。 7 防腐层检查 7.1 检查罐体外部裸露部分防腐层有无脱落、起皮、粉化等缺陷,测定涂层
11、厚度,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原涂层进行修补或重新防腐。 7.2 对有隔热层的酸罐,检查隔热层是否破损、脱落、潮湿,防水檐是否完好。若发现保温层破损严重时应检查罐壁腐蚀程度。隔热层有腐蚀倾向或产生裂纹可能性的应拆除保温层进一步检查。 7.3 对有衬里层的酸罐,检查衬里是否存在破损、腐蚀、裂纹或脱落,查看检查孔是否有介质流出,发现衬里层穿透性缺陷或有可能引起罐体本体缺陷腐蚀缺陷时,应当局部或者全部拆除衬里,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或者其他缺陷。 DB34/T 14862011 4 8 壁厚测定 8.1 用超声波测厚仪对酸罐顶、壁、底板及边缘板、酸罐液位线及以上罐壁部位进行测厚检查。 8.2 测点选择
12、 8.2.1 罐壁下部二圈壁板的每块板沿竖向至少测 2 个点,其他圈板可沿盘梯每圈板测 1 个点,液位线一圈壁板至少测 6 个点,液位线以上壁板每块板沿至少测 1 个点。测厚点应固定,并设标志,按编号做好测厚记录。有保温层的酸罐,其测厚点处保温层应制做成活动块便于拆装。 8.2.2 在以下部位应增加测点数: 液位经常波动的部位; 受腐蚀、冲蚀的部位; 介质 进出口部位; 宏观检查发现的可疑部位。 8.3 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查顶板、壁板、底板及边缘板的最小厚度。 9 无损检测 9.1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抽查比例由检验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罐底边缘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8 mm
13、, 且底圈壁板的厚度大于等于 16 mm, 或标准屈服强度 (R el)大于 390 MPa 的任意厚度钢板的底圈壁板与罐体 T 形接头的罐内角焊缝。 标准屈服强度(R el)大于 390 MPa 的钢板或厚度大于 25 mm 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钢板上的接管角焊缝和补强板角焊缝。 当检验员认为有必要时,罐壁搭接和对接的丁字缝三个方向 200 mm 范围内的搭接和对接焊缝。 9.2 埋藏缺陷检测 9.2.1 酸罐清罐检修时,应对下部壁板的纵焊缝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容积小于 20000 m3只抽查下部一圈,容积大于或等于 20000 m3 只抽查下部二圈。抽查焊缝的长度不小于该部分纵焊缝总
14、长的 10,其中纵环焊缝连接部位不小于 80。 9.2.2 对已进行过此项检查,再次检验时,若无异常情况,不再复查。 9.3 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检测按 JB/T 4730.14 730.6-2005 标准执行。 9.4 经表面无损检测发现超过级的缺陷,应打磨消除,并应按原检测方法复查直至合格。经射线或超声检测发现超过原设计规定的超标缺陷,若非裂纹类缺陷,可不处理,下次检验时重点复查;若属裂纹类缺陷,应进行焊接返修处理,并应按原检测方法复查至合格。 9.5 检验员和使用单位认为必要,可采用 JB/T 10765 对酸罐底板进行漏磁快速扫查检测。 9.6 检验员和使用单位认为必要,可采用 JB
15、/T 10764 在做充水试验时或利用储存介质以在线方式进行声发射检测与评价。 10 安全附件检查 10.1 呼气管: 呼气管的检查呼气管径和形式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其腐蚀程度。 10.2 液面计、测温仪表和压力表: 压力表的检查参照 TSG R7001-2004 第二十五条(十一)的有关规定进行;液面计、测温仪表DB34/T 14862011 5 的检查参照 TSG R7001-2004 第一十六条(二)的有关规定进行。 11 充水试验 11.1 罐底和最下一圈罐壁进行大部分或全部更换修理后,应进行充水试验。 11.2 罐底和罐壁进行局部修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充水试验以及充水试验
16、检查的内容。 11.3 充水试验以及充水试验检查的内容按照 GB 50128-2005 标准 6.4 节的规定执行。 12 其它检查 12.1 基础检查 12.1.1 检查酸罐基础有无下沉,罐体有无倾斜,散水坡有无破损,沥青封口是否完好。 12.1.2 检查基础沉降观测点及标志是否完好,用水平仪测量并记录沉降量。酸罐基础允许倾斜值应不大于 0.008。允许倾斜值是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如超过允许倾斜值,应采取处理措施。 12.1.3 充水试验时基础的沉降观测按照 GB 50128-200 5 标准 6.4.9 条的规定执行。 12.2 阴极保护性能检查 对于采用了牺牲阳极
17、法阴极保护的酸罐,则要检查阳极的溶解情况,与酸罐的连接是否完好等。测量其保护电位,根据检查情况确定阳极是否需要重新安装或更换。 13 主要缺陷处理 13.1 对检验中发现的内、 外表面缺陷, 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 对检验中发现超标缺陷或严重问题时,检验人员应在复核确认后,将检验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意见书面通知使用单位,必要时,应提出超标缺陷或问题处理后的复检要求。 13.2 酸罐的焊接修理宜由具有酸罐制造资质或压力容器制造资质的单位进行,修理前应制定修理方案。酸罐焊接修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分别按照 GB 50128-2005 标 准 5.6 节、6.2 节的规定执行。 13.3 宏观检查发现
18、罐体及其焊缝存在裂纹、磨损、损伤等表面缺陷,可用打磨的方法消除,同时要使修磨部位与周围圆滑过渡,打磨后应对打磨处进行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表面应无裂纹等缺陷。打磨消除缺陷后,对打磨部位应进行测厚检查,以确定剩余厚度。 13.4 经检查发现罐体局部腐蚀且壁厚明显减薄,应进行壁厚测定,若测厚最小值小于原设计标准规定的最小厚度值,应采取挖补或贴补焊接修复处理或停止运行。对于均匀腐蚀缺陷的罐体,按罐体的实测厚度,由检验员按照原设计标准或 NB/T 47003.1-2009 和设计要求校核壁厚是否满足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计算时应扣除至下一个检验周期的腐蚀量,经计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判停止使用。 13.5
19、 对于分散的坑腐蚀,当深度不超过实测厚度(扣除腐蚀余量)的 1/3 时,可不做处理;超过 1/3时应进行焊接修复处理。 13.6 人孔、检查孔、进出口等接管处角焊缝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时,发现焊缝存在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级的缺陷时,应及时打磨消除,使其符合标准规定的级要求。 13.7 射线检测发现焊缝存在的缺陷超过制造标准要求时,应分析缺陷对罐体安全使用的影响程度。当缺陷为裂纹、单边未焊透缺陷时,应返修处理或停止运行。对其他超标缺陷,必须查明是否有新的缺陷产生,如果没有新的缺陷产生可允许使用。 DB34/T 14862011 6 13.8 对小范围局部变形缺陷,应查明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消除或
20、防止进一步扩大。 13.9 如果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法规和标准的缺陷,可视具体情况扩大表面无损检测范围,如无新产生缺陷,在整体充水(渗漏)试验合格的情况下可允许使用;如有因结构问题导致缺陷产生,应进行修理,缺陷严重且无法修复或难于修复、无返修价值或修理后仍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应判为停止运行。 13.10 安全附件检查、校验(检定)后确认存在不可修理且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时,应予以更换。 13.11 充水试验(渗漏)试验,由于酸罐本身原因而不合格的,该罐体应停止运行。 14 检验报告和检验结论 14.1 酸罐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检验情况,做出检验结论,出具检验报告,报告格式参照
21、本标准附录 A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定期检验报告。 14.2 检验结论分为允许运行、整改后运行和停止运行。 a) 允许运行 是指未发现或者只有轻度不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b) 整改后运行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检验结论为整改后运行: 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缺陷,强度(刚度)经校核尚能满足要求; 容器虽然存在较严重的缺陷,但未发现缺陷由于使用因素而发展或扩大; 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较严重的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 整改后运行的酸罐, 结论中应当注明需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否则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短期监控使用。 c) 停止运行 是指
22、发现的缺陷严重、无法修复或难于修复、无返修价值或修复后仍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不能继续用于储存硫酸。 14.3 检验报告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字。 DB34/T 14862011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定期检验报告 在 用 钢 制 常 压 硫 酸 储 罐 定期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 使用单位: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检验机构全称) DB34/T 14862011 8 说 明 1.检验机构对检验的公正性和抽样的 真实性及检验工作质量负责。 2.本检验报告一式二份,正本一份交使用单位 ,副本一份检验机构存档。 3.本检
23、验报告书无检验、审核、批准 的人员签章和检验机构的检验专用章无效。 4.复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机构的检验专用章无效。 5.受检单位对检验结果如有异议,应 在收到本检验报告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检验机构提出。 检验机构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 传真 : DB34/T 14862011 9 检 验 报 告 目 录 序号 报告名称 页码 附页、附图 1 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检验结论报告 2 技术资料审查报告 3 宏观检查报告 4 防腐层检查报告 5 壁厚测定报告 6 安全附件检查报告 7 基础检查报告 8 阴极保护检查报告 9 磁粉检测报告 10 渗透检测报告 11 射线检测报告 12
24、 超声波检测报告 13 充水试验报告 14 声发射检测报告 15 漏磁检测报告 注: 实际检验中,检验哪些项目,就保留哪些项目,其余的删除。进行的检验项目在页码栏填写页码数,附页、附图栏没有空白,如有填写相应名称。如“目录”中未列出的检验项目,增加的检验项目,在空行另列。 DB34/T 14862011 10 1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检验结论报告 报告编号: 使用单位 单位地址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工作介质 结构形式 检验依据 *XX20*在用钢制常压硫酸储罐定期检验规范 本 次 检 验 项 目 资料审查宏观检查防腐层检查厚度测定安全附件检查基础检查阴极保护检查磁粉检测渗透
25、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充水试验声发射检测漏磁检测 本次检验的项目应在相应的“”中划“”,未进行的项目相应的“”中空白。 存在 问题 及 处理 意见 检验发现的缺陷位置、程度、性质及处理意见(必要时附图或附页): 检验结果 允许使用 整改后使用 停止使用 结论说明 检验结果栏中应在相应的“”中划“”,若结论为整改后使用或停止使用时,应在结论说明中予以说明。 下次检验日期 年 月 日检验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批准 年 月 日检验单位资格编号: 检验机构专用检验章 年 月 日注: 此栏手续不齐全,结果报告无效,未经本单位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6、11 2技术资料审查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设计规范 施工规范 交工日期 投用日期 设备规格 (径高) 实际使用时间 年 月 公称容积 m3结构形式 主体材质 材料厚度 mm 防腐形式 呼气管规格 防腐材料 呼气管数量 只 绝热层材料 液面计型式 绝热层厚度 液面计数量 储存介质 介质特性 修理、改造情况: 使用情况: 上次检验问题记载: 资料审查问题记载: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2 3.宏观检查报告 报告编号: 序号 检查 项目 检 查 内 容 检查 结果 备注 1 酸罐涂装、标志、标识
27、、铭牌 2 罐顶和罐壁是否变形,有无严重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 3 罐壁与罐底间的角焊缝和下部二圈壁板的纵、横焊缝以及进出口接管与罐体的连接有无渗漏裂纹。 4 进出口阀门、人孔、清扫孔等处的紧固件是否牢靠。 5 酸罐盘梯、平台、抗风圈、栏杆、踏步板(或防滑条)的腐蚀程度,酸罐照明设施的完好程度。 6 外 观 检 查 酸罐壁板、底板的局部腐蚀、坑蚀情况 7 检查酸罐结构形式,壁板与顶板的连接,壁板与底板的连接,开孔及其补强的设置等,是否存在不合理结构及新生缺陷。 适用于首次检验 8 检查壁板纵、环焊缝、底板和顶板拼接焊缝布置、焊缝形式。 适用于首次检验 9 检查抗风圈、加强圈、包边角钢等加
28、强结构的设置。 10 人孔、进出口、通气孔、排污孔(清扫孔)设置。 11 结 构 检 查 人孔盖和液体进出口法兰连接形式。 12 对接焊缝最大对口错边量 13 对接焊缝最大棱角度 14 对接焊缝凹陷 15 对接焊缝咬边 16 对接焊缝余高 17 角焊缝焊角高度、厚度 18 罐壁垂直度 19 几 何 尺 寸 检 查 罐壁、底圈壁板、罐底、固定顶局部凹凸变形量 问题说明: 检验依据 检查结论 注: 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实测数据的填写数据;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并在备注中说明。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29、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3 4. 防腐层检查报告 报告编号: 序号 检查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罐体外部防腐层有无脱落、起皮、粉化等缺陷。 2 防腐层、 隔热层 隔热层是否破损、脱落、潮湿,防水檐是否完好。 3 4 5 6 7 8 其他 问题说明: 检验依据 检查结论: 注: 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实测数据的填写数据;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并在备注中说明。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4 5.壁厚测
30、定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测量仪器型号 测量仪器编号 测量仪器精度 耦合剂 壁板 壁板 底板/边缘板 底板/边缘板 公称厚度 顶盖 实测 最小 壁厚 顶盖 表面状况 实测点数 检测依据 测厚点部位图: 见“壁厚测定部位示意图” 。 测 厚 记 录(单位:)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检测结论: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5 5. 壁厚测定报告(续表) 报告编号: 测 厚 记 录(单位:)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
31、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测点 编号 测点 厚度 检测结论: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6 壁厚测定部位示意图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绘 制: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7 6.安全附件检查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量程 MPa 精度 级 数量 压力表 有效期 铅封 外观 型式 数量 充装量 m3液面计 安装位置 外观 误差 温度计 型号 有效期 外观 呼气管 管径 数量 外观 其他阀门、附件检验: 检查结果:
32、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8 7.基础沉降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水准仪 型 号 精 度 检验依据 基 础 测 点 编 号 及 检 测 值(mm) 检测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沉降量 基础测点布设示意图 1 北 10 2 9 3 4 8 5 7 6 评 定: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19 8.阴极保护检查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测试仪器型号 仪器精度 保护电位 mA 保护电极材料 检测部位示意图: 检测
33、结果: 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0 9磁粉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检测仪器型号 检测仪器编号 磁粉类型 磁 悬 液 评定灵敏度 磁化方法 提升力/磁化电流 喷洒方法 检测依据 检测比例或长度 %/ mm 检测部位(区段)及缺陷位置示意图: 磁 粉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 区段编号 缺陷位置 缺陷磁痕尺寸 (mm) 缺陷性质 评定 备 注 检测结果: 注: 磁粉检测结果评定表不够时,可按评定表的格式增加续表。 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1
34、 9磁粉检测报告(续表) 报告编号: 磁 粉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 区段编号 缺陷位置 缺陷磁痕尺寸 (mm) 缺陷性质 评定 备 注 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2 10渗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渗透剂型号 表面状况 清洗剂型号 环境温度 显像剂型号 对比试块 渗透时间 min 显像时间 min 检测依据 检测比例或长度 %/ mm 检测部位(区段)及缺陷位置示意图: 渗 透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 区段编号 缺陷位置 缺陷痕迹尺寸 (mm) 缺陷性质 评定 备 注 检测结果: 注: 渗透检测结果
35、评定表不够时,可按评定表的格式增加续表。 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3 10渗透检测报告(续表) 报告编号: 渗 透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 区段编号 缺陷位置 缺陷痕迹尺寸 (mm) 缺陷性质 评定 备 注 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4 11射线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源种类 X 射线Ir192 Co60 增感方式 探伤机型号 仪器编号 管电压/源活度 kV/Ci 管电流 mA 像质计型号 像质计指数 透照方式 曝光时间 min 焦 距
36、 mm 焦点尺寸 mm 底片类型 底片黑度 检测标准 检测比例 mm 检测部位(布片)示意图: 射 线 检 测 底 片 评 定 表 底片编号 一次透照长度 (mm) 缺陷位置 缺陷性质及缺陷尺寸(mm) 评定 级别 备 注 评片结果: 注: 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不够时,可按评定表的格式增加续表。 检 测: 日 期: 年 月 日 评 片: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5 11.射线检测报告(续表) 报告 编号: 射 线 检 测 底 片 评 定 表 底片编号 一次透照长度(mm) 缺陷位置 缺陷性质及缺陷尺寸(mm) 评定 级别 备 注 评 片
37、: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DB34/T 14862011 26 12超声波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检测仪器型号 检测仪器编号 探头型号 试块型号 评定灵敏度 检测方法/扫查面 耦合剂 补 偿 dB 检测依据 检测比例或长度 %/ mm 检测部位(区段)及缺陷位置示意图: 超 声 波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 区段编号 缺陷位置 缺陷埋藏深度 (mm) 缺陷指示长度(mm) 缺陷高度(mm) 缺陷反射波幅 评定级别 备 注 检测结果: 注: 超声波检测结果评定表不够时,可按评定表的格式增加续表。 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