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9.060.10 K 1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502011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绝缘电线 2011 - 07 - 07 发布 2011 - 08 - 0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450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淮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国、李炳全、俞倩、齐翔。 DB34/T 14502011 1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绝缘电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熔性聚四氟乙
2、烯(PFA)绝缘电线(以下简 称“电线”)的型号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温度 -65250 范围内, 对外部苛刻环境有很好适应性的仪器仪表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绝缘电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 机械性能试验 GB/T 3048.
3、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4909.2-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 6995.1-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JB 17.2-1984 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电压试验 GJB 17.6-1984 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烘箱老化试验 GJB 17.10-1984 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粘连试验 GJB 17.14-1984 航空电线
4、电缆试验方法 耐热冲击试验 GJB 17.15-1984 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耐潮试验 GJB 17.17-1984 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冒烟试验 GJB 17.21-1984 航空电线电缆试验方法 低温弯曲试验 GJB 773A-2000 航空航天用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线电缆通用规范 JB/T 3135 镀银软圆铜线 JB/T 8137.1-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第部分:一般规定 3 型号规格 3.1 型号规格命名 型号规格命名如下: DB34/T 14502011 2 A Fk-250 示例: 导体截面积 2.5 mm2,额定工作电压交流 600 V 的电线,表示为 AFk-250 2
5、.5 mm2600 V。 3.2 结构图 电线结构图见图 1。 1 2 1镀银铜导体;2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绝缘 图1 电线结构图 4 要求 4.1 使用特性 a) 额定工作电压:250V(AC)、600V(AC); b) 额定温度:250; c) 最低使用环境温度:-65。 4.2 外观 电线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可见的裂纹、气泡、凹陷及其它缺陷。 4.3 结构 4.3.1 导体 应采用镀银铜绞线,绞制前单丝应符合 JB/T 3135 规定,导体结构尺寸应符合表 1 规定。 额定 电压, V导体截面积 , mm2额定 温 度 ,可 熔 性聚四氟 乙 烯安装线DB34/T 14502011
6、3 表1 电线结构尺寸及直流电阻(20) 导 体 绝缘最小壁厚 mm 电线外径 mm 标称截面积 mm2导体结构尺寸 n/d(mm) 计算外径 mm 250V 600V 250V 600V 直流电阻(20)/km 0.014 7/0.05 0.15 0.13 0.450.05 1343 0.035 7/0.08 0.24 0.13 0.560.05 525 0.06 7/0.10 0.30 0.13 0.610.05 330 0.08 7/0.12 0.36 0.13 0.690.05 227 7/0.14 0.42 176 0.10*19/0.08 0.40 0.13 0.23 0.720.
7、05 0.920.05 172 7/0.15 0.45 0.750.05 0.950.05 130 0.12 24/0.08 0.45 0.13 0.23 0.790.05 1.000.05 150 7/0.16 0.48 0.780.05 0.980.05 135 0.14 19/0.10 0.49 0.13 0.23 0.790.05 1.020.05 126 7/0.20 81.5 0.20 19/0.12 0.60 0.13 0.23 0.910.05 1.140.05 83.5 0.35 19/0.16 0.80 0.13 0.23 1.150.05 1.320.05 49.5 0.
8、5 19/0.18 0.90 0.13 0.23 1.200.05 1.400.05 37.5 0.6 19/0.20 1.00 0.13 0.23 1.350.05 1.520.05 30.2 0.75 19/0.23 1.15 0.13 0.23 1.490.05 1.700.05 22.7 1.0 19/0.26 1.30 0.13 0.23 1.680.05 1.800.05 19.0 1.2 19/0.28 1.40 0.13 0.27 1.780.05 2.060.08 15.3 1.5 19/0.32 1.60 0.18 0.27 2.040.08 2.250.08 11.7 2
9、 19/0.36 1.80 0.27 2.410.08 9.45 2.5 37/0.30 2.10 0.27 2.780.10 6.86 3 37/0.32 2.24 0.27 2.900.10 6.23 4 37/0.37 2.59 0.32 3.380.10 4.51 5 37/0.40 2.80 0.32 3.530.10 3.90 6 37/0.45 3.15 0.40 4.080.10 3.05 注: * 对于同一导体截面积包含两种导体结构时,在电缆型号标识中的截面积后应将导体结构用括号标注出来。 4.3.2 绝缘 4.3.2.1 绝缘采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材料,性能应符合
10、GJB 773A- 2000 中 3.3.2 中 d)的规定,绝缘应紧包在导体上,绝缘结构尺寸应符合表 1 规定。 4.3.2.2 绝缘应采用本色或着色区分,颜色识别标志应符合 GB/T 6995.1-2 008 中 4.1 条的规定。 4.4 电气性能 4.4.1 导体连续性 导体应连续不断芯。 DB34/T 14502011 4 4.4.2 导体直流电阻(20) 导体直流电阻(20)应符合表 1 规定。 4.4.3 绝缘电阻(20) 电线绝缘电阻(20)应不小于 1.5104 Mkm。 4.4.4 耐电压 额定电压为 250V 的电线应经浸水工频(50 Hz)电压 1500V,5 min
11、不击穿; 额定电压为 600V 的电线应经浸水工频(50 Hz)电压 2500V,5 min 不击穿。 4.5 机械物理性能 4.5.1 可焊性 导体应具有可焊性。 4.5.2 绝缘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绝缘抗张强度应不小于 13.8 N/mm2,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 100。 4.5.3 耐老化性 电线经(2902),120 h 老化试验后,浸水 电压应不击穿,浸水电压及时间应符合 4.3.4 条规定,试棒直径及挂重见表 2。 表2 电线老化、低温卷绕和粘连试验条件 试棒直径(3%) mm 负载重量(3%) kg 额定电压 V 截面积 mm2低温卷绕 老化 粘连 低温卷绕 老化 粘连 0.01
12、4 6.4 6.4 50D 0.172 0.113 0.172 0.035 6.4 6.4 50D 0.172 0.113 0.172 0.06 9.5 6.4 50D 0.227 0.113 0.227 0.08 9.5 6.4 50D 0.227 0.113 0.227 0.14 12.7 9.5 50D 0.227 0.172 0.227 0.20 12.7 9.5 50D 0.227 0.172 0.227 0.35 19.1 12.7 50D 0.340 0.227 0.340 0.6/0.5 19.1 12.7 50D 0.340 0.227 0.340 0.75 19.1 19.
13、1 50D 0.340 0.227 0.340 1 25.4 19.1 50D 0.454 0.340 0.454 1.2 25.4 19.1 50D 0.454 0.454 0.454 250 1.5 25.4 19.1 50D 0.454 0.454 0.454 0.14 19.1 12.7 50D 0.454 0.172 0.454 0.20 19.1 12.7 50D 0.454 0.172 0.454 0.4/0.3 19.1 12.7 50D 0.454 0.172 0.454 600 0.6/0.5 19.1 12.7 50D 0.454 0.172 0.454 DB34/T 1
14、4502011 5 表2 (续) 试棒直径(3%) mm 负载重量(3%) kg 额定电压 V 截面积 mm2低温卷绕 老化 粘连 低温卷绕 老化 粘连 0.75 25.4 19.1 50D 0.680 0.227 0.680 1 25.4 19.1 50D 0.680 0.227 0.680 1.2 25.4 19.1 50D 0.680 0.227 0.680 1.5 38.1 38.1 50D 1.36 0.454 1.36 2 38.1 38.1 50D 1.36 0.454 1.36 2.5 38.1 38.1 40D 1.36 0.454 1.36 3 38.1 38.1 40D
15、1.36 0.454 1.36 4 50.8 50.8 40D 1.59 0.454 1.59 5 50.8 50.8 40D 1.59 0.454 1.59 600 6 50.8 50.8 40D 1.59 0.454 1.59 注: 表中“D”为电线外径最大值 4.5.4 低温性能 电线在经受(-652)低温卷绕试验后,应不开裂,浸水电压试验应不击穿, 浸水电压及时间应符合 4.3.4 条规定,试棒直径及挂重见表 2。 4.5.5 粘连 电线经(2602),24 h 粘连试验后不粘连,试棒直径及挂重见表 2。 4.5.6 热收缩 电线经(2902)加热 6 h,试验后,绝缘收缩量应不大于
16、3.2 mm。 4.5.7 耐热冲击 电线经(2502)的耐热冲击试验后,绝缘应无喇叭状张开,收缩量不大于 1.5 mm。 4.5.8 阻燃性能 延燃时间应不大于 3 s,燃烧长度应不大于 76 mm,试验过程中不得有燃滴物燃着试样下面的餐巾纸。 4.5.9 冒烟 电线经(2505)的冒烟试验后,应无可见烟。 4.5.10 耐潮性 电线经潮湿试验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5103 Mkm。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DB34/T 14502011 6 采用目视的方法进行。 5.2 结构 5.2.1 导体结构尺寸按 GB/T 4909 .2-2009 的规定进行。 5.2.2 绝缘最小壁厚按
17、GB/T 2951.11- 2008 中 8.1 条的规定进行。 5.2.3 电线外径按 GB/T 2951.11-2 008 中 8.3 条的规定进行。 5.2.4 电线颜色识别采用目视方法。 5.3 电气性能 5.3.1 导体连续性 用不超过 36 V 的直流电压进行。 5.3.2 导体直流电阻(20) 按 GB/T 3048.4 -2007 的规定进行。 5.3.3 绝缘电阻(20) 按 GB/T 3048.5 -2007 的规定进行,采用电压-电流法。试验电压为 500 V。 5.3.4 耐电压 按 GB/T 3048.8 -2007 的规定进行。 5.4 机械物理性能 5.4.1 可
18、焊性 按 GJB 773A-2000 中第 4.6.5 条的规定进行。 5.4.2 绝缘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按 GB/T 2951.11- 2008 中第 9 条的规定进行。 5.4.3 耐老化性 按 GJB 17.6-84 的规定进行。 5.4.4 低温性能 按 GJB 17.21 -84 的规定进行。 5.4.5 粘连 按 GJB 17.10 -84 的规定进行。 5.4.6 热收缩 按 GJB 773A-2000 中第 4.6.17.1 条的规定进行。 5.4.7 耐热冲击 按 GJB 17.14 -84 的规定进行。 DB34/T 14502011 7 5.4.8 阻燃性能 按 GJ
19、B 773A-2000 中第 4.6.22.1 条的规定进行。 5.4.9 冒烟 按 GJB 17.17 -84 的规定进行。 5.4.10 耐潮性 按 GJB 17.15 -84 的规定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 出厂检验 经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6.2.1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3 规定。 表3 出厂检验及型式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外观 a 2 导体结构尺寸 3 绝缘最小壁厚 4 电线外径 5 电线颜色识别 6 导体连续性 7 导体直流电阻(20) 8 绝缘电阻(20) 9 耐电压 1
20、0 可焊性 b 11 绝缘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12 耐老化性能 13 低温性能 14 粘连 15 绝缘收缩 16 耐热冲击 17 阻燃性 18 冒烟 19 耐潮性 注: a:进行的项目;b:不进行项目。 DB34/T 14502011 8 6.3 型式检验 6.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 产品结构、主要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有可能影响电线电缆的质量时; c)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进行一次(每年生产批少于 3 个时,可不做型式试验);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6.3.2 检验项
21、目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 3 的要求。 6.4 组批与抽样 6.4.1 以同一生产批原料,同一规格的电线作为一个批次。 6.4.2 交货批的抽样数量由双方协议规定,如用户不提出要求时,则抽样数量按交货批的 5进行。 6.4.3 型式检验的样本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数不低于试验数量的 2 倍。 6.5 判定 出现不合格时,应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抽样检验,第二次抽样样本数应加倍。 若第二次抽样检验仍出现不合格时: 1) 对于出厂检验,则对该不合格项目进行逐件检验,单件判别; 2) 对于型式检验,则判该批产品型式检验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 标志 7.1.1
22、 每圈或每盘上应附有标明下列内容的合格证: a) 制造厂名称; b) 型号规格; c) 额定电压; d) 总长度; e) 制造日期; f) 执行标准; g) 质量合格证印章。 7.1.2 装箱时,箱体外壳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b) 产品型号规格; c) 额定电压; d)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 7.2 包装 DB34/T 14502011 9 7.2.1 产品应成盘或成圈用塑料袋包装, 其成盘或成圈时产品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 20 倍电线外径,交货盘应符合 JB/T 8137.1 -1999 的规定。 7.2.2 成圈时每圈产品应至少捆扎三处。 7.3 运输 包装后的产品可用任何交通工具运输,运输时应避免发生撞击,严禁乱扔或机械损伤,不得与有害物品混运。 7.4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