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3 T 440-1996 《柞蚕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231046       资源大小:255.9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3 T 440-1996 《柞蚕生产技术规程》.pdf

    1、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柞 蚕 生 产 技 术 规 程 DB23/T 4401996 1996-04-11发布 1996-04-30实施 前 言 我省无霜期短,柞蚕生产自一九五九年大面积生产以来,经三十余年的时间,不断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省的柞蚕生产技术,但由于各地在技术操作中不规范,使近年来全省平均单产仅为400公斤。 为了全面提高单产,创我省高产、优质、高效蚕业,使柞蚕生产的发展真正建立在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在原有的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技术,制定出柞蚕生产技术规程;作为全省统一的技术标准,使柞蚕生产走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本标准依据CB/T11一1993标准化工作导

    2、则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蚕业技术指导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福兴 赵炜 张庆良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二化一放柞蚕的运种、保种、制种、放养、场地建设和商品茧贮存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二化一放柞蚕生产。按本规程生产一把剪子能达500公斤。 2 品种选用与用种量 2.1 品种 选用现行的青黄系统品种、德花系统品种、黄蚕系统品种、华白一号、银白等品种。 22 用种量 每把剪子投原种4000粒。 3 种茧运输 3 冬季运输 .l.1 运输时间 于十一月末以前进行。 312 包装 每箱(笼)装种茧2000

    3、粒。茧装箱(笼)后封捆牢固,防止摔震。 .13 运输温度 日最低温低于8时,不露天过夜;日最低温度在5时包装呈文纸910层: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运种茧。 32 春季运输 321 运输时间 三月中下旬,气温一3时进行。 322 包装 笼装呈文纸一2层,箱装不用呈文纸。 323 环境要求 宜低温,通风良好,日温超过8要通风防闷热。 33 夏季运输 331 运输时间 五月末到六月中旬种茧出窖后运输。 332 运输前处理 出窖后种茧在阴凉处通风排潮两小时后装笼运输。 3.3 运输要求 途中要通风防闷防晒,宜夜间运输,到达目的地及时摊放,晾茧排潮。 34 种卵长途运输 341 时间 在产卵两昼夜后到出蚕

    4、前两昼夜。 3.2 技术要求 途中通风防热,按时补湿,防日晒雨淋。到目的地后散卵及时摊晾,纸上产卵及时晾挂,因地制宜按时补湿,挂纸或卵盘暖卵。 4 种茧保护 41 种茧存放 种茧运到后用茧床保种。.m0.8m0.15m的茧床盛茧4000粒。 .2 冬季保种 421 温湿度要求 保种温度2,最高不得超过,相对湿度70-80。 422 保种窖要求 空气新鲜,无鼠害、药害、水害。种窖内不存放丝茧和杂物。 423 捣茧 每月上下内外调换一次茧床。 424 管理 要有懂技术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保种,当窖温达到4时,人不得随意入窖,气温低时换气排潮。窖内大潮时,用石灰等吸湿剂平铺地面。 43 温湿度观察和记

    5、录 31 设施 lOOm以下的窖需有两支普通温度计, 一支最低最高温度计,一支干湿温度计;lOOm以上的需有四支普通温度计,一支最高最低温度计,一支干湿温度。 432 记录 封窖前一昼夜记温46次,每两天一次最高最低温度。封窖后每十夭记录一次。 5 场地建设 51 更新与整枝 冬季或早春,在树液流动前,将四年生的占蚕场面积14的柞树在离地面5070cm处或举上5cm处砍去。茬口呈马耳形,不劈裂。每隔四年鸵伐更新一次。同时修剪23年芽棵树上的枯病枝徒长枝,拖垂枝及过密枝。 5.2 树型养成 蚕场养成中于留拳树型或放拐式树型。对根刈树型逐年恢复为中刈树型。 5.3 新开蚕场 冬季或初春(11月中旬

    6、3月上旬)将新划场地内的柞树全部中刈(留干5070cm),当年蚕场面积占总面积34,14休闲。 54 防治天幕毛虫 结合轮伐更新蚕场,清除场内和场地周围带虫卵的枝条,集中烧毁。在幼虫三龄前用200300倍液敌敌畏喷洒天幕毛虫虫体。 55 蚕场保护 严禁滥砍盗伐,不许改变林相、 56 药杀场地 561, 开春雪化后立即用毒饵灭鼠。 562 养蚕前10天用灭蚁粉药杀蚂蚁,用毒饵杀螽斯等害虫。 56.3 养蚕前五天用800倍液敌敌畏喷洒蚕场或用5倍液敌敌畏低容量喷雾药杀场地。 564 对上一年发病重的场地,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喷洒消毒灭菌或休闲。 5. 柞树施肥 蚕上山前对蚁场柞树用喷施宝、叶面宝、尿素

    7、等进行施肥。 6 预测种茧出窖时间 根据夏季长期天气预报,结合当地小气候和放养柞蚕品种的有效积温与树质情况,预测种茧出窖时间。保证早批茧不出蛾,晚批蚕不受冻。 7 暖茧 7.1 暖茧前准备 711 制种室 要靠近蚕场,必须通风好,四周无杂味。 712 消毒 暖茧前把暖茧室打扫干净,生石灰水粉刷,将制种用具放入制种室,用3的甲醛药液进行喷雾密闭消毒,室温2,密闭24小时。 72 暖茧温湿度要求 自然温制种。 最适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通风良好,无不良气味。 73 穿茧与挂茧 731 穿茧 分品种穿茧。斜穿茧衣使茧蒂向外稍向下倾斜,呈六棱形,不穿破茧层。每串200粒。串长85lOOcm,

    8、串两端各挂一长5cm的小棍,以便于挂茧倒茧。棍上附卡片注明品种、级别。 732 挂茧 分品种挂茧。茧串行距3040cm,串距100m,茧串下端距地面5070cm,通风、防日晒. 74 暖茧管理 有专人调节温湿度,做记录。气温低于16关门窗,低于13补温;高于25时通风、地面掸水、遮荫并降低茧串高度。相对湿度低于75要掸水补湿。 8 制种 81 发蛾管理 两个品种分别发蛾。温度保持2225,相对湿度75。 12 晾蛾 分品种晾蛾。雄蛾晾在70ccm的筐里每筐80-100个.雌蛾晾在绳上,以两蛾不相碰为宜。 813 初选蛾 在茧串上抓蛾时,淘汰外表不正常蛾,淘汰秃头、焦尾、卷翅、水肚、伤蛾及抓不住

    9、茧串的短腿蛾。 82 交配 .21 技术管理 a 型式 两个品种的雌雄娥互交。 b 交配适时 在雄娥筐内颊频展翅音噪,雌蛾翅展,微微煽动,蛾脐不时伸出。 c 处理 雌蛾振动排尿2次,查数收于筐盖上,振蛾筐,速开盖放入雌蛾,摇匀。雌雄蛾比为4:。 822 提对选蛾 a 时间 交配30min提对。 b 处理 先提单,后提双,提雌蛾,防开对,对未交配的再进行交配。经20min后再提对。淘汰仍未交配的及外形异常的劣蛾。 3 晾对 831 晾对室条件 光线均匀、空气新鲜、无震动、无大风直吹蛾体、单飞雄蛾,保持18-20。挂好洗净的晾蛾布或席子。 83.2 处理 提对后将娥对晾在布(席)上,雌蛾在上,蛾对

    10、间不接触。 84 拆对 84.1 拆对管理 经12h交配后可拆对。左手轻压雌蛾腹背部,右手捏住雄蛾基部,往雌娥头部方向一提即可,选好雄蛾于低温处备用。 84.2 选蛾 a 检查部位 蛾整体和透视血液、脂肪、肌肉、卵粒病灶。 b 优蛾标准 体形端正,体色鲜艳,健壮活泼,鳞毛整齐,血液清晰,脂肪饱满,成熟卵多,有劲力,无红、褐色渣点,无红、黑杠子。 8.5 产卵 8.5.1 剪翅剪足 剪去雌蛾前后翅和足的23后产卵。 a 纸上产卵 在产卵室搭产卵架,铺面平整,平铺产卵纸,纸的四周叠起4cm高的边。第一夜在两开大的纸上放7080头蛾;第二夜在两开大的纸上放已产一昼夜的蛾250头。标明批次、日期,调整

    11、雌蛾密度。 b 塑料薄膜产卵 将无毒的塑料薄膜(1mx2m)平放好, 四周围起4cm高,放入雌蛾产卵,25h后把卵放入塑料纱盘内保卵。 8.52 产卵的环境 适宜温度20一22;相对湿度70%,空气新鲜,有微风,无强光和震动。自然光线。 8.5.3 管理 专人巡视,调整产卵蛾密度,使卵粒密度均匀。 9 控卵 91 低温控卵处理 产卵后23天,散卵以23粒厚平铺于容器内;纸上产卵以卵面相背。空气新鲜,无异味,无腐败物。中间有间隔物。 92 时间与温度 温度47,时间七夭以内。 10 催青 催青室及用具洗刷于净,用3甲醛溶液或1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地面垫新土或河沙lOcm厚;保持气温2226;相对

    12、湿度7590,空气新鲜无异味。 11 收蚁 11.1 场地处理 先把蚁场的枯、杂树,高草清除场外。在移蚕前,壮蚕场和窝茧场清理于净。 112 收蚁日期预定 种卵叫籽两天后,每天傍晚解剖胚子,一般气候下,胚子呈灰色,第三天出蚕;胚子呈黑色,次日清晨出蚕。 11.2 卵面消毒 于出蚕前一天,用目的浓度分别为3的盐酸与甲醛的混合溶液即:盐酸、甲醛浓度均为36时,盐酸:甲醛:水的重量配比为1:1:11,在25的温度下,进行卵面消毒30min后,用洁净同温度的水脱药23遍,晾干后收蚁。纸上产卵的要防止孵化前落卵。 114 收蚁 采用挂纸上山和引棵收蚁相结合的方法。晴天防止日光直射卵面,雨天防止灌蚁,破蚁留足空墩树供匀蚕。匀蚕及时,避免抓伤。 12 放养 12.l 采用二移放养法 122 食叶要求 稚蚕场留叶13,壮蚕场留叶1/4,窝茧场留叶13,不许吃光墩。 123 病蚕处理 及时剔除病蚕,深埋或扔出场外,防止感染。 12.4 剔迟催弱,使蚕发育整齐。 13 窝茧 发现少数蚕儿开始结茧时,要移入窝茧场 。 窝茧密度适宜。 14 摘茧 结茧化蛹后方可摘茧。分批摘茧,当日摘茧当日扒叶,结合剥茧按GB1011588d国标选茧。 15 储存与运 防潮,防冻、防捂、防压、防鼠。


    注意事项

    本文(DB23 T 440-1996 《柞蚕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