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65.020.20 B91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152002 旱田中耕机 产品质量要求 2002-05-10 发布 2002-07-01 实施 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3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质量指标.1 4 试验方法.3 5 检验规则.4 前 言 本标准代替DB 23/T058.13-92旱田中耕追肥机 产品质量分等。 本标准与DB 23/T058.13-92相比,除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a)将标准名称改为旱田中耕机产品质量要求; b) 对不合格项目分类做了适当调整; c)对中耕作
2、业质量指标和排肥性能指标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本标准起草人:张 贵、孙启嘉、王喜恒、吕明杰。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 23/T058.13-92。 旱田中耕机 产品质量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旱田中耕(追肥)机的质量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旱田中耕(追肥)机(不包括苗间除草机)产品质量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3、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10395.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 总则 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 JB/T 7864 旱田中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 JB/T 8576 旱田中耕追肥机 技术条件 JB/T 5673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 通用技术条 3 质量指标 3.1 旱田中耕(追肥)机产品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
4、标准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3.2 作业性能 3.2.1 在土壤含水率为15%25%,土壤硬度(坚实度)0.4Mpa2.0Mpa条件下,中耕质量应符合表的规定。 3.2.2 在颗粒化肥含水率不大于12%,小结晶粉末状化肥含水率不大于5%,达到正常排肥量条件下,其排肥性能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1 指 标 项 目 合格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 % 18.5 13.0 10.0 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 15.0 13.0 10.0 沟底浮土厚度 4.0 5.0 6.0 碎土率 % 85.0 90.0 95.0 伤、埋苗率 % 5.0 3.0 2.0 各行垄距一致性变异系数 % 13.0
5、10.0 7.5 入土行程 m 1.5 1.2 1.0 表2 指 标 项 目 合格品 一等品 优等品 排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 % 8.0 7.0 6.0 排肥总量稳定性变异系数 % 6.0 5.0 4.0 3.3 使用可靠性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指 标 项 目 合格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时间 h 100 120 150 3.4 安全要求 3.4.1 旱田中耕(追肥)机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 10395.1的规定。 3.4.2 对操作人员有危险的的外露旋转件应有可靠的防护装置。 3.4.3 对操作人员有危险处应按GB10396的规定固定永久性警告标志。 3.5 外观涂
6、层质量 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指 标 项 目 合格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外观 色泽均匀、平整光滑、无露底 1) 色泽均匀、平整光滑、无露底、花脸、流痕、起泡和起皱 2) 铸锻件表面光洁、金属镀层和氧化处理不得剥落和生锈 涂层厚度m 35 5585 涂层附着力 级以上(2处) 级以上(3处) 级(2处)级(1处) 3.6 主要零部件和装配质量 3.6.1 主梁直线度和各组起垄(培土)铲尖至主梁下表面最大差值应符合表5 表5 指 标 项 目 合格品 一等品 优等品 主梁直线度(允许向前弯曲) 1000:2 1000:1.5 1000:1 各组起垄(培土)铲尖至主梁下表面最大差值 8 5 3 3.
7、6.2 未装肥料时单个排肥器轴在10Nm力矩作用下应转动灵活。 3.6.3 同一排肥箱轴上的各个排肥槽轮,在任何位置时其工作长度之差不大于1.5。 3.6.4 旱田中耕(追肥)机装配后各传动件应传动平稳、转动灵活。 3.6.5 起垄(培土)铲和分土板材料采用65Mn钢时,热处理后的淬火区硬度应符合表6要求,采用球墨铸铁、铸钢时硬度可以不测。 表6 项 目 指 标 起垄(培土)铲热处理后淬火区硬度 65Mn钢HRC4253 分土板热处理后的淬火区硬度 45号钢HRC3845 3.6.6 焊接质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指 标 项 目 合格品 一等品 优等品 不允许烧穿、漏焊和脱焊,其他不良焊缝
8、缺陷允许 焊接质量 5 3 1 3.6.7 旱田中耕(追肥)机的运输间隙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指 标 项 目 牵引式 悬挂式 备 注 150 300 与15kW以上拖拉机配套 110 200 与小于或等于15kW拖拉机配套 运输间隙 90 与手扶拖拉机配套 4 试验方法 4.1 基本要求 4.1.1 样机抽取封存后至检测工作结束期间,除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保养和维护外,不允许更改样机和换件。 4.1.2 产品检测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个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4.1.3 测试用各类设备、仪器和量具的精度应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在检测试验前,应对测试设备、 仪器进行检查、校准。 4.1.4 检测试验
9、前,制造厂应提供受检旱田中耕(追肥)机必要的技术文件。 4.2 检测试验方法 4.2.1 作业性能试验 按JB/T 7864的规定进行测定。 4.2.2 可靠性试验 4.2.2.1 采用对保用期内的产品进行定量可靠性试验。 4.2.2.2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近一年内生产的产品中抽取不少于2台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 4.2.2.3 进行试验时,操作人员必须按制造厂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和维修。 4.2.2.4 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时间的考核一般应由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部门承担,也可委托生产企业自行试验,试验后将试验结果上报质量检测部门,由质量检测部门认可并加盖公章后方能有效。 4.2.3
10、 安全性检查 按GB 10395.1和GB 10396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4.2.4 外观涂漆检测 按JB/T 5673的规定进行。 4.2.5 主要零部件与装配质量 4.2.5.1 单个排肥器轴转动力矩用精度为20%的扭力扳手测量。 4.2.5.2 同一排肥箱轴上的各个排肥槽轮工作长度差按排肥性能测定时槽轮的工作长度,用卡尺等量具进行测量。 4.2.5.3 主梁焊合后,主梁直线度的测量,将主梁的两端放置在平台上,用平尺或拉线测出梁面至直线的最大偏差值。 4.2.5.4 在平台上或平坦的地面上测定各组起垄(培土)铲尖至主梁下表面最大差值的测量,分别测出各组起垄(培土)铲尖至主梁下表面的距离,
11、计算最大差值。 4.2.5.5 各部位安装后,用手转动各转动部位测定其转动的灵活性。 4.2.5.6 起垄(培土)铲和分土板热处理后的淬火区硬度的测定,在淬火区内测3点,如有1点软点,允许测定外延2点。 4.2.5.7 在平台上或平坦的地面上测定旱田中耕(追肥)机在运输状态下的最小运输间隙,用刻度尺测量。 5 检验规则 5.1 抽样方法 5.1.1 抽样方法采用GB/T 2828规定。 5.1.2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工厂近一年内生产的产品中或销售部门随机抽取。整机抽取2台,供抽样的整机在中耕行数不大于行时不得少于10台、在中耕行数大于行时不得少于台,抽样时必须严格核对入库时间;在用户和销售部门
12、抽样时,不受此限制。 5.2 不合格项目分类 5.2.1 检测项目凡不符合要求的均为不合格。 5.2.2 按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类不合格、B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项目不合格分类见表9。 5.3 评定规则 5.3.1 采用逐项考核,按项目定等的原则,以不合格分类表各组达到的最低等级定为产品等级。 5.3.2 旱田中耕(追肥)机产品质量水平判定见表10,表中AQL为合格质量水平,Ac为合格判定数,Re为不合格判定数。 表9 不合格项目分类 不合格项目分类 类 项 检 测 项 目 1 安全性 2 伤、埋苗率 A 3 平均首次故障前作业时间 1 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 2 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13、3 各行垄距一致性变异系数 4 碎土率 5 入土行程 6 沟底浮土深度 7 排肥各行一致性变异系数 8 排肥总量稳定性变异系数 B 9 起垄(培土)铲热处理后淬火区硬度 1 主梁焊合后,主梁直线度 2 各组起垄(培土)铲尖至主梁下表面最大差值 3 起垄(培土)分土板热处理后淬火区硬度 4 传动、转动件的装配质量 C 5 焊接质量 续表9 不合格项目分类 不合格项目分类 类 项 检 测 项 目 6 涂层、外观 7 涂层厚度 8 涂层附着力 9 空载时排肥器轴转动力矩 10 同一轴上各排肥槽轮工作长度一致性 C 11 运输间隙 表10 旱田中耕(追肥)机质量水平判定表 项目分类 A B C 样本字码 A 样本数 n 2 项目数 3 9 11 检查水平 S-1 AQL 6.5 40 65 合格品 Ac Re 0 1 2 3 3 4 AQL 6.5 40 40 一等品 Ac Re 0 1 2 3 2 3 AQL 6.5 25 40 优等品 Ac Re 0 1 1 2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