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级绿色食品大蒜(含蒜台)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ICS 65.020.20 B 05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DB23/T 2832002 A级绿色食品 大蒜(含蒜台)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2-07-11发布 2002-08-01实施前 言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成刚、姚国秀、陈晓梅、王焕群。 A级绿色食品大蒜(含蒜台)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A级绿色食品大蒜(含蒜苔)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轮作、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臧保鲜及产品质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
2、全省A级绿色食品大蒜(含蒜苔)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4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农家品种(阿城、宁安)紫皮蒜和白皮蒜(宁安、阿城)。最好选用脱毒大蒜或异
3、地换种。 5 选茬 整地 施肥 5.l 选茬 忌连作。理想前茬为秋菜豆、南瓜、茄果类等蔬菜以及豆类等大田作物。 5.2 选地 适于富含有机质轻松肥沃的砂质土壤。忌碱性土和粘重土壤。 5.3 整地施肥 秋翻地,整平耙细,春起垄,每667m2施充分腐熟有机肥4 000kg5 000kg,磷酸二铵10kg等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 6 选种 选择色泽洁白,顶芽肥大、蒜瓣大、无病无伤的蒜瓣。淘汰煳根、断芽、腐烂的蒜瓣。播前最好剥皮返碱地块则不剥皮,可减少对蒜种的腐蚀。 7 播种 7.l 播种时期 以土壤化冻为标志,进行顶凌播种。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 7.2 播种密度 垄宽60cm双行,株距7c
4、m8cm,行距13cm14cm。每667m2保苗3万4万株,为使蒜苔高产,每667m2保苗4万株,为使大蒜头大,每667m2保苗3万株。播量每667m2 70100kg。 7.3 栽植深度 大蒜适宜浅栽,一般栽植深度3cm4cm。 8 田间管理 8.l 苗期管理 8.1.l 出苗前管理 土壤墒情好不必浇水,如土壤失墒不能及时出苗,可浇小水,然后松土,促进发根、出苗。 8.l.2 出苗后管理 中耕除草,松土保墒。天气干旱及时浇水。但垄背应保持干燥、疏松状态。 8.1.3 退母期管理 幼苗后期,叶片出现黄尖现象,即进入退母期。在退母前5d左右,进行追肥浇水,每667m2追施硫酸铵或硝酸铵,然后浇水
5、,以减轻黄尖现象。 9 抽苔期管理 9.l 蒜苔生长期 “肥大水足”促进蒜苔生长,5d6d浇一次水,每浇两次水追一次肥,共追肥l次2次,每667m2追施硫酸铵或尿紊10kg等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9.2 蒜苔采收前期 蒜苔采收前5d,停止浇水。 9.3 及时采收蒜苔 蒜苔上部打弯,总苞变白(白苞)是蒜苔采收适期,不宜过旱或过晚,宜在中午前后采苔,避免损伤植株降低蒜头产量。 10 鳞茎膨大期管理 蒜苔采收后,蒜头迅速膨大,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蒜苔采收后应及时浇一次水,并追肥,每667m2追施硫酸铵lOkg等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蒜头收获前5d7d停止浇水. 1
6、1 蒜头收获 11.l 白皮蒜收获 腌渍用蒜,应在鳞茎膨大后,植株和蒜皮绿嫩时及时采收,贮藏用白皮蒜,应在叶片枯萎,假茎松软为采收适期。 11.2 紫皮蒜收获 叶片枯萎,假茎松软,为蒜头收获适期。早收不耐贮藏,晚收蒜头遇雨变黑,炸裂,不易编辫贮藏。 12 蒜蛆防治 大蒜退母前后为蒜蛆危害季节,用糖醋盆诱杀法或用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g100g/m2灌根防除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防治。 12 大蒜贮藏保鲜 12.1 大蒜鳞茎贮藏保鲜 温度-l3, 留种蒜03,空气相对湿度6570,氧15,二氧化碳5,编辫挂贮藏。 12.2 蒜苔贮藏保鲜 选择鲜绿,脆嫩、苔胞小的蒜苔贮臧。 适宜温度0.55,空气相对温度95%98,氧3%5,二氧化碳3%8,用蒜苔专用硅窗气调袋或保鲜袋。 贮藏期56个月。 13 其他 对绿色食品大蒜(蒜台)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搞好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