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 DB23/T 0492001 A级绿色食品 红小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1-01-01发布 2001-01-01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胜利、王志国、张雪晗、姚国秀。 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红小豆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红小豆生产的气候 (产地条件)、土壤(选地、选茬、整地)、作物(品种类型、质量标准及种子处理、种植制度)、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
2、获、贮藏、新技术应用(农药、化肥限量技术)等全程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A级绿色食品红小豆生产,在气候正常年份按本标准实施,公顷产量1500kg以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3、/T391的要求。 3.1.1 气候 无霜期110d150d,10活动积温2 100以上,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450mm以上。 3.1.2 土壤 以保水保肥力强,富含腐殖质的中性粘质土最为适宜。土壤肥沃根瘤菌最适宜,PH值为6.37.3。 4 选地 选茬 整地 4.1 选地 选用生态环境良好,符合A级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土质肥沃的地块,远离公路、周围没有排污企业,没有过量使用化学肥料、未施剧毒高残留农药、无鼠害或鼠害轻的地块。 4.2 选茬 前茬作物应选择玉米、白瓜等茬,实行三年轮作。 4.3 整地 采取垄作,秋起垄,有利保墒。 5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5.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
4、、抗逆性强的适宜本省栽植的品种。主栽品种为宝清大红袍。 5.2 种子处理 用适宜的根瘤菌剂等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拌种。 6 施肥 6.1 底肥 要掌握底肥足、苗肥轻、花荚重追肥原则,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7.5t以上,结合翻地使农家肥在耕层混匀。 6.2 追肥 在四叶期和初花期追施速效肥应符合NY/T394的要求,如硫胺每公顷施用75kg,选择早7点至9点,下午4点至5点阳光较弱时喷施。 7 播种 7.1 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摄氏8时即可播种。一般年份最佳高产播种期为5月15日至5月20日。 7.2 播法与密度 小垄穴播,垄距60cm70cm,株距4cm6cm,保苗密度每667m2 2万
5、株2.5万株。 7.3 播量与播深 播种粒数为留苗数的1.5倍2倍,667m2播量3.5kg4kg,播深一般为3cm4cm。直立有限生长型品种,每667m2保苗1万株1.2万株,无限结荚型品种应适当稀播。 7.4 播种质量要求 播后及时镇压,保墒出苗。 8 田间管理 8.1 中耕除草 中耕2遍3遍,彻底清除杂草,做到人机相结合。 8.2 灌水 苗期不灌水进行蹲苗。从现蕾至鼓粒期必须视苗情灌水,采用沟灌保持土地湿润。 8.3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叶斑病、锈病、病毒病。主要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选育抗病优良品种,选用无病植株留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必要时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农药进
6、行防治,如叶斑病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1.5kg2.25kg配制而成。 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食心虫等。主要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及时深翻消灭越冬幼虫、注意保护瓢瓜虫等蚜虫天敌,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获及时脱粒。必要时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农药进行防治,如对食心虫施用20%速灭杀丁乳油,每公顷用量300ml。 9 收获与储藏 9.1 收获期 当红小豆中下部茎枝变黄,下部叶片脱落,中部叶片变黄,豆荚颜色浅黄时即可收获,一般在10月初收获,及时脱粒。 9.2 储藏 脱粒后统一过筛,清除杂质、瘪粒,分级,过筛使粒度均一。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红小豆质量标准,纯粮量95%,杂质1%,水分13.5%(当年新豆15%,粒宽4.5mm,出芽率75%。分品种、产地、级别保存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