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辽宁省 地方 标准 DB21 DB21/T1579 2008 数字林业 森林资源分类编码 森林资源调查信息分类 2008-02-01 发布 2008-03-01 实施 辽宁省质量 技术 监督局发布 I 前 言 本 标准 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 本 标准 由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玲 丛日健 孙长军 王树海 周定辉 赵雪磊 王玲 马岩鹤 王树海 本标准于 2008 年 2 月首次发布。 DB21/T1579 2008 2 数字林业 森林资源分类编码 森林资源调查信息分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类 术语和定义、分类 原则、 森林资源信息分类 。 本标准适
2、用于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数据的采集与建库、林业信息化 (数字林业 )及数据交换。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 标准。 2.1 土地类型 ground type 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 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 8个二级地类, 17个三级地类 。 2.2 植被类型 vegetation type 主要根据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大类别,其中:自然植被分为 9个植被型组, 31个植被型;栽培植被分为 3个植被型组, 11个植被型。 2.3 湿地 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
3、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 及咸水 水体,包括低潮时 水深不超过 6m的海域。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 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 6m的海域地带等属于湿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2.4 森林类型 forest type 森林按其生态生活型、外貌、树种组成与结构所划分的类别。 2.5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简称一类调查。以全国、省(自治区)作为森林调查总体,它是按预定的抽样精度要求,在每 5年一次查清各类森林面积、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等,为国家宏观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和 制定国民经济计划
4、及控制和指导林业生产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主要采用以固定样地为主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2.6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简称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成果亦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 划设计调查周期一般为 10年。 2.7 作业设计调查 forest operational invent
5、ory 3 简称三类调查。查清一个伐区内,或者一个抚育、改造林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长状况、结构规律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以及更新措施、工艺设计等。这一类调查是企业经营利用的手段,应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森林资源应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范围的作业地块上。 2.8 森林分布图 forest map 以林相图为底图绘制森林分布图,一般以林业局 或经营强度较高的林场为单位绘制。森林分布图的主要内容除不绘小班界和等高线外,其余均同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的着色,有林地按综合后的地块上的优势树种及其龄组着色。林班注记同于林相图,在森林分布
6、图上要清绘出各种地类界。森林分布图加绘、注记之后,应进行整饰注记工作。 2.9 林相图 stock map 林相图是根据小班调查材料,以林场为单位进行绘制。林相图的主要特点是按不同的地类,不同的优势树种,不同的龄组,分别小班着绘不同的颜色,因此,林相图能清楚地反映整个林场的地物、地类及森林按优势树种及龄组的分布特征,也能反映出各个小班的林分及土地生产力的特征,它是森林经理及经营不可缺少的图面材料。 3 分类原则 本标准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结合,按下列原则对森林资源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编码。 3.1 科学性、系统性 根据森林资源特点,以适应现代计算机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为目标,按森林资
7、源基础信息数据进行严 密的科学分类,形成系统的分类体系。 3.2 适用性 分类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不致发生概念混淆。 3.3 完整性和可扩充性 分类既要反映森林资源信息的类型特征,同时兼顾管理需求,具有完整性。 4 森林资源信息分类 4.1 信息类别 本标准将森林资源 调查 信息分为 二个 大类 , 七 个 小类,具体分类见表 1。 表 1 森林资源信息分类 大类 小类 内容 基础类 遥感影像 MODIS TM SPOT 其他高分辨率 数字栅格地图 1:100000 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 数字高程模型 1:250000 1:100000 1:50000
8、 DB21/T1579 2008 4 续表 1 大类 小类 内容 基础类 数字高程模型 1:25000 1:10000 1:5000 数字线划图 1:4000000 1:1000000 1:250000 1:100000 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 监测类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样地数据 样木数据 总体特征 统计数据 森林分布图 规划设计调查 基本图 林相图 森林资源分布图 小班调查数据 统计数据 作业设计调查 采伐作业检查验收 营造林检查验收 4.2 信息因子类别 本标准将与 2大类森林资源信息有关的信息因子分为 23个类别 见表 2。其中基础类信息中的因子分类采用国家标准,本标准不再进行描述和定义。 表 2 森林资源信息因子分类 数据类 类标识码 地类 01 森林分类 02 单株林木 03 人工造林措施 04 生态评价 06 森林权属 07 湿地 09 植被类型 10 土地退化 11 区域 12 地形地貌 13 土壤 14 森林结构 15 森林主要树种(组) 16 森林主要植物种 17 森林类型 18 5 续表 2 数据类 类标识码 立地类型 19 样地 20 利用管理 21 文档类 22 其他林分因子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