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040.20 N 56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T 701 2012 苯并 (a)芘在线检测仪 The benzopyrene online detector 2012 12 25 发布 2013 01 25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14/T 701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5 试验方法 3 6 检验规则 4 7 包装及储运 6 DB 14/T 701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2、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太星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宋根发 、 洪诗琮 、张 存 、冯文林、杜鹏 、段文华 。 DB 14/T 7012012 1 苯并 (a)芘在线检测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苯并 (a)芘在线检测仪的 术语和定义、要求 、 试验 方法、 检验规则、 包装与储运。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测定 环境 空气和 污染 源 废气中苯并 (a)芘浓度的在线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 )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3、)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768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 GB/T 5080 设备可靠性试验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 a)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T 212 污 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参比方法 在对检测仪进行比对测试时,采用的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测试分析方法。 3.2 标况 温度为 273K,压力为 101300Pa的标准状况。 3.3 工况 采样时,样气的实际温度和压力状况。 3.4 定量限 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可
4、能测定的某组份的下限。 DB 14/T 7012012 2 3.5 苯并 ( a) 芘 指 采集的 粒径小于等于 10 m的 颗粒物中的苯并( a)芘。 3.6 苯并 ( a) 芘在线检测仪 能对 环境 空气和 污染源 废气中的苯并 ( a) 芘 实现 自动、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及完成与上位机的 数据通讯传输的监测设备。 4 要求 4.1 外观 4.1.1 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 CMC标志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制造日期。 4.1.2 检测仪各零部件应连接可靠,表面无明显缺陷,各操作键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 4.1.3 检测仪各显示部分的刻度、数字清晰、涂色牢固,不
5、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4.1.4 检测仪外壳或外罩应耐腐蚀、防尘性能良好。 4.2 正常工作条件 4.2.1 环境温度: 10 30。 4.2.2 相对湿度: 85%。 4.2.3 供电电 源 : AC 220V 22V、 50Hz 1Hz。 4.2.4 大气压: 86KPa 106KPa。 4.2.5 被测气体温度: 100。 4.3 安全 4.3.1 绝缘电阻: 不 小于 0.25M。 4.3.2 检测仪的参数设置设权限保护,以保证上传数据的有效性。 4.4 主要技术指标 4.4.1 采样流量 波动范围 : 额定值的 10%。 4.4.2 连续采样时间: 不小于 12h。 4.4.3 切割
6、粒径: 颗粒物当量直径不大于 10 m。 4.4.4 过 滤微孔: 0.45 m。 4.4.5 定量限: 0.0005 g/m3。 4.4.6 相对 误 差 ( MR) : MR 25%, 其计算公式见式( 1)。 MR=( C i-C d) /C d 100%.(1) 式中 : C i检测仪测定的浓度 平均 值; DB 14/T 7012012 3 C d 参比方法测定的浓度 平均 值 。 4.4.7 日连续采集样品数: 1个 。 4.4.8 连续工作 周期 : 15d。 4.4.9 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不小于 10000h。 4.4.10 噪声: 70dB( A)。 4.5 主要
7、功能 4.5.1 检测仪应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检测模式。 4.5.2 手动模式应包括采样、预处理、进样、检测、再生等主要操作段。 4.5.3 检测仪应有全汉字操作界面,提供参数设置窗口和自动显示仪器运行状态信息;显示屏幕不小于 150mm,显示分辩率不低于 320 240像素 。 4.5.4 应有自诊断报警功能,检测仪在发生仪器本身故障或遇到使用环境故障时,屏幕显示报警信息,同时能以短信形式告知维护工程师,可预设二个手机号码。 4.5.5 应有采样及预处理再生功能。 4.5.6 能保存一 年 测试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测试地点、测试日期、测试时间、测试浓度值(标况)及相关的气参数;可通过 RS232接
8、口用外接计算机输出保存数据。 4.5.7 通讯功能:执行 HJ/T 212,可通过 GPRS或网络接口,与区域监管中心组网传递信息。 4.5.8 接口:应有连接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风向、风速等仪表的专用接口;应有标准 RS232接口、RJ45网络接口。 4.5.9 检测 仪应提供标况下的被测样品浓度值。 4.5.10 检测仪应具有能直接测定苯并( a)芘标样浓度的功能,配制的苯并( a)芘标样应在 2 5避光保存。 4.5.11 检测仪应具有废液收集功能 ,收集的废液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按相关国家标准处置。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用目视和手动检查,其结果应符合 4.1的要求。 5.2 采
9、样 流量 波动范围 用 流量计 监测采样流量,其波动范围 应符合 4.4.1的要求。 5.3 连 续采样时间 按 4.4.2的要求,任意选取若干个连续采样时间,分别设置到被检产品上并运行,用标准计时器具核准连续采样时间的符合性。 5.4 切割粒径 查对切割器上所标技术指标 ,应符合 4.4.3的要求。 5.5 过 滤微孔 查对滤芯上所标技术指标,应符合 4.4.4的要求。 DB 14/T 7012012 4 5.6 定量限 根据检测仪采用的分析方法,计算 并 配制 供 直接进样测试 、 且 符合 4.4.5浓度值 要求 的标准样品,利用 4.5.10的功能,直接对配制的 标准样品 进行测试,
10、测试 次数 不 应 少于 9次, 测定值与 4.4.5要求比较,其相对 偏 差应 2%。 5.7 相对误差 用 GB/T 15439作为参比方法,检测仪与之 进行比对测试,比 对 测试 不应少于 9次,结果应符合 4.4.6的要求。 5.8 日连续采集样品数 上机操作,日连续采集样品数应符合 4.4.7的要求。 5.9 连续工 作 周 期 上机操作,连续工作 周 期 应符合 4.4.8的要求。 5.10 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按 GB/T 5080进行检测,应符合 4.4.9的要求。 5.11 噪声 按 GB/T 3768进行检测,应符合 4.4.10的要求。 5.12 绝缘电阻 用
11、500V兆欧表,测量检测仪电源端子对地或机壳的绝缘电阻,应符合 4.3.1的要求。试验时,对于不能承受所规定的兆欧表电压的元件,试验时应将其短接。 5.13 主要功能 通过上机操作,验证 4.5中所列各项功能。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 分类 检测仪的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两类。 6.2 型式 检验 6.2.1 型式检验 在 验证给定型式的设备 是否符合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时 进行 。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 检验 : a) 新产品试制定型时; b) 已定型的产品当设计、工艺或关键材料更改有可能影到产品性能时; c) 制造厂或用户认为有必要进行时。 6.2.2 型式 检验 样品数量为 1台。
12、 6.2.3 型式 检验 项目包括表 1所列全部。 DB 14/T 7012012 5 表 1 型式检验项目 序号 项 目 指 标 试验方法 1 外观 合格 见 5.1 条 2 采样流量波动范围 额定值的 10% 见 5.2 条 3 连续采样时间 不小于 12h 见 5.3 条 4 切割粒径 颗粒物当量直径不大于 10 m 见 5.4 条 5 过滤微孔 0.45 m 见 5.5 条 6 定量限 0.0005 g/m3 见 5.6 条 7 相对误差( MR) MR 25% 见 5.7 条 8 日连续采集样品数 1 个 见 5.8 条 9 连续工作周期 15d 见 5.9 条 10 平均无故障时间
13、( MTBF) 不小于 10000h 见 5.10 条 11 噪声 70dB( A) 见 5.11 条 12 绝缘电阻 不小于 0.25M 见 5.12 条 13 主要功能 4.5.1 4.5.11 见 5.13 条 6.2.4 型式 检验 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经返修后再对该项目进行复 验 。若复 验 仍不合格,则该产品 判 为不合格品。 6.3 出厂 检验 6.3.1 每台设备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 。 6.3.2 出厂 检验 项目包括表 2所列全部。 表 2 出厂检验项目 序号 项 目 指 标 试验方法 1 外观 合格 见 5.1 条 2 采样流量波动范围 额定值的 10% 见 5.2 条
14、3 连续采样时间 不小于 12h 见 5.3 条 4 切割粒径 颗粒物当量直径不大于 10 m 见 5.4 条 5 过滤微孔 0.45 m 见 5.5 条 6 定量限 0.0005 g/m3 见 5.6 条 7 相对误差( MR) MR 25% 见 5.7 条 DB 14/T 7012012 6 表 2 (续) 序号 项 目 指 标 试验方法 8 日连续采集样品数 1 个 见 5.8 条 9 连续工作周期 15d 见 5.9 条 10 绝缘电阻 不小于 0.25M 见 5.12 条 11 主要功能 4.5.1 4.5.11 见 5.13 条 6.3.3 全部出厂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后,判该产品为合
15、格品,发放合格证 。 6.3.4 出厂检验 有一项不合格时 ,则该产品判为不合格品。经返修并再次检验合格后,可判为合格品,发放合格证 。 7 包装及 储运 7.1 包装 7.1.1 运输包装 拟采 用 类同 木质 效果的 材料, 包装强度 应 与内装产品相适应 。 7.1.2 产品在装入包装箱前应外套 有机塑料薄膜袋 ,用 以 防尘 、 防湿 , 为了使包装内空气干燥 ,可以使用硅胶等吸湿干燥 。 7.1.3 产品在包装箱内应用 缓冲材料 (衬垫材料 )或其它方法予以固定,保证运输中产品在包装箱内不会晃动、移动, 保护 产品在运输中的质量安全。 7.1.4 包装前,应对产品 进行清洁处理 。
16、7.1.5 包装中对产品要轻拿轻放 , 避免敲打 、 捶击 , 不允许给产品造成伤害 、 损伤 。 7.1.6 包装箱内应有 产品装箱单。 7.1.7 包装箱外应有如下标志: a) 产品名称及型号 、 规格和数量 ; b) 生产厂名 ; c) 箱体外形尺寸 、 净重 、 毛重 ; d) 符合 GB/T 191的 防尘 、 防潮 、 防震 等 储运标志 符号图案。 7.2 储运 7.2.1 储存环境温度为 -15 45, 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7.2.2 库房周围环境中无酸 、 碱性或其他腐蚀性气体 , 还应具备防尘条件 。 7.2.3 运输时 , 应 按照包装箱上的储运标志内容进行操作 , 将包装件固定牢固 。 7.2.4 汽车运输时,应用防雨蓬布遮挡。 A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