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21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669 2012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 栽培技术规程 2012 - 09 - 20 发布 2012 - 10 - 2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669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播种 技术 2 5 田间管理 3 6 病虫草害防治 4 7 收获 5 DB14/ T669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
2、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临汾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洪洞县农业委 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忠红、任济星、董方红、雷震宇、史学著、王小泰、阴东娟 。 DB14/ T669 2012 1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旱地 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的 术语和定义、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及 收获 。 本标准适用于 山西省境内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膜际条播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 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 农药 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5671 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 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旱地冬小麦 秋季播 种,夏初收获,不具有灌溉条件,完全依靠天然降水进行生产的小麦。 3.2 地膜覆盖膜际条播 采用塑料薄膜 覆盖于土壤表面, 把小麦种植在地膜两侧的栽培方式 。 3.3 正茬麦田 一年只种植一茬小麦 。 3.
4、4 DB14/ T669 2012 2 回茬麦田 一年两作或两年三作 ,前茬为其他作物,后茬为小麦 。 4 播种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 坡度小于 15 , 有机质 9g/kg、 全氮 0.7g/kg、 有效磷 10mg/kg、 速效钾 100mg/kg肥力中等以上 地块。 4.1.2 整地 正茬麦田,小麦收获后根据墒情及早深耕或深松,深度 25cm 30cm。 休闲期地表喷施 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防除 办法见 6.2.5.1。播 前 10d 15d旋耕,深度 8cm 12cm,备播 。 回茬麦田,前茬收获后,立即秸秆还田,深耕、旋耕、耙压连续进行,播前表层土壤
5、平整细碎 ,无 长度大于 5cm的秸秆残茬。 4.1.3 施足底肥 按照 NY/T 496要求,结合整地每 667m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2000kg 3000kg或商品有机肥 100kg150kg、 纯氮 ( N) 8kg 10kg、 纯磷( P2O5) 6kg 8kg、 纯钾( K2O) 3kg 5kg作底肥。 秸秆还田 的 麦田每 667m2增施纯氮 2kg。 4.1.4 品种选择 选用分蘖力较强、 增产潜力大、 抗旱性好、抗 病性强、抗倒伏 , 通过国家或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在本地区肥 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南部中熟冬麦区宜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 。 中部晚熟冬麦区宜选用强冬
6、性、冬性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4.1.5 地膜选择 塑料薄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聚乙烯膜应符合 GB 13735的规定。宜选择宽 400mm、厚 0.008mm0.01mm的地膜。 4.1.6 覆膜播种机选择 采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农机部门鉴定的具有推广许可证的机具。 4.2 播种 4.2.1 种子处理 选择对靶标活性强的农药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 种子包衣按照 GB 15671 的 规定执行, 药剂拌种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执行。 4.2.2 播期 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播期 9月 28日 10月 10日 , 南部中熟冬麦区 北片播期 9
7、月 25日 10月 7日 ;中部晚熟冬麦区播期 9月 20日 10月 3日 。 DB14/ T669 2012 3 4.2.3 播量 适播期内,南部中熟冬麦区南片每 667m2 播量 5kg 8kg,南部中熟冬麦区北片 每 667m2 播量 7kg10kg;中部晚熟冬麦区 每 667m2 播量 9kg 12kg。 4.2.4 播深 0cm 10cm土壤田间持水量在 60%以上,播深 4cm 5cm;土壤田间持水量 55% 60%时,播深 5cm 6cm。 4.2.5 覆盖播种要求 采用覆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覆膜、播种、镇压等作业。 50cm 55cm为一带,起垄,垄底宽 35cm,垄高 8
8、cm 10cm,垄顶呈圆弧型,采用宽度 400mm、厚度 0.008mm 0.01mm地膜,覆盖在垄上。膜侧覆土,覆土压膜宽度 3cm 5cm,覆土厚度不小于 2cm,膜采光宽度不小于 20cm。垄沟膜侧种植两行小麦,小麦窄行行距 15cm 20cm,宽行行距 35cm。宽幅播种,播幅 4cm 6cm。隔 5m 10m在膜上打一横土带压膜。覆膜播种机械作业速度不大于 3km/h。 5 田间管理 5.1 冬前管理 5.1.1 查苗补种 播种后 7d 10d 查苗,发现行内 10cm 以上无苗,应及时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补种,或开沟点水补种,适当增加用种量。 5.1.2 破除板结 播种后遇雨板
9、结应及时人工破除。 5.1.3 护膜 播后,尤其是越冬期和早春,发现膜上有洞或膜被揭,应及时培土。禁止 禽、畜进地啃青,防止践踏地膜 。 5.1.4 冬前化学除草 小麦三叶期后至越冬前,采用化学 除草剂防除杂草。防除方法见 6.2.5.2。 5.1.5 秋苗期病虫防治 秋季苗期重点查治 地下害虫、 麦蜘蛛、麦蚜、灰飞虱、白粉病、锈病,同时预防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等病害侵染。防治方法见 6.2.1、 6.2.2、 6.2.3、 6.2.4.2。 5.2 春季管理 5.2.1 返青前后麦行间顶凌划锄,培土护膜。 5.2.2 返青期利用返浆水趁墒对弱苗田追肥,每 667m2追施纯氮 3kg
10、 5kg。 5.2.3 起身期中耕除草或化学除草,拔节期后人工除草。防除方 法见 6.2.5.2。 5.2.4 拔节至孕穗期,根据天气预报晚霜来临之前,提前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预防冻害。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DB14/ T669 2012 4 5.2.5 病虫害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注意防治麦蜘蛛、麦蚜,兼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见 6.2.2、 6.2.3、 6.2.4.2。 5.3 后期 管理 5.3.1 小麦 抽穗期 ,每 667m2用尿素 1kg 和 磷酸二氢钾 100g 对水 35kg 40kg 叶面喷施 。 5.3.2
11、灌浆 初期和灌浆中 期 , 每 667 m2用尿素 1kg 和 磷酸二氢钾 100g 对水 35kg 40kg 叶面喷施 各一次。 5.3.3 病虫害防治。 开花 灌浆期防治重点是穗蚜、白粉病、 锈病、赤霉病 等,可叶面喷施微肥、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混合 液,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防治方法见 6.2.3、 6.2.4.2、 6.2.4.3。 5.3.4 开花后 10d 15d,人工揭膜回收,不留残膜。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农药选用应符合 GB 4285、 GB/T 8321(所有部分) 的规定, 农药 施用 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 。
12、6.2 化学防治方法 6.2.1 地下害虫防治 播种期,可选用 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 0.2%拌种,或 50%二嗪磷乳油按种子量的 0.1% 0.2%拌种;苗期,当麦田因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到 3%时, 每 667 m2用 40辛硫磷乳油或 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mL 250mL加水 2.5kg,拌细干土 30kg 35kg, 拌匀,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防治 。 6.2.2 小麦红蜘蛛防治 当 33cm行长有红蜘蛛 200头以上时,用 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 1500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倍液喷雾防治 。 6.2.3 蚜虫防治 苗期 蚜株率超过 5%、 百株
13、蚜量达到 10头 以上 时 ,孕穗期至灌浆期 百株蚜量达 到 500头以上时,每 667 m2用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0g 20g,或 25%吡虫 辛硫磷乳油 30 mL 50mL,或 0.2%苦参碱水剂 150g,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mL 35mL,对水 40kg 50kg喷雾防治 。 6.2.4 病害 防治 6.2.4.1 播前拌种, 预防 全蚀病、腥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 可选用 25g/L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每 10mL 对水 0.5kg 1kg,拌麦种 10kg,均匀包衣后即可播种;或使用 2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种重 0.1 0.2拌种,或 30g/L 苯醚甲
14、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 0.2% 0.3%拌种,或 15%多福种衣剂 1: 60 80(药种比)拌种 。 6.2.4.2 白粉病、锈病、纹枯病、根腐病发病初期,每 667 m2可选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28g 33g,或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32g 48g,或 25%丙环唑乳油 33.2mL,或 40%腈菌 唑 可湿性粉剂 10g 15g,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g 70g,对水 30kg 45kg 喷雾防治。 DB14/ T669 2012 5 6.2.4.3 开 花 至 灌浆 期 预防赤霉病, 每 667m2可选用 50%多 福 硫可湿性粉剂 100g 150g
15、, 或 25%氰烯菌酯悬浮剂 100 g 200g,或 63.5%咪鲜胺锰盐 多菌灵可湿性粉 22g 24g 对水 40kg 50kg 喷雾,间隔7d 10d 再喷 1 次 。 6.2.5 草害防治 6.2.5.1 正茬麦田休闲期 杂草丛生的地块可选用 10%草甘膦铵盐水剂, 每 667m2用草甘膦有效成分75g 100g, 或 20%百草枯 水剂 200mL 300mL,对 水 20kg 30kg 喷雾防除 。 6.2.5.2 11 月上中旬或早春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选择平均气温 10以上晴天进行化学除草。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的田块,每 667m2用 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5g,或 72% 2, 4-D 丁酯乳油 50mL,或 200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50mL 66.5mL,对 水 20kg 30kg,在小麦 3 5 叶期,杂草 2 4 叶期均匀茎叶喷雾;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的麦田,每 667m2用 30g/L 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 20mL 30mL,或 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可分散粒剂 15g 25g,对 水 20kg 30kg,在小麦 3 5 叶期,杂草 2 4 叶期均匀茎叶喷雾 。 7 收获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