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 P 66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 647 2012 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 2012 - 01 - 20 发布 2012 - 02 - 2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 647 2012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层间结合质量技术指标 3 6 检测与评定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 粘结强度检测方法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抗剪强度检测方法 9 参考文献 11 DB14/ T 647 2012 III 前 言 本标准
2、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写。 本 标准 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 归口 。 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燕、韩萍、段丹军、 高新文 、杨英俊、孔繁盛、陈明星、李志强、王志臣。 DB14/ T 647 2012 IV 引 言 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层间结合假设为完全连续。由于缺乏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无法判断路面结构层的层间结合状态。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有各自的层间结合检测指标和标准,我国 JTG D50 对于沥青层与沥青层或沥青层与半刚
3、性(刚性)基层之间的粘结质量没有指标要求,进行沥青路面设 计时,仅对用于透层油、粘层油的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蒸发(馏)残留物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提出要求; JTG F40 仅对透层油、粘层油的材料和洒布量提出要求; JTG F80/1 也没有层间结合的检测和评定项目,一方面对用于层间粘结的材料无表征粘结性能的指标要求;另一方面,对粘结层施工后的粘结质量没有指标要求。 山西省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按 JTG F40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全省分为夏炎热冬冷、夏热冬寒、夏热冬冷三个区;公路行驶车辆以运输煤、矿石为主的特重车占有相当比例。为适应山西省特定气候、交通条件,提高沥青铺装层层 间结合施工质量,
4、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有必要根据近十年山西省工程实践,制定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 DB14/ T 647 2012 1 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 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指标及检测 评定 。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沥青路面和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工 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
5、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 DB14/T 160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粘结层 本标准中粘结层是指透层、粘层、封层、防水粘结层。 3.2 透层 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等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3.3 粘层 在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洒布的沥青胶结料薄层。 3.4 封层 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一般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或层铺法铺装的表面处治,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
6、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3.5 防水粘结层 指联结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和沥青铺装层的功能层。 3.6 下承层 作业层下已铺筑 的 结构 层。 DB14/ T 647 2012 2 3.7 粘结强度 铺装层层间界面所能承受的拉应力。 3.8 抗剪强度 铺装层层间界面所能承受的剪应力。 4 基本要求 4.1 下承层 4.1.1 透层、下封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 查,基层质量不符合 DB14/T 160 相关规定的不能进行透层、下封层洒铺。 4.1.2 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修补、铣刨、加铺罩面层等维修方案。加铺沥青层前,应先对坑槽、翻浆等病害进行局部处理,清扫旧路表面
7、后喷洒粘层油。 4.1.3 水泥混凝土路(桥)面加铺沥青面层时,应对水泥混凝土表面作抛丸、清除桥面浮浆、凿毛等处理,处理后表面保持洁净、完全干燥时,方可洒铺防水粘结层。 4.1.4 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前,应将路表面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其他人工构造物采取遮挡防护措施以防止污染。 4.2 材料 4.2.1 施工前应检查各种层间粘结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使用。 4.2.2 各种材料都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检查频度不应低于 DB14/T 160 的相关规定。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应按 JTG F40 的规定进行。 注: “批”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次购入的
8、相同规格材料。 4.2.3 工程开始前,应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 4.2.4 使用成品改性沥青的工程,应要求供应商提供的改性剂型号、道路石油沥青和改性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 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确认。 4.2.5 透层宜采用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等渗透性好的材料,优先采用高渗透性的乳化沥青;封层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或乳化(普通、改性)沥青;粘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4.2.6 乳化沥青中固含量应大于 50%, 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使用前 的 技术 要求 应按照 DB14/T 160 执行。 4.3 粘结层施工 4.3
9、.1 粘结层 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 a) 施工前应对洒布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 、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 b) 高等级公路透层油、粘层油喷洒须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施工,沥青洒布车的车速及材料的洒布量应保持均匀、稳定。低等级、轻交通量公路采用其他方式施工的,必须确保喷洒厚度的均匀与一致 ,如有遗漏时,应及时进行人工补洒。 DB14/ T 647 2012 3 c) 透层、封层、粘层洒铺后,需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为透层、粘层层间粘结材料实干时间,养生期内,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沥青面层。铺筑沥青面层之前应防止污染,确保粘结
10、层的完好与层间粘结效果。 d) 粘结层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先铺筑试 验段,长度为 100 米 200 米。 4.3.2 透层 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应 按 照 JTJ F40 及 DB14/T160 执行。 4.3.3 封层 宜采用稀浆封层、微表处或表面处治,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应 按 照 JTJ F40 及 DB14/T160执行。若透层 +下封层一体化施工,乳化沥青洒布量宜为 (1.6 1.8)L/m2,折合沥青用量为 (0.80.9)kg/m2,可一次洒布成型,也可分两次完成。透层油洒布后应同时撒铺 0 5mm 石屑,撒布量为 2 3m3/1000m2。 4.3.4 粘层 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一般
11、为 (0.3 0.5)L/m2,折合沥青用量一般为 (0.15 0.25)kg/m2;水泥混凝土路(桥)面洒布量为 (0.6 0.8)L/m2,折合沥青用量一般为 (0.3 0.4)kg/m2,具体洒布量应根据试洒确定。 4.3.5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防水粘结层 施工,可采用人工喷洒或涂刷专用桥面防水层材料、热沥青。采用同步碎石桥面防水层时,应保证防水粘结层的厚度均匀, SBS 改性沥青洒布量为 (1.6 1.8)kg/m2;同时撒铺 (8 10)mm 洁净集料,撒布量为 (3 4)m3/1000m2,集料满铺率宜为 60%。 5 层间结 合质量技术指标 5.1 交通等级划分 交通等级划分应
12、按照 JTG D50 执行。 5.2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表 2、表 3 规定。 表 1 不同交通等级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粘结强度技术指标( 20) 交通等级 粘结强度 /MPa() 检测方法 上、中面层 中、下面层 面层、基层 特重交通 0.39 0.29 0.22 见附录 A 重交通 0.38 0.29 0.22 中等交通 0.36 0.29 0.22 轻交通 0.35 0.22 表 2 不同交通等级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抗剪强度技术指标( 20) 交通等级 抗剪强度 /MPa() 检测方法 上、中面层 中 、 下面层 面层、基层 特重交通 0.56 0.42 0.32 见附录 B 重交
13、通 0.54 0.42 0.32 中等交通 0.52 0.42 0.32 轻交通 0.50 0.32 DB14/ T 647 2012 4 表 3 不同交通等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间结合粘结强度技术指标( 20) 交通等级 粘结强度 /MPa() 检测方法 上、中面层 中下面层 面层基层 特重交通 0.39 0.29 0.13 见附录 A 重交通 0.38 0.29 0.15 中 等交通 36290.19 轻交通 0.35 226 检测与评定 6.1 对于未铺筑上结构层的粘结层,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对于已铺筑上结构层的粘结层,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质量要求应符合
14、表 5 规定。 6.2 粘结强度检测温度以 20为准,其他温度检测时应根据附录 A 进行修正。温度 低 于 10或 高 于35时,应钻取包含粘结层在内的上、下结构层芯样,做 20抗剪强度检测。 表 4 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控制(上结构层未铺筑) 检查项目 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 检测方法 粘结强度 拉拔仪:每 200m2测 4 点 符合本标准表 1、表 3 规定 见附录 A 表 5 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控制(上结构层已铺筑) 检查项目 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 检测方法 粘结强度 拉拔仪:每 2000m2测 1 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 符合本标准表 1、表 3 规定
15、 见附录 A 抗剪强度 同上 符合本标准表 2 规定 见附录 B DB14/ T 647 2012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粘结强度检测方法 A.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和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工程层间结合 粘结强度 检测。 A.2 仪具与材料 仪具与材料 要求如下: a) 拉拔仪 1) 锚杆拉力计 :量程 100kN; 2) 传感器 :量程 30kN,精度 0.1% ( FS) ; 3) 数显仪表: 峰值保持,供电电源直流 12V, 使用温度 0 50 ; 4) 测力器:由反力架、传力杆、连接器、粘贴件等组成 ; 5) 粘贴件: 粘结芯样表面,并与传力杆连接
16、。 b) 辅助仪器 1) 钻芯取样机 :钻头直径 10cm; 2) 粘结材料: AB 胶或环氧树脂等。 AB 胶比例为 1:1,环氧树脂与乙二胺掺配比例为 100:7; 3) 钢板尺:量程 30cm; 4) 路表温度计:分度 不大于 1 ; 5) 其他:小铲、螺丝刀、搅拌皿、坩埚钳、毛刷、手套、防毒面罩、标签纸。 12100345图 1 拉拔仪示意图 图 2 粘贴件 说明: 1 传力杆; 单位 : 毫米 单位 : 毫米 DB14/ T 647 2012 6 2 传感器; 3 锚杆拉力计的千斤顶; 4 粘贴件; 5 反力架。 A.3 方法与步骤 A.3.1 选点 选点步骤如下: a) 未铺筑上结
17、构层的粘结强度检测 , 点位选择 一般 在行车道 与硬路肩间的标线位置 ,每组试验不少于 3 个测点 ;铺筑上结构层后粘结强度检测时,点位选择及检测频度与压实度相同; b) 选点后首先应在测点周围设置安全隔离区,特别是在非封闭的道路上进行检测时,更应注意安全 。 A.3.2 钻芯 未铺筑上结构层时透层、粘层、封层检测粘结强度无需钻芯;铺完上结构层后检测, 在选点位置 确定后 , 需钻取 直径为 10cm 芯样,钻孔深度比 待检测位置深 0.51cm, 切忌扰动 芯样。 A.3.3 粘结 将调制好的粘结材料 涂于 测点或 芯样、粘贴件表面 , 再将粘贴件放于 测点或 芯样上 面,轻轻旋转、挤压粘
18、贴件,保证粘贴件与芯样表面完全粘贴。 粘结材料选择下述方法中的一种: a) 将 AB 胶 按 1:1 比例混合 ; b) 量取 一定量 的环氧树脂倒入搅拌器皿中,加入相当于环氧树脂用量 6%8%的乙二胺,充分搅拌均匀成粘稠状。 A.3.4 粘结强度测试 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AB 胶 粘结 30 分钟 (环氧树脂粘结 4 小时)后 开始拉拔,试验开始应 实测 记录地表温度 ,调查前 5 小时平均气温 (精确到 1 ) ; b) 将反力架垂直居中安放在粘贴件之上,安装传感器,并与粘贴件连接。将数显仪接 12V 的直流电源,在野外 试验时可接汽车电瓶电源 。 放置 锚杆 拉力计的液压缸于反力
19、架上,连接高压油管与液压缸,调节传力杆上端螺丝以调整连接器高度,连接粘贴件和传感器 ; c) 数显仪归零,关闭拉力计卸荷阀, 按 50mm/min 速度 进行加压 , 当数显仪数值不再增加时,说明芯样被拉断,可以停止加压, 读取 峰值 F; d) 打开卸荷阀,断开高压油管和液压缸,拧开螺栓,移走反力架,将芯样取出 , 观察并记录断裂状态、芯样高度 (cm),并在芯样上贴标签注明编号、桩号、拉拔力峰值等 。 若 为结构层 断裂 ,试验数据应舍弃 ; e) 将使用过 的 粘贴件用沸水煮 5 分钟 10 分钟后用小铲清理表面,也可加热粘贴件,用小铲进行清理。 A.3.5 计算 A.3.5.1 若断裂
20、面符合测试要求,粘结强度按公式( A.1)计算: 2FP r ( A.1) 式中 : P 粘结强度, MPa; DB14/ T 647 2012 7 F 拉拔力, kN; r 芯样半径,取 r =5, cm。 A.3.5.2 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粘结强度检测温度以 20为准,其他温度检测时应进行温度修正。检测温度与温度修正系数对照见表 A.1,其他温度下粘结强度值按照直线内插法确定。 表 A.1 粘结强度温度修正系数表 层间结合温度 / 修正系数 10 0.2 15 0.5 20 1.0 25 1.7 30 2.8 35 4.2 注: 检测到的粘结强度与修正系数相乘为修正后的粘结强度值。 沥青铺
21、装层层间结合温度 T 按式 (A.2)计算: 0bTaT ( A.2) 式中: T 测定时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温度; a 系数, ha 52.065.2 ; b 系数, hb 008.062.0 ; h 测定层间结合距路表深度, cm; T0 测定时路表温度与前 5 小时平均气温之和,。 A.3.5.3 评定路段内( 1km3km 或已施工路段)粘结强度按代表值进行评定: a) 未铺筑上结构层的 粘结强度结果温度修正后, 应按试验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 数据剔除,有效数据用于粘结效果评定;已铺筑上结构层的粘结强度结果进行温度修正后,进行粘结强度评定。 b) 粘结强度代表值为粘结强度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
22、界限值,按式 (A.3)计算: L tP P Sn ( A.3) 式中: LP 粘结强度 代表值(算术平均值下置信界限); P 粘结强度 平均值; S 标准差; n 有效数据 数量; t t 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 )而变的系数,可查 JTG F80/1 附表 B。 c) 采用的保证率: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保证率为 95%。 2) 其他等级公路保证率为 90%。 d) 数据剔除 :测定值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 k 倍时,该试验数据应予以舍弃。有效点位数目 与 k 值对照表见表 A.2。 DB14/ T 647 2012 8 表 A.2 有效点位数目 与 k 值对
23、照表 有效点位数目 3 4 5 6 7 8 9 10 k 1.15 1.46 1.67 1.82 1.94 2.03 2.11 2.18 A.4 报告 试验报告中应包含如下信息: a) 工程 信息: 工程 名称、桩号、修建年限或日期、 粘结层 施工时间、 路面结构 、 层间结合 材料 ; b) 试验 信息 :检测时间、拉拔力峰值、试验地表温度 、试验时前 5 小时平均气温 。 示例: 粘结强度 检测 报告 如表 A.3。 表 A.3 公路沥青 铺装层粘结强度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修建日期 粘结层施工时间 上结构层 层间粘结材料 调查前 5 小时平均气温 / 下结构层 检测时间 试验编号 检测位置
24、 拉拔力 /kN 粘结强度 /MPa 试验温度 / 修正值 /MPa 1 2 3 备注 试验人员 记录人员 DB14/ T 647 2012 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抗剪强度检测方法 B.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和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工程层间结合抗剪 强度 检测。 B.2 仪具与材料 仪器与材料要求如下: a) 万能材料试验 机: 量程 50kN, 精确度 0.5%; b) 操作系统:万能试验机配套操作系统 ; c) 试模:角度 40,内径 5cm,由上、下垫块和上下模具组成; d) 钢垫片: 直径 10cm,厚度为 1mm、 2mm、 5mm、 10mm 若干; e
25、) 恒温箱:量程 0 60,精度 1; f) 钻芯取样机 :钻头直径 10cm。 图 3 抗剪强度试验试模 B.3 方法与步骤 B.3.1 选点 选点的步骤如下: a) 抗剪强度检测时,应在铺筑完上结构层的路表面选点 , 测 点位一般在行车道 与硬路肩间的标线位置; b) 选点后应在测点周围设置安全隔离区,在非封闭的道路上进行检测时,更应注意安全。 B.3.2 钻芯 钻芯的要求如下: a) 选点位置 确定后 , 用钻芯机钻取 直径为 10cm 芯样,钻孔深度到待检测层间结合的下一结构层底部,钻出的芯样应包括上结构层、层间粘结材料层以及下结构层(沥青面层或基层)。 b) 将钻出的芯样贴标签纸后装
26、入备用的塑料袋中,带回室内。 单位: 毫米 DB14/ T 647 2012 10 B.3.3 切割、修整 若结构层厚度大于 5cm,应采用切割机切割为 5cm;若结构层厚度不足 5cm,需在试模与试件 间加垫片,垫片选择依据结构层厚度。 B.3.4 保温 将切割修整好的试件及试模放入 20恒温箱中保温 4 小时以上。 B.3.5 试验 开启万能试验机操作系统,将保温好的试件,安放于试模中,放置于万能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调节试验机横梁位置,以与试模上表面刚接触为好。开启试验机以 50mm/min 速度向下移动,试验系统记录应力 -位移曲线及峰值,当试件破坏或应力 -位移曲线出现峰值时停止试验。
27、B.3.6 计算 B.3.6.1 抗剪强度 按公式( B.1)计算: 20.64 Fr ( B.1) 式中: 抗剪强度 , MPa; F 万能试验机垂直向下应力 , kN; r 芯样半径,取 r =5, cm。 B.3.6.2 评定路段内( 1km3km 或已施工路段)抗剪强度按代表值进行评定 ,评定方法与 A.3.5.3 中已铺筑上结构层粘结强度评定方法相同。 B.4 报告 试验报告中应包含如下信息: a) 工程 信息: 工程 名称、桩号、修建年限或日期、 粘结层 施工时间、检测 时间、 路面结构 、 层间结合 材料 ; b) 试验 信息 : 压应力 峰值 。 示例: 抗剪强度 检测 报告 如表 B.1。 表 B.1 公路沥青铺装层抗剪强度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修建日期 检测时间 上结构层 粘结层施工时间 下结构层 层间粘结材料 试件编号 检测位置 压应 力 /kN 抗剪强度 /MPa 平均值 /MPa 1 2 3 备注 试验人员 记录人员 DB14/ T 647 2012 11 参 考 文 献 1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2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