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31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5702010 结球甘蓝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The Dry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Cabbage 2010 - 09 - 20 发布 2010 - 10 - 2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5702010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2 5 生产技术 2 6 病虫害防治 5 7 采收 5 DB14/ T5702010 II 前 言 结球 甘蓝耐寒、耐旱,适宜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栽培,特别是无霜期短
2、、 昼夜 温差大 、 土层深厚的地区 。山西省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结球甘蓝生产面积,为进一步规范结球甘蓝生产技术,发展结球甘蓝种植产业,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尚、田如霞、池宝亮、冯志威、赵乘凤、张知、张冬梅。 DB14/ T5702010 1 结球甘蓝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结球甘蓝 旱作栽培技术 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结球甘蓝的旱作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
3、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4 瓜 菜 作物种子 甘蓝类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结球甘蓝 结球 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L.var. capitata L.) 简称甘蓝 , 山西省 俗称 茴子白 ,别名 洋白菜、圆白菜、 包心菜 等。是 十字花科 芸 薹 属 甘蓝 ( Brassica oleracea L.)的变种。二年生草
4、本, 叶面有蜡粉 。 叶片颜色 有深 绿色 、绿色、浅灰绿色、 灰绿色 、紫色等 。 莲座叶 10-18片 ,质厚, 结球叶 层层包裹成球状体, 叶球形状有圆球形、扁圆球形、牛心形,叶球横径 10cm-30cm,球高 10cm-20cm,球色有绿色、浅绿色、乳白色、紫色等。 3.2 阳畦 阳畦又 叫冷床,由风障、畦框、覆盖物组成,白天靠太阳光的照射提高床内温度,夜间由畦框、覆盖物保持畦内气温和地温,为蔬菜提供较适宜的生长条件。 3.3 苗床 培育植物秧 苗的小块土地。 3.4 DB14/ T5702010 2 温室 用于作物生产 , 屋面和四周均采用玻璃覆盖的建筑, 其 具有充分采光,防寒保温
5、,可供冬季或其他不适宜栽培植物的寒冷季节栽培植物的 功能 。 3.5 小拱棚 小拱棚简称小棚,是用塑料薄膜覆盖于竹竿、铁丝等支架上搭成的小型拱形设施。 3.6 定植 指蔬菜秧苗生长到一定时间或程度后移植到田地里。 3.7 营养土 营养土是 指 人工 将 土壤和多种肥料 按一定比例配制成适 宜 幼苗生长的 专用 土壤 。 4 产地环境 要求区域气候凉爽 、昼夜温差大、降水量适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的 轻壤 土,周围 3.5km内无污染的田块。 5 生产技术 5.1 栽培季节 4 月上旬至 5 月下旬播种, 5 月 中 旬至 6 月 下 旬定植, 7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 收获。
6、5.2 品种选择 5.2.1 选择原则 选择 耐旱性强、商品性好、耐 储运、适宜当地 生态条件的品种 。 5.2.2 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 16715.4 中杂交种二级以上要求。 5.3 育苗 5.3.1 播种前的准备 5.3.1.1 育苗设施 5.3.1.1.1 阳畦 DB14/ T5702010 3 阳畦 土框长 7m-10m,南框高 36cm,北框高 45cm,宽 1.7m,向南倾斜,与地面成 80 ,北面培土。土框上加盖 玻璃窗或塑料窗 、 草帘等 透光 保温用品 等。 5.3.1.1.2 小拱棚 小拱棚宽 2m,高 0.8m,用 3m长的竹片,两头削尖各插入土中 0.1 m,每隔
7、0.8m插一 根竹片 ( 667m2用 250根左右) , 拱棚上面覆盖 3m宽 0.12mm厚的 棚 膜,夜间在 棚 膜上面加盖草帘等保温材料。 5.3.1.1.3 温室 选用保温性好、透光性强的温室,育苗前一周用硫磺或者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蒸消毒,按照长 6m -7m,宽 1.5m做好育苗畦。 5.3.1.2 营养土配制 5.3.1.2.1 总体要求 具有较好保水、保肥性能,通透性好,能够提供一定量的养分,不积水、不含有毒物质并能固定整个植物体。 5.3.1.2.2 常用配方 常用配方如下: a) 配方一: 将珍珠岩、泥炭、土按照 2:1:2 的比例混匀。 b) 配方二:选用近 3 年内未种
8、过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园土 2 份与充分腐熟的过筛圈肥 1 份混合,并按 1m3加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 1kg 混匀。 5.3.1.3 消毒 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消毒: a) 方法一: 用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0%的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g-10g拌细土 1.5kg 消毒 ; b) 方法二: 用福尔马林对园土消毒,用量为 1m3园土 40%福尔马林 400ml 对水 50kg,均匀喷于土上,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闷土 10-15 天,使用前一天撤除薄膜,再搅拌一次待用。 5.3.2 播种 5.3.2.1 播种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山西
9、省结球甘蓝的旱作栽培一般在 4月上旬至 5月下旬分期、分批播种 育苗。 5.3.2.2 播种量 苗床播种用种量为 ( 25-30) g/667m2。 5.3.2.3 播种方法 播种时, 配好的营养土 4/5铺于床面, 1/5用于覆盖种子。铺入苗床厚度约 10cm, 覆土 0.8cm -1.0cm。 5.3.2.3.1 撒播 DB14/ T5702010 4 先在苗床 内 浇足底水,渗透后撒细土一薄层, 将种子直接均匀撒播于苗床上 ,然后再覆土。 5.3.2.3.2 点播 5.3.2.3.2.1 穴盘内点播时,将准备好的营养土倒入穴盘中,穴面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孔穴中都装满营养土
10、,然后用带细孔喷头的喷壶喷透水。根据穴盘的规格制作一个压穴 “木钉板 ”,木钉为圆柱形,木钉长为 0.8cm-1.0cm,在装好营养土的 穴盘上进行压穴,压穴后穴播覆土。 5.3.2.3.2.2 苗床 内点播时, 在苗床 内 浇足底水,渗透后撒细土一薄层, 将种子按照株距 4cm,行距4cm 播种于苗床上 ,然后再覆土。 5.3.2.4 苗期管理 5.3.2.4.1 幼苗管理应有促有控,培育壮苗。播种后要尽量提高畦内的温度,力争短时间内出齐苗;后期白天气温过高时,应采取降温措施。育苗适宜温度管理指标见表 1。 表 1 苗期 适宜 温度管理指标 时 期 昼温( ) 夜温( ) 播种至出齐苗 25
11、-28 15-16 齐苗至炼苗期 20-25 14-16 炼苗期 18-23 10-13 5.3.2.4.2 阳畦、小拱棚育苗一般在定植前浇水 1 次 ,以利起苗,温室育苗根据营养土水分状况适当浇水,穴盘干时,用喷壶洒水浇灌;出苗后长出 1-2 片真叶时可考虑通风。定植前 1 周开始炼苗,并严格检查苗床将小苗、弱苗、病苗一并去除。 5.3.2.5 壮苗标准 植株健壮, 5-6片叶, 根基部木质化、茎粗 0.5cm-0.8cm, 叶片 绿色 肥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5.4 定植 5.4.1 定植前准备 5.4.1.1 整地施肥 定植前一周整地, 每 667m2地施有机肥 4000kg,施 三
12、元素复合肥( N、 P2O5、 K2O各 16%) 50kg-60kg,施过磷酸钙 30kg-50kg,翻耕耙细。 5.4.1.2 定植时间 5月 中 旬至 6月 下 旬定植 。 5.4.1.3 定植密度及方法 密度 3500-4200株 /667m2,部分地区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常规 “品”字形种植 , 移栽后 浇一次水,或进行单穴浇水,每穴 300ml。 5.4.1.4 定植后管理 DB14/ T5702010 5 缓苗后适时中耕。 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遇高温干旱天气 如有条件 要及时灌水, 甘蓝不耐涝,雨水期间应及时清沟排渍,避免田间积水 和 积水时间过长 。 如有条件, 在定植缓苗后施
13、一次 氮肥 ;莲座期至结球开始期 追 施氮肥,最好以尿素为主, 一般每 667m2施 10kg-15kg尿素, 不宜直接 施用 碳酸氢铵;结球期 每 667m2施 硫酸铵 15kg-20kg、氯化 钾 5kg,促进植株稳健 生长 。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 病毒 病 、软腐 病 、黑胫病。 6.2 主要虫害 菜青虫、小菜蛾 、 菜螟 、 蚜 虫、 甘蓝夜蛾 、地老 虎 、蝼蛄、蛴螬等。 6.3 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用性诱剂诱杀小菜蛾,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甘蓝夜蛾等夜蛾类害虫 。 6.4 化学防治 严 格执行 NY/T 393、 GB/T 8321的 规定。 7 采收 甘蓝叶球充分膨大时及时采收 ,采收过晚或水分供应不均衡会造成甘蓝叶球开裂。裂球甘蓝易导致叶球腐烂 ,影响商品性和产量 ; 连续阴雨天应适当早收,以免产生裂球和发生病害 ; 成熟度 不一致 的地块, 可分期采收。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