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71.080.60 G16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177 2010 代替 DB 14/T 177-2008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Denatured methanol for methanol gasoline 2010 - 09 - 25 发布 2010 - 10 - 25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177 2010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1 5 试验方法 2 6 检验规则 2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3 8 安全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甲醇
2、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无机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7 DB14/ T177 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为山西省燃料甲醇和甲醇汽车系列地方标准之一。 本标准是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编写 的要求,并参照GB 17930 2006车用汽油的规定,在 DB14/T 177 2008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的基础上,对 DB14/T 177 2008 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 DB14/T 177 2008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 与 DB14/T 177 2008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相比主要 技术变
3、化如下 : 修改了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的 甲醇含量 、密度指标(见表 1, 2008 年版中 4.2) ; 增加 了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的 钠含量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 (见表 1) 。 增加了 有关“安全”的章节。(见 8) 本标准由 山西省新能源汽车领导组办公室 (山西省燃料甲醇与甲醇汽车领导组办公室) 提出 并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山西省醇醚清洁燃料行业技术中心。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销售分公司、 山西艾得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伯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山西东方深蓝醇醚燃料科 技有限公司、山西丰喜新能
4、源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山西晋安科贸有限公司、山西新能醇醚燃料有限公司、山西新源煤化燃料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 跃 曲、孙茂华、 石磊、 朱自强、许英、 降连葆、 常永龙、李雁茹、郭芬 、王建忠 。 本标准于 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 次修订。 DB14/ T177 2010 1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调配 低比例 车用甲醇汽油 的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的 术语和 定义、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以及 标志、包装、运输 、 贮存 、安全 。 本标准适用于 山西省内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的生产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5、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338 工业 用 甲醇 GB/T 4472 化工产品 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T 6283 化工产品中水 分 含量的测定 卡尔 费休法 ( 通用方法 ) GB/T 6324.2 有机 化工产品试验方法 第 2 部分: 挥发性有机液体在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7476 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
6、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SH/T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 列术语和 定义 适用于本标准。 3.1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denatured methanol for methanol gasoline 工业 用 甲醇中加 入添加剂 后 , 用于 调配 低比例 车用甲醇汽油的 产品 , 简称为变性醇。 4 要求 4.1 外观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 无肉眼可见悬浮物和沉淀物。 4.2 技术要求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的技术 要求 见 表 1。 DB14/ T177 2010 2 表 1 车用甲醇汽
7、油变性醇技术要求 项 目 质 量 指 标 试 验 方 法 甲醇含量 /(体积分数) 不小于 90 附录 A 密度( 20 ) /( kg/m3) 791 815 GB/T 4472 水分 / ( 质量分数 ) 不大于 0.15 GB/T 6283 蒸发残渣 /(质量分数) 不大于 0.015 GB/T 6324.2 无机氯 含量 (以 Cl 计) /( mg/L) 不大于 2.0 附录 B 酸度(以 HCOOH 计) / (质量分数) 不大于 0.005 GB 338 钠含量 /( mg/kg) 不大于 2 GB/T 17476 低温抗相分离性能, ( -30 , 4 h) 从 11 月 1
8、日至 3 月 31 日 清亮透明、无相分离 见 5.2 遇水抗相分离性能,( 加水 0.15 , 4 h) 清亮透明、无相分离 见 5.3 注:车用甲醇汽油添 加剂 配方中不允许加入芳烃类化合物;不允许加入含卤化物、硝基化合物及含铁、铅和磷的添加剂。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在室内常温环境下 , 取试样 50 mL 置于 100 mL 比色管中 , 在非直射光下目测。 5.2 低温抗相分离性能 分别取变性醇试样 60 mL , 甲醇汽油组分油 140 mL 置于 250 mL 具塞量筒中 , 经充分混合后 , 将量筒 垂直放置于已 恒温 至 -30 ( 允许温差 2 ) 的冰箱 中 , 4
9、 h 后取出观察。 5.3 遇水抗相分离性能 分别取变性醇试样 60 mL , 甲醇汽油组分油 140 mL 置于 250 mL 具塞量筒中 , 经充分混合后 , 向具塞量筒 内加入 0.3 mL 蒸馏水振荡 2 min, 室温下放置 4 h 后观察 。 5.4 其他项目试验 其他项目试验按表 1中所列方法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和取样 6.1.1 以同一原料、配方及工艺条件投料配制的产品为一批。 6.1.2 取样按 GB/T 6680 进行, 取 4 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 6.2 出厂检验 6.2.1 产品应由 生产企业质检 部门 按本标准的规定 进行出厂检验 ,检验 合格并 签
10、发质量 检验合格 报告后,方可出厂销售。 DB14/ T177 2010 3 6.2.2 检验项目 为 外观、 甲醇含量、 密度、水分、酸度、 遇水抗相分离性能(每年 11月 1日至 3月31日间增加低温抗相分离性能)。 6.3 型式检验 6.3.1 有 下述情况之一时,应 进行 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鉴定时; b) 原料、配方或工艺作变动时; c) 正常生产时 ( 每年一次 ) ; d) 产品停产后又恢复生产时 ;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3.2 检验 项目为 本标准第 4章 中规定的全部项目,抽样 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 进行。 检验结果出现 一 项不合格时
11、,则判定 该批产品 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本产品的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 按 SH/T 0164和 GB 190相关要求 进行。 7.2 本产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的管道、容器、机泵、密封件和材料应适应于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 7.3 本产品在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整个系统应洁净、无水,并防止外界水的进入。如果发生相分离,分出的水相必须专门处理 。 8 安全 8.1 危险警告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是易燃液体。遇热、明火易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含有甲醇,甲醇蒸气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吸入人体内,可引起失明和中毒。 8.2 安全措施 车用甲醇汽油变
12、性醇溢出时应立刻用水冲洗。着火时,用 沙 子、干粉或抗溶性泡沫灭 火器、石棉布等进行扑救。应避免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与皮肤接触,如果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急速医治。 DB14/ T177 2010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A.1 范围 A.1.1 本方法规定了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甲醇含量的测定原理、仪器和设备、试剂和材料、色谱条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等。 A.1.2 本方法适用于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A.2 原理 本方法用阿匹松 L不锈钢填充柱, FID检测器,将已知含量的内标物与样品按
13、比例配好,以苯为溶剂作适量稀释后进样分析 ,按内 标法计算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甲醇的含量。 A.3 仪器和设备 A.3.1 气相色谱仪: 具有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A.3.2 色谱 工作站 A.3.3 色谱柱:不锈钢 填充柱( 2m 3mm) A.3.4 微量 进样 器: 10L或 5L A.4 试剂和材料 A.4.1 固定液 阿匹松 L A.4.2 载体 洛姆沙伯 W-HP( 60 80目) A.4.3 苯 ( AR) A.4.4 异丁醇 ( AR)(内标) A.4.5 无水 甲醇 纯度至少为 99.5% A.4.6 氮气:高压气瓶装 ,纯度 99.99 A.4.7 氢气:高压气
14、瓶装 或氢气发生器,纯度 99.99 A.4.8 空气:空压机 A.5 色谱条件 A.5.1 柱温: 50 A.5.2 检测温度: 200 A.5.3 进样量: 1L A.5.4 氮气: 30 mL/min A.5.5 氢气: 30 mL/min A.5.6 空气: 300 mL/min DB14/ T177 2010 5 A.6 仪器的准备 A.6.1 色谱柱的制备 用托盘天平称取 1.0 g 阿匹松 L, 置于蒸发皿中 , 用 50 mL 苯溶解 , 加入 10 g 载体摇匀 , 在红外灯照射下使试剂挥发至干 , 装填到干净的色谱柱中。 A.6.2 色谱柱的老化 将新制备的色谱柱接 入色谱
15、仪 , 在 200 通载气老化 , 直至基线平稳。 A.7 试验步骤 A.7.1 样品的准备 将样品与内标 物 按 2.0mL+2.0mL配好后,以苯为溶剂准确 稀释 至 50mL,摇匀后备用。 所用样品、内标 、溶剂 和任何体积计算的仪器,均 应 在达到 相同 温度 后 使用。 A.7.2 色谱分析 按调节好的试验条件启动色谱仪,待仪器稳定后,将含内标物的 样品 直接用微量进样 器进样 1l 分析 。 A.7.3 典型样品色谱图见图 A.1。 -1.4776.57414.62522.67530.72638.7770.00 1.80 3.60 5.40 7.20 9.00 10.80 12.6
16、0 14.40 16.20 18.00mvmin0.68甲醇2.11内标物图 A.1 图 A.1 典型样品色谱图 A.7.4 根据不同仪器,通过试验选择最佳的色谱操作条件,以使甲醇和其余组分峰获得完全分离为准。 A.8 计算 试样中甲醇含量按下式计 算 : V=Ai/As Fui/s 100 式中: DB14/ T177 2010 6 V 试样中甲醇含量 ( 体积分数 ), ; Ai 待测组分峰面积; As 内标物峰面积; Fui/s 待测组分对于内标物相对体积校正因子 ( 用纯度至少为 99.5 的无水 甲醇 实际测得 ) 。 A.9 结果 取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 作为试样的测定
17、结果 , 精确至 0.1 ( 体积分数 ) 。 DB14/ T177 2010 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无机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B.1 范围 B.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中的 无机 氯含量。 B.1.2 无机 氯离子含量的测量范围为 0.1 mg/L 100 mg/L。 B.2 方法提要 将试样在水浴上蒸干 , 用水浸泡 溶 出 , 在微酸性的水溶液中 , 用强电离的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将 氯离子 转化为弱电离的氯化汞 , 用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与过量的 Hg2+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来判断终点。 B.3 仪器 B.3.1 微量滴定管: 5 mL、
18、 10 mL,分度值为 0.01 mL或 0.02 mL。 B.3.2 瓷蒸发皿: 150 mL。 B.3.3 水浴。 B.4 试剂和溶液 B.4.1 本 试 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在未注明其他规格时,均为分析纯;所用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符合 GB/T 6682三 级及以上规格。 B.4.2 硝酸溶液: 1 mol/L,量取 63 mL浓硝酸用水稀释至 1000 mL。 B.4.3 氢氧化钠溶液: 1 mol/L,称取 10 g氢氧化钠置于预先装有少量水的 300 mL的烧杯中,加水溶解稀释至 250 mL。 B.4.4 溴酚兰指示液: 1 g/L乙醇溶液。 B.4.5 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
19、: 5 g/L乙醇溶液。当变色不灵敏时重新配制。 B.4.6 氯化钠标准溶液: C( NaCl) =0.0500 moL/L。 准确称取 2.922 g 于 500 600 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氯化物 , 精确至 0.0002 g, 置于烧杯中 , 加入少量水 溶液,将溶液全部移入 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B.4.7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 液: C 1/2Hg( NO3) 2 约为 0.05 mol/L。 B.4.7.1 称取 8.56 g硝酸汞 Hg( NO3) 2H2O,置于 250 mL烧杯中,加入 4 mL硝酸溶液( 1+1),加入少量水溶液,必要时过滤,移入 1000
2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B.4.7.2 标定:用移液管移取 25 mL氯化钠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 100 mL水和 2 3滴溴酚兰指示液,滴加硝酸( 1 mol/L)至溶液由蓝变黄,再过量 2 6滴,加 1 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 0.05 mol/L的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有黄色变为紫红色。同时做空 白试验。 B.4.7.3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按下式计算: C = C1 V1/( V -V0) 式中: DB14/ T177 2010 8 C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mol/L; C1 氯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 , mol/L; V
21、1 移取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 mL; V 滴定所消耗的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 mL; V0 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 mL; 注:将滴定后的汞废液保留起来 , 按规定进行处理。 B.5 操作步骤 B.5.1 试样的处理 B.5.1.1 吸取试样 100 mL于洁净的瓷蒸发皿中,置于沸水浴上蒸干。 B.5.1.2 蒸干后的蒸发皿,先 用水约 100 mL浸泡 20 min左右,把浸泡液小心地移入 250 mL容量瓶中,然后反复用水洗涤几次,以保证蒸发皿中的氯离子全部溶解并转移到该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备用,为试液 。 B.5.2 测定 B.5.2.1 吸取
22、 100 mL试液,于 250 mL锥形瓶中,加溴酚兰指示液 2 3滴,按下述步骤之一将溶液 PH值调至 2.5 3.5。若溶液为黄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 mol/L)至蓝色,再滴加硝酸溶液( 1 mol/L)至恰呈黄色,再过量 2 6滴;若溶液为蓝色,滴加硝酸溶液( 1 mol/L)至恰呈黄色,再过量 2 6滴。 B.5.2.2 向上述试液中加 入 1 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 0.005 mol/L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用 B.4.7溶液稀释)滴定至试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B.6 计算 试样中无机氯 ( 以 Cl-计 ) 含量按下式计算: X=C(V-V0) 35.45/(V1/1000) (V2/250) 式中: X 试样中无机氯 ( 以 Cl-计 ) 含量 , mg/L; C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 mol/L; V 滴定试液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 mL; V0 空白试液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 mL; V1 吸取试样的体积 , mL; V2 吸取 试样溶液 的体积 , mL; 35.45 与 1.00 mL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 C 1/2Hg( NO3) 2 =1.000 mol/L 相当的以毫克表示的氯的质量。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