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596-2011 Pollution-free potato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230583       资源大小:329.8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596-2011 Pollution-free potato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21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596 2011 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11 - 03 - 20 发布 2011 - 04 - 2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596 201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1 5 品种和种薯 2 6 栽培技术 3 7 病虫害防治 5 8 收获、贮藏 7 9 包装、运输 8 DB14/ T596 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 本标准 参照 NY/T 5222 200

    2、4, 结合 山西省马铃薯生产特点 制定。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姬青云、杜珍、王拴福、田肉虎 、 穆艳娥 、 白小东 、 齐海英 、弓贵明。 DB14/ T596 2011 1 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和种薯、栽培技术、 病虫害 防治 、收获 、 贮藏和包装 、 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 山西省 无公害马铃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066 马铃薯等级规格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221 无公害食品 薯 芋类蔬菜 NY/T 5222-2004 无 公害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脱毒种薯 选择 不带 PSTVd类病毒的马铃薯 块茎 , 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 、 通过病毒

    4、 检测确认 不带 PVX、PVY、 PVS、 PLRV等主要病毒 和 PSTVd的试管苗(试管薯), 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 逐代扩 繁 的符合 GB 18133相应要求的各级种薯。本标准主要指大田用种。 3.2 中心病株 最早发病的植株,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蔓延。 4 产地环境 DB14/ T596 2011 2 马铃薯 的产地环境要 符合 NY 5010的规定。 5 品种和种薯 5.1 品种 选用 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 适宜当地 气候条件和 栽培条件 、 符合种植目标的优质、高产、抗病 、抗逆的各类专用 品种 。当前, 生产 粮菜兼用 薯 可 选用

    5、克新1号 、 晋薯 14号、晋薯 16号、 同薯 22号等品种;城郊早熟及二 季 作 区 可选用系薯 1号、费乌瑞它 等品种;生产 淀粉加工 原料可 选用 晋薯 7号、 晋薯 15号 、 同薯 20号 、 同薯 23号 等 品种 ; 生产 薯片加工 原料可 选用大西洋等 品种 ;生产 全粉 加工原料薯可选用 大西洋 等品种 。 5.2 种薯 5.2.1 种薯质量 选用脱毒 种薯, 其质量 符合 GB 18133的规定。 5.2.2 种薯催芽 在播种前 20d左右 将种薯出窖。首先淘汰不具备该品种典型特征的块茎,淘汰病薯、烂薯、畸形薯、表皮粗糙老化以及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的块茎。 将种薯置于具有散

    6、射光、 16 -20条件的室内, 摊开 23层 。 幼芽萌发后, 每隔 3d 5d翻动一次 ,并 随时淘汰病薯、烂薯和幼芽纤细 、丛生的种薯。 当 种 芽 露白时 ,即可进行 整薯或 切块播种 。 5.2.3 种薯切块 50g以上较大的种薯可在播前 3d 5d进行切块。切块大小以 30g 40g为宜。每个切块带 1 3个芽眼。100g左右的种薯,应从顶部 纵切为 2块;大种薯先从顶芽一切为二,然后检查是否感染病害,随后按螺旋式排列的芽眼切为楔型。切块时, 切刀每 使用 10min或切到病薯、烂薯时,可用 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 75%的酒精溶液浸泡 1min 2min,或擦洗消毒, 2 3把

    7、切刀交替消毒使用。 并对场地和器具进行消毒。 5.2.4 种薯消毒 5.2.4.1 预防晚疫病 可用 杀真菌药剂 150g加 杀晚疫病菌药剂 150g加 2.5kg滑石粉拌种薯 150kg。杀真菌药剂可选用 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 等;杀晚疫病的药剂可选用 58%甲霜灵锰锌 可湿性粉剂 、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 、 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 等。 5.2.4.2 预防真菌和细菌性病害 150kg种薯切块,可用 72%农用链霉素可 溶 性粉剂 14g加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0g, 再

    8、加滑石粉3kg进行拌种。 5.2.4.3 预防黑痣病和地下害虫及蚜虫 可用 杀虫剂 70%吡虫啉湿拌种剂( 高巧 ) 133倍液 加杀菌剂 50%异菌 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 40倍液加杀菌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 对 成混合溶液 均匀 喷雾种薯 。 DB14/ T596 2011 3 5.2.4.4 防治疮痂病 当种薯带有 疮痂病时, 可 用 甲醛 ( 福 尔马林 ) 200倍 溶 液浸湿种薯,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子覆盖闷种 2h,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后播种;或用 0.1%对苯二酚水溶液浸种 30min, 晾干 后 播种。 5.2.5 晾种 拌种后摊薄放在通风阴凉处,最好在温

    9、度 17 18,空气相对湿度 80% 85%条件下 , 保持 3d 5d,使切口尽快愈合。 5.2.6 种薯用量 根据品种、种植条件、种薯大小、种植密度等确定种薯用量 , 计算公式见式( 1) 。 一般每 667m2用种量 100kg 150kg。 种薯用量 =切块重量 /1000 种植密度 计划播种面积 /( 1-自然损耗率 ) . (1) 式中: 种薯用量 单位为 kg; 切块重量 每块种薯的重量, 单位为 g/块 ; 种植密度 每 667m2种植的 株(块)数 ; 计划播种面积 单位为 667m2; 自然损耗率 一般按 5%计算。 6 栽培技术 6.1 选择地块 6.1.1 选择土壤 选

    10、择 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良好、排灌方便 、酸碱度适中 的轻质壤土和 砂 壤土 。 6.1.2 轮作倒茬 马铃薯 不宜 连作 , 应实行 3年 以上无 番茄、辣椒、茄子、烟叶 等 茄科作物 的轮作制度。 前茬宜选择谷子、小麦、玉米等作物,其次为高粱、大豆 , 不宜选择甘薯、甜菜 等块根、块茎类作物。 避免在前茬施过 20%氯嘧磺隆 可湿性粉剂 ( 豆黄隆 ) 、 5%咪唑乙烟酸水剂( 普施特 ) 等长效除草剂的地块 及 地下害虫严重 的地块 种植马铃薯。 相邻地块不 宜 种植茄科作物和桃 树 、开黄花等易引诱蚜虫的作物 。 6.2 深耕整地 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土壤 20cm

    11、30cm 左右, 纳雨蓄墒 。 早春顶凌耙耱, 整地保墒。 播前 平整土 地 ,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 6.3 平衡施肥 6.3.1 施肥原则 平衡施肥,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 6.3.2 施肥数量 DB14/ T596 2011 4 按照 NY/T 496要求 , 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等因素确定 施肥种类 和 数量 。 一般 每 667m2生 产 1000kg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N): 5.0kg,磷素 (P2O5):2.0kg,钾素 (K2O): 11.0kg。氮 肥 总用量

    12、的 70%做基肥, 30%做追肥;全部 磷 肥做基肥; 钾 肥 总用量 的 50%做基肥,剩余的做追肥。 6.3.3 施用基肥 农家肥结合 秋深 耕 或春季 翻整地 施入,有机肥充足 时可撒 施 ,不足时集中沟施 。 专用肥和 化肥做种肥,播种时穴施在种薯间 , 或相邻播种行开沟施入, 不可与 种薯接触。 6.4 播种 6.4.1 播种时间 根据气 侯 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 当气温达到 10 12 , 10cm 地温稳定在 7 8时即可播种 。 晚熟品种 宜 在 4 月下旬或 5 月上旬播种;中熟品种适期晚播 。 早熟品种在晋北 一季作区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 提前到 4

    13、月上旬 播种 , 晋南 二季作区在 3月上中旬播种 。 6.4.2 种植密度 依品种、气候、土壤肥力、灌溉、栽培方式、生产目的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 单作 时, 早熟品种每 667m2种植 4000 5000株;中晚熟品种每 667m2种植 3500 4000株;晚熟品种每 667m2种植 30003500株;炸片品种每 667m2种植 4500 5000株;炸条品种每 667m2种植 3000 3500株 。 6.4.3 播种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旱地以平播为主,播后及时耱平和适当镇压。有灌溉条件的起垄播种。一般情况下,旱地等行距人工播种 60cm左右,机械播种 80cm 左右;水浇地机

    14、械等行距播种 90cm左右,人工宽窄行播种时,大行距 70cm,小行距 30cm左右,具体视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适当进行调整。株距视品种种植密度而定。覆膜播种 时,采用先播种后起垄再覆膜或起垄覆膜后再打孔播种。机播时, 开沟、点种、覆土或起垄一次完成。 6.4.4 播种深度 干旱地区播种深度 12cm 15cm,水浇地、下湿地播种深度 10cm 12cm,视土壤墒情作适当调整。 6.4.5 播种施药 未进行药剂拌种时, 播种后,可在播种沟内喷药,使土壤和芽块都沾上药液,然后覆土。使用带喷药装置的马铃薯播种机开沟、播种、喷药、覆土一次完成 ,或人工喷施药剂。 防治黑痣病 每 667m2可 喷施 2

    15、5%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 36ml 60ml。防治害虫每 667m2可 喷施 70%吡虫啉湿拌种剂(高巧) 60ml80ml。 6.5 田间管理 6.5.1 中耕 人工或机械进行中耕。整个生长期进行 2 3次,当马铃薯齐苗后浅中耕一次,现蕾期及开花初期进行第二、三次中耕。 6.5.2 除草 DB14/ T596 2011 5 6.5.2.1 中耕除草 除草与 中耕结合进行 。 6.5.2.2 化学除草 大面积 种植 除草 可 选用 适宜的除草剂进行。苗前除草剂, 每 667m2可选用 48%氟乐灵悬浮剂 100ml150ml,播种后,地表喷施与 2cm 3cm表土混匀耱平; 苗后 除草剂

    16、, 每 667m2可选 用 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宝成 ) 6g 8g先配成母液,充分溶解后倒入喷雾器内,每桶按喷液量的 0.2%加入优质洗涤剂, 当杂草 2 4叶 时 均匀喷施 ,防 除 一年生 禾本科杂草 及部分 阔叶 杂 草。 6.5.3 培土 培土与中耕除草结合进行 2次。当苗高 10cm时 开始第一次 培土,在植株开花封垄前 进行第二 次 培土 ,培土高度 距种薯 15cm 20cm为宜 。 6.5.4 追肥 一般在现蕾期进行。追肥采用 沟施或 穴施,距植株 5cm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追 施氮和钾 肥 时,适量补充 镁 、 锌、硼 等微量元素。壮苗酌情少施,偏旺苗可不施。追肥

    17、应结合降雨或灌溉进行 。 生长中后期若植株早衰可 叶面喷施 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 6.5.5 化学调节 现蕾期,对徒长田块可喷施多效唑溶液 150mg/L 180mg/L, 控制茎叶徒长。 6.5.6 灌溉、排水 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的要求。依据土壤相对湿度进行灌溉, 苗期 65%左右;现蕾前期 70% 80%,现蕾后期 60%;开花 前期 80% 85%, 开花后期 50% 60%; 收获时 50% 60%。 生长中后期 降雨量多时,应注意田间排水,避免积水诱发病害 而引起烂薯 。 7 病虫害 防治 7.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

    18、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控原则。 7.2 主要病虫害 危害马铃薯的 主要病害 有 PVX、 PVY、 PVS、 PLRV病毒病和 PSTVd类病毒 病 、晚疫病、早疫病、 黑痣病、疮痂 病 、 黑胫病、环腐病等。主要虫害 有地下害虫: 金针虫、地老虎、蛴螬 ;地上害虫有 蚜虫、二十八星瓢虫、 豆芫菁 等。 7.3 防治方法 7.3.1 农 业防治 7.3.1.1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同 5.1。 DB14/ T596 2011 6 7.3.1.2 使用脱毒种薯 同 5.2.1,防止 PVX、 PVY、 PVS、 PLRV病毒病和 PSTVd类病毒 病发生。 7.3.1.3 轮

    19、作倒茬 同 6.1.2。 7.3.1.4 平衡施肥 按 6.3执行。 7.3.1.5 合理密植,加强管理 按 6.4.2和 6.5执行。 7.3.1.6 及时拔除中心病株 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并 立即 清除, 用塑料袋带出 , 远离 田间深埋处理 。 7.3.2 生物防治 用有益生物针对性防治病虫害。可用环腐病拮抗菌防治环腐病, 七星瓢虫 捕食 蚜虫等 进行生物防治 。其它病虫害 防治 可按 NY/T 5222-2004中 6.4执行 。 7.3.3 物理防治 采用 频振 灯、性诱剂、黄板等诱杀害虫;采用防虫网、银灰膜等防避害虫;人工捕捉害虫。 7.3.4 化学防治 7.3.4.1 合理用药 农

    20、药施用严格执行 GB 4285和 GB/T 8321的规定。施用时应对症,且适时防治 ,多种适宜药剂交替施用 。化学药剂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禁止施用国家禁用 和限用 的高残留农药。 7.3.4.2 晚疫病 7.3.4.2.1 药剂拌种 按 5.2.4.1执行。 7.3.4.2.2 田间防治 7.3.4.2.2.1 当气温在 10 25,且当日有中等以上的较大降雨,或连续两天内都有降雨,田间空气相 对湿度达到 95%以上持续 48h时,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 每 667m2可 选 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75g 225g,或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 150g 200g,或

    21、 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可杀得三千) 50g等杀菌剂对水喷雾。用药间隔期一般为 7d 10d,在作物快速生长时缩短间隔期至 5d 7d,连喷 3 7次。 7.3.4.2.2.2 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对中心病株 50m 周围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控制,并应及时进行大田防治。当 24h内至少有 6h降雨,或者 24h内降雨累计时间不少于 8h,并且温度不低于 10,最 高 25,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至少连续 6h 保持在 90%以上时,每 667m2可选用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 100g 120g,或 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 60ml 75ml,或 2

    22、5%嘧菌酯DB14/ T596 2011 7 悬浮剂(阿米西达) 15ml 20ml等耐雨水冲刷的保护兼治疗剂对水喷雾。 植株上下、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每隔 7d 10d喷一次,发病严重时或多雨季节用药间隔期应缩短为 5d 7d,视病情发生情况连续使用 3 7次。 7.3.4.3 早疫病 在发病初期,可用 10%苯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世高) 1500倍液,或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阿米西达) 1500倍液,或 每 667m2用 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 20ml对水喷 雾 ,每隔 7d 10d喷 1次,连续喷 2次 3次 。 7.3.4.4 疮痂病 每 667m2病田可用 40%五氯硝

    23、基苯粉剂 0.6kg 1.0kg进行土壤消毒。 7.3.4.5 环腐病 发病初期, 可 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4000 倍液,或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800 1000倍液喷雾。 7.3.4.6 黑胫病 生长期间,拔除病株 后,可 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500 600倍液 等杀菌剂处理 周围 5m 内的土壤。 7.3.4.7 金针虫、地老虎、蛴螬 幼苗期发现地下害虫时 , 每 667m2可用 50%辛硫 磷乳油 1000 1500倍液,或 48%毒死蜱乳油(乐斯本)1000倍液灌根。 7.3.4.8 蚜虫 发现蚜虫时, 每 667m2可 用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艾美

    24、乐 ) 3g 4g,或 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阿克泰) 6g,或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功夫) 1000倍液 等药剂 ,每隔 7d 10d喷施一次,轮换 喷 施。虫害严重时 可 用 2.5%溴氰菊酯乳油( 敌杀死 ) 2000 3000倍液喷雾 。 7.3.4.9 二十八星瓢虫 在幼虫分散前与幼虫为害期, 每 667m2可 用 2.5%氟氯氰 乳油 ( 保得 ) 30mg 40mg,或 25%氯氰辛 乳油( 快杀灵 ) 40ml 50ml,均匀喷 洒 叶 片 背面和 正 面 , 每 隔 10d喷药 1次,在植株生长期连续喷药 3次。 7.3.4.10 豆芫菁 可 用 4.5%高效氯

    25、氟 氰菊酯 乳油 1000 1500倍液 , 或 每 667m2用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艾美乐 ) 3g4g进行喷雾。 8 收获、贮藏 8.1 收获 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当田间发生马铃薯晚疫病时,为了减少晚疫病菌侵染块茎,减轻贮藏期的烂薯率,可以在收获前 7d 10d割除地上茎叶,运出田块,或在采收前 14d每 667m2喷 施 20%敌DB14/ T596 2011 8 草快 水剂 ( 立收谷) 120ml 150ml, 第一次喷施后 5d 7d再喷施 1次 , 或 46.1%氢氧化铜 水分散粒剂 (可杀得 三千 ) 60g与杀秧剂一起使用,并适时收获。在收获过程中,要做到

    26、轻拿轻放,避免内伤,速装速运; 避免块茎 被 曝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 。 8.2 产品质量 符合 NY 5221的要求。 8.3 贮藏 8.3.1 预贮 马铃薯收获后 , 在 15 18 、遮光 条件下预贮 2周 。 8.3.2 贮窖消毒 入窖前 30d应把旧窖彻底打扫干净,土窖需刮去墙 体 污土层,然后用药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可选用 75%的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地面及器具,进行彻底消毒。熏蒸时,每 1m3空间 可 用 40%甲醛( 福尔马林) 20ml和高锰酸钾 10g,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再注入甲醛溶液,混合后即产生烟雾,密闭熏蒸 1d 2d,然后打开通风孔和窖门进行换气通风,空气质量安全后即可入窖贮藏。 8.3.3 贮藏 马铃薯 预贮 后 ,按 NY/T 1066的规定进行分级,去掉烂、 病薯,及时入窖贮藏。贮藏适宜温度为 35 ,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 85% 90%。 应注意通风换气, 防鼠,防虫。 9 包装、运输 9.1 包装、标识 应符合 NY/T 1066的规定。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应符合有关规定。 9.2 运输 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包装运输过程中 应 避免接触污染物,远途调运中 应 注意防水 、防晒、通风、降温 、 防止损伤薯皮 ,冬天调运要注意 防冻。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596-2011 Pollution-free potato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