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523-2009 Standardization of mutton sheep breeding are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pdf

    • 资源ID:1230545       资源大小:280.6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523-2009 Standardization of mutton sheep breeding are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pdf

    1、 ICS 65.020.30 B 40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 DB14/T 523 2009 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 2009-10-01 发布 2009-10-0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523 200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养殖小区建设 2 5 羊群 4 6 饲草料及加工调制 4 7 饲养管理 5 8 选留与繁殖 6 9 消毒与 防疫 6 10 废弃物处理 . 6 11 组织管理 . 6 12 记录与档案管理 . 7 DB14/T 523 2009 II 前 言 为规范肉

    2、羊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保障肉羊健康养殖和安全生产,结合山西省肉羊生产基础和实际,特制定山西省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 本标准 由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草食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项目编号 2007BAD56B00。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 出。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所、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新、姚继广 、杨子森、武忠生、赵葆田、焦光月、 姚玉花、 王晓莉、罗惠娣、师周戈。 DB14/T 523 2009 1 肉羊标准化养

    3、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 的 术语 和 定义、养殖小区建设、羊群、饲草料及加工调制、饲养管理、选 留 与繁殖、消毒 与 防疫、废弃物处理、组织管理、记录与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母羊 500只以上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和管理,同等规模的养殖场(户)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

    4、空气质量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8 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J 39 村镇 建设 设计防火规范 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 816 肉羊饲养标准 NY/T 1167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49 无公害食品 肉羊

    5、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150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151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管理准则 SL 31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兽药国家标准和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 278号 畜禽标识和养植档 案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06第 67号 牲畜耳标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标准化养殖小区 指按照畜禽养殖场所与居民生活区分离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规划,以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防疫 、 分户饲养为主要模式,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集中从事畜DB1

    6、4/T 523 2009 2 禽养殖活动的区域。 3.2 基础母羊 具有优良产肉性状,产羔率高,泌乳性能好,母性好,遗传稳定,用于繁殖育肥羔羊的母羊。 3.3 育成羊 断奶后至配种阶段留做种用的青年羊。 3.4 羔羊 出生至断奶 ( 0 4 月龄)的小羊。 3.5 净道 场区内用于健康羊群与饲料等洁净物品转运的专用道路。 3.6 污道 场区内用于垃圾、粪便、病死羊等非洁净物品 出场 的专用道路。 3.7 青贮饲料 通过青贮技术处理的饲草料,如青贮玉米、青贮牧草、青贮农作物秸秆等。 4 养殖小区建设 4.1 选址 养殖小区应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地势高燥、通风良好、交通便利、水电供应

    7、稳定、隔离条件良好的地域。 4.1.1 养殖小区应距离城镇居民点、学校、医院长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1 000 m 以外;距离干线公路、铁路 1 000 m 以上;周围 3 000 m 以内无大型化 工厂、矿区、皮革厂、屠宰 厂 、肉品加工厂和其它畜牧场。 4.1.2 建设用地应 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 NY 5027。 4.1.3 地域大气环境质量应执行 GB 3095。 4.1.4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环境公害和畜禽疾病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养殖小区。 4.1.5 占地面积 存栏 500 只基础母羊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占地面积不少于 12 000 m2 ( 18 亩)。

    8、4.2 总平面布局 4.2.1 布局原则 以布局紧凑、节约用地、科学实用、便于管理、利于防疫和安全生产为原则。养殖小区内防火执行GBJ 39。 4.2.2 养殖小区功能区划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4.2.2.1 生活管理区 包括门卫值班室、办公室、技术培训室、兽医室、业务洽谈室等,位于养殖小区的上风向区域。 4.2.2.2 辅助生产区 包括 草 料原料库、饲料加工间、青贮窖、配电室、水泵房等,位于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4.2.2.3 生产区 包括各类羊舍、运动场、人工授精室等,位于生活办公区与辅助生产区的下风向,入口处设人员消毒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DB14/T

    9、523 2009 3 4.2.2.4 隔离区 包括病 羊 隔离治疗舍、粪便处理场等,位于生产区下风向,与生产区保持 50 m 以上的防疫距离或建于养殖小区外下风向区域。 4.3 建设 4.3.1 配套工程 4.3.1.1 养殖小区给排水管线工程参照 SL 310 设计。生产用水以 每只肉羊每天 10 升 15 升计算。 4.3.1.2 采取专线供电,执行 GB 50052,并自备发电机组。 4.3.2 羊舍建筑 4.3.2.1 方位与平面布置 羊舍以坐北朝南、东西走向为宜,单列式或双列式布置,建设应符合 NY/T 682。 4.3.2.2 羊舍环境 具备良好的隔热、防寒,保暖、通风、排湿以及采

    10、光性能。 4.3.2.3 建设面积 只均建筑面积种公羊 3.0 m2,母羊 1.0 m2,妊娠或产羔母羊 2.5 m2 ,育肥羔羊 0.8 m2。 4.3.2.4 羊舍地面 羊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 20 cm 25 cm,三合土地面,出入口采取坡道连接,不设台阶和门槛。 4.3.2.5 羊栏 舍内围栏高度不低于 1.2 m。 4.3.2.6 饲槽 饲槽表面应光滑、耐用,饲槽底部为圆弧形,槽体高 25 cm,槽内径宽 26 cm,槽深 16 cm。每只羊槽位 30 cm 40 cm。 4.3.2.7 门窗 门向外开,宽 1.2 m 1.5 m;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112 。 4.3.3 运

    11、动场及饮水槽 每一栋羊舍附设一个运动场,位于羊舍南面,围墙为花栏墙,高度 1.2 m;运动场砖铺地面,向外坡度 1.5%,面积为羊只占位面积的 2 倍。 运动场边设饮水槽,每只羊占位 10 ,槽深 40 ,水深不超过 20 。 4.3.4 饲料原料库 应 满足 1 2 个月生产 和饲料周转的需要 。 4.3.5 青贮窖 建于排水良好、地 下水位低的地方 。青贮窖墙体应参考挡土墙设计,注意墙体的防侧滑移和倾覆 。只 均有效 容积 1 m。 4.3.6 饲料加工间 建于辅助生产区,根据养殖规模配备饲料加工机组。 4.3.7 干草棚 干草棚应满足 3 6 个月生产需要。 4.3.8 晒场 晒场为养殖

    12、小区农户晒制干草所共享,面积为不小于 180 m2。 4.3.9 人工授精室、兽医室 设置人工授精室 30 m2 40 m2、兽医室约 20 m2。 4.3.10 药浴池 池长 12.5 m,池顶宽 0.8 m,池底宽 0.6 m,深 1.2 m。入口处围栏 25 m2,出口处围栏 35 m2。 4.3.11 消毒设施 消毒池设在大门口以及生产区进出口,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应使用 2%烧碱,每 3 天 7 天更换一次。DB14/T 523 2009 4 人行通道设在消毒间内,在消毒间安装紫外线消毒或喷雾消毒设施,并设计洗手池和更衣柜。 4.3.12 办公室、门房 办公室、门房等约 60 m2左右。

    13、 4.3.13 堆粪场 养殖小区需建设堆粪场 240 m2。 4.3.14 隔离羊舍 根据生产需要在养殖小区下风向围墙外边设隔离场所,面积 60 m2。 5 羊群 5.1 饲养模式 实行以自繁自养 或异地育肥 的生产方式。 5.2 羊群引入 引入小区饲养肉羊品种参照 NY/T 5151,应以具备优质肉用羊生产特性,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品质好,母羊 繁殖率高。严禁从疫区引种,肉羊调运、检疫、隔离要执行 GB 16549 和 GB 16567。 5.3 羊群结构 以 1 只优质肉用 种 公羊和 50 只基础母羊为基础,构成一个生产单元。 种公羊不超过 6 岁、母羊不超过 5 岁;繁殖群体每年淘

    14、汰 20%,后备母羊每年补充繁殖群体 20%,新增羔羊选育补充到后备母羊,其余羊只全部用于育肥。 6 饲草料及加工调制 6.1 原料选用与贮存 饲料原料的使用参照 NY 5150,卫生标准执行 GB 13078。 6.2 饲草料加工 6.2.1 青干草制作 禾本科牧草应于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应于现蕾、初花期刈割,及时晾晒贮存。 6.2.2 青贮饲料 制作 6.2.2.1 地点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取用方便、周围无污染物的地方。 6.2.2.2 青贮设施 常用青贮窖、青贮池等设施,青贮窖、青贮池要坚固耐用,不透气,不漏水,窖、池内转角一律做成弧形,底部坡度 1%,靠取料口一侧设计积水井

    15、。 6.2.2.3 青贮原料 常用青贮原料为无杂质和泥土的带穗玉米、优质禾本科牧草及农作物秸秆等,其含水量应在 60%70%。 6.2.2.4 操作要点 把青贮原料切碎为 2 4 的小段,随切分层压实(层厚 30 50 )填入青贮窖、池内,待所填原料高出窖壁 50 时,整理呈鱼脊背式用塑料膜盖严密封,再用土覆盖 50 压实。 6.2.2.5 管护 定期检查,发现裂缝或塌陷及时加土填实。 6.2.2.6 青贮时间 35 d 45 d 即可开窖饲喂。 6.2.3 秸秆类饲料加工调制 6.2.3.1 物理处理 切短、粉碎、揉搓、压块、制粒等。 DB14/T 523 2009 5 6.2.3.2 化学

    16、处理 石灰液处理、氢氧化钠液处理、氨化处理等。 6.3 日粮配制 根据不同用途、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要求肉羊的营养需求,配制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参照 NY/T 816。粗饲料占 60% 70%,精饲料占 30% 40%,矿物质、维生素等配制的预混料占精料的 1% 3%。 7 饲养管理 7.1 肉羊养殖小区日常管理参照 NY/T 5151。 7.2 种公羊 种公羊要保持 中上等膘情、强健的体质、旺盛的性欲、优质的精液和持久的配种能力。 7.2.1 饲养 成年种公羊在非配种期每天每只精料补充料为 0.4 kg 0.5 kg;配种期为 0.6 kg 0.8 kg,并日补鸡蛋 2 3 枚,青绿多汁饲料 2

    17、 kg 3 kg;优质鲜干草自由采食。 7.2.2 管理 成年公羊每日配种或采精 1 2 次,每周休息 2 天。单圈饲养,耐心调教,精细管理,每天至少运动 2 小时。 7.3 基础母羊 母羊应按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分阶段饲养管理。 7.3.1 空怀期 7.3.1.1 饲养 空怀母羊从配种前 2 3 周开始加强饲养,每天每只精料补充料为 0.3 kg 0.4 kg, 青粗饲料自由采食,调整体况,保持中上等膘情。 7.3.1.2 管理 空怀母羊应进行驱虫、修蹄、疾病检查等日常管理,并适时配种。 7.3.2 妊娠期 7.3.2.1 饲养 妊娠前期( 0 3 月)每天每只精料补充料 0.3 kg 0

    18、.4 kg,胡萝卜 0.5 kg;妊娠后期( 4 5 月)0.35 kg 0.5 kg,胡萝卜 0.5 kg,少喂勤添;优质牧草或青干草自由采食。 7.3.2.2 管理 妊娠期的母羊不得驱赶,防止挤压,不得饲喂冰冻、霉变饲料,不饮冰水。产圈在产羔前 10 15天进行消毒,铺上干净的垫草。产前 l 周左右,转入待产圈中饲养,产前应把母羊尾根、外阴部、肛门等处用 温水洗净,用 1% 2%来苏尔溶液消毒。 7.3.3 哺乳期 7.3.3.1 饲养 哺乳前期每天每只精料补充料 0.4 kg 0.5 kg,胡萝卜 0.5 kg,青粗饲料自由采食;哺乳后期逐渐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的喂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7

    19、.3.3.2 管理 经常检查哺乳母羊乳房,如果发现奶孔堵塞、乳房炎、乳汁异常等情况,及时予以处理和治疗。 7.4 羔羊 7.4.1 饲养 羔羊出生后,应尽快吃到初乳。 10 日龄后开始诱食柔嫩青草, 15 日训练采食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精料。 1 2 月龄日补精料 100 g 150 g; 3 月龄日补补精料 150 g 200 g。 7.4.2 管理 羔羊出生后 ,擦净口腔、鼻耳内粘液,距脐窝 5 cm 8 cm 处剪断脐带,用 5%碘酊消毒创口;对假DB14/T 523 2009 6 死羔羊进行急救。羔羊 1 周龄断尾(大脂尾羊除外)、去角, 2 周龄打耳号, 3 月龄断奶,进行

    20、生产性能测定,填写相关记录档案。 7.5 育成羊 7.5.1 饲养 留作种用的育成羊,每天每只精料补充料 0.25 kg 0.35 kg,粗饲料以优质干草和少量青贮料为宜。育肥用育成羊,每天每只精料补充料 0.5 kg 0.7 kg,干草和少量青贮饲料自由采食。 7.5.2 管理 准备留作种用的育成羊日粮中保证蛋白饲料的比例,充分运动,定期测定生长指标,并做好档案记录。育肥用育 成羊减少运动,采用高能量饲料强化育肥。 肉羊休药期执行 NY 5030 和农业部兽药国家标准和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 8 选 留 与繁殖 8.1 繁殖群体选留 根据羊只父亲、母亲及外祖父的生产性能、体型外貌等情况进行选

    21、留或淘汰。所选留个体的父亲、母亲及外祖父的生产性能要高于羊群平均生产水平。根据测定结果,选留体型外貌符合品种标准的个体,体尺、体重、产肉性能等高于群体平均水平。 8.2 发情鉴定 采用公羊试情法对繁殖母羊进行发情鉴定。 8.3 配种 母羊发情进行第 1 次配种,间隔 6 8 小时再配 1 次,直至发情结束。 采用 本交或 人工授精技术配种 。 采用人工授精 技术配种,新鲜精液的活率在 0.7 以上,稀释 3 5倍;子宫颈深部输精,输精量 0.2 ml。 8.4 分娩与护理 8.4.1 接产与助产 分娩母羊出现临产征兆后,及时进行后躯消毒,备好接产与助产器械。需要助产时,由专业技术人员按产科要求

    22、操作。 8.4.2 产后监护 产后注意观察外阴部及生殖道有无感染,如有病变及时治疗。 9 消毒与防疫 9.1 消毒 创建良好的生产环境条件,搞好卫生控制, 参照 NY/T 1167。 9.2 防疫 养殖小区的防疫 参照 NY 5149。 10 废弃物处理 10.1 病害物处理 病害物处理执行 GB 16548。 10.2 粪便处理与排放 粪便无害化处理采 用 NY/T 1168,污染物排放执行 GB 18596。 11 组织管理 11.1 组织形式 建立具有法人资质的组织机构,对养殖小区进行统一管理。 DB14/T 523 2009 7 11.2 管理模式 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统一建设

    23、、统一防疫、统一服务、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销售,分户饲养。 11.3 人员管理 11.3.1 从业人员 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从业人员应身体健康,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调出。 11.3.2 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聘请畜牧兽医专家对入区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 11.4 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生产管理制度、物品管理制度、 出入场管理制度、兽药和疫苗购进使用管理制度、饲料加工使用管理制度、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档案制度、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监测报告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 12 记录与档案管理 12.1 根据农业部颁布的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和牲畜耳标技术规范,对羊群进行标识和建档,建立肉羊日常生产记录,配备记录员和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记录与保管,生产记录应保存 3年以上,羊群谱系资料应长期保存。 12.2 记录内容包括羊群生产记录、生长发育记录、配种记录、产羔记录、羊群周转记录、饲草料消耗记录和防疫记录等档案资料 。 12.3 分析汇总根据原始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523-2009 Standardization of mutton sheep breeding are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