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518-2009 Sweet Qiao procedures for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230540       资源大小:306.1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518-2009 Sweet Qiao procedures for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01 B 21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518 2009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Rule of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common buckwheat basic seed 2009-04-01 发布 2009-05-0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DB14/T 518 2009 I 目 录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原种生产 1 5 田间管理 3 6 病虫害防治 3 7 种子包装与贮藏 4 8 种子质量检验 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田间调

    2、查及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 5 DB14/T 518 2009 II 前 言 为规范甜荞原种生产技术,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种性,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特制定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西省良种引繁中心、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晋城市种子管理站、大同市种子管理站、长治市襄垣县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宗栋、张国庆、 郭建文、魏新宇、郭晋襄、李燕楼 、姬海利 。 本标准由山 西省 良种引繁中心 负责解释。 DB14/T 518 2009 1 甜 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荞原种的术语和定义、原种生

    3、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包装与贮藏以及种子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的甜荞原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543.1 3543.7 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

    4、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 4404.4 粮食作物种子 荞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2 株行圃 将上年从种子田或大田选出的优良单株,经考种决选后,各种成一行 ,称为株行 ,设置对照的 株行种植小区即为株行圃。 3.3 株系圃 将株行圃选出的优良株行种子 ,根据所需数量,确定种植面积,分别种植,每个株行种一小区为一株系,并设对照 ,该种植区称为株系圃。 3.4 原种圃 将株系圃选出的优良株系混合种植生产出的种子叫原种,繁殖原种的种植小区叫原

    5、种圃。 3.5 三圃法 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即采用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生产原种。 3.6 直接生产法 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生产原种。 4 原种生产 4.1 原种生产方法 甜荞原种生产常用方法有:三圃法和直接生产法。 4.2 选地与 隔离 4.2.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的地块 ,合 理轮作,轮作周期不少于 3 年。 4.2.2 隔离 DB14/T 518 2009 2 原种生产田周围 4000m 内不得种植其它荞麦品种。 4.3 三圃法生产原种 4.3.1 单株选择 4.3.1.1 单株来源 从品种纯度高的原种田或大田中选择单株。 4.3.1.2 选择

    6、标准 入选单株应具有本品种的典型性,包括 株型、分枝性状、叶形、叶色、 株高、整齐度、叶片数、叶色、粒色、粒型、籽粒大小、落粒性。 4.3.1.3 选择时期 分两次进行,开花后根据叶和分枝性状等初选,并做好标记;成熟期根据株高、整齐度、生育期、粒色、粒型和落粒性等复选。 4.3.1.4 选择数量 初选一般不低于 2000 株,复选不少于 1000 株。 4.3.1.5 收获与考种 当三分之二的种子成熟时 立即收获、脱粒、晒干;室内考种包括单株结实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粒型、粒色。根据单株生产力和籽粒典型性进行室内决选,单株粒数不低于 100 粒或单株粒重超过平均数的可当选;当选单株的种子要精

    7、选,各单株等粒留种,分别装袋、编号。 4.3.2 株行圃 4.3.2.1 播种 当选单株分行种植在株行圃进行比较,株行圃采用点播,株距 7cm,行距 33 50cm。播种前绘制田间设计图,采用顺序排列,按设计图种植,并编号、插牌。每个单株种植 3 4 行,行长根据种子数量决定。留观察道 100cm,保护区宽 2.5m。每 9 个株行设一对照。对照和保护区的种子,采用 该品种原种。 4.3.2.2 田间鉴定 田间鉴定标准及时期同 4.3.1.2 和 4.3.1.3。对不符合本品种典型性的株行,应及时全行剔除。对生长势弱,生长不整齐或缺苗在 10以上的株行在收获时淘汰。 4.3.2.3 收获 成熟

    8、时及时收获,先收淘汰行,后按行收获当选株行和对照行。当选株行分别脱粒,将产量高于对照的株行种子入选,进行室内考种。根据千粒重、粒型、粒色,淘汰不符合品种典型性的株行。当选株行种子,精选、等量保留、装袋、编号。 4.3.3 株系圃 4.3.3.1 播种 当选株行分别种植株系圃。株系圃的行数和行长根据种子数量决定,每个小区一般不少于 6 行,采用稀条播 。播量不超过常规播量的 50。每隔 4 个株系设一对照,每小区行长和行数相同,并设保护区。对照和保护区的种子,采用上年株行圃保护区中经去杂去劣的种子。 4.3.3.2 田间鉴定 田间观察记载见附录,田间鉴定标准及时期同 4.3.1.2.和 4.3.

    9、1.3,对 不符合本品种典型性的株系,及时全系剔除。对生长势弱,生长不整齐或缺苗在 10以上的株系在收获时淘汰。 4.3.3.3 收获 当选的株系分别脱粒、计产,凡小区产量超过对照 10的株系,进行室内考种决选(考种项目同株行圃)。入选株系混合脱粒,作为原种圃种子。入选株系一般不少于供试株系的 60。 4.3.4 原种圃 4.3.4.1 播种 采用稀条播,适当加大行距,播量相当于常规播量的 50%。 4.3.4.2 去杂去劣 开花期拔除杂株、劣株、病株,成熟前进行田间纯度鉴定。 4.3.4.3 收获 及时收获、脱粒、精选、晒干、贮藏。 4.4 直接生产法生产原种 4.4.1 种子来源 DB14

    10、/T 518 2009 3 由品种育成者或育成单位提供。 4.4.2 生产方法 生产方法同 4.3.4。 5 田间管理 5.1 要求 5.1.1 原种生产田应有固定的技术人员负责,并有田间观察记载,详见附录 A( 规范性 附录) 。 5.1.2 各项田间管理均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种子繁殖系数,并注意管理措施的一致性,同一管理措施尽量在同一天完成。 5.2 施肥 5.2.1 施肥 原则 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看苗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增施磷、钾肥。 5.2.2 施肥要求 5.2.2.1 重施基肥 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 50% 60%。有、无机肥结合作基肥,通常每 hm2

    11、施农家肥 15000 22500kg,配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 225kg,尿素 150kg等。 5.2.2.2 适施种肥 一般每 hm2用尿素 75kg,过磷酸钙 225kg作种肥。用尿素作种肥时不能与种子接触,以免烧苗。 5.2.2.3 合理追肥 开花前每 hm2用尿素 75kg追肥。追肥不能过多、过晚,以免延迟开花结果或后期倒伏。开花期根外追施磷、钾肥。每 hm2喷施磷酸二氢钾 4.5kg。其它相关要求执行 NY/T 496。 5.3 中耕除草 当第一片真叶出现后,结合间苗,春荞中耕 2 3次,夏荞 1 2次。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

    12、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使用药剂防治时,应按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6.2 防治方法 6.2.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实行深耕,减少病虫来源。精耕细作,培育壮苗,加强管理增强幼苗的抗病和抗虫性 。 6.2.2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或汞灯等方法诱杀蚜虫、豆荚螟等害虫的成 虫。 6.2.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田间瓢虫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 6.2.4 药剂防治 6.2.4.1 病害防治 防治轮纹病、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等病害,可采用 50kg种子加 0.5kg40%的五氯硝基苯粉拌种,

    13、或在苗期喷洒 1: 1: 200波尔多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 6.2.4.2 虫害防治 3龄以前的粘虫幼虫可用 20%氰戊菊酯 2000倍液 ; 3龄以前的草地螟幼虫可采用 2.5%溴氰菊酯1500 2000倍液喷雾;防治荞麦钩刺蛾幼虫可采用 2.5%溴氰菊酯 2000倍液或 20%氰戊菊酯 2000倍液 喷雾。 DB14/T 518 2009 4 7 种子包装与贮藏 当籽粒含水量降 至 13.5%以下才可入库贮存,仓库具有良好的防湿、隔热、通风、密闭性能。其他条件和要求按 GB 7414、 GB 7415标准执行 。 8 种子质量检验 检验方法执行 GB/T 3

    14、543.1 7 1995,对符合 GB 4404.4 规定标准的原种种子出具检验报告。 DB14/T 518 2009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项目及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日 /月,下同)。 A.1.2 出苗期 田间出苗(第一真叶出土)达 50%的日期。 A.1.3 分枝 期 全田 50%的 植株 第一分枝开始 日期。 A.1.4 现蕾始期 现蕾植株达 50%的日期。 A.1.5 开花始期 开花植株达 50%的日期 。 A.1.6 成熟期 田间植株籽实有三分之二呈现该品种正常成熟色即为成熟期 。 A.1.7 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期前

    15、一天的全部天数。 A.2 植物学形态特征 A.2.1 株型 分松散与紧凑。主茎明显,主茎与分枝夹角小于 15为紧凑;主茎不明显,分枝散开大于 15为松散。 A.2.2 株高 从茎基部到主茎或最长分枝顶端的长度为株高,以 cm为单位 。 A.2.3 叶形 在开花盛期记载,分三角形、心脏形、戟形 。 A.2.4 叶色 分深绿、浅绿两种 。 A.2.5 粒色 分黑、褐、灰、棕,其中又有单一色泽和带斑点、条纹之分 。 A.2.6 粒型 短三棱型、长三棱型、不规则型。 A.3 生物学特性 A.3.1 单株结实粒数 按实记之,至少取样 10株测之,求其平均数。 A.3.2 单 株粒重 晒干去掉皮壳,成熟种

    16、子的重量,以 g为单位。至少取样 10株测之,求其平均值。 A.3.3 千粒重 数 1000粒称重,重复次求其平均值。误差不超过 0.5 1g。 A.3.4 落粒性 分轻、重两级,成熟时田间观察 10株,一般振动均能落粒者为重,反之为轻。 DB14/T 518 2009 6 A.3.5 整齐度 在苗期和成熟期进行两次。苗期以苗高、叶色、茎为主要鉴定标志。成熟期以籽粒形状、色泽、分枝多少、叶脉色、茎色、叶色为主要标志。分整齐( 80%以上植株一致 ),不整齐( 50%以下植株一致),中(介于二者之间)三种类型。 A.3.6 抗倒伏性 目测分四级, 1级(植株直立不倒); 2级(植株倾斜不超过 15); 3级(植株倾斜大于 15,而小于 45); 4级(植株倾斜超过 45)。 A.3.7 抗寒性 在 0左右低温后观察受冻植株数,统计受冻植株率。 A.3.8 抗旱性 遇干旱时,晴天下午观察植株叶片萎蔫程度,分强弱两级。 A.3.9 抗病性 记载病害名称,发生时间,受害程度及病株率。 DB14/T 518 2009 7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518-2009 Sweet Qiao procedures for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