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8102012 宁夏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12 - 11发布 2012 - 12 - 11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64/ T 8102012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农林科学院、银川市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种子管理站、银川市农牧局、宁夏原种 场、宁夏科泰科技种业有限公司、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永宁
2、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灵武市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农垦局良种繁育经销中心、西夏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宁夏 科丰种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虎、常学文、李玉红、佘奎军、王占强、郭江涛、王兆川、杨金明、寇大 勇、杨金平、王效勇、孙云、马云、高中霞、年学文。 DB64/ T 8102012 1 宁夏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宁夏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种子生产、种子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宁夏玉米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3、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5-2008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17315-2011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T 23624-2009 玉米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亲本种子 分原种和大田用种2种。原种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或按照原种生产程序生产,经检验达到规 定标准的自交系种子;大田用种由原种生产并达到规定标准,用于生产大田用杂交种子的种子。 3.2 杂交
4、种种子 用亲本种子杂交生产的、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主要包括单交种、双交种和三交种。 4 种子生产 4.1 亲本种子生产 按 GB/T 17315-2011 的规定执行。 4.2 杂交种生产 4.2.1 选地 DB64/ T 8102012 2 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建立稳定的制种基地。制种田平整、肥沃、灌排方便,且集中连片,符合隔离 条件。 4.2.2 制种技术方案制定 依据制种品种亲本在本地的特征特性,制定制种技术方案,播种前对制种户进行培训。 4.2.3 隔离 4.2.3.1 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它玉米花粉来源地应不少于 200m。 4.2.3.2 采用屏障隔离时,在空间隔离距离达到 1
5、00m 的基础上,制种基地应设置宽度大于 5m、高度 大于 3m 的屏障隔离带,并另种宽度大于 5m 的父本行。 4.2.3.3 采用时间隔离时,与其它玉米花期间隔至少在 25d 以上。 4.2.4 整地 上一年秋季深翻土地,灌足冬水。翌年 2 月份机械耙耱保墒,播种前人工或机械整地。 4.2.5 种子准备 亲本种子来源清晰,播前核实,进行包衣和发芽率检测。 4.2.6 播种 4.2.6.1 播种时间 了解当地气候特点,结合品种的发育规律确定合理播期。一般土壤表层5cm10cm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播种,即4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 4.2.6.2 播种方式及行比 4.2.6.2.1 根据亲本特
6、性和自然条件,确定播种方式,选用露地或地膜覆盖情况下的同期播种或错期 播种。 4.2.6.2.2 根据父本花粉量大小决定父、母本行比,行比一般采用 1:41:6,标记父本行。 4.2.6.3 播种深度 要求播种深度一致,控制在5cm左右。 4.2.6.4 镇压及芽前封闭 播种后视墒情决定是否镇压,并适时进行芽前杂草封闭剂封闭。 4.2.7 田间管理 4.2.7.1 查苗放苗 及时查苗,地膜覆盖种植的及时放苗、封孔,露地播种土壤板结的及时破除板结。 4.2.7.2 间定苗 原则上3叶间苗、5叶定苗,母本每667定苗5 000株6 000株,父本667定苗1 500株。母本选 留整齐一致的壮苗,父
7、本选留大小苗。 DB64/ T 8102012 3 4.2.7.3 中耕除草 尽早中耕,一般2次3次、深度10cm15cm。 4.2.7.4 施肥 4.2.7.4.1 基肥一般每 667 施优质农家肥 3 000kg4 000kg、纯氮(N)12.0kg、五氧化二磷 (P205)6.9kg13.8kg、氧化钾(K2O)3.0kg、硫酸锌(ZnSO4)1.0kg2.0kg。 4.2.7.4.2 全生育期追肥 2 次以上。一般拔节肥和穗肥在 6月 10 日前后一起机播深施,每 667 用纯 氮(N)12.0kg、五氧化二磷(P205)6.9kg13.8kg、氧化钾(K2O)3.0kg。去雄后施粒肥
8、,每 667 用纯 氮(N)4.6kg。沙土地在8 月10 日左右,随灌水冲施粒肥,每 667 用纯氮(N)4.3kg 左右。 4.2.7.4.3 结合喷药喷洒锌等微肥。 4.2.7.5 灌水 6月初到8月底灌水4次6次。 4.2.8 主要病虫害防治 联合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方法详见附录A。 4.2.9 去杂去劣 苗期到抽雄期最少进行3次去杂去劣。母本杂株、分蘖和弱小株在去雄前完全去除;父本杂株在散 粉前完全去除。 4.2.10 花期预测调控 生长前期,观察父母本的芽、苗、叶龄、幼穗分化和生长锥生长情况,预测花期。当花期相遇不良 时,要及早采用偏施肥、调密度、喷施植物生长激素、剥雄穗、母本剪苞叶
9、(花丝)等相应调控措施。 4.2.11 去雄 母本原则上及时、干净、彻底的带苞去雄,带叶不超过2片。拔除的雄穗埋入地下或带出隔离区处 理。按表1进行检查。 表1 玉米种子生产田间纯度要求 类 别 母本散粉株率(%) 父本杂株散粉株率(%) 散粉杂株率(%) 杂穗率(%) 原种 0.01 0.01 亲本种子 大田用种 0.10 0.10 单交种 双交种 杂交种种子 三交种 1.0 0.5 0.5 注1:杂株率:当代田间已散粉的杂株占总株数的百分比,散粉前已拔除的不计算在内。 注2:散粉株率:散粉株是指花药外露的花在10 个以上的植株,散粉株率是指当代田间已散粉的植株占总株数的百 分比。 注3:杂
10、穗率:剔除杂穗前的杂穗占总穗数的百分比,杂交种的杂穗率是指母本脱粒前杂穗占总穗数的百分比。 4.2.12 人工或机械辅助授粉 DB64/ T 8102012 4 每天上午9:0012:00进行人工或机械辅助授粉。 4.2.13 割除父本 8月上旬,授粉结束后,及时、彻底割除父本植株。 4.2.14 检疫 种子生产过程中,报植物检疫机构对玉米种子实施产地检疫。按GB/T 23624-2009执行。 4.2.15 收获 4.2.15.1 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下端出现黑层、籽粒变硬时收获。收获时及时剥去苞叶,单收单运。 4.2.15.2 生育期较长或籽粒脱水慢的制种品种,在收获前 20d 左右彻底剥
11、开果穗苞叶,进行站秆剥皮 脱水。 4.2.16 果穗干燥 在阳光充足、风速较大的场所进行果穗自然晾晒,或采用成套设备对果穗进行机械干燥。期间防降 水、防霉变、防冻害、防混杂。脱粒前穗检,去除杂穗和劣穗。 4.2.17 收贮 按品种单独脱粒,按表2 要求进行质量检验、精选、分级、包装、贮藏。检验按 GB/T 3543.1-1995 的规定执行,质量要求按 GB 4404.1 的规定执行,贮藏按 GB/T 7415-2008的规定执行,标签填写按 GB 20464 的规定执行。 表2 玉米种子质量标准 类 别 纯度(%) 净度(%) 发芽率(%) 水分(%) 原种 99.9 亲本种子 大田用种 9
12、9.0 99.0 80.0 13.0 单交种 96.0 双交种 95.0 杂交种种子 三交种 95.0 99.0 85.0 13.0 注:长城以北和高寒地区的种子水分允许高于13.0%,但不能高于16.0%;若在长城以南(高寒地区除外)销售,水分 不能高于13.0%。 5 种子生产档案 由种子生产单位派驻生产基地技术人员以及持证的检验、仓储人员记载建立。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种 子售后2年。种子生产档案基本情况参考附录B,种子生产档案分户情况参考附录C。 DB64/ T 8102012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防治 A.1 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A.1。 表A.1 主要病虫害防
13、治 病虫名称 危害症状 危害时期 防治方法 地老虎 叶片有孔、 萎蔫苗、空 心苗、断苗 出苗拔节 (5月上旬6 月 上旬) 中耕除草;辛硫磷拌撒毒土;4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等杀虫剂间隔5d茎叶喷雾2次;危害严重的地块灌水灭虫。 蚜虫 取食叶片、 雌雄穗,影 响授粉 大喇叭口期开始 (6月下旬后) 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啶虫咪乳油1000倍液,或40 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 倍液喷雾。 叶螨 (红蜘蛛) 叶片黄白 色、 红褐色、 枯死 抽雄开始 (7月8月) 联片同时防治,叶片背面喷洒 20%扫螨净 2000 倍
14、液,或 1.8%阿维菌素 乳油 2000 倍液,或 40%的高渗丙辛 2000 倍液等。间隔 4d6d1 次,并 换用农药。 玉米螟 取食茎叶、 雌、雄穗等 小喇叭口期开始 (6月中旬后) 小喇叭口期 1.5%辛硫磷颗粒剂施入喇叭口内;抽雄前后,20%氰戊菊酯 乳油 4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 400 倍500 倍液喷 雾。 粘虫 取食叶片 小喇叭口期开始 (6月中旬后) 48%毒死蜱 2000 倍液,或 20%氰戊菊酯乳油 4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 酯(敌杀死)乳油400倍500倍液喷雾。 大斑病 小斑病 叶片病斑、 失绿、枯死 抽雄开始 (7月8月) 发病
15、初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40%克瘟散800 倍1000倍液喷雾。间隔5d7d1次。 锈病 叶片褪绿病 斑、褐色孢 子堆 抽雄开始 (7月8月) 发病初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 20%萎锈灵乳剂500倍液喷雾。间隔5d7d1 次。 瘤黑粉病 植株任何地 上部位产生 瘤状物 小喇叭口期开始 (6月中旬后) 0.2%硫酸铅,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按 种子重量的 0.2%拌种。抽雄前 10d 左右,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50
16、%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茎腐病 植株青枯、 黄枯 灌浆期开始 (7月下旬后) 选用抗病品种;增施钾、锌等肥;防治地下害虫减少玉米株伤口;灌浆 期以后,降低田间土壤湿度,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田间出现细菌性茎腐 病症状后,立即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和农用链霉素、菌毒清等药剂 防治。 DB64/ T 8102012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种子生产档案-基本情况 B.1 种子生产档案-基本情况见表B.1。 表B.1 种子生产档案-基本情况 品种名称(组合) 生产许可证编号 生产单位 经营许可编号 法人代表 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 技术负责人 隔离情况 生产地点 生产面积(667
17、) 前茬作物 产量(万kg) 基础种子来源 基础种子质量 外观: 纯度: %,净度: %,芽率: %,水分: % 播种时间及方式 出苗期 抽穗期 散粉期 吐丝期 成熟期 收获期 主要田间 管理措施 去杂次数、时间 去雄情况 病虫害防治种类、 次数、时间 自检结论 收购情况 种子加工情况 其他特殊情况 种子质量 外观: 纯度: %,净度: %,芽率: %,水分: % 种子流向 注1:本档案每个基地每个品种每一生产年度建立一本。 注2:亲本种子的纯度按供种单位提供的检测数据填写。 注3:隔离情况要注明隔离方式,如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是否达到隔离要求。 注4:加附(件)页需要详细说明内容:委托种子生
18、产合同、种子生产技术方案、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田间生 长情况、室内外检验结果单、种子生产基地气象数据、种子加工、种子流向和其他特殊事项。 C DB64/ T 8102012 7 C D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种子生产档案-分户情况 C.1 种子生产档案-分户情况见表C.1。 表 C.1 种子生产档案-分户情况 生产地点 乡(镇) 村 组 种植户 种植面积 技术员 前茬作物 基本信息 品种名称(组合) 隔离情况 田间管理 时间、 措施 去杂去雄 情况 病虫害防 治种类、 次 数、时间 田间生长 情况 特殊事项 说明 验收时期 时间(月/日) 验收结果 建议 检验员盖章 苗期 花期 成熟期 验 收 情 况 穗检 验收结论 收购时间 收购面积(667) 收购数量(kg) 收购情况 种子编号 种子质量 外观: 纯度: %,净度: %,芽率: %,水分: % 种子加工 情况 种子流向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