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2 ICS 13.080.01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 T6722010 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 水盐调控技术规程 2010 10 25发布 2010 10 25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64/ T67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大学。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兆军、吕雯、刘吉利、杨建国、方树星、许兴
2、、戈敢、徐兆祯、赖挺、马飞、 王静、李茜、肖国举、陈昌和、李彦等。DB64/ T6722010 1 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水盐调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水盐调控的术语和定义、 适用条件、 碱化土壤改良基本要求、 碱化土壤水盐调控技术及配套改良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宁夏碱化土壤分布区及条件相似地区土壤改良的水盐调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第 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
3、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16-2006 土壤检测,第 16 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 1377-2007 土壤 pH 的测定 DB 64/ T586-2010 燃煤烟气脱硫物改良盐碱土壤种植旱作物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脱硫废弃物 脱硫废弃物是燃煤电厂烟气中SO2经脱硫装置与石灰中的CaO反应生成的主要副产物 (CaSO4 2H2O) 。 3.2 碱化土壤 碱化土壤是指土壤胶体吸附较多的交换性钠,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碱化土壤的碱化度15%60, PH值8.010.4,全盐2.5g/kg6.5g/kg,土壤盐分中Na2CO3和Na2HCO3含量相对较高,土质粘
4、重,透水 性差,俗称苏打土,在宁夏被称为白浆土。碱化土壤根据碱化度在可分为轻度碱化土壤、中度碱化土壤 和重度碱化土壤,轻度碱化土壤的碱化度为15%20,中度碱化土壤的碱化度为20%30,重度碱化 土壤的碱化度大于30%。 3.3 水盐调控 水盐调控是指通过灌溉排水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来调控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 4 适用条件 DB64/ T6722010 2 本标准适用于以上3种碱化土壤的水盐调控。 5 碱化土壤改良基本要求 5.1 坚持化学改良与物理改良相结合,改良与培肥相结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参照 NY/T 1121.1-2006、NY/T 1121.16-2006 和NY/
5、T 1377-2007 的规定执行。 5.2 必须与适宜的灌溉排水方式结合,进行水盐调控,改良后作物生长良好。 5.3 在施用脱硫废弃物的基础上进行水盐调控。 6 碱化土壤水盐调控技术 6.1 旱地水盐调控技术 6.1.1 灌排方式 根据农田渠道建设规范要求,建设碱化土壤旱地排灌系统。渠井结合灌溉,以明沟排水为主,进行 田间水盐调控。 6.1.2 灌水量 碱化土壤改良第1年的第1次需要大水泡田,之后不再采用大水泡田措施。 6.1.2.1 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第 1年旱地灌水量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旱地灌水量(改良第 1 年) 灌水量 轻度碱化土壤 中度碱化土
6、壤 重度碱化土壤 泡田量(m 3 /667m 2 ) 7080 80100 100120 生育期灌溉量(m 3 /667m 2 ) 130150 150180 160200 冬灌量(m 3 /667m 2 ) 100 100 100 总灌水量(m 3 /667m 2 ) 300330 330380 360420 注:根据土壤碱化度不同和作物种类,灌水量不同。 6.1.2.2 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第 1年后旱地灌水量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旱地灌水量(改良第 1 年后) 灌水量 轻度碱化土壤 中度碱化土壤 重度碱化土壤 生育期灌溉量(m 3 /667m 2 )
7、130150 150180 160200 冬灌量(m 3 /667m 2 ) 100 100 100 总灌水量(m 3 /667m 2 ) 230250 250280 260300 注:根据土壤碱化度不同和作物种类,灌水量不同。 6.1.3 灌水时期 改良第1年,在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等改良物并与碱化土壤深翻混合后,于播种前15天灌大水 泡田洗盐压碱,并在24小时后排出地表余水。以后年份不需灌大水泡田洗盐压碱,只进行冬灌。 DB64/ T6722010 3 作物生育期内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多少分次灌溉,但每次灌水量控制在70m 3 /667m 2 内以。 6.2 水田水盐调控技术 6.2.
8、1 灌排方式 根据农田渠道建设规范要求,建设碱化土壤水田排灌系统。渠井结合灌溉,以明沟排水为主,进行 田间水盐调控。 6.2.2 灌水量 碱化土壤改良第1年的第1次需要大水泡田,之后不再采用大水泡田措施。 6.2.2.1 改良第 1 年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水稻灌水量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水稻灌水量(改良第 1 年) 灌水量 轻度碱化土壤 中度碱化土壤 重度碱化土壤 泡田量(m 3 /667m 2 ) 7080 80100 100120 生育期灌溉量(m 3 /667m 2 ) 8001000 9001100 10001200 冬灌量(m 3 /667m 2 )
9、100 100 100 总灌水量(m 3 /667m 2 ) 9701180 10801300 12001420 6.2.2.2 改良第 1 年后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水稻灌水量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水稻灌水量(改良第 1 年后) 灌水量 轻碱化土壤 中碱化土壤 重碱化土壤 生育期灌溉量(m 3 /667m 2 ) 8001000 9001100 10001200 冬灌量(m 3 /667m 2 ) 100 100 100 总灌水量(m 3 /667m 2 ) 9001100 10001200 11001300 6.2.3 水层管理 碱化土壤种稻,从插秧到返青,应
10、每隔 2 天3天换 1 次新鲜水,并保持 3cm5cm水层,此时切 忌落干搁田。返青后进入分蘖阶段,一般可延长到 3 天5天换 1 次水。随着植株的生长,换新鲜水洗 盐的时间或间隔可相应延长。水稻拔节后植株对盐碱的抵抗力增强,同时土壤表面盐分含量亦减少,可 隔 10 天左右换 1 次水。水层管理应勤灌勤排,采用夕排晨灌,白天不能脱水。 6.3 控制地下水位 根据土壤碱化程度和种植作物种类采取适宜的水盐调控技术,控制地下水位。旱作情况下,春灌前 地下水位控制在 1.8m 以下,作物生长期控制在 0.8m1.2m;稻作情况下,春灌前控制在 1.6m 以下, 水稻生长期控制在 0.3m以下。 7 配
11、套改良措施 7.1 平整土地 碱化土壤种植前必须平地,打埂分割,面积在 667m 2 左右,做到田面平整,同一田块高差3 cm。 DB64/ T6722010 4 7.2 施用脱硫废弃物 脱硫废弃物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按照DB 64/ T586-2010的规定执行。 7.3 合理施肥 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肥与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基肥、种肥与追肥合理分配, 以基(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合理施肥。 7.4 防止返盐 碱化土壤可采取深松耕、 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减少水分蒸发, 抑制返盐。 旱作情况下可采用秸秆或薄膜覆盖防止返盐, 在降水或灌水后应及时破除板结、 或进行中耕。 水田在当年收获后应及时耕翻晒田,冬春多次耙耱,保墒防返盐。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