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

    • 资源ID:1228718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

    1、1“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玉 楼 春 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 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 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

    2、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C “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解析:选 B B 项, “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 分)答: 解析: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另外,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

    3、本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参考答案: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 “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 ,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若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6 分。每点 3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白 话 诗 歌 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北山的梅2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面的江水泛着绿波,如同新酿的美酒。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我没有满足,希望把所有的花都看遍。面

    4、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 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 “红”属“东”韵,这首诗亦即需押此韵。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B颔联用典,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

    5、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怨深恨长。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人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体,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鸟精魂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了一起。解析:选 A A 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应是“只好将亡国之恨寄托给杜鹃花丛”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做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题干要求回答表现杜鹃花的手法,纵观全诗,而非着眼于某一句或某一联,自然得出“虚实结合”这一手法。虚实处曲尽其妙,不滞于物,情感丰富

    6、。3参考答案:虚实结合。(2 分)前两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杜鹃鸟的传说给杜鹃花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颔联承上联,杜鹃鸟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颈联前一句写实,月下青翠的烟雾笼罩杜鹃花的枝条;后一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4 分。如答拟人、用典、烘托,可酌情给分)白 话 诗 歌 愁云密锁蜀国的土地,往事如梦都是空;杜鹃鸟啊,唯有怀念故国的心情无法放下,便把它寄托给盛开的杜鹃花丛。那归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述,谁能理解?可怜它,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这满山的杜鹃花染红。杜鹃花迷离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在夜月的照

    7、耀下一片迷蒙;杜鹃鸟的精魂,又飞到了锦江边上,追忆着往日的东风。这愁这怨染出了无限的怀归忧恨,它时时呈现在行人凄凉的眼中。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秋日赴阙 注 题潼关驿楼许 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 “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B颔联写山间风雨, “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

    8、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解析:选 B B 项,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 分)答: 4解析: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后,从远近、动静角度分析诗句即可。参考答案: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 ,中条山的“疏雨” ,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 ,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 。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

    9、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白 话 诗 歌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省试湘灵鼓瑟 钱 起善鼓云和 瑟,常闻帝子灵。冯夷 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 湘灵鼓瑟

    10、: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古山名,出产乐器。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B本诗描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现音乐的魅力。C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飘过浩渺的洞庭湖。5D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解析:选 B B 项, 李凭

    11、箜篌引使用了“以声类声”的表现手法,如其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 ,本诗并没有使用此类表现手法。(2)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6 分)答: 解析:结尾句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参考答案:以景结情。(2 分)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处青山。(2 分)表现了湘灵的哀怨融入山水之中,成为永恒的传说。(2 分)白 话 诗 歌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哀婉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6


    注意事项

    本文((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二“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